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全媒体”视阈下高职学生礼仪素养培育与提升的新时代意蕴与路径

2022-03-13 13:38曹瑛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礼仪教育高职学生立德树人

曹瑛

摘  要: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既是德育的基础,也是美育的发展。新时代高职院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四全媒体”数字化支持,创新“礼”文化教育,培育与提升高职学生礼仪素养,为高职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正向的指引。文章以培育与提升高职学生礼仪素养的时代意蕴为逻辑起点,聚焦其发展的困境,厘清“四全媒体”与礼仪素养教育的联系,探寻礼仪教育的新路径,进而为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礼仪素养的创新教育提出建议。

关键词: 四全媒体; 高职学生; 礼仪素养; 礼仪教育; 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2)01-0045-05

我国“十四五”时期,把“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高”。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精神追求的凝练和体现,需要长期的培育、养成和践行,才能成为社会和个体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礼仪作为一种制度规范和价值载体,是新时代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充分发挥礼仪礼节的教化作用。……研究制定继承中华优秀传统、适应现代文明要求的社会礼仪、服装服饰、文明用语规范,引导人们重礼节、讲礼貌。”[1]

我国学术界自1996年起,开始关注大学生的礼仪素养与礼仪教育的研究。这里采用 CNKI 指数的变化趋势图,从侧面说明礼仪素养相关领域研究的变化情况。2021年11月10日,以“礼仪素养”为关键词,通过 CNKI 平台的指数功能检索,可知:(1)学术界持续关注,近十年保持年均40篇的相关文献量。(2)大部分研究者关注焦点在教育领域,包括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以及教育理论等,还包括社会学及统计学领域。在中国知网引文最多的10篇文献基本涵盖热点领域,如传统礼仪教育(桂署钦,2010;杨桦,2012)、大学生礼仪素养现状与问题(康小莉,云书海,2009;吴春彦,2010)、教师素养(冯海龙,2008;张晔,2011)等。(3)在最新研究中,增加了运用新媒体(覃军,陈莉莉,2021)、课程思政(颜珺,2021;陈安慧,2021)等礼仪教育新思路与新路径。

总之,礼仪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引领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科学知识教育备受重视的今天,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立德树人工作,提高学生文明素养,理应“建立礼仪制度、传播主流价值”,加强对学生礼仪素养的培育。但高职院校的礼仪教育成果却似乎不尽如人意,从学校所组织的礼仪教育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严重的礼仪教育目标功利化、礼仪教育体系碎片化、礼仪教育途径单一化等问题。在高职院校强调立德树人、“四全媒体”新技术不断涌现的背景下,有必要重新厘清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现状及路径,为高职院校完善礼仪教育提供相应的对策。

一、高职学生礼仪素养培育与提升的时代意蕴

(一)是新时代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国无德不威。新时代立德最根本的内涵就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2]。礼仪作为重要的社会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3],在立德树人内涵中,礼仪素养的培育与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礼仪文化习俗不仅可以净化社会公德,矫正社会生活的社会秩序,更重要的是可以滋养人心,提升人性。解决高职学生如何“立德”和立怎样的“德”的问题,则应该更体现中国特色。“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要利用好中國传统伦理道德的思想精髓,实现现代道德教育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对接。

(二)是新时代高职院校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

中华民族被誉为“礼仪之邦”。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学习礼仪文化,使之得到继承发扬和创新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礼仪文化教育形式、“思想政治”和“传统文化”双融合的形式塑造以礼待人、以礼敬人的高素质职业人才,助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培育具有正确三观的合格学生的本质要求

礼仪文化是社会有序发展的调节器,是当代高职学生行德做人的根本遵循。在现代社会,礼仪是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的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学习礼仪,遵守礼仪,可以净化社会风气,提升个人、集体和社会的精神风貌,展示良好形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而学好礼仪、用好礼仪,应该建立在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基础之上,而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只有道德的、积极的、向上的礼仪思想,才能获得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真正认识到礼仪的本质,从而在学习生活中,真正做到将礼仪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通过高素养的礼仪形象展现出自身礼仪素养。

二、新时代下高职学生礼仪素养培育与提升的困境

(一)高职学生对礼仪素养不够重视

礼仪是人生的必修课,是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学习内容。知书达礼、待人以礼是高职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素养。然而目前不少高职学生在礼仪意识方面淡薄或缺失,对礼仪文化的内容认识局限,未能将礼仪知识作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探索与实践;认为礼仪对日常学习和生活几乎没有帮助,对礼仪知识学习缺乏自主性和自律性;认为就业还很遥远,礼仪仅对就业有帮助,对职场的礼仪规范缺乏探索精神与自学积极性。

(二)文化课程体系及内容开发相对滞后

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失衡。高职院校对学生礼仪教育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影响范围不广、形式单调等问题。礼仪教育大多只局限在入学教育、日常宣传和小范围的社团活动;没有把礼仪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而只是把它当作是道德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一门选修课;即便开设礼仪课程,大多针对部分文科专业的学生,且课程体系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并没有利用好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的资源和优势来提升礼仪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

三、“四全媒体”与新时代礼仪素养培育与提升的内在联系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全媒体”这一新概念,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高职院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结合“四全媒体”教育新理念,将礼仪素养的培育与提升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与全方位育人。

(一)全程媒体契合礼仪素养培育与提升全过程育人理念

全过程育人是指高职院校要将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即全过程育人。全程媒体意指信息的普遍性、传播的即时性,突破了时空局限。在全媒体时代,无论何人都能随时受到社会环境或具体实践潜移默化的影响,继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高职学生礼仪素养培育不是只停留在某一时期,而是要贯穿学生入学至毕业的整个教育过程,从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入手,因此,利用全程媒体加强礼仪教育各阶段的有序衔接,实现全程育人尤为重要。

(二)全员媒体契合礼仪素养培育与提升全员育人理念

全员媒体强调主体观念,它旨在通过调动全媒体使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将教育由“一对多”传授转变为“多对多”分享,全面分散开来,达成全员育人目的。通过发挥教育主体线上线下的“意见领袖”作用,极大限度地激发教育主体活力,以多维度、全方位、无缝式样态打造全员育人格局。[4]礼仪教育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禮仪素质培育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更应强调多元主体参与,利用好全员媒体,突破时间、空间和人员的限制,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

(三)全息、全效媒体契合礼仪素养培育与提升全方位育人理念

全息媒体突破了物理局限;全效媒体通过全媒体传播技术充分调用全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与深入性。以全息、全效媒体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思维上与时空上的局限性,借助以媒为渠、“因媒促融”的新主流方式完成现实育人空间向网络时空的延伸,使全方位育人呈现了教育效果全效实现的态势。[5]形成立体化教育协同效应,达成全方位育人目的。礼仪教育是以具体的礼仪规范、道德规范为内容,用“仁爱”思想关怀生命,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为目标,是对一个人理念、心胸、情感、境界、审美、性格等全方面的熏陶。全方位育人下,高职院校可通过各门课程和各种途径渗透礼仪教育,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加强工作,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

四、“四全媒体”视阈下高职学生礼仪素养培育与提升的基本路径

(一)做好高职学生礼仪素养培育与提升的顶层设计

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用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是各项事业得以成功的重要保障,因此,高职院校要建立学生礼仪素养提升顶层设计的制度框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有效推进高职学生礼仪素养提升。高职学生礼仪素养培育与提升,可从礼仪教育价值目标核心化、礼仪教育传统的时代化、礼仪教育体系的立体化、礼仪教育途径多元化等方面入手。

第一,礼仪教育价值目标核心化。逐渐探索形成“礼仪训练+语言训练+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运行模式,礼仪训练关注形象礼仪、社交礼仪,语言训练主要消除学生公开表达的心理畏惧,思想政治教育围绕立德树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或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相关的案例进行讨论,逐渐把个人私德、社会公德与国家大德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修养与礼仪素养同频共振,共同提升。

第二,礼仪教育传统的时代化。高职院校应用智慧教室、云课堂、云班课等现代教育手段,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的发展需求,结合传统礼仪文化、形象礼仪、社交礼仪、职业礼仪等开展丰富、全面、可参与可互动的活动,创新授课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礼仪素养。

第三,礼仪教育体系的立体化。把礼仪素养的培养作为高职学生培养的重要课程,制定培养方案,把礼仪素质养成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和考评体系,融入学生学分体系,把礼仪素质养成作为专业培养不可缺少的一环。

第四,礼仪教育途径多元化。高职院校要善于发现并运用全媒体及新技术催生的多样化的传播媒介,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循礼从境,沉浸式体验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礼、践行礼,促进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觉悟、文明素养、精神风貌、行为规范的形成。

(二)以全媒体手段融入礼仪素养培育与提升的全过程育人

高职院校应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创新教育手段,应结合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利用全媒体方法制定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融合创新实践,有针对性地完成不同教育阶段的不同目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育人。

大一是礼仪文化教育的引导期,主要在于礼仪文化的知识普及。这一时期,可以微博、微信、抖音及哔哩哔哩等社交媒体为载体,将传统礼仪文化与现代礼仪融合,让学生在社交礼仪、沟通礼仪、形象礼仪等个人基本礼仪的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人际交往更加健康、和谐。甚至就可以学习职场礼仪,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未来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规章制度有初步的了解。大二是礼仪文化教育的关键期,主要在于礼仪行为规范的重复练习与体验。在这一时期,应该以社团、第二课堂、智慧课堂和金课等实践类课程与网络平台,采用线上、线下双向教学融合的方式开展礼仪教育工作,为高职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正向的指引,除了掌握各种基本礼仪知识,更要知行合一,在实践中体现有礼的言行举止。大三是礼仪文化教育的务实期,主要在于礼仪素养的提升与礼仪素养的创造。在这一时期,以务实为第一要义,不仅要引导高职学生适应职场,更要强化、提升礼仪素养与创造的技能。高职院校可根据学生就业方向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邀请企业专家、HR开展职场礼仪讲座。利用校企合作、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切实感受企业文化中必须遵守的员工守则、行为规范、职业道德等。更重要的是,这个阶段的高职学生应根据职场中变化的情况,将礼仪规范融会贯通,在职场的人际关系中创造性地展现自己的礼仪素养与能力,做到不失礼、会应变。如果能让这个阶段的高职学生将自己的体验与收获传递给大一的学生,做到生生互动,相信一定能让学生们真正从心底里接受礼仪文化,并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发自内心的行动。

(三)以全媒体手段发挥礼仪素养培育与提升的全方位作用

高职院校要把握新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源的传播规律与碎片化时间的特点,使学生随时随地以任何可能的载体接受教育,充分发挥立体化育人优势。

第一,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特点及企业要求设计礼仪课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提升思政课实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充分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活动中蕴含的思政资源,根据不同课程特色,合理嵌入育人要素,进行主流价值引领,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当更加积极地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礼仪教育,将礼仪文化教育深入高职学生开学的第一课及就业前最后一课。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将课程思政作为根本的理念导向,不把礼仪教育停留在表面,在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自主自觉的行为习惯,促进高职学生将道德修养和礼仪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帮助学生实现知、行、意、情的统一,最终通过呈现高素质的礼仪,实现价值观念的优化完善,进而提升个人形象,提高综合能力。

第三,运用新媒体手段不断增强全媒体时代礼仪教育的吸引力和导向力。高职院校在设计礼仪课程、选择传播内容和话题时,应强调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要符合新时代下高职学生群体的思想特征,要注意运用网络话语和学生喜欢听、喜欢看的真实故事,充分利用全媒体碎片化信息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利用智慧树、学习通、云班课等软件,运用视听新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力求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多样化场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要重视隐性教育方法,寓教于乐,构建显性与隐性教育相互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接受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导向力。

(四)以全媒体手段实现礼仪素养培育与提升的全员育人格局

高职院校要积极优化礼仪教育的供给载体、供给方式与供给策略,以纵横向、多维度、全覆盖、自发性等方式打造全员育人格局。

第一,要提高高职教师的礼仪素养。高职院校应打造提升教师礼仪素养的信息化平台,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从仪容、仪态、言谈、服饰、思想、教育理念、律己敬人的态度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发挥育人的作用。同时,要打造适应新时代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通过设立礼仪教育专职岗位,在校内遴选与培养由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引领的礼仪教育专任教师;在校外聘请国家级、省级“道德模范”“大国工匠”“抗疫先锋”等时代楷模为礼仪教育兼任教师,配足建强礼仪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促进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还可以通过观看“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学习、体验教师技能大赛中优秀教师的礼仪风采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第二,要建立教師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机制。传统礼仪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单向灌输为主要方式的固有范式,导致了教师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很少,因此,完善教师和受众之间的互动交流机制尤为重要。[8]全媒体及多样化的传播媒介为公众提供了良好的言论发表的平台,通过便利化途径发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悟及体会,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华传统文明礼仪知识的渠道。在这种情况下,高职教师应充分利用媒体全面了解学生对礼仪知识的需求,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交流互动,清楚了解学生反馈的结果,并以反馈为依据进行调整,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礼仪知识需求,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

第三,要加强学生仪式礼仪教育。仪式礼仪传达着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是高职院校营造和谐氛围、协调关系、塑造形象、扩大宣传、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要充分调动起高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将礼仪知识与文明礼仪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其对于中华传统文明礼仪的领悟,并能将仪式礼仪应用到未来职场。

第四,构建学生考核的礼仪评价机制。首先,建立多维评价体制。根据学校领导、学院领导、任课教师、同学、家长等不同群体对高职学生礼仪素养开展线上线下的评价,形成有效、完善的评价数据。其次,建立动态评价制度。高职教师及实习单位对学生礼仪素养进行动态监督,进行及时的行为及思想指导,形成动态评价。最后,完善礼仪素养评价机制。从高职学生学习、生活、实习等多方面制定相应具体的礼仪准则,将管理制度落实到日常生活,使规章制度的约束不再是纸上谈兵。同时,将学生的礼仪素养考核纳入学年综合测评的标准,让大学生的礼仪行为有具体指导,让部分觉悟不高的大学生受到约束,敦促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养成良好礼仪习惯。

参考文献:

[1] 高原.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J]. 法律与生活,2019(22):1.

[2] 段尔煜,张光雄. 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现代礼仪之构建[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37-43.

[3] 曹星. 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和路径分析[J]. 大理大学学报,2016(9):91.

[4] 杨仲迎.全媒体融场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75-77.

[5] 包玥晗. 全媒体时代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20.

[6] 叶青.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礼仪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14):53-55.

[7] 王志方,孔德忠.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礼仪养成教育实践的探索[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7):74-76.

[8] 袁鹏举. 微时代视阈下大学礼仪教育的路径探析[J]. 国际公关,2020(12):236-237.

[9] 习近平. 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 求是,2019(6):2.

[10] 覃军,陈莉莉.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培育新思考[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7):205-207.

3047500338229

猜你喜欢
礼仪教育高职学生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浅谈英语课中的礼仪教育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多种途径实施礼仪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