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民歌探微

2022-03-17 00:54徐云华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5期

徐云华

摘要:如皋,江苏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长寿之乡,其民歌资源丰富,曲调优美、形式多样,民歌手众多。本文试图从调式、旋法、节奏、节拍等方面对如皋民歌作简要剖析。

关键词:如皋民歌;调式旋法;节拍节奏

如皋地处长江三角洲江海平原,南临长江,东近东海,境内地势平坦,气候温和,自然资源丰富,民国初年《如皋县志》称:“如皋襟江带海,地旷土平,饶渔盐、利农桑,在昔为微淮南冲要之区。”

富饶的大地养育着勤劳的人民,也孕育了久远的文化艺术。据记载,在宋代就有理学家胡瑗精于音律,曾两次赴京更定雅乐,矫正钟律,传世之作有《皇右新乐图记》。千百年来,如皋民歌作为一枝独秀,更是脱颖而出,其曲调优美,流传甚广,独具风格。较有影响的《倒花篮》,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被选送赴京参加全国职工业余文艺演出,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

如皋民歌体裁形式多样,有山歌、号子、小调、民间舞蹈音乐(有唱词)等;表现内容极为丰富:一、反映男女青年冲破封建礼教,表现纯真爱情的,如《妹在沟南挑青菜》等;二、反映劳动人民同邪恶势力、恶霸地主作斗争的《攻打卢家庄》等;三、 歌颂家乡风土人情、土特产的,如《唱一唱皋的土特产》等;四、反应农事生活的,如《秧稻姐儿下田庄》、《扯棚号子》等;另外,还有诸如蚌舞、荡旱船、挑花担、打莲湘等有词可唱的、反映民俗风情的歌舞音乐《放风筝》《看花灯》等等。

近年来,又有根据民歌民舞音乐素材挖掘加工整理创作的作品,如《红螺女》、《扒沟狮子》等参加全国、省市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总之如皋民歌蕴藏丰富,反映生活面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音乐甘泉。

如皋民歌除具有一般民歌的特点,如采用对比、借代、夸张、双关,反复等手法外,它还有特殊的风格特点。

一、调式及旋法

(一)以五声音阶为主,常用宫调式和羽调式,通过改变调性、节奏、旋法形成不同风格、情绪的民歌作品。如《做军鞋》、《攻打卢家庄》

上例为D宫调, 基本上为一字多音,旋律在中高音区走动,六度大跳显得轻松、愉悦,发挥女声音色透彻明亮的特点,表现男女的自由爱情和老百姓支持革命的主题。

上例为E羽调,多为一字一音,较密集,旋律以级进为主,且多在中音区,男女声均能较好地发挥;节拍节奏的规整便于分集体齐唱,表现人民齐心协力同恶势力斗争的豪情壮志。

(二)谱面为六声含偏音“清角”音阶,使记谱发生变化,调式隐藏、交替,尔后以发生转调构成另一种如皋民歌的特色风格。如《看花灯》的引子部分

结论:短短的一首民歌,而且只是其中的引子采用四种调式变换,这实属罕见。而在如皋民歌中像“宫”中含“徵”、“徵”含“宫”、“商”中含“徵(羽)”、“徵(羽)”中含“商”的调式变换、混合现象并不鲜见。可见如皋民歌调式丰富,风格色彩多彩多姿,不愧是民歌中的一朵奇葩。

二、节拍及节奏

如皋地处平原地带,无高山险滩恶水,其民歌多平缓抒情,即便是号子类,也极有规律、齐整,或齐声或一领众和,多为四二拍、四四拍,但变拍子类的也不在少数。如,

上例中虽插有三拍子,但并不感觉曲子不规整,或影响齐声喊号子,从而反制劳动节奏,相反听上去很自然,并富于色彩变化。再如,

拍子的多变,使音乐不很规则,近似说白,但更确切地体现同中所要表现的“诉苦”的情绪,像这多种拍子在一首民歌出现之于如皋民歌是不多见的,但在其他民歌中更是难觅,抑或它比散板烦的更具柔情性、表白性罢了。

如皋民歌的结构以四句、六句“起承转合”的居多。根据歌词的特点、叙事的长短,巧妙运用基本曲调(如《散花调》、《如皋探妹》、《京垛调》、《点磨台》等)加以引申、变化,并附以丰富的称词“哪”“呀”“依呀咳”等形成自己的特别之处。

如皋民歌,经成千上百年来的传承,不断挖掘整理加工,使得它经久不衰,百唱不厌,更为地方文化底蘊添上浓重一笔。在历史上,它曾参加地区、省、全国的民歌调演,传遍大江南北,其中《倒花篮》曾被中央新闻电影厂收入《万紫千红总是春》新闻纪录片,《耥花灯》《花担》等被编入中国民间音乐舞蹈集成,《如皋探妹》被完整引用在电影《九月杀》中。在今天,在明天,如皋民歌将继续哺育它的如皋儿女,为地方文艺工作者奉献甘甜的乳汁。

参阅书目:

《如皋县志》,香港新亚洲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年第1版;

南通地区民歌演唱会《民歌选》,南通地区文化局编,1980年1月油印内部资料版。

252350170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