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机电、电气等自动化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和思路探析

2022-03-17 02:50宋飞燕
教育现代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专业

宋飞燕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自动化系,内蒙古 包头)

一 引言

2020 年,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办好公平有质量、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教育部、发改委、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下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遵照执行。《方案》明确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重点工作之首,职业教育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通过建设,使得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与人民群众期待高度契合、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适应匹配。职业院校作为打通落实《行动计划》“最后一公里”的最重要主体力量[1],承接提质培优任务展开工作,为高职教育增值赋能。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所全日制轻工类高等职业院校,经过60 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办学发展理念。学校坚持“以育人质量树品牌,以社会服务促发展,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成长进步”的办学理念,坚持“突出轻工特色优势,面向现代服务领域,强化技术技能培养,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大力实施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工程,着力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素养为主线,以知识为支撑,具有专业特色、职业特点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养成优良的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两年来,学校提质培优工作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工作上下功夫[2],构建具有学校轻工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在“课程思政”改革工作中,各系部立足专业特点,针对专业核心课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工作。自动化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电气自动化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等课程团队,根据学校要求,在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导下,开展了专业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其中,针对《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国家级骨干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团队在我校自动化类专业群课程思政目标框架体系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思政目标内涵要求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思政引领的课程目标、重构了教学内容,进行了教学文案的开发和设计,并逐步在教学中开展实施和评价,初步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 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和目标

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认知规律,开发遴选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资源,因地制宜实施情景式、案例式、活动式等教法,将课程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专业思政示范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课程思政要素和专业内容的有机融合,创立“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育人课堂,培养我们的学生能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体目标如下:

(一) 明确课程思政建设和实施理念

在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起到关键支撑作用。课程在目标设计、内容选取、教学方法选用、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均要明确课程思政价值引领观念,教师在培养学生专业领域核心能力——“设备的规范装调、控制、运维和检修”的同时,要渗透培养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为坐标的道德情操、爱国情怀、工匠精神等思想政治素养。播种一种观念、收获一种行为,教师在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之间,还应阐述知识和技能背后的逻辑、精神、价值和思想,润物无声地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有效传达给学生,授人鱼亦授人与渔。

(二) 科学合理设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选用教法学法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时期,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4],故首先立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和学生学情、找准企业用人和学生求知中的痛点问题,结合课程特点,在教学设计、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中寻找解决途径。首先,要在课程目标设计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确定思政价值引领关键点。其次,遵循职业院校学生认知规律,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资源融入其中。第三,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效果提升为目标,因地制宜实施情景式、案例式、活动式等教法。

(三) 在课程实施和教学诊改中持续改进课程思政

有效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教学实施,持续收集契合职业教育特点和专业课程特点的思政案例,从课程资源、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环节、考核评价方式等多方面着手,深入开展专业课思政教学改革,收集教学反馈,依据“行业企业、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三方评价机制[5],持续改进和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案例。

(四) 建设课程思政专业师资队伍

在学校健全思政工作考评机制、激励机制等制度保障下,整合建设自动化类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一支技能强、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专业思政教师队伍。教师要做学生“通晓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的引领者,要让我们的专业思政课堂“有情有义、有温度、有爱”,注重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的主观情感体验,以“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受到涵养和启迪。

三 课程思政具体建设内容

(一) 针对区域经济制造业企业人才需求和用工痛点开展社会调研

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面向内蒙古自治区装备制造业及相关服务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课程思政建设要有机融入人才培养中,嵌入十四五规划的“推进我区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优化升级、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高效转型、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6]的总轨道。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广泛开展调研,思考调研中遇到的问题:在实体经济结构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态势下,企业人才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是怎么产生的?企业对人才知识、技能、素质上有没有新需求,有什么样的新需求?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我们高职教育能为企业做些什么?

(二) 围绕学校办学定位、专业特点,设计专业层人才培养育人布局

在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内蒙古能源工业、冶金建材工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化学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等支柱产业得到快速发展[7]。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学校形成了“突出轻工特色优势,面向现代服务领域,强化技术技能培养,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例如,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从专业设置之初服务包头糖厂、机械大修厂侧重电工和机修工培养开始,到如今随着地区经济“乳品饮料、制酒制糖制药、煤化工”等轻化工行业蓬勃发展增设传感检测、自动化生产线、过程控制等课程,始终围绕办学定位设置课程体系。近两年,企业在员工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重要,例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待人友善、乐于助人;有扎实技能、好学之心;团结合作、包容精神;有安全、质量、环境、创新意识等,课程思政顺应时代需求要尽快提上建设日程,以明确专业建设价值引领地位。团队需科学合理调整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专业“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引领”育人总体布局。

(三) 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岗位需求,重构课程内容和目标,具化课程层育人内涵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坚决防止‘贴标签’‘两张皮’”,纲要实际上为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很好的解答了“为什么要加思政元素?课程思政为谁而做”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学习体验为导向[8],就要问问自己“学生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专业有什么?”、“我们的课程能做到什么?”,深入分析学生学情,充分理解课程特点,从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和问题出发,立足岗位需求,挖掘提炼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加入思政引领“盐分”,重构课程体系育人目标和内容,进行思政转化,形成课程层面思政育人培养内涵。

(四) 收集课程思政元素建立案例库,设计课程教学文案

团队根据专业思政要素和目标的总体布局,以《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核心课为开端,分类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思政建设过程,忌堆砌和重复;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细化企业需求寻找思政案例,形成《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思政案例库,并设计配套教学文案、教学课件。

(五) 推进思政教学实施,进行课程诊改和持续改进

团队要“以道立德、以行养德、以化育德、以动验德”,推进实施课程思政,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学习效果,从而链接带动提升企业用工体验;让我们的教育“有滋有味、有情有义”,让我们的学生培养“有效有料”,学生收获“有温度有爱”课堂,树立专业自信、就业核心竞争力、家国情怀,真正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才培育助力。。

四 具体建设举措

(一)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优化思政建设队伍

为确保新时代思政元素的准确把握与择优遴选,并能润物细无声融到专业讲授中,要成立以系部党委书记、教学主任为领导和支持保障层,以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为课程思政设计和推进层,以骨干教师、专任教师为课程思政建设和实施层的三层联动建设队伍,对工作任务进行年度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及完成期限等,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案例高质量建设。

(二) 依托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长效机制,推进工作顺利进行

学院课程思政教育建设团队要依托学校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三全育人工作推进等系列政策文件、通知等,积极争取建设经费,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依托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长效机制,制定课程思政建设总方案,从课程建设和实施评价、课程诊改、绩效考核等多方面提供保障,保证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有效推进、促进建设实效和质量。

(三) 用好教师主力军,发挥课程主战场,守好课堂主阵地

在学院健全思政工作考评机制、激励机制等制度保障下,建成自动化类专业群“技能强、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专业思政教师队伍,打造用好教师“主力军”;持续收集契合职业特点和专业特点的思政案例,立足行业企业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挖掘大国工匠、技术能手等榜样人物职业发展历程,合理设计思政引领教学情境,抓好课程建设“主战场”;从资源、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和考核评价等着手深入开展思政教学课堂改革,形成思政课、专业课、二课堂等协同显性和隐性思政育人局面,站稳守好课堂“主阵地”。

(四) 目标导向、持续改进,提升思政建设管理和育人质量

课程思政建设行动之前,先形成目标规划、工作布局,指导行动,而后在课程实施之间,贯彻我们的目标和布局。因此,团队构建“行业、专业、课堂”三递进思政课程建设路径,将企业领域真实工作情境化成专业领域学习性工作情境,将企业领域岗位素质要求转化成专业领域学习任务素质养成,以专业为基础,从专业中引发和专业相连的问题,将国情教育、价值观教育、专业背景教育等融入到专业课程中,达成思政教育。开展“专业、课程、教师”三层面教学诊断评估、持续改进,跟踪调研育人成效。

五 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一) 凝练“行业-专业-课程”链式工作思路,形成课程思政明确工作流程

课程思政围绕办学定位,立足行业企业需求,将企业对员工思想政治方面的需要放到专业知识、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开展社会调查并形成调研报告;剖析专业特点,根据思政教育指导要求,顶层设计思政教育体系;课程是支撑专业的抓手,从课程特点入手,分析内容上思政可融和的切入点,找寻思政案例。

(二) 赋予思政教育价值引领功能,确立“技能牵引、知识支撑;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本领过硬、思政先行”教学指导方针

要突出思政教育在学校“三全育人”方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制修订等方面的“价值塑造”引领作用,在具体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均作创新改变,确立“技能牵引、知识支撑;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本领过硬、思政先行”教学指导方针,并指导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

(三) 收获“学习有料、课堂有笑;学生主场,眼中有光”的教学成效,实现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

要树立“课程即思政”设计方法,建设课程思政要有大感觉,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找准方向;要有明确的主题,高屋建瓴,提高站位,案例要贴近生产生活实际,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传授做人做事道理;聚焦核心,抓住能打动学生的关键点;最终收获“学习有料、课堂有笑;学生主场,眼中有光”的教学成效,实现专业育人和思政育人同向同行。

六 结语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我校《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已经形成,后期经过一到两轮的实施和改进,将能提供包含建设方案与实施成果等在内的教学微视频、教学文案、教学课件等共享型教学资源公开使用,为制造大类高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和示范。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专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