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视角下产前门诊“3+1”孕期体重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2022-03-15 02:07韦玉娟刘伟军韦全美刘永新潘桂艳王善燕
循证护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达标率孕妇体重

韦玉娟,刘伟军,韦全美,刘永新,滕 涛,潘桂艳,陈 静,王善燕

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广西530001

实施孕期体重有效管理是围产期保健的一项重要举措。有研究报道,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孕期体重增长范围(gestational weight gain,GWG)不在合理范围是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剖宫产和巨大儿等发生率增高的风险因素,合理控制BMI和GWG对优化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2]。因此,提高孕妇作为孕期体重管理主体的认知水平,主动控制孕期BMI适宜增长,是实现孕期体质指数管理目标的根本。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是将各种知识、技能和工具应用于项目中,解决项目问题,提高项目水平和质量[3]。本研究主要基于项目管理理论构建“3+1”孕期体重管理模式,并将其运用在产前门诊孕妇孕期体重管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建立档案按时产检且住院分娩的106名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人。纳入标准:①首诊经B超诊断宫内单胎妊娠;②BMI:18.5~<24.0 kg/m2;③分娩孕周≥37周;④无妊娠高危因素;⑤认知、理解力正常;⑥拥有智能手机且经常使用微信;⑦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中途未在本院产检者;②妊娠合并严重内外科疾病,如心、肝、肾等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血压等;③有严重急慢性躯体疾病者。入组时,对两组孕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孕天数、产次及孕前BMI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孕妇接受医院常规的门诊产检服务、健康教育。并分别于建档时、足月妊娠时采用医院自行设计的孕妇孕期体重管理相关知识调查表对孕妇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了解其孕期体重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率。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项目管理理论,实施“3+1”孕期体重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2.2.1 组建团队

成立孕期体重管理团队,由孕产保健科医师、营养门诊医师(营养师)、助产士和护士组成。召集会议,进行工作布置。根据工作职责分为3个小组:产检服务管理小组、孕期营养运动管理指导小组、健康教育管理指导小组。每个小组设1名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学习本组工作内容、岗位知识配备及相关要求,以便提供同质化服务。

1.2.2.2 构建“3+1”孕期体重管理模式,设立孕期产检周期服务链

按照影响体重管理的内容产检情况、饮食和运动、健康教育以及体重管理的信息平台使用工具将内容分成4部分,即“3+1”:“3”为孕期产检服务管理、孕期营养运动管理、孕期健康教育管理;“1”为信息平台管理。每次产检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实施无缝管理服务。具体见表2。

表2 “3+1”孕期体重管理模式内容

1.2.2.3 设定工作目标和流程

以《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4]中“孕期体重增加范围”作为孕妇孕期体重增长适宜目标。并在建档时由孕期产检组医师和护士与每位入组孕妇进行沟通及健康教育,提高其对孕期体重适宜增长重要性的认知水平,提升其遵医自律意识。工作流程见图1。

图1 工作流程

1.2.2.4 “3+1”孕期体重管理的质量控制

每个小组设1名质控员,每个月将自查情况书面报告给总质控员。总质控员根据每组自查情况复查并整改落实措施,并于每季度组织各组质控员交叉检查,确保工作质量。

1.3 观察指标

①孕期体重增幅达标率。分别于分娩前、孕前测量两组体重及BMI。孕期体重增幅=分娩前体重-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幅参照《美国医学研究院2009年发布的孕期增重指南》[5]。对于孕前体重不足的孕妇(BMI<18.5 kg/m2),推荐分娩前体重增长12.5~18.0 kg;对于体重正常的孕妇(BMI 18.5~24.9 kg/m2),推荐增长11.5~16.0 kg;对于体重超重的孕妇(BMI 25.0~29.9 kg/m2),推荐增长7.0~11.5 kg;对于体重肥胖的孕妇(BMI≥30.0 kg/m2),推荐增长5.0~9.0 kg。达标率=(体重增长达标人数/总人数)×100%。②孕期体重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率。分别于建档时和足月妊娠时采用小组自制的孕妇孕期体重管理相关知识调查表对两组进行调查,该问卷共设有25个条目,答案有掌握、基本掌握、未掌握3个选项。孕期体重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率=(掌握人数+基本掌握人数/总人数)×100%。③统计两组剖宫产例数。④新生儿体重[6]。2 500~4 000g为正常出生体重儿;>4 000 g为巨大儿;<2 500 g为低出生体重儿。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体重增幅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达标率为75.47%(40/53),高于对照组的47.17%(25/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P<0.05)。

2.2 两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比较 单位:人(%)

2.3 两组孕期体重管理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孕期体重管理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单位:人

3 讨论

3.1 运用项目管理思维,推行“3+1”孕期体重管理模式,提供全程无缝隙产检服务,有利于提高孕妇孕期体重达标率

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幅度是衡量其孕期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监测孕期并发症的重要内容。有研究表明,孕期体重增长过度或不足,与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子痫前期及子痫、巨大儿、低体重儿发生率具有相关性[1,7]。因此,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适宜范围是母婴健康的关键。将孕前BMI和孕期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有助于胚胎发育、确保产妇顺利分娩、减少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8-10]。付伟男等[11]在研究中对孕期增重进行总结,结果显示孕前BMI较低、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孕妇孕期增重过度人数占各组比例分别为37.8%、53.7%和71.3%,提示如何有效地将孕期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是关注的重点。通过对孕期体重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合适的孕期体重是医护与病人共同追求的目标[12],护理人员也应发挥作用,探讨高效的体重管理方法,改变传统健康教育方式。

项目管理具有职责明晰,运转高效,能有效提升项目工作质量的功效[13]。本研究运用项目管理思维,从组建孕期产检全程服务链着手,把产前门诊工作(孕期产检服务管理、孕期营养运动管理、孕期健康教育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医生、助产士(护士)各司其职,充分利用“互联网+”服务形式,实施全程无缝隙孕前保健服务。从孕妇建卡开始运用微信、胎儿大学课堂等线上、线下学习途径为孕妇灌输孕期体重管理知识、孕期营养与运动知识,并利用微信平台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而随时随地接收到专业指导的便利条件[14],强化孕妇孕期体重达标的信心,与耿志洁等[15]研究结果相似。同时,通过对孕妇孕期体成分分析[16],为孕妇提供科学的孕期营养与运动指导。观察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幅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管理模式有效。

3.2 实行“网格”式精细化管理及线上“同步教育处方”,提高了孕妇对孕期体重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对孕妇的健康行为发挥了导向性作用,从而提高孕期体重有效管理的依从性

晏辉[17]的研究发现孕妇孕期营养运动以及体重管理相关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而李明慧等[18]的研究结果也显示,访谈对象对孕期体重增长范围缺乏了解,对体重管理的具体内容的认识比较片面。因此,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力度,让孕妇认识到体重管理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认知和学会管理孕期体重。本研究实行首建档负责制,实行“网格”式管理,即分组专人负责孕妇产检全过程的服务及信息管理,并依照《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中规定的产检次数及孕周时段,制作了7个健康教育套餐(即“同步教育处方”),内容包括各时段孕周所需掌握的营养、运动知识点,以及检查注意事项等,让孕妇同步掌握这些孕期保健相关知识,规避孕期风险。依据“知信行”理论[19],以教育为先导,引导孕妇对孕期健康知识进行积极思考,自觉坚持规律产检,并将产检中发现的高危因素得以及时干预,确保母婴安全。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干预之后,观察组的孕期体重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率较对照组高,说明该模式起到了有效健康教育效果。

3.3 “3+1”孕期体重管理模式能够改善母婴结局,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有研究表明,孕期体重是增加剖宫产率的独立危险因素[20]。大量研究表明,适当控制孕妇孕期的体重增加,可显著降低剖宫产率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21-24]。因此,对孕妇进行营养指导进而有效控制孕期体重对改善母婴结局至关重要。

4 小结

综上所述,“3+1”孕期体重管理模式,将产前孕期保健工作有机结合,提高孕妇孕期体重有效管理的依从性,促进其健康行为改变,从而提高孕妇孕期体重适宜增长的达标率,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母婴安全。

猜你喜欢
达标率孕妇体重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妊娠剧吐如何进行饮食及心理护理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卷烟企业调入烟叶的等级质量探讨
卷烟企业调入烟叶的等级质量探讨
体重
2014年乘用车企平均油耗公布
这些孕妇任性有理
收拾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