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三诊”课堂评价促进语文学习的探索

2022-03-15 01:59张敏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课堂评价

张敏

【关键词】三问三诊,诊断性评价,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语文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善课程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本文中的课堂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诊断性评价。笔者认为,应通过“三问三诊”,介入课初预学、课中探究、结果呈现三个环节,还评价于课堂,以促进学生学习。

一、探问学习起点,前测分类

诊预学诊断性评价具有前测性,依据一定的评价参考体系,将原本只在学习之后进行的检测性评价提前到学习前,提出“之前学过哪些相关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等问题,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例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安排了三个课后练习。一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二是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三是理解加点字的意思。教学中,教师可以SOLO分类系统为评价参考,对预学结果进行分类统计,让结果可视,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处、核心知识的关键处和困惑处,以此为依据确定适切的教学路径,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完成知识学习指标。

1.摸底分层,探寻学生学习困难处

教学前,教师可布置《囊萤夜读》朗读预学单,对全班学生进行以朗读语音停顿为内容的摸底评价,并作难读词句分层统计和分析(见表1)。根据表1可以看出,语音、句读正确率比较高,而“盛”“数”的读音和长句子停顿的问题比较多。

基于预学摸底的分类结果,教师通过三个环节指导读准字音、把握句子中没有标点符号的意义停顿。首先,查工具书,知道“囊萤”的意思,据此确定“盛”的读音为“chéng”。其次,读“胤恭勤不倦”时,教师先问学生文章写了“谁怎么样”,再让学生说说车胤是个怎样的人,学生抓住关键词“恭勤不倦”,把握“胤/恭勤不倦”的意义停顿。最后,引领学生找到连接词“则”,厘清句子中“时间+事件”的关联,画出停顿,朗读全文就顺畅无碍。

2.评估前知,把握核心知识关键处

理解是阅读的基础。课程标准提出“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设计词句理解预学单,了解学生已经理解的词和已掌握的词义理解方法,在了解学情的前提下突破教学重点。

从理解词义和方法分类统计结果可见(见表2),部分学生理解词句的方法单一,属于前结构和单点结构,导致理解有障碍,如对“练囊”“囊萤夜读”中“囊”的不同含义不能理解。由此,笔者开展了妙招接力赛,用学生的名字命名方法,采用“组词法”“想象猜测法”“借助注释”“拆分注释”和“回顾旧知”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较难的词义。文中“练囊”和“囊萤夜读”中的“囊”用法不一样,既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教师词义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读注释后再观察插图,发现用丝线扎住布袋口子的细节。学生不仅理解了“囊”的两种含义,也运用了注释结合插图来理解词义的新方法。

3.把脉需求,突破学生困惑处

崔允漷老师认为,诊断性评价要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时”进行,即在学生遇到难以辨别、模糊的地方,教师要给予支持,以帮助他们及时解决问题。如在教学《铁杵成针》前,超过半数学生认为“老奶奶铁杵磨针是坚持不懈”,只有2人认为“李白不仅坚持不懈,而且勤奋刻苦”。“铁杵成针”的故事和李白“勤学苦读”有什么联系?怎样通过一个小故事把握较为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还原生活细节,把握人物形象。首先,教师出示资料,学生了解故事出处后,通过溪边几间茅屋,还原一千年前的生活场景。教师再引导学生想象李白的动作、外貌、神态等细节,用自己的话把想象的画面写下来,通过角色扮演,体会李白因受到启发不放弃学业、坚持苦读的品质。

前置评价如“探测仪”,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已有认知水平上,突破学习难点、重点和疑惑处,实现要素学习目标,夯实知识基础。

二、调整询问策略,发挥诊断性评价作用

教师应以学情前测为依据,发挥诊断性评价“定位器”的作用,适时询问“你知道现在学习到哪一步吗”“想要学习更有效果,你需要做什么”,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发展持续探究的能力。以下是笔者以四年级下册两组课文为例,实施诊断性课堂评价的操作过程。

第一步,审视错误,依据评价目标,定位学习指南。

诊断性评价不是终结性的成绩评定,而是通过有意识的课堂观察和作业分析,引导学生审视错误,发现存在的问题,避免错误重现。如在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单元“轻叩诗歌大门”教学中,适时的课堂评价,如同安放了学习“定位器”,既便于教师监测学生“去到哪里”,也便于学生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教学时,可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为评价量规,师生共同绘制现代诗“学习指南”(见图1),为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供具体、细化的路径指引。

在“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整体目标关照下,教师引领学生利用直观的“学习地图”,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发现,明白哪些目标任务实现了,哪些任务完成得还不够充分。通过对照“认识现代诗”学习结果的评价依据,精准调整学习计划,补充更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促进学习目标的有效落实。

第二步,关注差异,遵循个性特点,搭建支架路径。

教学现代诗时,教师还要及时捕捉学生的生成性差异,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借助“学习指南”,搭建四层可视化策略支架(见图2),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第一,协同建构。教学第一首诗时,师生共读、拼贴“明月”“紫藤”“母亲”图卡,在音律赏读、画面组合中,由教师引领,发现诗歌韵律和谐、语言优美的特点;教学后三首诗时,搭建“寻找身边的绿”“设计白桦名片”等活动支架,扶放结合,初步建构現代诗的特点框架。第二,独立复述。学完选编诗歌时,用“我发现现代诗有……特点,比如……”的句式,以课内诗歌为例,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现代诗音韵优美、想象新奇、情感丰富等特点。第三,互助关联。借助分类整理、合编诗集、课堂朗诵、语音互评等活动支架,进一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感受其独特魅力。第四,合作转化。通过原创自编、举办朗诵会、小组合作互评互改等方式,体会现代诗独特的表达形式,感受由意义建构到语言运用、由阅读经典到自由表达双重转化的快乐。

教师由扶到放,通过互助合作,小组协调,关注差异,回应学生的个体需求,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跟上整体学习步伐;鼓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整合学习资源,学习充分自由的表达。

第三步,查漏补缺,精准分解任务,引领持续探究。

在学习四年级下册习作单元时,不少学生遵循“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思维定式,对“按游览的顺序写游记类习作”要求把握起来有困难。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教师可将主要任务进行分解,设计四个微型探究任务,融诊断于学习过程,及时查漏补缺,精准调整方法、策略,提高课堂学习增长值,引导学生持续探究。

任务一,画“路线图”明晰游览顺序。通过补充山形图,直观展现“孔隙”是从外洞到达内洞的必由之路,如长镜头拍摄全景,引导学生梳理游览顺序,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可化解预学部分学生出现的“前后顺序混乱”的难点。任务二,填“行程卡”关注景物特点。研读课文4~7自然段,想想作者游览了哪些有特点的景物,在文中作批注,再与同伴一起填写“行程卡”,类似短镜头,用大视角突出主体前景和背景环境,把握整体景物,了解“抓特点”写景物的方法。任务三,赏“精彩点”,凸显游览重点。用特写镜头聚焦印象最深刻的重点景物,放大细节,赏读、积累精彩的语言。通过品味描写的精妙,感受作者过孔隙时的惊险和紧张,从而突出孔隙狭小的特点。再通过朗读接力赛,感受作者的担忧与希望、紧張与惊喜,体悟“抓住重点景物详细写”的方法。任务四,评“出游单”,初试有序表达。学生适时进行表达练习,按顺序、抓特点地进行“初试身手”,设计“参观植物园”情境,画出参观路线图,与同伴交流设计理由。最后,完整、连贯地说清楚“出游单”(见图3),并请同伴为自己评价。

三、追问情感体验,学后反思诊断成果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者,因而课堂评价实施,除了要有教师对评价内容、评价细则的专业制定外,还应有学生的自我追问,如“我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是什么”“我还想学习什么内容(方法)”。学生只有主动深入地参与评价研判,成为“自知者”,参与学习反思,改进学习策略,调控学习进程,课堂评价才有意义和价值。

1.“KWL”表多次记录,留下学习痕迹

在进行四年级下册童话单元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KWL”表,从“我已知道”(K)、“我想知道”(W)、“我学会了”(L)三个方面,记录反思学习的知识与内容、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和后续学习的愿望、需求,留下学习的痕迹,让学生看到学习历程。如可在学习《海的女儿》后作如下反思记录。

2“.红黄绿”三色卡多次自评,完善

学习成果学习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时,可先在指南图上标明学习目标和路径,并画上红、黄、绿三色图卡记号。学生在预留的记号处,用自选的图标,分别表示“已经学会民间故事的特点”“对于王母娘娘代表古代生活中哪一类人物我有疑问”“希望知道并阅读更多不同风格的民间故事”,自主评判学习结果,对照评价标准,进行反思,找到不足和修正的路径。在后续学习中,学生研读了不同风格的民间故事,如《中国民间故事》《列那狐的故事》等,改进学习,完善学习成果。单元学习结束时,再次用红、黄、绿三色标注“已经学会”“学习有疑问”和“还希望学习”等内容,通过自我评价,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3“.星星问号”书签互赠,交流学习感受

学习“叩响诗歌的大门”后,在自制书签上画上星星问号图案,写上学习反思,与同伴交换书签。这样不仅交流了学习感受,而且能通过交流增进友谊。有的学生除了摘录教材中的现代诗,还为同伴精心挑选了课外的现代诗,如冰心《繁星》《春水》中的短诗、叶赛宁的《夜》《稠李树》、普希金的《小鸟》、泰戈尔的《飞鸟集》,以及芬兰诗人索德格朗的《星星》和英国诗人雪莱的《轻柔的声音》,通过精美的书签配画,用星星标注“希望同伴喜欢”的内容,用问号表示“你是否和我一样想知道”的内容。在与同伴的交流互换中,体会不一样的诗歌,体验学习现代诗的乐趣。

4“.六格折叠单”阶段性小结,引发学习期待

教师指导学生拿一张A4纸,按单元或阶段性学习项目及评价目标对折出印痕,分成六格,分别写上“三点学会”“两点疑问”“一个观点”,或“三点感兴趣的知识”“两个有效策略”“一个后续研究问题”。这不仅为本阶段的学习进行自我反思研判,还可知道“去往何处”,引发后续学习的心理期待,充分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学后反思,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改善学习效果,获得良好、正向的学习体验。学生由他评到自主研判,内在学习需求被驱动,学习愿望被点燃。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进行“三问三诊”,教师和学生分工协调,借助诊断性评价完善教学过程,激励学生学习,达到课堂评价的功能回归。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的形式,合乎学生的发展规律,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课堂评价的价值追求。还评于课堂,能减轻学生课外学习负担,夯实核心知识,发展关键学习能力,培养学习自信,使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

猜你喜欢
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且行且思
课堂评价,让自己慢些
立足三个“关注”把握高效课堂
探析营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重”齐发,教育无瑕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巧用课堂评价 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