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机制之课例实践研究

2022-03-09 02:07南晶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课例研究思政教学核心素养

南晶

【摘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伟大时刻,回首党的百年峥嵘岁月,悲壮、雄伟、宏大,党的百年历史蕴含了太多太多时代精神和先進理论,这正是革命先烈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资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应正确把握其融入高中思政课堂的价值和路径。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程的育人实效,还能优化思政课程教学体系。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政教学;课例研究

引言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一、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党史与高中思政课融合价值

(一)发挥思政课程育人实效

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落实立德树人的基础课程。将党史素材融入思政课堂能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首先是帮助学生坚定信仰。党的百年奋斗史、拼搏史是优秀的教育素材,其政治引领作用不容小觑。党的百年历史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最好的教科书,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排序,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不仅如此,党史教育还能激发学生不畏艰险的前进力量。党的百年峥嵘岁月,党的百年建设成就,是无数革命先辈舍生取义换来的,这些事迹都是激励高中生不畏艰险、刻苦求索的生动素材。

(二)优化思政课程教学体系

高中思政课作为一门基础公共课,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一套相对规范且健全的教学体系,这一方面为党史教育的融入提供一个有效载体,另一方面党史素材的融入也为思政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有效支撑。党史素材融入思政课,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讲好党史故事,在实践教学中可以亲身体悟真理,丰富课堂与实践两个教学场域,达到让红色文化更好地入耳、入脑、入心的目的。除此之外,党史学习可以优化思政教师团队,提升队伍素质。习近平多次强调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政课教师多数都具有党史教学的相关专业背景,是党史教学的主体力量。党史学习不仅仅是对思政教师的考验,更是教师提升素质的重要机会。这一方面要求思政课老师大量阅读党史相关资料,熟练掌握各时期史实,充分挖掘历史中的思政元素,把握红色脉搏,另一方面要求思政教师创新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机制之课例实践研究

(一)指导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这就首先要求我们将党史教育作为一个完整工程,构建一个协同互通、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党史课程与其他思政课程之间不仅有各自的课程特点和独立的目标方向,而且又能够紧密相连、互为补充。

(二)课例选择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三课: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三)教学目标

1.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将党史融入到高中生政治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了解我国政府及相关政治体系。

2.从课内内容整体的理解着手,利用核心素养基础让学生能够对课文的思路梳理得更加清晰,增强学生的政治素养。

3.运用以助学系统为平台,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更流畅、更深入地理清课文结构,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及文章主旨。

(四)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要结合党史,系统的将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建立和完善进行讲解,并配上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影音进行内容的阐述和讲解,将党史内容作为思政课的主要串联基础和根基,从而保障教学内容的顺利开展。

其次,教师通过问题环节的设定,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思考意识,问题如下:

1.为什么说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呢?

2.这种政府构成和政治体系构建能为我国发展带来怎样的好处?

3.“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怎样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去的呢?

最后,教师通过对上一环节内所设计的问题进行总结,依托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党史的渗透研究进行教学内容巩固,并进行课后巩固内容布置。

1.小组成员配合,相互背诵重点概念。

2.仔细观察周围的基层党政组织的日常工作开展,了解我国基层政府的日常工作形式,并进行记录。

3.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关于“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的相关“佐证”,例如图片、影音、文字等内容,然后比一比哪个小组收集得最多,效果最好,并在下节课中进行集中对比点评。

所以说在实践中,党史内容是融入思政课堂的主要内容,这写内容与原有思政课程虽在历史时期上有重叠但每门课程都有各自的课程特色与课程目标。这就需要厘清课程内容,探求课程的内在逻辑,构建合理规范的思政课内容体系,以原有课程为基础,时刻思考如何在兼具系统性与协同性的同时凸显每门课程的侧重点和教学目标。其次,想要提升教学效果,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构建教师党史培训制度。依据不同党史课程为一线教师提供培训机会,与全国优秀专家交流党史教学经验,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提升知识的系统性,“深入”理论研究,才能掌握合适的方法“浅出”历史知识,寻找到将复杂问题讲清楚的教学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高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要实现党的历史教育与思政课堂融合,就必须构建相应的高中教师培养体系,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机制,夯实党史教育的思政之基。这不仅有助于高中生建立唯物史观、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而且有助于把思政教育成果转化为爱党爱国的实际行动,对思政课程的建设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机制研究” (课题编号:JCJYC21101203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N].人民日报,2021-03-14(1).

[2]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卢毅.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邓小平论党史学习的重要意义[N].光明日报,2021-04-07(15).

[4]江泽民.在上海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共党史研究,1989(5).

[5]欧阳淞.关于党史研究的成果转化问题[J].中共党史研究,2013(9).

猜你喜欢
课例研究思政教学核心素养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时事政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探讨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及其对思政教学促进作用分析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理论课相融合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