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德育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践

2022-03-17 00:18孔月玲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思政育人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德育一体化课程开发,对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的创新落实,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德育工作主题化、系列化、课程化,对提高班主任、德育课教师等德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对于以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指向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升有重要意义,产生出较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德育一体化课程开发

一、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

(一)开题报告。2020年12月16日,课题组成员、思政教师和班主任58人参加会议。课题组依据省教科院徐万山教授,市基础教育科、教科所等专家点评意见,对研究方案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二)问卷调查。2021年3月,课题组围绕德育课程的知晓、实施、践行及存在问题等要点制定了调查问卷,在学部会议室对210名学生和56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充分剖析、研讨的基础上撰写了调查报告。

(三)课题实施。遵循“一体化、立体化”的原则,制定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吻合级段特点的主题德育活动课程,“纵向延伸、横向拓展、螺旋上升”的思政课程,全学科、全覆盖的课堂渗透德育课程。完善学生九年成长的完整链条,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

1.德育主题课程开发一体化。研究目标是通过开展好习惯、生活技能、礼仪及国学课程使学生知善、向善、乐善,善学、善思、善行,具备“诚、勤、善、正、礼”等優秀人格品质,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本课程研究与实施由主管德育校长牵头,各学部德育管理者、年级主任、班主任参与,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仔细分析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确立适合于本年级的德育教育主题,形成一个学期一个主题,并将这一主题进行分解为每月一个专题,探索实现主题教育的微课程及达标方法,切实形成九年一贯制的德育教育一体化,形成1-9年级系列化的培养目标,彰显九年一贯制的办学优势,打造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教育特色。具体内容及要求是:一是好习惯,每个年级确立重点培养内容,微课程及达标办法。二是生活技能。每个年级确立重点培养内容,落实时间及办法。三是礼仪修养,强化静文化教育,每个年级确立重点培养内容,微课程及达标办法。

2.思政课程实施一体化。一是道德与法治国家课程一体化。小学、初中思政教师开展“三读(读课标、读教材、读教参)一说(说教材、说课)”活动,系统认知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框架、能力素养等;二是组成小初联合教研组开展大教研活动,”每学期确定研究点,开展公开课教学、主题研讨、读书论坛活动;三是依托省级课题《追梦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课程开发》和《新时代思政教师课程力提升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策略、方法指导策略和活动应用策略,每一课都设置了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环节,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四是利用团队课、班会课等平台,开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

3.学科渗透德育课程。总的要求是:围绕各学科围绕1-9年级系列化的德育培养目标开展课堂教学德育渗透。实施策略是:构建多元化的涵盖课前1分钟演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内容的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学科渗透德育策略。

二、阶段性成果

(一)理论成果

1.主题德育课程一体化开发策略。一是学生级段和年龄特点,建立级段德育课程总目标引领下的系列德育课程化目标;二是以月份主题活动为主题,以重大节假日,主题班队会,认星争优,道德讲堂进班级,全方位、立体化管理等为载体,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三是以月份班主任论坛和德育课程研究课为载体,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进而形成德育教育课程化。

2.思政课程一体化开发策略。一是以价值为统领。无论是课程理念的确定、体系的编排、资源的收集,还是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策略,均以价值育人为第一要素;二是以文化为底蕴。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 “善的教育” 学校文化的融合渗透,凸显了文化育人的课程底蕴;三是以校本为特色。围绕学校课程建设资源、学生成长需求评估、思政教师知识背景等要素,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互补融合,立足校本育人的课程开发原则。

(二)实践成果

一是学生核心素养明显提升。他们不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明晰的认知感悟,而且坚持不懈在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中开展圆梦行动。能积极参与到“善星”晋级、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并在《上善济渎——学生成长手册》上书写日记,力求做到做善事和善做事。3/4以上学生有参与省级足球联赛、省文明办“认星争优,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活动主持或志愿服务的经历,多名学生被评为各级新时代好少年和愚公家乡好少年。

二是思政教师的课程理解力、开发力、实施力和评价力得到显著提升。先后获得省中小学优秀教师“特色示范课堂”一等奖,获得《思想品德课渗透中国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等省市优秀科研成果2项,《“追梦少年”思政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新教育》等杂志发表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课程实践》。

三是学校高质量发展态势喜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全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项目试点学校、省“五好”关工委先进集体、市文明校园标兵学校。

三、主要创新点

(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德育一体化课程整体设计策略创新。主要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德育一体化课程的顶层设计、理论内涵、实施评价、总结提升、成果推广等开发与实施策略。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德育一体化课程的小初学段衔接策略创新。主要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德育一体化课程的总体规划、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评价以及德育研究、展示交流、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一体化衔接策略。

四、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教师不善于站位于课程的角度去思考学校德育工作,如何有效引领;二是怎样搭建德育课程建设由设计到操作的桥梁,如何增强理念与实践的融合度;三是如何让教师具备课程建设的应有素养,并使这些素养以独特的亲和力、持久的影响力和深厚的课程力来润泽学生的品德、习惯、意志等内在素质?

五、下一步研究计划

一是紧紧扣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进一步加大课堂德育的研究与实施力度;二是瞄准学生内在素养提升,进一步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德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三是边实施边提升,邀请省市专家指导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把做法与经验成果推广出去。

六、预期成果

(一)阶段性成果

(二)最终成果

1.论文:《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系列课程研究与实践》。负责人:孔冬青。

2.“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德育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结题报告。负责人:刘陆战。

3.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德育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施政策建议。负责人:孔月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网址:

http://www.moe.edu.cn/srcsite/A06/s3325/201709/t20170904_313128.html.

[2]褚宏启,张咏梅.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09).

[3]陈奇峰.《德育课程化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2015(6).

[4]徐静.小学德育课程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研究[J].教学研究,2016(3).

[5]陈芳.成就最好的自己——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德润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德育,2015(21).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基础教育专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德育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2020ZJ21)

3643501908208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思政育人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