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综合英语”课程思政路径研究

2022-03-17 19:34姜冬艳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综合英语思政教材

姜冬艳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2020年5月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外语学科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学科,也是学生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载体。如何挖掘“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文化元素并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当前高校英语专业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综合英语”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综合英语”课程的持续性

“综合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在众多专业课中课时最多,所占学分最高,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其他专业课所无法比拟的。“综合英语”课程从大一一直持续到大三结束,较长的开课时间和充足的课时量,有利于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能够保证思想教育的持续性。

(二)“综合英语”教材的人文性

本论文中所提到的“综合英语”教材是指由杨立民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二版)。全书共6册,该教材选用具有教育意义的英文原版文章,题材广泛,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历史地理、道德修养、文化教育、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和种族问题等话题。学习该教材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又能使学生了解大量西方文学、意识形态和风土人情,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怀。如:《现代大学英语》第1册第2课,The Boy and Bank Officer一名银行职员通过“善意的谎言”拒绝为一个小男孩提供取款服务,避免这个孩子再次受到他人敲诈勒索。通过学习此课学生懂得,人人都关心校园欺凌事件,就会将此类事件扼杀在摇篮里。第3册第5课Silent Spring《寂静的春天》主要讲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作者列举了大量事例说明化学药剂对大自然和人类的毒害,并强烈警告人类,如不悬崖勒马,将后患无穷。教师可以就我国在环保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展开讨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此课学生懂得要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三)学生学习动机的功利性

由于英语专业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英语专四、专八、翻译证和商务英语证书等考试,在“综合英语”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注重语言点讲解,并未重视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内容、未强调东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被动地接受知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并未完全成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英语专业的学生,每天大量地学习外来思想和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道德判断与抉择,若是批判思维能力不强,极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把错误的价值观作为人生信条,出现崇洋媚外的现象。

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相结合的优势

当代的大学生是出生在数字化时代的00后,他们精通手机、电脑和iPad等电子产品,他们对传统的、单一的教师唱独角戏的“综合英语”课非常不喜欢,因为课堂上他们只是机械地抄抄写写,课后草率完成作业,久而久之,对该课程失去兴趣。相反,他们喜欢在课堂上与同伴交流合作,又想要在课堂上彰显个性。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恰恰与他们的需求不谋而合。混合式学习,最初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兴起的网络学习。何克抗教授指出:“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因此,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到“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可以将传统教学与数字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擅长数字化工具的特长,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学习模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随地进行线上学习,并随时和老师、同学线上交流,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学习,课堂上学生成了主角,由他们来展示、讨论和内化知识,老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辅助和答疑解惑。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结合教材布置更加合理的思政任务活动,在兼顾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业成绩和家国情怀。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开展“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路径

(一)课前思政:润物无声

“综合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教了再学,改为学了再教。课前教师发掘每课的思政元素,将预习任务结合思政元素发布到网上云班课平台、微信公众号、QQ群或者微信群中,细化各项任务具体要求,如讲《现代大学英语》第2册第4课The Man in the Water在美国一次客机撞桥事件中,涌现出4位英雄,其中一位被称为“水中人”的英雄英勇营救其他掉到河里的乘客,最后因过度寒冷,筋疲力尽而死。根据本课“英雄主义”这一主题让学生去查找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及他们的丰功伟绩。将学生按照兴趣爱好、能力等分成合作小组去完成任务,最后制作成PPT课上给同学讲解。学生可以灵活掌握学习时间和地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如到图书馆、网络上或者教材中查找资料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前任务。有的同学找到的是疫情期间奋斗在前线的医护工作者和他们的事迹;有的同学搜集到的是抗洪救灾的战士们和他们的英勇事迹;有的同学查询到的是古今中外的战斗英雄和革命先烈及他们的感人事迹。课前老师可以和同学进行在线交流探讨,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此过程中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在讨论交流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该课预习使学生懂得大爱无疆,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得更美好,从而为将来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上思政:恰到好处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综合英语”课堂上,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原来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转变为学生展示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合作和互动学习中内化知识。教师可以请课前预习得比较好的同学就课前预习任务先发言,把自己的学习成果汇报给大家,再由其他同学补充。之后老师可以提出全班预习中存现的共性问题供全班讨论,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独特见解。最后,老师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正确认识。

(三)课后思政:延伸拓展

为了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教师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后。以前的课后作业基本都是练习题或者论述题,学生很容易在网上找到答案,这样就失去了布置作业的意义。正确的作业应该是课堂讨论的升华,是思维的拓展,而不是简单照本宣科。“综合英语”课后作业可以创设一些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任务活动。如讲完《现代大学英语》第2册第15课Obama's?Victory?Speech《奥巴马的胜选演说》后,可以布置一次美国大选活动,各学习小组成员亲自扮演共和党和民主党成员、新闻媒体人物和竞选者等,搜集资料,进行竞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真实活动中,活动后要求学生就中美政治制度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展开讨论。通过课后实践活动,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化的辨识力和敏感力。同时教师可以把一些英语文化方面的网站、电影、视频、音频发放到云班课资源库或者微信公众号中,供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学习。当学生在拓展学习时遇到不懂问题时,可以和老师在线探讨,这样可以免去面对面交流时的尴尬和顾虑,既搞懂了知识又无形中增进了师生的情感。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综合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程无缝结合,是高校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更是新时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头戏。

猜你喜欢
综合英语思政教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综合英语”课程学习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