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课程思政实践经验与启示

2022-03-17 06:59许君风杜亚志王锦燕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工程力学劳动育人

◎许君风 杜亚志 王锦燕

(中原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郑州 450007)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政治思想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全国所有的高校都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构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政治思想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把育才与育人辩证统一起来,立德是育人的根本。思政课以外的其他所有课程其实也蕴涵意识形态属性,加强课程教学改革,把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元素有机融合起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让所有教师人人能育人,所有课程门门有思政,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因此,打造好教师队伍“主力军”、打好课程建设“主战场”、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格局。

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后,课程思政在全国所有高校全面展开,学术界也进行了热烈讨论,课程思政的理念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在实践中取得了颇多的成果,由于课程和学科的差异,并没有一个统一值得推广模式,目前任课教师在自己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找到合适模式,用自己学养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本文从工程力学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得到一点体会和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上好“第一课”,把握好课程思政的总开关

工程力学在理工类院校中涉及的专业比较广,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处于被动地位,理论性强,枯燥乏味,与大学物理和高等数学联系紧密,可能由于前面相关知识的遗忘或基础不牢,导致对工程力学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了工程力学的教学效果。上好“第一课”事关重要,深入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中去。每门课程的第一课都是绪论课,在绪论课里,工程力学教学团队结合不同的专业,介绍《中国制造2025》,讲解国家的战略产业发展方向,涉及五大工程和十大领域,都与工程力学关系紧密,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专业很有发展前途,激发学生学习工程力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同时还要介绍力学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及我国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传播力学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对自己和国家的未来充满了信心。通过“第一课”建立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认可,他们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教学效果会很明显。

二、发挥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作用,构建师生“教学共同体”

课堂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艺术性等特点,运用得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语言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发挥语言的强大力量,拉近师生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增大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按照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师有责任关心学生的发展前途,关心学生的生活,让教学育人过程有温度。因为师生关系的亲疏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要研究教学对象,需要成立学习帮扶小组,帮助学习基础差的同学完成学业,让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感,实现学习上的“共同富裕”,让学生明显感觉教师爱岗敬业,事事替学生未来着想,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学生。学生往往是喜欢某一门课的老师才会喜欢这门课的,亲其师、爱其师、信其师才会相信你讲的道理,才会达到课程育人的目标,教学语言是知识传授与思政元素相融合的载体,富有亲和力的语言能够增强课程思政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师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亦师亦友,构造师生“教学共同体”。教学语言与思政元素水乳交融,更好地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价值观的塑造会“润物无声”。课程思政从“漫灌”转变为“漫灌”与“点灌”相结合,提高课程思政的精准度。

三、加强课程思政研究和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建设

构建“大思政”工作体系,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上,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课程思政建设基础是课程,关键是教师,重点是思政,成效在学生。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的关键是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不仅要求围绕课程建设的价值目标展开教学研究,还要不断提升课程团队的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难点是如何挖掘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点相对应,创建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点有机融合课程知识体系,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组建课程思政团队,团队成员主要包括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教师,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互补作用,实施集体备课制度,思政课教师帮助凝练思政元素,辅导员老师介绍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源状况,课程团队的主持人根据专业特点制定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提升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同一门课,不同的教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这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老师无法解决的问题,打铁还得本身硬,可以从两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两个老师同上一门课,可以让思政能力强和思政意识敏锐的老师讲好绪论课和重要知识点的课程思政,但是要注意适时、适量、适当,要求课程思政人人过关,也不太现实。第二、加强对任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训,参加高校课程思政学习交流会,掌握课程思政技巧。

课程思政案例的遴选和运用问题,现代青年学生是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成长起来的,对于资讯的获取和案例的理解都有自己的不同思考,运用案例时不能生搬硬套,必须要紧跟时代,结合专业特点,关注社会热点、学科前沿,贴近学生,抓住学生的眼球和心。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案例库的建设,还要保持本地区历史、地理、人文特色,让学生更能听得真切、更暖心、更贴心。经常邀请国内外相关知名专家、大国工匠、企业家做学术讲座,展现课程思政的吸引力。课程思政要求教师胸怀“两个大局”,勿忘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对学生上课迟到、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等不诚信行严加管理,让讲诚信、知敬畏、守纪律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扎根,这也是非常不错的思政资源。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关键是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课程思政团队,要把课程思政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政治素养作为课程团队的核心素养,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执行力。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在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建设教育强国,对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当今时代,知识的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把教书育人与自我修养结合起来,把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统一起来,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课程团队素质的第一标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价值引导、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人事处和教务处要加强新入职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培训,制定课程思政团队教学能力考核机制,加大对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教学支持力度,健全落实立德树人的管理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四、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植入劳动教育,发挥劳动育人的作用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加强劳动观教育需要在全课程教学中渗透劳动观教育。2018 年9 月10 日,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强调指出:“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工程力学课程中有两个实验,开展课程思政以来,修改教学大纲,增设课程目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植入了劳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科学精神,实验结束后学生感慨受益匪浅。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站在“为国育才,为党育人”高度,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猜你喜欢
工程力学劳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工程力学》微课教学模式探索
热爱劳动
《工程力学》课程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