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物质支持行为研究

2022-03-17 23:35王好为管玉清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5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幼儿

王好为,管玉清

(1.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2.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399)

在安吉游戏的风潮下,幼儿自主的价值被挖掘,幼儿自主性的体现日益被重视。实践表明,自主游戏对幼儿当下和长足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自主游戏中教师支持尤为重要,幼儿游戏的顺利展开、进行和完美结束离不开教师的支持与帮助。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正确的支持?本文围绕大班幼儿自主游戏中的教师支持行为进行研究,以期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幼儿自主游戏与教师支持行为界定

1.幼儿自主游戏

肖碧兰指出,自主游戏是幼儿在一定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的过程。[1]

程菁从幼儿主体地位角度出发,对儿童自主游戏的特征进行了阐述,她认为有以下四点:游戏计划的生成性,指教师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与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次的游戏计划做准备,计划是基于游戏活动不断生成的而不是预设的;游戏环境的多样性,基于儿童不同的需要,教师提供的环境应该是开放并且是多样的;教师角色的多重性,教师在自主游戏中扮演着观察者、材料提供者、支持者、玩伴、倾听者以及发问者等多重角色;游戏机会的均等性,主要考虑到游戏的公平与公正。[2]

由此可见,自主游戏是指教师提供充足的材料后减少干预、适当介入,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选择游戏对象,自由决定游戏内容,自主探索游戏方式,以追求愉悦和满足为目的,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游戏活动。

2.教师支持行为

国内最先对教师支持进行界定的是欧阳丹,她认为教师支持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知觉到的教师对其支持的行为态度,具体可分为学习支持、情感支持、能力支持三个项目。[3]张鹏则表示,教师支持是指教师在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的基础上,提供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方式和手段。具体包括:物质环境支持(材料、时间、空间)和心理环境支持(积极的氛围,回应和反馈)。[4]

综合相关研究的概念界定,本研究认为,教师支持行为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情况,在尊重、理解幼儿的游戏想法、兴趣、意愿与需要的基础之上,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基于适当的身份、时机、以一定的方式或手段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的一种教育行为。

二、大班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物质支持行为存在的问题

教师对幼儿自主游戏的支持是游戏顺利开展以及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的关键。教师支持贯穿幼儿自主游戏的始终,自主游戏中教师在适当的时机介入幼儿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对该活动的兴趣。笔者深入哈尔滨市H幼儿园大班,针对每天参与自主游戏活动的30名幼儿和3名教师,采取非参与式观察的方式收集了相关信息,结合对班级实际情况的观察,发现教师物质支持分别在材料、场地和时间三个方面存在不足:

1.教师的材料支持

蒙台梭利一直提倡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游戏材料是儿童游戏的载体,足够多的材料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思维启发,由此可以激发和扩展孩子发散思维。笔者观察到,H幼儿园为幼儿自主游戏提供的材料有梯子、木板、木块、垫子、轮胎、跳板、彩布、海洋球等,材料大多以木制为主,塑料制品为辅,其他物品并不多。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园游戏材料投放方面存在两点不足:第一,幼儿园积木游戏材料投放数量不足。H幼儿园在户外自主游戏的材料投放是根据幼儿园购买与否进行的,面对几个班幼儿同时游戏时,数量并不能满足所有幼儿的需求,常常会出现游戏材料不够或幼儿因游戏材料发生口角、碰撞的情况;第二,在材料投放的过程中,幼儿园材料投放并不丰富,没有进行年龄段的划分。

在对教师进行“您认为选择这些材料进行投放有什么意义”的访谈时,教师A、B、C均表示:“这些材料都是幼儿园统一投放的,皆为低结构材料,对幼儿来说可以更加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更具有可玩性。虽然也有很多其他材料具备这些要素,但幼儿园更多时候选择在户外进行自主游戏,因此游戏材料存放在户外,木制以及塑料制品更易存放,不易损坏。”可见,富有自主性的材料更易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但在材料投放时,教师也会考虑材料存放的因素。

在对教师进行“您希望投放的游戏材料有哪些改进”的访谈时,教师A表示:“希望可以增加材料投放的数量,现有材料有时并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教师B则表示:“希望可以增加材料投放的种类,及时进行材料的更换,有时候幼儿会因游戏材料不足而发生冲突和矛盾。”教师C表示:“希望可以分年龄段投放游戏材料,现有游戏材料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可能稍微简单些,不太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师对自主游戏进行材料支持时,有投放较少、更换不及时以及投放材料不具针对性等问题,无法满足所有幼儿需求。

综上基本能够了解,在进行自主游戏材料投放时,教师大多会考虑到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的趣味性、结构性以及层次性。但受限于材料的价格和质量,会存在数量不足、种类单一的问题。

2.教师的场地支持

研究表明,在游戏时,若每个孩子占据的空间太小,则会增加孩子的攻击性和被动性。每个孩子占据太多的空间,则会破坏孩子之间的交流,同时易出现粗鲁嬉戏的行为。因此活动空间的规划应科学、合理和适宜。

H幼儿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按照统一划分的户外活动区进行活动,分别为自由搭建区、自主涂鸦区和沙水区,且沙水区只有一个水龙头。经笔者了解,该幼儿园采取定区游戏的原则,即每班幼儿在一定时间内场地固定,区域固定。

在随机对幼儿进行“你觉得在这里玩好不好”的访谈时,部分幼儿表示肯定,但也有部分幼儿表示想要去其他区域玩。而教师则表示:“幼儿园场地较小,孩子较多,幼儿游戏时就会跑到其他幼儿的‘领地’,导致幼儿发生争执。同时教师数量不足,受条件所限没办法满足每个幼儿分散在不同区域的需求。”可见,H幼儿园存在场地较小的问题,孩子们容易发生碰撞,教师、幼儿都希望可以进行科学的规划,有更大的活动空间。

3.教师的时间支持

H幼儿园的自主游戏活动时间是7:30~9:00,共90分钟,孩子们入园后不回班级,直接开始游戏。但由于孩子们入园时间的不同,很难全部保证90分钟的活动时间。经笔者观察,家长大部分在8点后将孩子送至幼儿园,经过晨检、放水杯等一系列流程后才能进入游戏,而8:50分幼儿园就会督促孩子收拾游戏材料等,所以实际幼儿的游戏时间只有30~40分钟;并且幼儿的一日生活都有较为严格的规划,在自主游戏后还需要进行其他的活动,所以难以延长幼儿的自主游戏时间。

在笔者随机抽取15名幼儿进行“你觉得玩的时间够不够,还想不想继续玩”的访谈时,12名幼儿都表示希望游戏时间再长一点,仅有3名幼儿表示现在的游戏时间正好。在对H幼儿园大班幼儿游戏进行观察时,笔者发现H幼儿园存在游戏时间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不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案例1】未完成的帐篷

在自由搭建区,幼儿A和小伙伴们想要利用木板、梯子和彩布搭一个“帐篷”,还没搭好时,就听到了收材料的音乐。面对还没玩的游戏,幼儿A着急地看向教师,但教师并没有理会,反而大声地说:“A,该收玩具了。”最后,幼儿A还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小心翼翼地把玩具收好了。

由此可见,在H幼儿园规定内,幼儿可以自由进行游戏支配的时间并不充分,对于游戏有浓厚兴趣且注意力持久的幼儿来说,可能无法完成完整的建构。在深入研究、构想、探索的游戏状态下,幼儿还没有准备好退出游戏,也无法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说明在实际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园虽有相应的规定,但与实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5]教师无法在充分了解幼儿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支持,使教师支持的质量大大下降。

【案例2】寒冷的沙水区

10月末的哈尔滨天气已经开始冷了。早上,教师按照规定带幼儿到户外的沙水区玩,这会儿太阳还没升起,沙坑的沙子又硬又凉,幼儿需要特别使劲才能把沙铲起来。幼儿C和小伙伴们正在搭城堡,铲了一会沙子,幼儿C朝老师跑来说:“老师,我太冷了!”,幼儿C的鼻子被冻得通红,小手冰凉。可由于未到活动结束的时间,教师只好让幼儿C去有阳光的地方活动活动,并嘱咐幼儿C明天多穿点。

笔者经过了解发现,H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活动时间固定,并不会因为季节变化而有所调整,这就会出现幼儿夏天觉得热、冬天觉得冷的情况。通过对以上案例可以看出,H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时间的安排大多是被幼儿接受的,个别情况下,幼儿情绪波动或者表现为短暂的拒绝,但最终会服从教师的安排。

三、大班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物质支持行为的改进策略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支持游戏开展是教师的工作与职责。研究表明,教师为幼儿顺利开展游戏提供有准备的良好游戏条件更有利于幼儿投入到游戏中学习和探索,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在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恰当支持尤为重要。

1.需要定期更换游戏材料

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材料放置周期的长短,对自主游戏区的材料进行有规律地变更。幼儿园可以在每个学期开学前,根据园内幼儿的总体情况和需要,对自主游戏区内的材料进行规划和布局,同时体现材料的层次性;每个月初,还可以对个别区域的材料进行梳理、局部调整和替换。

2.选择符合幼儿年龄发展特点的材料

不同年龄段幼儿因身心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等层次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幼儿园在购买材料时,最好分年龄阶段进行购买,不过难也不过于简单,要着眼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园内应探究出最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游戏材料投入地点与教师支持时机之间的关系,让不同水平的幼儿都可以在游戏时找到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的材料。

3.丰富园内游戏材料的种类和数量

在幼儿园购买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园内幼儿的数量,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以避免争抢、碰撞等行为的发生。与此同时,对于大班幼儿而言,游戏材料的选择和提供,要注重形式和功能的多样化,避免单一化,这与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建构水平的提升息息相关。丰富的游戏材料可以更加激发幼儿自主游戏的兴趣,因此教师不仅要达“量”,即确保足够的游戏材料,也要注重“质”,即注重建构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和动态性。幼儿园中进行游戏材料投放时应该从多角度进行考虑,兼顾种类、数量等。

4.设置合理的游戏时间支持

户外自主游戏中,充足且具有弹性的游戏时间是支持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持续深入开展的先决条件。丁海东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安排一段较长且较为固定的常规化的游戏时间,确保1小时左右,尽可能满足幼儿的游戏愿望,发挥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价值。[6]通过观察可以得出结论,在游戏时间充分的情况下幼儿的游戏更完善,教师支持行为也更加全面。当游戏时间不充分时,幼儿更多地会对自己未完成的作品表现出悲伤和难过,教师则会表现出不介入幼儿游戏等行为。因此,充足的游戏时间是幼儿获得游戏价值的基本保证。在一日生活中要合理安排游戏时间,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充分,教师也会有更充分的时间观察幼儿的需要,提高游戏支持的质量。

【案例3】我的木板陷阱

幼儿在沙水区进行游戏时,最开始仅仅是利用玩沙工具玩沙,并不能将幼儿园提供的木板等材料利用起来。在某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A先挖了一个沙坑,随后拿来了木板搭在坑上面,但是木板有些不稳。当幼儿A继续想办法时,收材料的音乐响起来了,这是教师B说:“没关系,请继续你的活动,我们一会再收就可以。”于是,幼儿在这之后继续想办法,最终又拿了一块木板横着搭在其他木板上,这样走起来就稳固了。

根据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得知,在面对幼儿未完成自主游戏项目的情况时,教师可以灵活把握时间,不必近乎苛刻的遵守一日生活规则。同时,教师应根据外界自然环境,灵活安排幼儿的户外自主游戏时间。冬季户外自主游戏活动应安排在9:00~15:00之间,在这一时间段内阳光充足;夏季则应尽量避开这个时间段,防止幼儿晒伤;春秋季节可以增加幼儿户外游戏的时间。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天气状况更灵活、具体的进行安排,如当天的天气是否适宜幼儿户外活动,当天的户外环境是否有污染等。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