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引领下中药鉴定学课程思政设计与探索

2022-03-04 12:51张成中郑承剑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员中医药中药

贾 丹 张成中 郑承剑

(海军军医大学 上海 200433)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教育改革理念[1]。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加强德育课程、思政课程”[2]。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综合教育理念,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要求在各类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的内涵,采用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相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大学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2021年3月,习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3]。将思政教育与传统中医药文化互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有助于提高中医药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4]。《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研究对象为中药,任务是鉴定中药品种,研究中药质量,制定相关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5]。该课程不仅发扬了中医药文化,也继承了传统中药鉴别经验。本文以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的需求为指引,以培养学生热爱、弘扬中医药文化为核心,以课程内容为根本,总结了海军军医大学中药学专业课程《中药鉴定学》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实施与探索,梳理了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用和挖掘的思政元素,形成了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1 丰富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习总书记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将中医药文化融于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既可凸显中医药的文化属性,又可发挥思政教育隐性课程的功能。中药鉴定学课程本身内容多、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可从多方面、多角度丰富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例如,通过中医中药的发展史,融入传统文化的要素,提升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了解医药学家光辉事迹,领悟大医精诚的医德,培养学生人文主义情怀;通过当代老字号的企业介绍,融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豪感;通过中药鉴定新技术的学习,多学科内容交叉,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

同时,也要求教员必须提前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和重点难点,挖掘思政元素,做好教学设计,在引领学员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康廷国教授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药鉴定学》(新世纪第四版)教材内容为例,总论部分按具体章节,各论部分根据每味药材的来源、植物形态、成分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成分、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功效等具体内容设计思政元素,融入授课过程。基于课程内容的《中药鉴定学》课程思政设计详见表1。

表1:《中药鉴定学》课程思政元素设计

2 变革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中药鉴定学课程内容知识点零散、繁杂,缺乏系统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无法有效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教研组大胆变革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问题导入式教学、发现教学、共同讨论、典故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翻转课堂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给学员推荐一些中医药相关的纪录片如《本草中国》《本草中华》《秘境本草》等,增强学员的文化自信,激发学习中医药文化的自觉性;抗疫中药“三药三方”,感受中医药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将多媒体课件与展示药材相结合,使学员形象直观的感受药材的质地、气、味等性状鉴别特征,理解传统鉴别术语,编写顺口溜对比总结归纳不同药材的鉴别特征,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归纳总结的习惯;实践课理化鉴别、显微鉴别鼓励学员多动手操作,提高动手观察能力,实事求是如实记录鉴别特征;引入“银杏叶事件”等具体案例,鼓励学员认真自觉学习法律法规,树立敬业、严谨的职业道德观念;组织中药鉴定技能大赛,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善于积累、团结协作、勇立潮头、勇攀高峰的精神。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使课程思政教育不断延续,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3 对课程思政的思考

3.1 注重教师个人的德育水平和教师队伍的师风建设

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教师队伍的水平以及教师自身的素养是一切教学的起点,教师的德育水平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效果[6]。教师队伍良好的师德师风,有助于促进课程思政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教员自身必须拥有扎实的思政修养,掌握丰富的思政知识,在日常言行举止中践行思政教育,让学生从点点滴滴中感受到思政熏陶[7]。从而引导学员领悟思政本质,感召学员追求价值,帮助学员获得思政体验,促进学员进行思政实践。本教学团队通过集中备课、集中学习培训、跟班听课等方法,帮助教员不断提升德育水平,从每堂课、每个知识点中挖掘思政元素。

3.2 教学中思政元素的引入要把握度,防止过犹不及

任何一门课程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引入要把握“度”,坚持以“专业课程教学为主,思政教学为辅”。刻意地生搬硬套,或者过多地引入非本课程的内容,将“思政课堂”变成“课堂思政”,则会喧宾夺主,弄巧成拙,引起学员的叛逆思想,甚至抵触情绪,反而改变了课程的教学初衷,起不到课堂思政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员必须做到每堂课必须以课程内容教学为根本,重点是课堂知识点的学习与强化。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思政内容的把控和教学时间的控制,适当地引入思政元素,增加课程内涵,增加教学多样性。

3.3 注重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循序渐进

学员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建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员要自然地引出思政教育的内容,循序渐进地教化学生。在课程教学时,不断强化课程的核心品德,如《中药鉴定学》课程要不断强调大医精诚的职业操守和诚实守信的道德底线,使学员逐步认可并逐渐改变,最终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另外,教员必须结合每一届、每个班学员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进行思政教学设计。针对有军籍学员,应更多的强化为军服务、备战打仗的鲜明导向;针对无军籍学员,核心在于培养学员热爱、弘扬中医药文化,探究未知世界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职业道德的科研型及应用型人才以满足中医药行业需求。

4 结语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既是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更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园丁。将思政元素融入《中药鉴定学》的课堂教学中,既是一项教学模式的全新探索,也是对教员能力素质的综合考验。教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注重素材的积累和形式的创新,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升课程内涵,合理教学方法,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真正实现学员全面素质的提升,努力培养专业精湛、思想政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本文在“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引领及大思政教育背景下,以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中药鉴定学》课程内容为根本,总结了海军军医大学中药学专业课程《中药鉴定学》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实施策略,梳理了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用和挖掘的思政元素,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形成了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在提高学员知识技能基础上,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猜你喜欢
教员中医药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