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青年成长 育时代新人 促全面发展 谱盛世华章

2022-03-15 00:04豆党锋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26期
关键词:乙卷高考作文命题

豆党锋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2022全国高考作文试题,聚焦新时代青年的成长,从多方面引领新时代青年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全面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综合考查了时代青年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呈现出“聚青年成长,育时代新人,促全面发展,谱盛世华章”的鲜明特征……

2022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全景透析

一、聚青年成长,育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领域。”综观2022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均要求以“你”或“青年”的身份写作,从而从多方面引领时代青年健康成长。

1.引导时代青年增强四个自信。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引导考生体会冬奥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奥运会成功举办背后的国家力量和制度优势,将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进而引导时代青年增强四个自信。

2.引导时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全国新高考II卷“选择·创造·未来”旨在引导时代青年以先进人物为榜样进行生涯规划,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圆梦人;浙江卷“创新驱动”要求考生谈谈材料对自己未来发展的启示,同样也是引导时代青年胸怀家国进行生涯规划。

3.引导时代青年肩负历史使命。天津卷“烟火气”先从个人与家国两个层面阐述“烟火气”的内涵,然后指出“烟火气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从而将文章写作的重心落在“珍惜和守护”“奉献和担当”上,进而引导时代青年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肩负历史使命。

4.引导时代青年投身科技创新。全国甲卷“匾额题名”虽说提供了“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情境独创”三个关键词,但根据材料的内涵及感情倾向,显然“情境独创”是行文的重点,而要做到“情境独创”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当然是不行的。

5.引导时代青年践行实干精神。全国新高考Ⅰ卷“围棋三术语的启示”虽说呈现了“本手”“妙手”“俗手”三个关键词,但根据材料的内涵及感情倾向,显然“本手”是行文的重点,由此可见,试题旨在引领时代青年摒弃急于求成之思想,大力践行实干之精神。

二、促全面发展,谱盛世华章

综观2022全国高考作文试题,试题立足“四层四翼”,在促进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又注重培养考生的综合素养,旨在为时代新人谱写盛世华章奠定坚实基础。

1.注重培养时代青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有关立意的两个关键词“跨越”与“再跨越”存在着以下逻辑关系:“跨越”指已经取得的成绩,“再跨越”指对未来的期许,两词存在着“过去”与“未来”之间的逻辑关系;既然“跨越”代表着过去,“再跨越”代表着未来,所以文章的写作重点应在“再跨越”上,由此可见两词存在着“主”与“次”之间的逻辑关系;既然写作的重点在“再跨越”上,那么如何实现“再跨越”?实现“跨越”的成功经验是否可以运用到实现“再跨越”的目标上?由此可见两词存在着“传承”与“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

2.注重培养时代青年的辩证思维能力。全国甲卷“匾额题名”,虽说行文的重点是“情境独创”,但如果考生能将其与“直接移用”“借鉴化用”结合起来,辩证地看待“传承”“借鉴”“创新”之间的关系,那么文章将会深刻得多。

3.注重培养时代青年的审美鉴赏能力。天津卷“烟火气”无论是写作话题的选择,还是写作情境的预设,都极具诗情画意;全国新高考II卷“选择·创造·未来”,建筑家主张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彰显了多元化审美理念。

4.注重引导时代青年建构必备知识体系。全国甲卷“匾额题名”源自文化经典,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源自时政热点,全国新高考Ⅰ卷“围棋三术语的启示”源自个人日常生活,全国新高考II卷“选择·创造·未来”源自社会生活实践,浙江卷“创新驱动”源自社会热点。选材如此灵活多样,旨在引导时代青年既要读“圣贤书”,又要闻“窗外事”。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趋向

由上述分析及近三年高考作文试题来看,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在稳定与创新并存的基础上呈现出以下典型命题趋向。

1.注重扩大选材范围。以必备知识为切入点,将文化经典、时政热点、寓言故事等各领域各类型的材料作为命题材料,以着重考查考生的必备知识。如2022全国甲卷“匾额题名”与2021全国新高考Ⅱ卷“人字描红”、2020全国新课标卷Ⅰ“齐桓公人才强国”。

2.注重考查群文阅读。为更好地测评部编版新教材大单元、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高考作文命题往往将广泛选取的材料进行自由组合形成复合类材料,然后再引导考生从整体上对其内涵进行解读,以着力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等关键能力。如2022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与2021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

3.注重提升审题难度。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的试题材料将由旧高考时期的浅显易懂型逐渐转变为委婉含蓄型,其作用也由引出写作话题逐渐转变为对写作任务的限制,以刻意增加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难度。如2022全国甲卷“匾额题名”与2021全国新高考Ⅰ卷“强弱之辩”。

4.注重考查思维品质。基于审题难度的增大,试题在原有着力考查考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对其逻辑思维、开放思维、创新思维等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如2022全国新高考II卷“选择·创造·未来”与2021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

5.注重倡导文中有我。以“青年”为写作身份进行写作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共同特征,此写作指令旨在鼓励考生思考自我与时代的关系。如2022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与2020全国新高考II卷“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

新高考背景下2023备考实操策略

1.加强大语文学习观,充实必备知识。要求考生广泛阅读历史文化、科普百科、天文地理、经典名著、时政热点等书籍,以扩大视野、充实必备知识库。

2.加强思维能力训练,提升思维品质。要求考生先掌握哲学中的相关哲学理论,然后再通过合适的方式对其进行思维训练。

3.加强审题能力训练,以求立意精准。要求考生每次作文立意必须“直击靶心”,切忌立意“打擦边球”或“二次立意”。具体实操训练策略为:①多采用老材料作文进行审题立意专项训练,②多进行列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专项训练,③多进行拟写标题专项训练。

4.加强信息检索训练,找准写作任务。要求考生能够快速、准确检索试题材料中和写作提示中的关键词,以求准确解读材料内涵并快速把握写作任务和写作指令。具体实操训练策略为:①强化时时给关键词做标记的阅读习惯,②举办限时阅读比赛,③对偏离材料内涵或写作任务的作文及时进行升格训练。

5.加强群文阅读训练,提升阅读深度。要求考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群文本内涵,以提高作文立意的深度与广度。具体实操训练策略为:①自主确定某一主题,对教材现有文本进行重组建构,②挖掘部编版新教材大单元阅读中所蕴含的其它主题,③立足高考作文命题高频主题,自主确定某一主题编写课外群文阅读材料,④在整本书阅读课的基础上,进行跨媒介阅读及比较阅读,⑤以课本某一篇章为基点,编写与其相关的群文阅读材料。

6.加強精读精批训练,坚持精准备考。综观近三年高考作文试题,可以说是始终围绕“做一位怎样的新时代青年”这一大话题来命制的,所以考生也必须始终围绕这一大话题来备考。具体实操训练策略为:①认真研读《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②精读精批有关“新时代青年”的精华评论,③针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的命题点进行专项训练,④背诵有关“新时代青年”的经典范本。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乙卷高考作文命题
从2023年全国乙卷看物理电学实验的备考方向
2022年全国乙卷化学模拟试卷
202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乙卷)评析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乙卷)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