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是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价值指引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22-03-16 12:27许门友郭东敏
榆林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发展

许门友,郭东敏

(1.西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2.榆林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强调指出:“坚持人民至上”,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1]。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政治立场和党的初心使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根本价值指引,这为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指明了方向。

一、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就要切实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治国理政的根本原则,也是对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庄严宣示。“美好生活”是根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后对人民生活的全新定位和最新表述。“美好生活”涉及的内容广、范围大、层次多、领域宽,既包括人的基本生存型需要,也包括人的发展型需要、享受型需要等,同时还有人们对于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尊严感、平等感等的多维度主观性需求。

(一)创造人民“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3]。而要守住人民的“心”,首先就要让人民生活有盼头,有好日子过。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一百多年的旧中国,山河破碎,落后挨打,经济凋敝,民生困苦,缺衣少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及在一百年的奋斗进程中,始终坚持把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也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一百年。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新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等,每一件事情都是着眼于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长期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到2021年建党100年时终于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逐步成为现实,我国已经进入了中等偏上国家行列。截至2021年,在现行标准下我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减贫目标提前了10年实现。我国义务教育入学率接近10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中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超过了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接近10亿人。至此,困扰中国人民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中国人民真正过上了富足安康的小康生活,长期以来忍饥挨饿、生活困顿的窘迫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深刻阐明了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他说:“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4]

(二)着力解决人民的切身利益问题

随着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胜利实现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人民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得到了基本满足,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更加迫切,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就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和实际状况来看,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这种需要,主要表现在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老百姓还常常受到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住房难等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困扰。因此,在新发展阶段,必须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性问题,切实解决好老百姓的看病难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精准发力抓好就业工作、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更加有序、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持续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关键靠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实践表明,“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只有不断推进发展,“美好生活”的基础才会更加坚实;只有不断推进发展,“美好生活”才会变成现实。这里所说的“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在内的全面发展,是在保持合理增长速度基础上的高质量发展。在新发展阶段,坚持人民至上,就要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新要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求;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社会需求结构和层次的变化,尤其是要重视消费层次提高带来的高品质消费增加的实现,不断满足人们高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积极营造保障公平、捍卫底线的制度环境,以制度保障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就要在新发展阶段使共同富裕迈出实质性步伐

共同富裕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5]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这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宣示着党领导人民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但这与共同富裕的目标仍然存在较大距离。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6]新发展阶段就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阶段,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通过持续奋斗,扎实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共同富裕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基于资本主义社会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状况而明确指出,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将是以整个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富裕为目的的”[7]。由此可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一个本质区别就在于它追求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和发展目标,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根本否定。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坚持把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自己执政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不仅提出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而且还提出了我国实现发展和富强的目标。他曾强调,“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8]。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针对“文革”中存在“宁要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的“左”倾思想,正本清源地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9]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他就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明确的提了出来。邓小平还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10]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更加明确的把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提上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共同富裕问题。习近平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1]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发表重要论述,他把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同党的宗旨、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同社会主义的本质、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联系起来,高度重视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的密切关联性。由此可见,持续不断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12]。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到中国共产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论述,都深刻揭示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同时也深刻阐明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本质区别。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已经持续了几百年,虽然其成就十分显著,但其弊病也十分明显,这就是两极分化严重,社会财富过分向少数人倾斜,社会不公现象十分突出,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其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最大地方就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步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分配,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进步成果。如果我们的现代化最终导致贫富严重不均甚至两极分化,那就违背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衷,也违背了我们党的“初心”,更是违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那也就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事业最终要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成果上。

(二)我们党始终不渝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就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一个根本目标就是实现共同富裕。建党百年来,我们党一直都在为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奋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在中国大地上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结果。目前,我国人民的绝对贫困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性仍然比较明显,收入差距、贫富差距仍然存在,在某些方面甚至还比较突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不仅是经济富强、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这才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所在。因此,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推动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力争到2035年使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和实效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三)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的,这个共同富裕不是个别人的,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同富裕,是鼓励勤劳、创新致富的共同富裕。同时,这也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共同富裕,要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尊重差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分阶段、有步骤地逐渐实现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各区域、各领域、各部门、各个人的发展差距。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为进一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要使14多亿人民全面实现共同富裕,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仍然需要付出极大的艰辛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实现高质量发展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新发展阶段要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就必须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前提和路径。这就要在坚持全面共享、全民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原则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各相关领域的建设,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要毫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完善分配机制,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坚持统筹区域发展,落实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迈上新台阶、中部地区快速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焕发生机,逐步实现区域共同富裕;要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富裕;要着力解决民生短板问题,扎实做好“六稳”和“六保”工作,将民生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来抓;要鼓励和支持发展基础较好和先行发展的地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发挥这些示范区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领头羊”作用。

三、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就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14],从而深刻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提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5]。由此可见,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是相互脱节的,而是相向而行、相互促进、有机互动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共同富裕既是物质上的共同富裕,也是精神上的共同富裕,同时还表现在人民对政治民主化和公平正义等的追求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在新发展阶段,坚持人民至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就必须更好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美好生活需求,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共同富裕的根本价值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离不开人的需要的满足,这不仅是指衣、食、住、行等自然的、物质的需求,而且也包括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的满足。人正是“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16],这是“他们的本性”[17]。因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满足人的多重需要。资本主义社会异化了人的需要,将其贬低为对物的占有和支配以及“粗陋的实际的需要”,这种畸形的需要使人变成了赫伯特·马尔库塞笔下的“单向度的人”,即人被“富裕社会”所创造的各种商品化的需求所宰割而丧失精神反思的能力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可能。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全面性的共同富裕,它不仅是衣食住行等物质上的富裕,而且也包括文化、娱乐等精神上的富裕,因此,共同富裕条件下的人是一种全面发展的人。

同时,共同富裕的社会也是社会各领域充分发展、高度发达、自由流动、相互促进的社会,是文明和谐、团结有序、公平正义的社会。在这里,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和展现,也都能充分的享有一切平等的人生出彩机会。由此可见,共同富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丰富的条件和广阔的社会空间。与此同时,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进一步提升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马克思认为,人的能力的提升和拓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依据。这种能力不仅包括物质生产的能力,也包括审美、批判等主观性的能力。共同富裕只有在人人参与、共同奋斗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就要保障所有社会的人都能够获得“致富”的能力和提升这种能力的平等机会、向上流动和全面发展的平等机会,激励每一个社会的人凭借自身的能力积极主动地去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共同富裕只有在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只有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提升全社会的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人们的致富本领才会不断增强。因此,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我们要给每个人创造更多的致富机会,要让每个人公平享有一切致富和发展的机会,畅通每个人向上发展的流动渠道,形成广泛的人人参与的社会发展环境,坚决防止社会阶层固化。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

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一个固定的、既成的、静止的理想目标,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生成过程。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期,甚至在每一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人的全面发展都在不同程度地实现着。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这个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成熟、完善的过程,社会每向前推进一步,我们离人的全面发展就更近一步。可以说,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的、发展历程、发展成果来看,人的全面发展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飞跃,而这一飞跃的过程就是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际步骤。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党创造出了协商民主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特的民主形式,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全过程贯彻人民民主原则,进一步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党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不断推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不断得到提升,这些都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九大还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式写入党章,充分说明我们党始终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同时,十九大党章还强调要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更是体现了我们党为人类的全面发展而努力的宽广胸襟。

(三)不断探索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

人的全面发展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分不开的,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一部分,而社会的全面发展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标志。在新发展阶段,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需要不断探索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一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正视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着力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以后,人的全面发展也迈上新的阶段。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更加广泛化、多元化、多样化,同时也更加迫切,但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对人的全面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制约,主要表现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任务还十分艰巨,整体创新能力还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发展相对迟缓,城乡区域发展无论是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不均衡,生态文明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社会治理比较滞后,以及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方面的问题等等。因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正视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突出现实问题。二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提升社会各领域全面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水平实现整体提升,将提升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人的全面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将其看成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废。三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切实保障全体人民广泛享有平等的生存权、安全权、发展权、参与权,不断激活和释放人们的创造活力。四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还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积极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美好世界,从而为人类的全面发展探索出全新的路径,并不断作出中国的贡献。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发展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