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普及时代高校辅导员加强学风建设的策略

2022-03-13 13:38王涵祎刘爽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辅导员互联网

王涵祎 刘爽

摘  要: 学风建设一直是高校贯彻教育方针的重点,良好的学风建设可以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更能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发展起到巨大的助力作用。但当今互联网的普及,给高校的学风建设带来了很严峻的挑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最前线人员,高校的辅导员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严格执行校规校纪、新媒体技术支持等手段,纠正学生不良的网絡运用形式,推动高校学风建设有效运行。

关键词: 互联网; 辅导员; 学风建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2)01-0076-06

学风顾名思义就是指学校整体的学习氛围,从广义上讲就是指全校师生在治学态度、学习风貌、学习手段运用等方面的表现,是校园文明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凝聚教与学的重要精神力量,是校园和谐的重要保障。

学风依据各学校不同的特色展现出独特的内涵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全校师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举止,固化下来形成一种认知和习惯,最终成为学校学习教育上的传统和风气。这种特有的传统和风气对学校人才培养、学生自身发展都起到深远的影响,对学校办学、治学进程中能否良性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风建设既是高校施行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环节,也是辅导员实行“三全育人”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点。

辅导员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也是学生行为习惯的重塑者。辅导员常规工作的内核就是立德树人的落实、意识形态的引导、行为习惯的管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辅导员工作是学生工作的最前线,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和直接,同时,辅导员还担负起与任课老师、职能部门、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因此,辅导员如何在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运用行之有效的育人手段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接班人,已经成为检验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1]。

一、互联网的普及对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巨大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当代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社交、娱乐工具,并以迅猛的发展态势覆盖校园各个角落,颠覆了学生传统的生活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意识形态的改变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未成年人中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94.9%[2],特别是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的学校为保障教学任务,发布“停课不停学”的政策,教学环境由在教室的线下教学转为居家线上教学,使互联网的普及率在学生群体中进一步提升。伴随着新媒体技术成长起来的“00后”们更是互联网使用的“数字化土著民”,互联网已经与他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了。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情况和在校学习状况,笔者与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中心合作开展联合调查,对全国各高校学生发放电子问卷。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共抽取10万人,回收有效率100%。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互联网的使用率为100%,近九成的学生基本能控制上网时间,不会影响日常学习。其中,19.2%的学生使用互联网主要用于学习,并且完全能控制网络使用时间;40.6%的学生有时上网看综艺追剧、为崇拜的艺人刷流量;29.9%的学生经常性打游戏,但能较好掌控上网时间,不耽误正常学业;9.2%的学生无法控制上网时间,经常上网看综艺节目或打游戏,影响正常学习;1.2%大学生不分白天黑夜的上网,沉迷于网络,严重影响学习。

经过笔者与所在学校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以及平时工作中的观察发现,学生课余时间随时随地都在使用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等主要电子产品不离手,学生在交谈中表示,如果哪个时段没带手机便会内心焦躁不安,无法专注做事,甚至随时随地摸手机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高校里“低头族”“手动党”“网络控”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激增,更有10.4%的学生无法控制上网时间以致学业荒废,给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和育人工作带来困难。笔者通过自身工作实践发现此类情况的出现主要有四种原因:

(一)网络游戏和各种综艺节目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

高校的学习相对高中来讲比较轻松,对学生自主性和自律性要求比较高,大学生刚刚经历了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中阶段,入学后突然放松下来,又没有父母及老师的紧张督促,刚开始会感到舒适自由,逐渐就会放松对自我的要求,日常生活和学习缺乏规划,时间一久形成了习惯就会更加缺乏主动性,懒散和得过且过的心态一旦养成便会对学习任务更加的反感排斥。学生的空闲时间多了,学习时间利用率少了,为了缓解空闲时间的寂寞无聊感,利用互联网打游戏、看综艺、追剧、追星的时间就多了。笔者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宿舍,经常会看到整个宿舍同学组队打游戏的场面,他们把键盘、鼠标按得乒乓响,在游戏中与对手奋力厮杀的语言回荡在楼道,老师进入宿舍与其交流连头都不抬,戴着耳机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不能自拔。笔者跟无法控制上网时间的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谈话交流,学生普遍反映:课余时间他们不去电子阅览室、自习室,早上升旗仪式起不来,上课经常性迟到,对课堂学习感到厌倦,回到宿舍就兴奋地打开电脑,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更重要的是,有部分学生没日没夜地上网看综艺打游戏,导致生物钟被打乱,晚上异常兴奋无法入眠,白天疲惫无法按时起床,精神状态萎靡,身心健康受到了很大损害。笔者所在的职业院校开学教学检查时,检查组的老师们通过门窗经常会看到有个别学生躲在最后一排或缩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昏昏欲睡、打游戏、看视频,老师多次提醒后依然控制不住自己,甚至产生反感或敌对情绪。他们课堂学习效率低,任务完成质量差,课后沉迷网络无法完成作业,导致学科考试不及格,甚者由于考试不及格科目过多而造成留级和无法按时毕业。笔者与所在院系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和出现大面积挂科的学生深入谈心,发现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使用互联网主要用于学习,并且完全能控制网络使用时间,作息很规律;而挂科较多的学生无法控制上网时间,沉迷于互联网,并且痴迷网络游戏。这些网游成瘾的学生都知道网瘾对学业的不利影响,对身心造成的伤害,但由于意志力薄弱而无法抵抗网络游戏的吸引,甚至造成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人关系的紧张和淡漠。

(二)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使学生的学习观紊乱

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获取信息的便利性使得大学生获取知识资源更加高效便捷,优质的网络资源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推动高校学风建设良性有序的发展;另一方面,互联网上还会充斥着各种负面、消极、低俗、偏激的信息,对于社会阅历尚浅、心智还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讲,很容易被这些不良网络信息蛊惑,学习观产生偏移。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冲击,大学生的学习观紊乱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 对所学专业认可度不高。此次调查发现,学生对于所学专业,38.9%很感兴趣,遇到难题也能努力克服;38.4%有点兴趣,但遇到难题有时会退缩;18.7%一般,没什么特别感觉;2.7%有点厌倦,但为了毕业只能坚持;1.4%不喜欢,经常想换专业。笔者通过跟自己所在专业的学生座谈中了解到,部分学生由于高考分数受限或家长的影响选择了自己不了解甚至不喜欢的专业,且不清楚该专业的学习内容对未来就业有何助益,而现在网络上又充斥着“过来人”对这个专业的片面解读,造成学生的焦虑,从而对专业学习更加提不起兴趣。

2. 学习重点偏差。受互联网上拜金主义思想和读书无用论的错误引导,一些学生认为优异的成绩并不能改变命运,尤其是对专业不感兴趣又由于成绩受限无法转专业的学生,更加把心思花在学习以外的方面,更加注重积累人脉、校外兼职、其他各种实践活动。调查显示,91.9%大学生面对考试会紧张,其中13.2%的大学生总是很紧张。适度的紧张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考试的重视程度,提高考试成绩,但总是很紧张说明学生对考试没有把握,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并不扎实。

3. 学习缺乏系统的规划。学生学习无系统性的规划,不知道学科知识如何有效地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学科学习很盲目,课后温故知新的动力不足,缺乏主动性,造成大量的空余时间无法有效地利用起来。

(三)校园wifi网络的全面覆盖对高校学风建设带来挑战

互联网普及至今已经包含了人们生活所需要的所有信息源,而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也给大学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此次调查显示,学生拥有个人手机率为100%,学生经常使用手机上网进行聊天、缴费、查询信息、娱乐等,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大家生活的每一寸角落,与学生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各个高校为了使学生们的生活、学习更加便利,不断加大投入建设校园网,现如今校园网已经成为学校基础建设、网络育人平台、教学重要保障。校园网的技术发展很快,学生运用网络的成本变低,而电子产品登陆网站进行操作的步骤非常便捷,使得校园随处都可以看到学生使用电子产品上网的现象,甚至是学校的教室里。校园网覆盖教室本是为师生在线分享课件、视频、指导线上习题等教学任务提供便利的,结果却被一些学生用来打游戏、追网剧、搜索娱乐新闻、微信聊天等,笔者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在上课时间还在更新微信朋友圈动态。即使老师备课充分,在讲台上神采飞扬、生动地讲授着知识点,也很难将一些“开小差”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中。学生抵抗不了网上感兴趣的信息或软件平台的诱惑,思路不能跟着老师走,老师讲的重点和难点也不随时记录在本子上,取而代之的是拿手机随手一拍再保存,课件里的内容根本没仔细看,老师讲的知识点也没仔细听,严重打破了教与学的有效关联,使师生之间良性交流的氛围被破坏。更令人担忧的是,学校自习室、爱心小屋、学生宿舍等场所本是学校为了方便学生生活学习所用,也经常被当作网络娱乐场所,大学宿舍网吧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互联网给高校学风建设、班风整顿带来了巨大挑战,引诱和考验着一些自律性低的学生。笔者与一些上课时间段玩手机的学生谈心,发现这些学生本想上课专心听讲的,但看到周围有津津有味玩手机的同学,禁不住内心的驱使也拿起手机浏览,结果网上“有意思”的信息太多,一旦被吸引就无法克制自己。

(四)便利的网络科研平台衍生出大量学术不端行为

丰富的电子资料网络库本来是学术研究的保障,结果却衍生出高校学生作业剽窃、论文造假等大量学术不端的行为。学生们遇到难点问题第一时间不是再询问老师、与同学探讨、查阅书籍资料去分析思考,而是第一时间利用互联网直接搜索相关问题,并将网上现成的解答直接复制粘贴到要上交的电子版材料或者论文中来。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班级学生的作业内容极为相似,甚至有些作业或论文里学生连文章来自哪个网站都粘贴过来了。长久不独立思考问题使得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下降,学习思维缺乏创新性和逻辑性,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消减,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也会降低。甚至这种学术不端的行为也会出现在考场上,给考务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尤其是英语等级测试、期末闭卷笔试等一些对学生知识储备要求高的重要考试。互联网的高度发达衍生出一些利于作弊的电子产品,甚至出现“考试枪手”这样的新兴职业,“枪手们”利用自己的知识技术完成考试,答案通过作弊设备传送给需要的学生,使学生轻松完成考试和毕业任务。由于设备的先进和网络的发达,作弊行为越来越隐蔽,不利于高校学风建设。

二、探索高校辅导员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学风建设的對策

(一)新生入学前期做好思想教育,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就业紧迫感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有近四成的高校大学生对目前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甚至不少学生存在想换专业的想法。但各院校转专业政策有严格的限制条件,对专业成绩排名要求很高,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往往成绩不理想,而无法转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习。笔者跟学生座谈后发现,学生高考选择专业时很迷茫,往往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受家长干预或熟人跟风而选择专业的情况比比皆是,入学后才发现所学专业内容跟自己想象的有落差,因而对专业认同感很低,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日常工作中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引导纠正。第一,邀请专业主任或是班主任开展新生专业教育大会,着重介绍本专业学生培养现状和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强化专业知识对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作用,提升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同感和自信心。第二,鼓励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相关活动,邀请企业负责人来校开展讲座,深度解读用人单位对应届生的要求,增加学生就业的危机意识和专业学习的紧迫感,找到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短板,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弥补。第三,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开展新老生联谊会。在新生刚刚入学,对大学生活不熟悉的时候,积极开展专业联谊会,让学长、学姐们传授大学生活学习经验,指导和鼓励老生们积极展示入学后的学习成果、专业活动成果、实习阶段技能运用的感悟,以积极向上的班风带动新生,并以“过来人”的经验指导新生如何有效地进行专业学习。由于学生之间生活经历、年龄阶段相似,很容易产生共鸣,可以快速加深认同感。第四,开展专升本讲座,鼓励有意愿的学生提高学历,逐条解释最新专升本政策,强调专业学习成绩在专升本推荐考试中的比重,加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并邀请升本成功的毕业生回校开展交流会,与学弟学妹传授学习心得,让榜样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第五,鼓励学生积极报名专业技能大赛,为参加各级别专业技能大赛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物资,让学生在竞争与团队合作中提高思考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二)创新网络育人方法,提高优良学风建设的获得感

大力创新线上学习平台建设,充分掌握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模式和信息技术的覆盖传播优势,与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相结合,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创新学习形式。积极发展融媒体,充实正面舆论供给,掌握网络话语主动权,创建优秀网络文化成果[4]。通过网络资料库下载最新课程学习资料,通过新媒体平台分享给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梳理掌握课程知识点。比如:“1+X”证书考试冲刺复习阶段,笔者将班级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以班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为组长建立微信群、企业微信群,让组长将视频学习资料、名师讲堂、教师整理的重要知识点等资料及时、准确地发布到群里,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分享学习心得和交流学习成果,消除学习空间位置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接收到优秀的网络学习成果。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共有57名学生,“1+X”证书和阿里巴巴国际站操盘官考试一次性通过了39名学生,考试通过率达到了69%。学生们在微信群里自觉发起接龙,为考试通过的同学献花祝贺,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看到班级同学的学习成果,自己也会不知不觉地行动起来,利用这种“从众心理”带动班级学风建设。笔者还让班级新媒体技术好的学生制作视频学习手册,详细解读一些学习软件的运用方法,通过视频号发给学生们,培训学生正确使用学习软件并加强技术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各类应用服务,充分发挥信息平台效能,提高学风建设的获得感。

(三)严格执行校规校纪,加强学生规矩意识教育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近六成学生学习主动性良好,6%的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1.1%的学生基本放弃学习。因此如何转变学生思想认识,从“想我学”转变为“我想学”是辅导员加强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5]。笔者在日常工作中主要从以下五步着手:第一,依据学校下发的《学生手册》学生奖惩制度,涉及学生课堂出勤、奖学金评定、宿舍管理规范、违规违纪处分条例等与学风建设息息相关的内容整理出来,分门别类汇制知规守纪题库,在开学初下发给各个班级,组织召开班风学风建设班会,在会上指导班级副班长、学习委员带着全班学生学习,并举行全系知规守纪知识竞赛。利用新媒体技术制作抽签软件,将全班的姓名输入其中,在比赛前三天各班随机抽取参赛选手,让全系学生在紧张刺激的比赛中加深对学校校规校纪的认识,在备赛中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学生们在对制度规则的强化记忆中明确学风建设倡导哪些行为,反对哪些行为,提升学生的规矩意识。第二,严格把握考勤制度。严格规范学生病事假考勤细则,涉及上课请假的情况必须要有据可查、有人可证,病假需要二级以上医院证明、挂号单或是校医院出具的看病证明,事假需要有家长证明,如果涉及学校事务的公假,比如志愿者活动、市级比赛等,需要由带队老师到系学生办公室请假填写假条。绘制详细的考勤表,表中包含每节课迟到、旷课、早退、病事假的学生名单,并由副班长仔细记录,每节课后与任课老师和辅导员核对好后签字,并公示全班,严格、透明化的考勤制度让学生从心底里树立起对教学制度的敬畏感,有效打击侥幸心理。第三,引导学生自觉重视课堂仪式教育。“仪式感”让人知道某一时刻的与众不同,而课堂“仪式感”会让学生更加感知到课堂学习这个时段的特殊性,因此笔者与任课老师密切配合,对学生进行“上课、起立、老师好”和“下课、起立、老师再见”这些课堂仪式用语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情感表达。第四,制定详细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积分表》。笔者每年根据学校育人要求和学生特点调整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积分表》,内容涉及加分项和减分项。加分项包括:参加班级及院、系级活动(出席班级、系级活动+1分,院级活动+2分,担任活动工作人员+2分,担任表演人员或选手+3分);参加专业技能比赛(参与院校级+3分,获奖+5分;参与市级或国家级+5分,获奖+10分);根据院、系检查结果,受到表扬的个人和宿舍(每人+3分);做好人好事受到院系及社会表扬(+5分);取得相关职业证书(+5分),尤其是针对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技能竞赛和考取专业资格证书着重加分,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促进学风建设。减分项包括:上课迟到或早退(-3分);旷课(-5分);课堂上玩手机、睡觉、说话、走动、吃食品(-2分);根据检查结果,宿舍出现违规情况,相关人员(-3分);受到警告及以上违纪处分(-10分),特别针对上课出勤制度和考试作弊等违规违纪行为予以通报的,要加大扣分力度。《学生综合素质积分表》由副班长汇总好后发给辅导员审核,准确无误后通过微文档转发各班学生自查,以便横向比较自己在班级中的表现,如有问题可以网上时时修改,确保信息审核的便捷性。学生出现严重违规违纪行为张榜公示,让学生明确底线界限。

(四)搭建职业技能训练平台,提升专业学习的实践性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关联,用实践活动检验理论学习效果。调查结果显示,48.7%的大学生更喜欢参与式或体验式的培训,46.4%的大学生喜欢线上课程,有近八成的学生对线上讲座不感兴趣。因此,笔者利用讲授大学生职业生涯与规划课程的机会,与企业、其他院校辅导员深入交流,吸取经验,打破传统的讲解就业政策的讲座模式,下载企业招聘案例、职场面试节目、招聘短剧等视频情景素材在课上播放给学生,并且在视频案例播放的过程中与知识点的讲授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发现自身的不足,重温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分依托团委和学生会这两个学生组织开展各类模拟面试大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社会性公益活动、企业实习等,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6]。笔者利用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的机会,带领学生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调研乡村的农产品销售情况,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新媒体运用技术教村民注册抖音账号并创建直播间,将真实的農田、大棚、特色农产品“搬入”直播间,运用新媒体技术平台帮助村民直播卖货、互联网宣传、产品包装,利用自己所学的电商知识和技术为乡村的农业发展难点问题献计献策,学生们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专业知识和实操技术,促进了学风建设[7]。

三、结语

学风建设是各高校贯彻教育百年大计,实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而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教育的一线执行者,担负着学风建设的重要责任。但是,由于时代的变化、教育教学手段的变革,辅导员在加强学风建设时应找到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学习不利影响的源头,运用新媒体技术,充实正向言论导向的供给,把控网络话语权,打造精品活动项目。同时,辅导员也应该深刻意识到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多变的过程,辅导员的个人力量十分有限,需要多部门、专业教师、学生家长协作方能起到效果。辅导员在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新媒体应用服务能力、心理危机干预能力等方面均需不断加强,在不断的探索中切实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为高校的学风建设助力献策。

参考文献:

[1] 李梅. 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推进学风建设的实践探索:以S大学W学院为例[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8(3):107-112.

[2] 许建农. 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R]. 北京: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20.

[3] 王晓燕. 高校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探讨[J].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3):78-81.

[4] 教育部.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EB/OL]. (2014-03-21)[2021-09-01].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403/t20140331_166419.html.

[5] 王君刚. 新形势下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知识经济,2017(1):173-174.

[6] 张娇娇,孔晓茵,杨晓寒,等.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促进学风建设的对策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22):269-270.

[7] 王慧. 新媒体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智库时代,2020(10):95-96.

3600500338206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辅导员互联网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