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短训项目课程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基于江西省抚州市200名参训教师的分析

2022-03-04 12:51佳吴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国培计划国培参训

危 佳吴 创

(1.东华理工大学 江西·抚州 344000;2.赣东学院 江西·抚州 344000)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中基础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要求。“国培计划”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也积极响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资源的共同需求。2010年“国培计划”实施以来,有效盘活了全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为广大教师尤其是资源短缺农村地区教师搭建了专业素质提升的平台。但其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教师的培训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等等都需要深入调查研究。

本文在充分汲取国内外相关教师培训经验及“国培计划”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江西省抚州市“国培计划”的培训项目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通过查阅梳理2015年以来抚州市“国培计划”相关资料,问卷、访谈调查的方式深入了解参训教师的切身感受和培训成果转化情况,以专业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分析,数字化呈现整个国培的有效性,查找分析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1 研究设计

1.1 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基础上,制作《“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课程效果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网络发放填写。问卷发放前,使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且邀请三位专家进行问卷指导。问卷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参训教师的学校类别、性别、教龄、学历等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参培学员已经参加过的培训情况及对培训的需求调查(大部分为多选题);第三部分为课程满意度评价。共发放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100%。

1.2 访谈法

为了更全面地掌握“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的效果,采用了面对面现场访谈的方法,随机对8位参培教师进行了的访谈。

1.3 数据处理

通过excel、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课程满意度的总体情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非常满意108人,占比54%;满意61人,占比30.5%;一般满意31人,占比15.5%;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占比皆为0。总体而言,参培教师对课程培训的整体满意度很高。

参培教师对课程设置、活动安排、培训师资、设施条件、培训管理和培训收获这6个维度的满意度情况:在课程设置方面,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分别占比52%和7%;在活动安排方面,满意和非常满意占比分别为43%和40.5%;在培训师资方面非常满意和满意分别占比44.5%和32.5%;在设施条件方面,满意占比33%,一般满意占比33.5%,不满意占比高达13.5%;在培训管理方面,非常满意占比高达72.5%;在培训收获方面,非常满意和满意分别占比40%和59%。可以得知,参训教师对师资及管理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对设施条件方面的满意度相对偏低,另外课程设置和活动安排方面还有待改进。

2.2 学员课程满意度总体分析

在问卷中分别就课程设置与定位,培训方式、方法选择,培训的整体满意度,培训管理团队服务态度与质量和培训成果与收获五个维度进行分项调查。结果显示,学员对课程的设置与定位和培训方式的满意度一般是在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之间,在培训方式、方法选择这一维度,学员们满意度较高,均值达到1.505。学员们对培训中同课异构的培训方式认可度很高,其次在课程的设置与定位上,均值为1.450,大体上都是比较满意。另外,学员对课程收获满意度情况在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之间。培训成果与收获的满意度较高,平均值有1.610。参培教师对培训管理团队的服务态度与质量的满意度均值高达1.780,非常满意居多,对管理团队的工作非常认可。

综合调查结果分析(见表1),“国培计划”在全国各地实施成效显著,中小学教师培训大规模开展。各地在“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中,改革了管理模式、创新了工作机制、积累了管理经验,中央财政经费也稳步增长,保障了国培项目的持续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能力建设得以推进,形成了省市县三级专家团队,国培项目的“输血”功能正在向“造血”功能演进。

表1:课程满意度调查表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配备结构不优。师资力量是整个培训的核心部分,直接决定培训的成效。参训教师的知识构成、能力水平、需求定位各不相同,要求合理配比授课教师。既需要来自高校的知识渊博的专家教授,也需要来自一线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名师,更需要从事教材开发与课程设计的教育科研工作者、教研员等。而目前的国培项目都是以各地方高校为承训单位,多数培训教师来自本高校的专家教授(占比41%)和教研员(占比39%),其他外聘的一线名师(占比20%)相对较少;另外,从高校聘请的专家学者们对一线教学实际了解甚少,容易受高校研究思维的影响,授课内容易过于理论化,给予参训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问题的实效性建议和意见较少。

(2)培训设备略显陈旧。培训中所指的硬件设施主要包括场地、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设施。在课程资源满意度这个维度里设计了培训资源、主讲和指导教师水平、教学设施与条件三个维度。从下表可明显看出,教学设施与条件的满意度结果分析中,平均值高达1.705,标准差0.529也是最高的,这说明对此项的数据波动较大,非常满意的不少、一般满意的也有一些,意见分歧比较大(见表2)。

表2:课程资源满意度结果分析

(3)培训形式相对固化,针对性不足。培训形式方面,讲座式的低成本培训占比最大,题研讨、教学观摩、学员互评和同课异课等受参培教师欢迎的课程占比较少,学员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创新培训形式显得尤为迫切。教龄和职称之间的差异直接导致其培训需求的不同,年轻教师的培训需求多在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技能等方面,年龄较长、拥有较高职称的教师的教学理论相对传统,对此有针对性的差异化培训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4 提高培训有效性的对策

(1)优化师资力量。优秀授课团队是确保培训质量的基础。一是进一步整合教师资源。充分利用区域范围内的有利资源,建立完善培训师资动态资源库,采取内外结合、资源共享的办法,外引内联,遴选专家,加快区域内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二是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做好“引智”示范,结合中小学学科前沿及教改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解决教师教学疑难问题入手,把一线城市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请进国培课堂,把先进的教学方法、教改成果与参训教师共享。三是进一步挖掘资源效益。采用“专家治训”,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熟悉本地区教育教学实际的专家教授选为“首席专家”,参与方案的设计与教学设计,帮助参训教师诊断和解决教学问题,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运用“1+N”方式改善硬件设施。“1”,即建设区域性教师培训实践基地,聚集区域范围的优质人力资源,利用寒暑假教师教学任务空档期,集中组织大规模教师轮训,既能充分发掘潜在的人力资源,又能有效解决教师因工学矛盾影响参训问题,提高培训的成效。“N”,即各承训单位持续改进教学硬件设施,并采取送学到校等形式合理利用各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这样各承训单位能有效提高承训区域内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解决改善硬件设施所需的资金压力,提高短期培训的效果。

(3)精准对接培训需求。培训需求是国培计划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的基础和取得良好培训效果的前提。在培训规划、培训项目设计、培训实施过程和培训跟踪指导等环节要充分发挥受训教师的主体作用,更新培训理念,改变“自上而下”规划、“提供方主导”项目设计、“一成不变”实训的传统做法,探索实践“自下而上”做规划、“需求方主导”项目设计、“动态调整”施训过程的创新做法,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培训成效。

(4)创新授课形式。将“理论引领—学习反思—实践指导—示范引领”贯穿培训全过程,以课堂诊断、专家讲座、名师示范、学员研讨、交流互动为主要形式,通过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环节,解决参训学员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应根据学科特点,采用模块化课程设计,通过主题式集中培训和现场观摩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方式,将现场观摩考察与反思体验相结合,以名师示范指导、案例分析、学员现场实践、问题研讨等形式展开,从而达到提升参培教师实践技能的基本目标。

猜你喜欢
国培计划国培参训
构建新疆基层教师国家通用语培训体系策略研究
教育路漫漫 且行且用心——乡村校长第六期国培(郑州之行)学习感悟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
“国培计划”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培计划”实施需要协调好六种关系
领会国培计划精神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师太”扛枪
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国培计划”培训质量
2015“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效果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