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宽容那些事

2022-03-07 10:47芦丽娜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政敌张英沃尔夫

芦丽娜

六尺巷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的张英、张廷玉父子。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相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一通道。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了县衙门。县官考虑到纠纷双方都是名门望族,因此也不敢轻易决断。

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于是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便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六尺的巷子。两家的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被后世传为美谈。

素材解读

从古到今,六尺巷的故事一直被广为传颂。张、吴两家人开阔的心胸、宽容谦和的品质值得后人称赞和敬仰,彰显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将相和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因此心中不快,他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这件事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留意,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生病,以此回避。

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迎面而来,急忙让手下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蔺相如的门客便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非常气愤。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依你们看来,是廉将军厉害呢,还是秦王厉害呢?”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了。”蔺相如说:“对了,秦王这样威焰万丈,我却在朝堂上斥责他,侮辱他的臣子们,难道我就单独害怕一个廉将军吗?不过我想,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正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啊,如果两只老虎相搏斗起来,照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我们必然难以共存,这正合秦国的心意,我对廉将军一再退让,正是以国家利益为重,把私人恩怨抛在脑后啊!”

蔺相如这番话传到了廉颇的耳中,廉颇没想到蔺相如竟有如此宽广的胸怀,觉得十分惭愧。于是他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到蔺相如家请罪,并沉痛地说:“我是个粗陋浅薄之人,真想不到丞相对我如此宽容。”蔺相如见廉頗态度真诚,便亲自解下他背上的荆杖,请他坐下,两人坦诚相待,畅谈国事,从此誓同生死,成为至交。

素材解读

《负荆请罪》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居功自傲,自以为是,犯了错误就要像廉颇一样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真诚道歉;做事情更要顾全大局,像蔺相如一样,怀一颗宽容之心,不计较个人的恩怨,从国家利益出发。只有像蔺相如、廉颇那样同心协力,相互谦让,国家才能繁荣昌盛,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林肯的包容

竞选总统前夕,林肯在参议院发表演说时遭到一个议员的羞辱,那议员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自己是鞋匠的儿子。”“我非常感谢你使我记起了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记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好。”语毕,参议院陷入了一片沉默。

林肯转过头来对那个傲慢的议员说:“据我所知,我的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修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我的父亲学会了做鞋子的技术。”然后,他又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的帮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说到这里,所有的嘲笑都化作了真诚的掌声。

后来,又有人批评林肯对待政敌的态度:“你为什么试图将他们变成朋友呢?你应该想办法打击他们、消灭他们才对。”“我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们成为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温和地说。这就是林肯消灭政敌的方法,将敌人变成朋友。

今天,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纪念馆的墙壁上刻着这样一段话:“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容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

素材解读

无论是对待嘲讽他身份的议员,还是对待批评他的同僚,林肯总是温和从容、与人为善,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平和、谦虚地处理纷争,让人们信服,受人们拥戴。导师的胸怀

德国马尔堡大学的校刊《德国科学》上刊登了一篇批判沃尔夫教授观点的文章,文章一发表,立刻在校园引起了轰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文章的作者竟是沃尔夫教授的学生罗蒙诺索夫。沃尔夫教授是当时名震德国乃至欧洲的学术权威,事情发生后,人们纷纷指责罗蒙诺索夫,说他太狂妄自大了,竟忘恩负义攻击起自己的导师来。

原来罗蒙诺索夫在德国马尔堡大学读书期间成为了沃尔夫教授的得意门生,在导师的指导和自己的不断努力下,他的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不过,在随导师学习期间,他发现导师偶尔会发表一些唯心主义观点。罗蒙诺索夫一向尊敬导师,但对于导师的这些观点却不敢苟同。他想,自己应该勇敢地指出导师的错误,这不仅是出于对科学的尊重,也是为了不辜负导师对自己的教导。于是他写了一篇批判文章登在校刊上,没想到引起了轩然大波。

很多学生找到沃尔夫教授,将此事告诉了他。没想到沃尔夫教授却高兴地说:“那篇文章是我推荐给校刊的。”大家对此深感不解。沃尔夫见状,真诚地解释道:“这有什么奇怪呢?任何一个科学家的观点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敢于挑战权威并能够提出自己独到见解的人今后一定会有一番作为,如果你们没有人能超过我,我倒会感到惭愧。试想,后人如果都盲目跟从前人,科学还能发展吗?”沃尔夫的一番话让大家豁然开朗。

这件事发生后,沃尔夫和罗蒙诺索夫之间的关系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日益浓厚。沃尔夫教授看出罗蒙诺索夫具有超群的才能,因而更加精心地培养他。不仅如此,当罗蒙诺索夫生活遇到困难时,沃尔夫教授还慷慨解囊为其还债,使他能顺利完成学业。

后来,罗蒙诺索夫成为了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和教育家。

素材解读

在罗蒙诺索夫辉煌的成就后面,是沃尔夫教授以自己宽广的胸怀和对科学的无私精神为他筑成的一段闪光而坚实的阶梯。沃尔夫教授既能接纳追随者,也能包容反对者,使得真理与宽容的旗帜高高飘扬。

猜你喜欢
政敌张英沃尔夫
残菊
深秋
减字木兰花·乙亥清秋
艺术百家 张英
吉恩·沃尔夫是科幻小说界的普鲁斯特
霍桑的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