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朝阳石刀演变的考古学考察

2022-03-09 01:50白燕培
农业考古 2022年1期
关键词:下层红山朝阳

白燕培

一、 辽宁朝阳红山文化时期 (距今5500—5000年)的石刀

辽宁朝阳红山文化时期的收割农业工具仅见石刀,共计3件。其出土地点为:朝阳县小东山第九号房址(F9)、牛河梁第五地点下层遗存(N5XC)牛河梁第五地点下层积石冢一号冢(N5ZCZ1)。根据形制特点的差异性可以分为两型,分别用字母C表示半月形,字母E表示梭形。

C型(半月型,直背弧刃):小东山九号房址出土的石刀(F9:2)(图1,1)属于此类型;

E型(梭形,钻孔):牛河梁第五地点下层遗存出土的石刀(N5XC:13)(图1,2;图2,2)和牛河梁第五地点下层积石冢一号冢出土的石刀(N5ZCZ1:24)(图1,3;图2,1)均属于此类。石刀的制作质料砂岩和钙质页岩,磨制居多,半月形或梭形,有无孔或两孔(见表1)。

表1 朝阳发现的红山文化时期石刀统计表

图1 朝阳红山文化时期的石刀

图2 辽宁朝阳红山文化时期的石刀

从制作技术来看,红山文化时期的C型(直背弧刃半月形)石刀采用磨制技术,其实,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查海文化就有半月形直背弧刃石刀的发现:共计2件,一件为采集(86采:3),另一件则为房址(F2:1)所出。与查海时期石刀相比, 小东山红山文化的石刀要进步得多:查海半月形石刀为打制,厚重,刃较钝;红山时期半月形石刀为磨制,刃锐利。查海文化的半月形石刀似为东北半月形石刀的祖型,很可能其就是半月形石刀的源头,又经历了几千年,红山时期C型(半月形)和E型(梭形)石刀当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二、 辽宁朝阳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 (距今4300—3500年)的石刀

朝阳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发现的石制收割农业工具既可见石刀,又见石镰,本文暂只讨论石刀。

据统计,朝阳共发现属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石刀74件,具体有以下几处:牛河梁第16地点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出土19件北票丰下遗址出土17件、建平水泉遗址下层出 土2件、北 票 康 家 屯 遗 址 出 土3件、建平喀喇沁河东遗址出土2件、北票章吉营子乡鸡冠山遗址发现1件、北票章吉营子乡南台遗址发现1件、凌源三 官县甸 子城子山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出土2件、朝阳县小木头沟村罗锅地夏家店下层文化出土12件、喀左土城子遗址出土4件、白石水库淹没区的张家房后遗址发现1件、白石水库淹没区的馒头山遗址发现1件、龙城区马营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发现1件、龙城区卧龙山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发现2件、喀左县下三家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发现1件、龙城区上河首聚落遗址发现3件(其中,《辽宁考古年报——铁朝高速公路特刊》登录2件、《朝阳龙城出土文物精粹》 登录1件)、龙城区西梁遗址发现1件、龙城区王八盖子遗址发现1件(见次页表2)。按照石刀性状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五型,分别用A、B、C、D、E来表示长方形、三棱形、半月形、异形和梭形:

表2 朝阳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石刀

续表2

A型(长方形):按照刃部不同,又可分为两个亚型:A1型(直背弧刃)、A2型(直背平刃)。

A1型:牛河梁N16F1:12(图3,1;图5,1)、水泉下层T9F33:12(图3,9)、北票康家屯T2918②:3(图3,12)、鸡冠山遗址(图4,1)、南台遗址(图4,2)、凌源三官甸子城子山H1:2(图4,4)、罗锅地H40:3(图4,5)、罗锅地H48:2(图4,12)、喀左土城子H21:1(图5,2)、喀左土城子H45⑥:2(图5,3)、喀左土城子H65:5(图5,4);

A2型:牛河梁N16G4:9(图3,3)、北票丰下T23③:4(图3,8)、北票康家屯X1:18(图3,13)。

B型(三棱形):这种类型大多由棱脊,呈三棱形,均为单孔。属于此类型的主要有:牛河梁N16H70:7 (图3,2)、 北票丰下T100②F5:4 (图3,4)、北票丰下T11②:5(图3,5)、北票丰下T8②:4(图3,6)、水泉遗址下层T5⑥:14(图3,10)、康家屯T1314③:8(图3,11)、喀喇沁河东遗址T1④:5(图3,14)、喀喇沁河东遗址T1④:16(图3,15)、凌源三官甸子城子山F2:3(图4,3)、白石水库馒头山遗址(标本:31)(图3,17)、龙城卧龙山遗址所出土2件石刀(图5,6)、龙城上河首遗址出土的石刀(图5,7)、龙城区西梁遗址出土的单孔石刀(图5,10)、龙城王八盖子遗址出土的石刀(图5,11)。B型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出现的新类型,三棱形穿孔石刀功能是收割禾穗的专用工具。C型(半月形):弧背直刃,属于此类有:北票丰下T23③:4(图3,7)、小东山T2②:3(图4,13)、小东山T3②:6(图4,14)、。喀左土城子T1514②:1(图5,5)、白石水库张家房后遗址(标本:7)(图3,16)、龙城上河首遗址出土的石刀(图5,8)。

图3 朝阳早期青铜时代的石刀(一)

1、2、4、5、12.朝阳早期青铜时代的A1型石刀(鸡冠山遗址出土、南台遗址出土、凌源三官甸子城子山H1:2、罗锅地H40:3、罗锅地H48:2);3.朝阳早期青铜时代的B型三棱形石刀(三官甸子城子山F2:3);6-11.朝阳早期青铜时代的D型异型石刀(罗锅地H32:1、罗锅地H48②:8、罗锅地H44:1、罗锅地H24:2、罗锅地H51:2、罗锅地T39①:2);13、14.朝阳早期青铜时代的C型半月形石刀(小东山T2②:3、小东山T3②:6)。(线图均采自原报告,并略做调整修改)

图4 朝阳早期青铜时代的石刀(二)

D型(异形):直背弧刃,属于此类的有:罗锅地H32:1、罗锅地H48②:8、罗锅地H44:1、罗锅地H24:2、罗锅地H51:2、罗锅地T39①:2(图4,6-11)。

E型 (梭形): 龙城上河首遗址出土的石刀(图5,9)。

图5 朝阳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石刀彩版图

综上所述,朝阳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石刀以A型(长方形)石刀、B型(三棱形)和C型(半月形)石刀为主,也可见D型(异形)和E型(梭形)石刀。半月形石刀和梭形石刀在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被进一步沿用, 但梭形石刀似乎有衰退之势,而半月形石刀更换了型式继续使用,红山时期的直背弧形刃被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弧背直刃所替代,这种现象值得注意,从年代来看,若把弧背直刃定为Ⅱ式,直背弧形刃则为Ⅰ式,也即C型Ⅱ式晚于C型Ⅰ式。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还新出现了三棱形石刀,B型三棱形石刀是出现的新的石刀类型,值得注意,可能跟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农业产量极大地提高有关,此时期的石刀已经拥有不同的用途, 分工进一步细化。李宇峰研究认为:“三棱形穿孔石刀是收割禾穗的专用工具。”罗锅地出土大量的E型异形石刀可能另有用途,或收割谷穗,亦或收割茎秆,还可能做切割工具使用。此时已经出现石刀功能的分化,满足生产上多层面、多角度的需求,随着农业生产水平极大的提高,可以说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农业已经达到精耕细作的程度。

三、 辽宁朝阳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 (距今3000—2300年)的石刀

朝阳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发现石刀的遗址有以下两处:一处是喀喇沁河东遗址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另一处是凌源安杖子古城址。这个时期所见石刀均为半月形石刀。这个时期石刀种类相比夏家店下层文化期和红山文化期来看,样式增多:既包括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弧背直刃半月形石刀,又出现了弧背凸弧刃和弧背斜刃半月形石刀的新类型。从外观形制来看,凸弧刃或斜刃半月形石刀既可作为农具收割谷穗, 但凸刃作为切割工具使用可能更方便些,斜刃一种情况使用磨损导致,另一种可能也不排除其作为砍伐茎秆来使用。因此,凸弧刃或斜刃半月形石刀推测有一器多用之功能。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唯独不见红山时期的直背弧刃石刀。根据年代早晚关系,规定直背弧刃为Ⅰ式;弧背直刃为Ⅱ式; 弧背凸弧刃或弧背斜刃为Ⅲ式。除了喀喇沁河东遗址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出土另一件(采集:7),只知刃部特征,不便于分式外,其他均可分式:喀喇沁河东遗址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刀(T1③:9)属Ⅱ式、凌源安杖子H7:46属Ⅱ式(图6,1)、水泉遗址中层出土的半月形石刀(T16③:3、T22③:6)属Ⅱ式;凌源安杖子T2③:5属Ⅲ式(图6,2)、凌源安杖子T4③:7属于Ⅲ式(图6,3)。朝阳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的石刀除了不见Ⅰ式(半月形弧背直刃)外,Ⅱ式、Ⅲ式、Ⅳ式均可见,尺寸小的在5-7厘米之间,大的达到16厘米以上,磨制为主(见次页表3)。

表3 朝阳发现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的石刀基本情况统计表

图6 朝阳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的石刀

四、结语

通过以上各个时期石刀的讨论, 本文得到以下认识:

(一)辽宁朝阳从红山文化时期→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夏家店上层文化期石刀的演变规律为:红山文化时期以半月形直背弧刃(Ⅰ式)石刀和梭形石刀为主;到了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除了沿用半月形石刀和梭形石刀外,又出现了长方形、三棱形和异形石刀,石刀种类趋于多样化,推测当时的农业发展水平要高于红山文化时期,另外,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半月形石刀与红山文化时期并不相同,不见Ⅰ式半月形石刀,而被Ⅱ式弧背直刃刀所代替,如果把红山文化时期的Ⅰ式半月形(直背弧刃)与夏家店下层文化半月形Ⅱ式(弧背直刃)来对比,直背弧形刃的年代早于弧背直刃,也就是说,从红山文化时期→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半月形石刀从直背弧刃(Ⅰ式)演变到了弧背直刃(Ⅱ式)。为什么会完成这样一次蜕变?这主要可能在生产实践中Ⅱ式相比Ⅰ式半月形石刀由于弧背相比直背而言,与手接触面更大,契合度更高,可能会更省力些,这体现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到了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仅见半月形石刀,而且样式增多:既包括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半月形弧背直刃Ⅱ式,又出现了半月形弧背凸弧刃或弧背斜刃石刀(Ⅲ式)新类型,唯独不见红山时期的直背弧刃Ⅰ式石刀,这种现象尤其应引起重视,演变的方向由单一化趋向于多样化,逐步向更省力、更专门化、分工更细致的方向发展,满足多层面、多角度使用功能的需求,体现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二)在朝阳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可以见到长方形石刀,关于长方形石刀的起源,目前还尚未能解决,安志敏认为:“仰韶文化晚期开始产生长方形石刀。”现在看来,这一观点可能受到当时资料的限制,其实,长方形石刀的出现时间可能远远早于仰韶文化晚期,相当于兴隆洼时期的遗址就见有长方形石刀的出土, 例如,在河北滦平相当于兴隆洼文化时期的药王庙遗址就出土有长方形石刀。可见,长方形石刀的流行时间较长,其出现时间可能早到兴隆洼文化时期。“长方形石刀分布范围相当广阔,中国以外,在朝鲜、日本也都有发现,它是亚洲东部的特殊产物”。

(三)以朝阳为例,半月形石刀从红山文化时期出现,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数量猛增,一直到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均能看到半月形石刀的踪迹。半月形石刀的分布范围较广,据瑜琼研究认为:半月形石刀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如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及河北、内蒙的部分地区,在甘肃、河南、江苏、浙江、江西等地也有零星分布。半月形石刀的流行时间其上限可到仰韶时期,下限大致延续到汉,一直延续使用了3000余年。关于其上限时间可能也值得进一步商榷,因为在查海就发现过半月形石刀: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查海文化就有半月形直背弧刃石刀的发现:共计2件,一件采集(86采:3),另一件房址(F2:1)所出。因此,半月形石刀的出现时间可能亦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

(四)三棱形石刀是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出现的新类型, 这种石刀在国内其他文化并不多见,这种石刀在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已经不多见了,尤其值得注意,李宇峰研究认为:“三棱形穿孔石刀是收割禾穗的专用工具。”从外观形制来看,比较锋利,形如镰刀,收获谷穗可能更方便些,是否就是后期铁镰刀的起源?这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下层红山朝阳
红山荞麦看木森
美是童年朝阳
迎朝阳
红山蚁的仆人
红山蚁的伏击战
阮春黎 迎着朝阳,一直跑
折叠积雪
不许耍赖
积雪
有借有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