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治疗价值

2022-03-18 08:25闫江伟
系统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汤剂西医口服

闫江伟

巨野县北城医院神经内科,山东菏泽 274900

神经衰弱在现代有高发性, 该病常在持续性压力以及持续性紧张后出现。作为神经病变,该病会造成大脑皮层神经的紧绷,较强的大脑刺激,很难保持精神稳定,存在脑力疲乏的情况,无法控制自我情绪和行为,可出现应激反应,例如失眠等[1]。神经衰弱有一定特殊性,自身因素、外界因素均可能加重衰弱程度,增加生活不良事件,若治疗被耽误,可能造成脑部局部缺氧情况,陷入昏迷状态,还可能诱发身体机能损伤。 针对神经衰弱,临床多选择西药治疗,谷维素等药物可保持神经稳定性,在镇静催眠作用下,能改善睡眠。但因个体差异,持续性西药治疗可能会造成药物依赖,还会加重神经衰弱症状,影响正常生活[2]。 中医对神经衰弱有较多研究,归纳为“虚症”“心悸”等范畴,病机清晰,常见因素有情志不洁、脏腑失调等, 此机制下有气机郁滞的问题, 常造成肝气郁结、脾胃失健。 针对此类病变,可增加汤剂口服、足浴、针灸等治疗,各措施能稳定神经,缓解神经兴奋程度,能改善神经衰弱情况[3]。 对此,该研究选取2020年7 月—2021 年7 月该院98 例神经衰弱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98 例神经衰弱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西医组和联合组,各49 例。西医组,女29 例,男20 例;病程3~31 个月,平均(17.89±2.47)个月;年龄24~66 岁,平均(45.73±3.20)岁。 联合组,女28 例,男21 例;病程4~32 个月,平均(18.66±2.60)个月;年龄25~67 岁,平均(46.24±3.59)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 确诊为神经衰竭; 无其他神经性病变; 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各类神经治疗药物均不过敏;足部不存在溃疡、破损。

排除标准:已存在焦虑症、抑郁症;此前1 个月行神经衰弱治疗;哺乳妊娠者;各穴位处有溃破。

1.2 方法

西医组:西药治疗,准备的药物由谷维素(国药准字H44020707)、艾司唑仑片(国药准字H33020353),前者需保持10 mg 的剂量, 早中晚口服, 后者需保持20 mg 的剂量, 于睡前口服。 该组还准备吡拉西坦片(国药准字H31020714),于睡前口服。 需服药4 周。

联合组:增加中医治疗,①汤剂口服:汤剂中有珍珠母30 g、枸杞子20 g、生地黄15 g、当归10 g、山茱萸20 g、炒白术5 g、川芎15 g、五味子10 g、甘草3 g、柏子仁10 g、玉竹5 g。 ②足浴治疗:准备合欢花15 g、煅磁石30 g、黄芪30 g、夜交藤15 g、生龙骨30 g、酸枣仁20 g、甘草2 g,将药材放置在药包中煎煮,温度降至38℃后放在控温足浴盆中,浸泡20 min 即可。 ③针灸治疗:确定三阴交穴、风池穴、天枢穴、心俞穴等穴位,平卧,保持身心放松,在各穴位金针后,行捻针处理,时间控制在5 min,操作完成后,行20 min 的留针即可。 需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

精神状态的观察。 需根据SAS、SDS 量表设计问卷,让神经衰弱患者自主填写,主要评估焦虑、抑郁状态,该分值和神经衰弱患者的情绪为负相关关系。0~50 分,无焦虑抑郁情况;50~59 分,有轻度焦虑抑郁情况;60~69 分, 有重度焦虑抑郁情况; 超出69分,有严重焦虑抑郁情况。

睡眠情况的观察。 需根据PSQI 量表设计问卷,均由神经衰弱患者自主填写, 评估内容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和催眠药物,各项均为3 分,睡眠问题与其为负相关关系。

有效率。①未出现各神经衰弱症状,精神状态良好,为显效。 ②有轻微神经衰弱症状,存在精神状态欠佳的问题,为好转。 ③仍有严重神经衰弱症状,精神极差,为无效。 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失眠、乏力、头痛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精神状态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联合组SAS、SDS 评分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精神状态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精神状态对比[(±s),分]

组别SAS治疗前 治疗后SDS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n=49)西医组(n=49)t 值P 值58.13±4.60 57.92±4.81 0.221 0.826 26.95±4.33 32.04±4.16 5.934<0.001 55.70±4.49 55.12±4.63 0.630 0.531 23.18±4.07 29.55±4.63 7.233<0.001

2.2 两组患者睡眠情况对比

联合组睡眠情况优于西医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睡眠情况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睡眠情况对比[(±s),分]

组别 入睡时间 睡眠效率 睡眠时间 催眠药物联合组(n=49)西医组(n=49)t 值P 值0.87±0.41 1.32±0.39 5.567<0.001 0.71±0.46 1.30±0.55 5.760<0.001 0.89±0.43 1.41±0.66 4.621<0.001 0.63±0.18 0.99±0.20 9.366<0.001

2.3 两组患者有效率对比

联合组有效率(95.92%)高于西医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有效率对比[n(%)]

2.4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联合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12%)低于西医组(2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快节奏生活下,精神衰弱发生率升高,该病特点体现在神经功能失调,病情进展中,不会造成死亡事件,但常诱发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等,陷入极差的情绪之中,影响生活[4]。精神衰弱发生后,有反应迟钝的症状,很难保持良好的记忆力,在小幅度的活动后即有乏力、虚弱感,无法集中注意力。 针对神经衰弱的治疗,临床以西医为主,经谷维素等药物治疗后,可发挥睡眠诱导作用,能改善睡眠问题。但该类药物的持续使用,常形成耐药性,降低疗效,还可能出现成瘾问题,加重神经衰弱症状,不建议持续性使用[5]。中医研究中,情志所伤、劳逸过度为该病主要病机,有阴阳失调、气血亏虚的表现。在临床治疗中,需安神益智、镇静固涩,以缓解神经衰弱症状。中医治疗措施多,其中汤剂口服可从内里调节代谢,能滋阴补肾,可缓解疲劳、乏力等问题。 足浴能加强足部穴位刺激,可通经活络,经浅表皮肤进入到深层后,能减轻神经衰弱症状,放松身心,改善情绪状态。 针灸也有刺激经络的作用,可养心安神,加快神经衰弱的恢复[6]。

该研究中, 治疗后联合组SAS、SDS 分别为(26.95±4.33)分、(23.18±4.07)分,均比西医组高;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分别为(0.87±0.41)分、(0.71±0.46)分,均比西医组低(P<0.05)。史晓红[7]的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SAS、SDS 分别为(19.7±5.8)分、(21.4±6.1)分,比对照组低(P<0.05)。 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下,可大幅改善情绪,能让神经衰弱患者的睡眠得到恢复,可减少睡眠不足造成的神经损伤加重。分析发现,谷维素在口服后,能在神经系统位置直接发挥作用,可提高神经功能自主调节能力,保持内分泌的稳定状态,加速精神症状的恢复,且能抑制肝脏脂质等问题,稳定心肌兴奋性,以改善情绪。 舒乐安定被证实有良好的催眠镇静效果,该药物口服后,能在苯二氮卓受体位置发挥作用,可抑制网状结构,缩短入睡时间。但该药物会出现成瘾性,对于此药物的选择需慎重[8]。 吡拉西坦在研究中被证实能改善脑部代谢,可减轻脑部功能损伤。在西医治疗下,可改善焦虑抑郁情绪, 保持良好的睡眠, 但该方案下常造成成瘾性,会降低疗效,很难彻底改善神经衰弱问题。 而中医有诸多治疗方案。口服汤剂中的珍珠母、柏子仁等药物可发挥生津止咳的功效,还能宁心安神;白芍、当归等药物在方剂中有养血调经的作用, 同时能活血化瘀; 酸枣仁、 山药等不仅能发挥镇静安神的作用,还能达到补心补血的效果。汤剂口服后可行内调节机体运行状态,减轻脑部神经刺激,加速神经功能恢复[9]。研究指出,足底穴位高达几百个,存在较多的反射区域,在热力作用下,可改善神经衰弱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在足浴刺激后,能调节脏腑,增强免疫力。 足浴治疗可加强足部刺激,缓解足部肌张力,能大幅改善疲劳、乏力等情况,且在物理刺激下,能提高局部药物吸收量,提高药物作用效果,在外部治疗后能加速神经衰弱的恢复,以便改善睡眠问题。针灸对于神经衰弱的改善效果显著, 在掌握各穴位位置后,行针刺治疗,可发挥平肝泄热、宁心安神、扶正培元的作用[10]。 单纯西医疗效有限,辅以足浴、汤剂口服等中医治疗,可强化疗效,更好地平复情绪,减轻抑郁症状,还能保持良好睡眠,减轻神经衰弱造成的睡眠问题。

该研究中,联合组治疗有效率(95.92%)比西医组(79.59%)高(P<0.05)。 许杰等[11]学者的研究中,联合组神经衰弱治疗有效率(95.96%)比西医组(78.08%)高(P<0.05)。 表明中西医方案可获得更好的有效率,能加速神经衰弱患者的恢复。分析发现,西医可达到改善情绪的效果, 但产生的药物依赖并不被神经衰弱患者接受。 持续西医治疗,会降低疗效,反而加重神经衰弱症状, 不足以作为神经衰弱的主要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方案的使用,可增加内外刺激,在内外兼顾的治疗方案下,可更好地调节机体循环,能加速神经衰弱症状的恢复,还能增强自身免疫力[12-13]。 足浴、针灸等均能产生经络刺激效果,可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且能提升局部血药浓度,可强化神经衰弱治疗效果,能减轻焦虑、乏力等不适感,保持积极心态,加速神经衰弱的恢复。 中西医治疗可释放减少西医用量,可抑制药物成瘾事件,能保持更高的有效性,改善神经衰弱症状[14]。

该研究发现,联合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12%)比西医组(22.45%)低(P<0.05)。 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安全性高,并不会增加神经衰弱患者的不适症状。分析发现,单纯西医治疗会造成药物沉积的情况,各药物有催眠、诱导作用,短期内可达到较好效果,能缓解神经衰弱症状[15]。 但持续用药后,毒性成分会堆积,且部分神经衰弱患者会产生依赖性,在停药后会出现神经衰弱加重的情况,危害性大。 而中药汤剂、足浴、针灸等与此有较大不同,中医根据神经衰弱具体情况,会调整方剂,行加减治疗,可防止药物依赖事件,且各治疗措施不会造成毒性物质淤积的情况,能减少不良事件[16-18]。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性高,可减轻神经衰弱患者不适症状,还能平复情绪,改善睡眠,加速神经衰弱的恢复。

猜你喜欢
汤剂西医口服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宫内节育器以及口服避孕药临床疗效观察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服用汤剂有讲究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