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人功能性体适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22-03-10 04:11张磊长春人文学院公共体育教研部吉林长春130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低龄自理高龄

张磊 (长春人文学院公共体育教研部,吉林 长春 130000)

据报道,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已高达2.22亿,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上升至4.40亿,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超过1亿人〔1,2〕。体适能源于美国著名的体育教育家Dud.ley Sargent博士,发展到现在已涵盖了健康、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完整体适能理论结构体系〔3〕。体适能理论概括了和人体健康状况联系最为密切的因素,为人们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提供了科学依据〔4〕,本研究拟分析高龄老人功能性体适能状况其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3~5月对长春市社区高龄老人进行抽样调查研究。纳入标准:①年龄≥65岁;②听说、理解能力正常;③高龄老人(>80岁)在功能性体适能分析中,有家人陪伴,陪伴者为老人主要陪伴人员。排除标准:①行动不能自理;②伴有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疾病者;③调查期间有其他严重疾病,影响功能体适能者。依据年龄不同随机抽取高龄组(年龄>80岁)和低龄组(65~80岁)各120人,高龄组男43例、女77例,低龄组男53例,女67例。

1.2检测指标及检测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两组基础资料,包括基础疾病(心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肢体疼痛等疾病)、视力(较好:看文字无需佩戴眼镜;较差:看文字需要佩戴眼镜)、听力(较好:可以正常音量和语速交流;较差:不能实现正常音量、语速交流,有耳背现象)、经济状况(较好:实现衣食住行开销或衣食住行开销外有结余;较差:不能实现衣食住行正常开销)、每天运动时间(每天>1 h、每天≤1 h,本研究老年人运动的概念定义为老人自主进行的能力范围内的身体锻炼,如走路、广场舞、太极拳、扭秧歌等各种形式均定义为运动)、日常生活自理情况(自理、依赖他人)等基础情况。

测试两组平衡能力、上下肢肌肉力量、柔韧性及心肺功能。受试者在安全情况下完成以下项目,①闭目单脚站立(检测平衡能力):受试者先闭上眼睛,一只脚抬高(离开地面)并开始,至抬高的脚落地或站立脚开始晃动,停止计时。②30 s臂弯测试(测试上肢力量):受试者坐姿,上肢握2.27 kg哑铃进行上肢屈伸运动,在30 s内记录次数。③30 s椅子坐立测试(测试下肢力量):受试者坐于44 cm高的直背椅,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进行完全站起,然后完全坐下作为1次,在30 s内记录次数。④坐姿躯体前驱(测试躯体柔韧性):测试者坐于直背椅上,下肢伸直,踝关节呈90°,双上肢伸直并伸向足趾尖,记录中指指尖与足尖之间距离。⑤6 min步行测试(测试心肺功能及协调力):受试者依据既定路线进行6 min步行,记录步行距离。

对高龄老人进行日常生活自理情况作为衡量功能性体适能好坏的标准,将功能性体适能进行二分类统计,分为体适能较好和体适能较差两类:日常生活通过简单帮助能够自理者为体适能较好者;日常生活自理情况较差,日常生活中过多地依赖他人或完全依赖他人者为体适能较差者。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影响高龄老人功能性体适能的单因素分析 体适能较差和体适能较好的高龄老人年龄、视力情况、听力情况、每天运动时间、肢体疼痛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功能性体适能状况比较 高龄组闭目单脚站立、30 s椅子坐立、30 s臂弯、坐姿躯体前驱及6 min步行均明显低于低龄组(P<0.05)。高龄组体适能较差者占与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影响高龄老人功能性体适能情况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年龄情况(80~90岁=0,>90岁=1)、视力情况(较好=0,较差=1)、听力情况(较好=0,较差=1)、每天运动时间(≤1 h=0,>1 h=1)、肢体疼痛情况(无=0,有=1)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每天运动时间、肢体疼痛情况是影响高龄老人功能性体适能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其中年龄>90岁、伴有肢体疼痛是影响高龄老人功能性体适能情况的主要危险因素,每天运动时间>1 h是影响高龄老人功能性体适能情况的主要保护因素,见表3。

表1 影响高龄老人功能性体适能的单因素分析结果〔n(%)〕

表2 两组功能性体适能状况比较

表3 高龄老人功能性体适能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龄老人的数量也逐年增加。高龄老人在老年人群中有突出的人口特征:①生活自理情况较差或不能自理〔5〕;②身体状况较差,多体弱多病,且患病后预后不佳〔6〕;③高龄老人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情况需家庭或社会提供帮助〔7〕;④高龄老人多已丧偶,独居时间较长〔8〕;⑤高龄老人中女性多于男性〔9〕;⑥地域性十分明显,经济越发达地区高龄老人数量越多〔10,11〕。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条件的日趋进步,再加上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增加,未来高龄老人的健康可能会出现质的改变。

本研究结果中,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其体适能呈现下降趋势,且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也呈下降趋势,年龄越大,体适能越差、生存质量越差,与目前报道的一些调查结果类似〔12,13〕,由此可见,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应该引起低龄老年人群的重视。大环境都在变好的时代,长寿已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而且很多刚刚退休的老年人群对生活的质量要求都有所提高,喜欢旅游,喜欢运动,积极参加社会上举行的一些群体活动。增加功能性体适能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群的整体身体素质。当低龄人群重视了这个问题后,有目的地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训练,将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群的整体功能性体适能,必将在进入高龄阶段时减少日常生活自理情况变差的概率,提高整体生存质量。许可彩等〔14〕研究表明,基于时机理论的步行训练有利于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手握力、下肢肌力、有氧耐力、平衡性及运动自我效能。巫寿生〔15〕研究表明,绳梯运动既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大腿后侧和背部肌群柔软度、敏捷与动态平衡的能力及活动力等,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老年人身体的反应能力、协调性、平衡及肌力等,绳梯运动足以缓解老年人功能性体适能低下的状况。

视力和听力情况对高龄老人的功能体适能有一定影响,相关研究也认为视力良好的老人运动功能明显好于视力差者〔16〕。由于本文在纳入研究对象时采用了调查问卷的形式,选择的是具备听说能力的老人,因此,对影响因素视力和听力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而肢体疼痛直接影响运动功能,该影响因素已被广泛认可,由于疼痛导致运动功能丧失极为普遍。在体育锻炼上,与老人身体状况有直接关系,每日锻炼者,身体状况越佳〔17〕。因此老年人群应该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机体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而针对存在肢体疼痛的人群,应尽早接受正规的治疗和康复,避免疼痛恶化造成的运动能力丧失。老年人群疼痛的问题较为普遍存在,并不是所有的疼痛都能得到好的治疗效果,应该引起中年人的重视。

综上,高龄老人功能性体适能主要受年龄、运动情况、肢体疼痛情况影响。在不能改变老人年龄的情况下,增加运动、改善老年人肢体疼痛均能有效改善高龄老人功能性体适能状况。

猜你喜欢
低龄自理高龄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村改居社区低龄老人社区参与问题研究
——以Z市S社区为例
互联网+背景下低龄儿童英语阅读实践探究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权益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
石台行
《我是自理小能手》说课稿
笑到生活不能自理
我会“自理”啦
“喵星人”占领名画
14省份建立高龄补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