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艺术社团实践的高职美育成效研究
——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非晚剧社为例

2022-03-04 12:5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剧社社团美育

朱 壹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

高职院校的育人,是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汤杰英在《美育概念考察》中提道:“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狭义的美育认为这一概念专指“艺术教育”,即“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广义的美育则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及学生的学习、实践后形成的教育。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从现代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所需要的人才并非具有单一技能的人才,而是各方面均衡发展的人才,因而高职需要做好美育工作。

1 高职院校美育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的美育工作主要存有以下问题:(1)“技能主义”倾向严重,办学理念存在偏差。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办学观念上强调培养专门人才,忽视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教育。这种倾向正是高职院校实施美育教育,提升受教育者全面综合素质的障碍之一。(2)美育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在美育课程的设置上,许多院校偏重理论,缺乏应用性并普遍存在重专业课轻人文课,重技能培养轻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对课程设置比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论证不足,甚至存在残缺不全的现象。(3)高职美育缺乏特色,系统性不强。不少高职学生把学习的目标定位在了学好专业技能和使用技能上,认为美育与提升技能、提高能力与就业以及个人的长远发展无关。而高职美育大多缺乏特色和系统性,选择形式较少且枯燥单调,这就导致本来就对美育反应冷淡的高职学生更难投入相应实践。

高职院校的美育工作包括艺术类课程教学,校外、课外艺术教育活动及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大学生艺术社团通过开展各种艺术类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发展艺术兴趣、展示艺术特长提供平台。在艺术社团的实践活动中,参与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学习、模仿、创造和再创造,了解优秀的艺术作品,感受和体验生活与艺术之美,参与者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可以在艺术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根据大学生艺术社团的定位及其功能,艺术社团有理由成为高校艺术教育的载体。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对于美育课程的学习热情偏低,普通的无情绪化教学方式无法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而艺术社团多为学生自发组成,具有实践性、普适性、多样性等特点,打破了第一课堂在地域、时间上的限制,极大提升了美育效果,同时各高职院校对于美育的重视又能较好地促进艺术社团的发展,两者可充分契合、相辅相成。

2 艺术社团对于高职美育的价值

随着社会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艺术社团凭借自发性、开放性、趣味性、独立性等特点,在高职院校得到了快速发展。艺术社团是高职院校美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对提升大学生的情操教育和审美素养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充分探索艺术社团的精品化、专业化发展路径,深入构建能有效推进高校美育工作的长效协同机制,将艺术社团发展为高职美育的有效阵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从理论意义上看,一方面,艺术社团相关实践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对美育及社团育人等理念的理解。当前,学界已然充分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但鲜有人关注“艺术社团”在高校美育方法的价值,研究艺术社团在高校美育中的创新路径及成效,可以拓宽学科视野,为相关概念的融合研究提供参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社团育人尚未普及,艺术社团对于高职美育价值的相关研究有利于丰富、完善新时代高职院校育人的内容体系。进一步拓展艺术社团在全面和谐发展背景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其审美素养。

从实践意义上看,首先,利用艺术社团推动高校美育创新可全面提升大学生素养。在高职院校中,艺术社团是对“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可以帮助学生自发汲取知识,获得技能;同时,作为团体性组织社团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进其合作意识;另外,艺术能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有效促进高职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同时,艺术社团能够推进高职美育工作的实效性,并助力其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全方位育人,结合艺术社团进行的美育实践,可以通过新颖、便捷的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和熏陶,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进高职院校美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总之,艺术社团对于高职院校的美育工作而言,意义深远。相关实践能为高校美育工作的展开,育人体系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从而助力高校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聚智聚力,用文明的发展推动城市蝶变。

3 基于艺术社团实践的高职美育成效——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非晚剧社为例

3.1 研究对象简介

在艺术社团中,话剧社具有较强的显示度及影响力,高职学生对其有较强的参与热情,因而本项目选择话剧社作为高职艺术类社团的代表——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非晚剧社进行个案研究。该社团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推广富于正能量的戏剧作品,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并着力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汇聚了一群热爱戏剧艺术的同学,2021年度在校社员已突破150人。非晚话剧社成立以来取得了较多荣誉并多次获得主流媒体报道,在校内外有着良好的声誉;学生们也在社团活动中收获了成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该社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非晚话剧社通过对戏剧育人功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充分发挥美育的功能,以它作为个案进行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现状与育人特点,以便更好地分析艺术社团的美育成效。

3.2 社团活动情况

3.2.1 美育之第二课堂

新媒体+美育:由于短视频引流,加上直播形式的日臻成熟,非晚话剧社利用新兴媒体的娱乐和趣味性,帮助高职学生参与到相应美育活动中来,剧社在2020年暑期通过直播形式在线跨越7省15市,社员通过新媒体平台充分展现地方戏剧及家乡风貌。

另外,非晚话剧社还在学院微信公众号开辟第“壹”放映室专栏,积极通过微博、微信等形式进行宣传,开展相关育人工作。

传承传统文化+美育:非晚话剧社组织学生在广泛参与、体验、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社团同学长期开展富有浓郁地域特色、新时代青春气息的戏剧排演活动。另外,话剧社还组织同学们走进中国昆曲博物馆、昆曲演习所等地,带动同学们了解、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3.2.2 美育之特色活动

创意演出+美育:非晚话剧社组织的“书中人”经典图书演绎大赛将红色基因、工匠精神、苏州元素融入剧本,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戏剧形式进行育人,寓教于乐,活动过程融入了现场直播、实时投票等新媒体手段、拓宽宣传渠道,颇具启示意义。

专场演出+美育:非晚话剧社受邀参与第三届“东方慧湖杯”大学生戏剧节,并开办了自己的专场演出,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呈现了原创剧目《否定之否定》,采取了“戏中戏”的结构,拉近了同学们与高雅艺术之间的距离,帮助大学生培养而爱生活的态度,提升了审美情趣。

3.2.3 美育之相关竞赛

非晚话剧社也注重通过社团活动培育学生的技能和特长,科学指导社员参与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

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2020年度,非晚话剧社参加了第六届江苏省大艺展戏剧展演竞赛,社团成员历经多轮修改,完成了精彩的演出,并获得了甲组一等奖的好成绩。备赛时,社团成员经常排练到凌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各方素养获得较大提升。

职业规划大赛:非晚话剧社成员通过话剧社的历练,语言能力和舞台表现力都获得了很大提升,在此基础上,他为自己制订一份职业定位准确、实现路径清晰、切实可行的规划,参加江苏省职业规划大赛,并获得年度总冠军。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非晚话剧社的社员通过社团活动的锻炼,总结出了更多、更好的竞赛经验。话剧社同学的思辨能力、人际沟通及口才都较参加社团前有了很大提升,同时创新创业能力及实践能力也获得了相应提高,在话剧社指导老师组织下,社团成员参加了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国赛金奖。以此可见,美育对于综合素质与实践创新能力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

3.3 艺术社团美育成效

3.3.1 文化知识普及率提高

艺术社团可以创设一个互动式、开发式的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知识,还体现了知识的“具身”性,使得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素质得以提高,从而培养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构建一种全面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对高职教育的优质创新。

艺术类社团所主导的美育活动在提升学生素养之外,对于繁荣校园文化、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也将产生积极影响,艺术类社团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并进一步推动高校文化建设。而艺术类社团大多与传统文化相关,例如话剧社团能和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美术社团能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整合,从而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之外为其厚植文化内涵,并为传承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本文以非晚剧社为例,对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艺术社团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的文化底蕴,同时学生们的文化知识也有一定增长。

3.3.2 艺术活动参与率提升

新的时代已赋予美育新的内涵,而进一步丰富美育的表现形式,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其内心的正能量。社团是由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发组成的组织,被认为是课堂之外的第二大育人载体,被称作是大学生第二课堂。艺术社团能够培养学生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摆脱枯燥的学习生活,实现自我管理有更强的渴望,他们的自制力及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弱,大多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排斥和抵触心理,因而社团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意义非凡。参与艺术社团后学生对于大学生活的满意度有所提升,且更愿意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学习心态及积极性有了较好的改善。

3.3.3 评优、获奖比重增强

在高职院校中,艺术社团是对专业课程学习的补充,可以帮助学生自发汲取知识,获得技能;同时,作为团体性组织社团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进其合作意识;正是因为社团能有效促进高职学生提升综合素养,他们原本自带的自卑、焦虑等心理能得到很好的缓解,社团有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另外,社团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而校企共建的社团为学生提供了认识社会、提高学术水平和创新意识的机会,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社会,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使自身素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为高职“三全育人”工作提供指导。通过有针对性地提出实践途径,以新颖、艺术、便捷的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和熏陶,助力高校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推进育人工作的现代化和实效性;另外,相应实践途径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调研显示,参与艺术社团后,高职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都有所提升,艺术社团能够较好地推动高职学生参与竞赛,取得荣誉。

步入21世纪,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发展的新阶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无论在办学规模、新增学校数量还是在学校招生人数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突破。高职生的健康成长、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由于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社会需求等方面的影响,高职院校更倾向于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忽略其综合素养的培养,不利于高职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以非晚话剧社为代表的艺术社团大多成立时间较短,专业程度和发展资源会受到一定限制,但潜力巨大;剧社取得的成绩也充分说明基于艺术社团实践的高职美育成效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剧社社团美育
缤纷社团
白音和新中国剧社的往事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抗战时期战斗剧社的戏剧活动及其作用
冲锋剧社在唐县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K-BOT拼插社团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