鼻内镜经蝶窦手术与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疗效对比

2022-03-04 14:58游涛赖丹谭兴萍胡稻叶世阳刘先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垂体腺瘤内镜

游涛 赖丹 谭兴萍 胡稻 叶世阳 刘先波

(萍乡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 萍乡 337000)

垂体腺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良性颅内肿瘤〔1〕,临床发病率逐渐增高。但垂体腺瘤切除的手术难度比较大,术后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也比较多,一部分患者的术中术野受到限制,可能会造成肿瘤切除不完全,或导致患者神经血管受到损伤,反而提高手术风险〔2〕。近年来,内镜技术发展迅速。内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无盲点、术野清晰等优点〔3〕。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最常用的手术之一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的鼻内镜经蝶窦切除术。本文拟对比分析垂体腺瘤患者采用鼻内镜经蝶窦手术与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2021年于萍乡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垂体腺瘤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显微手术,观察组采用鼻内镜经蝶窦手术。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0.15±4.35)岁;微腺瘤10例,大腺瘤23例,巨大腺瘤7例;合并头痛19例,视力下降9例,月经紊乱9例,泌乳3例,无症状0例。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0.35±4.65)岁;微腺瘤9例,大腺瘤24例,巨大腺瘤7例;合并头痛20例,视力下降8例,月经紊乱8例,泌乳3例,无症状1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入选与排除标准 两组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取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入选标准〔4〕:(1)影像学及病理学确诊为垂体腺瘤;(2)患者鼻腔、鼻窦发育正常,无畸形、无感染,蝶窦气化良好;(3)患者神志清醒,可以配合;(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5,6〕:(1)患有侵犯至海绵窦的垂体腺瘤;(2)二次肿瘤手术及放疗后;(3)对麻醉药物过敏;(4)脑垂体肿瘤复发者;(5)患有凝血功能障碍;(6)患有肝、肾功能不全疾病者。

1.3方法 两组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均采用经蝶窦入路,均于术前1 d清理鼻腔。(1)观察组采用鼻内镜经蝶窦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先将鼻腔的异物清除干净并进行常规的术前消毒,选择蝶窦发育完全的一边入路。把无菌的、用肾上腺素浸润的棉球填充在蝶窦隐窝处,以达到减少术中出血量的作用,且能够将鼻孔充分扩张。0°内镜寻找出蝶窦开口,将其前下壁的黏膜组织切开并外翻,使蝶窦的骨质充分显露出来,将蝶窦的前壁去除,之后蝶窦开窗约1.5 cm×1.5 cm大小,将黏膜组织去除,将显露出的鞍底骨质一并刮除,形成约1.0 cm×1.0 cm大小的骨窗,之后使用30°内镜观察肿瘤组织的边缘界限,将肿瘤组织切除,并观察有否处理干净,随后使用人工硬膜将鞍底修复完善,并在蝶窦及其隐窝处填充明胶海绵。(2)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经蝶窦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先将鼻腔的异物清除干净并进行常规的术前消毒,选择蝶窦发育完全的一边入路,使用显微镜寻找出蝶窦开口,将牵开器置入其腹侧并张开,将手术视野范围充分扩大,将鼻中隔的根部切开,使蝶窦腹侧黏膜组织外翻暴露出来,去除蝶窦内的黏膜组织,将鞍底显露出来并开窗,使用显微镜观察垂体腺瘤组织的边缘界限,并使用显微器械清除肿瘤组织,观察有否处理干净,随后使用人工硬膜将鞍底修复完善,并在蝶窦及其隐窝处填充明胶海绵。

1.4观察指标 详细分析并记录两组术后症状的改善情况,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治疗时间及术后肿瘤全切率的明显差异。肿瘤的切除程度,全切除: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完全消失;次全切除:手术切除肿瘤体积>95%;大部分切除:手术切除肿瘤体积60%~95%;部分切除,手术切除肿瘤体积<60%。观察并分析患者术后两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术后临床症状比较 观察组术后头痛有效缓解率(85.00%)稍高于对照组(84.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及视野好转约占75.00%,稍微好转约占12.50%,无明显变化约占12.50%,对照组视力及视野好转约占66.67%,稍微好转约占22.22%,无明显变化约占11.11%,观察组视力及视野好转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大部分患者视力明显好转,并逐渐趋于稳定,但仍有小部分患者的视力恢复时间较长。两组女性患者大多在术后2~3个月内月经逐渐恢复,溢乳症状也逐步消失。

2.2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2.3两组术后全切除率比较 观察组肿瘤全切除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全切除率比较〔n(%),n=40〕

2.4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尿崩症共发生5例(观察组1例,对照组4例),但症状均较轻微,每日尿量均在4 000 ml之内,予以垂体后叶素皮下注射,1 w内缓解;水电解质紊乱3例(观察组1例,对照组2例),医嘱给予补钾补液静脉滴注,症状缓解;脑脊液鼻漏共发生4例(观察组1例,对照组3例),行腰穿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痊愈;嗅觉退化共3例(观察组1例,对照组2例),无特殊处理,继续观察;手术后患者发热共3例(观察组1例,对照组2例),均予以物理降温,发热持续且超过38.5℃者,予以退烧药物治疗,两天之内症状缓解。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

3 讨 论

在各种颅内肿瘤中,垂体腺瘤的平均发病率是10%~15%,使用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是一种能有效根治垂体腺瘤的主要方法〔7〕。神经内镜相对于显微镜的优点是视野好,可伸入蝶窦内和鞍内,直视下观察肿瘤,且术中鼻中隔损伤小,痛苦小,恢复快〔8〕。

本研究结果表明鼻内镜经蝶窦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操作更为简单,能够缩短整体的治疗时间,使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显示使用鼻内镜或显微镜经蝶窦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比较接近,但使用鼻内镜下经蝶窦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并发症更少,临床上更加安全。有资料显示,采用鼻内镜下经蝶窦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可以比较灵活地调节视野角度,能够比较清晰地查看到肿瘤的边缘界限,大大减少了对正常生理结构的损伤〔9〕。鼻内镜具有光纤照明的功能,能最大限度保证手术视野光线清晰,调整手术视野得角度,可以使医生更加顺利进行手术操作〔10〕。

综上,鼻内镜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相对比显微手术好,其不止能够保证疾病的临床疗效,且采用鼻内镜的手术时间相对更短,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更少,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垂体腺瘤内镜
垂体MRI诊断小儿矮小症的价值观察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临床诊治进展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