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及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

2022-03-18 08:25张磊
系统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乙酰沙丁胺醇半胱氨酸

张磊

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科,山东泰安 2712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属于急性起病,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发病特征, 伴随呼吸困难以及痰液增多等症状,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欠佳[1]。 为了进一步抑制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出现的呼吸衰竭以及死亡风险,需要采取更为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进行疾病的防治。目前,雾化吸入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疾病的有效手段,这种治疗手段的优势在于,经呼吸道给药,可直接对肺脏等靶器官发挥作用,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快,临床用量少,药效及治疗的安全性均可得到有效保证。 雾化吸入治疗已经成为呼吸系统疾病常规的治疗手段之一, 在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的普及率均较高,可有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2]。在雾化吸入治疗使用的药物中, 布地奈德、 沙丁胺醇、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均比较常用,从临床治疗病例实践效果看,单药治疗的效果欠佳,而联合用药可获得更好的改善效果[3]。该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并观察布地奈德、沙丁胺醇、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方案在2019 年1 月—2021 年6 月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积累更多的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 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纳入研究, 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平均分组。观察组(40 例),男女比例为21∶19;年龄45~78 岁,平 均(60.69±3.48)岁;病 程4~28 年,平 均(15.18±1.26)年。 对照组(40 例),男女比例为22∶18;年龄45~79 岁,平均(60.84±3.32)岁;病程4~29 年,平均(15.21±1.23)年。 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存在呼吸困难、浓痰、咳嗽加重、发热、喘息加重等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症状,且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 版)的诊断标准;患者入院后均经胸部X线片、CT、心电图、肺功能监测等检查确诊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均年满18 岁;且慢阻肺病程在1年以上;患者及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恶性肿瘤疾病者;其他严重肺部疾病者;心脏功能异常,肝肾功能障碍者;合并免疫系统异常或全身性感染、内分泌失调等疾病者;精神异常等不能顺利参与研究者; 存在雾化吸入治疗禁忌证或对研究药物不耐受,存在严重不良反应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 均对其进行胸部X 线、CT 以及痰液培养等综合检查, 确诊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后,可采用平喘、化痰、止咳以及抗感染、吸氧等进行基础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对两组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对照组应用的药物为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液(国药准字H19990223;规格:2.5 mL∶2.5 mg)2.5 mg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国药准字H20183005;规格:3 mL:0.3 g)0.3 g,雾化吸入,2 次/d,治疗7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国药准字H2014 0475; 规格:2 mL:1 mg)1 mg 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液、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沙丁胺醇及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用量、用法均与对照组相同,2 次/d,治疗7 d。

雾化吸入前0.5 h,指导患者禁食,少量喝水,避免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药物刺激呼吸道引发呕吐症状。 雾化吸入前,指导患者训练进行深呼吸,以保证药物进入更深的呼吸道深处。雾化吸入治疗时,指导患者保持坐位、半坐位或侧卧位,以舒适且能长期保持为宜。 雾化吸入过程中,避免剧烈咳嗽。 雾化吸入完成后,使用温水或者湿毛巾清洁面部,并使用温水漱口。避免药液凝聚在口咽部而残留。雾化吸入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出现不适症状后,及时呼叫医护人员处理。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 后对其疾病症状、体征以及肺功能等进行统一评估。

1.3 观察指标

以疾病症状、 体征以及肺功能等检查结果综合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 ①评估临床疗效临床疗效评估标准:显效:疾病咳嗽、呼吸困难、喘息等急性加重期症状消失,生命体征恢复稳定,肺通气功能恢复正常,肺部阴影消失;好转:上述急性加重期症状进行性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进行性提升,肺部阴影面积缩小;未见好转: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改变甚至病情持续恶化。好转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0%。 ②评估肺功能改善情况, 于治疗前后, 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对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进行检测。③对患者呼吸困难症状进行评估,评分标准:静息下无症状为0 分;上坡、快走状态下出现气短为1 分;平地上行走出现呼吸困难或者步行速度变慢为2 分; 平地行走100 m 后需要停下休息为3 分; 日常活动中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为4 分[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好转率组间对比,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相比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在治疗前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较治疗前的相关指标有明显改善, 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EV1、FVC 及FEV1/FVC 指标较对照组指标更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对比(±s)

组别FEV1 (L)治疗前 治疗后FVC (L)治疗前 治疗后FEV1/FVC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1.3±0.2 1.2±0.3 1.754 0.083 2.0±0.4 1.7±0.5 2.963 0.004 2.2±0.3 2.2±0.4 0.000 1.000 3.1±0.5 2.7±0.6 3.239 0.002 51.4±3.4 51.5±3.8 0.124 0.902 65.5±5.2 61.0±6.3 3.484 0.001

2.3 两组呼吸困难症状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的呼吸困难症状评分相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呼吸困难症状评分均相比治疗前显著降低, 且观察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呼吸困难症状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呼吸困难症状评分对比[(±s),分]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治疗前 治疗后3.2±0.5 3.3±0.4 0.988 0.326 1.4±0.3 1.6±0.5 2.169 0.033

3 讨论

慢阻肺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性疾病,在临床研究中,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与呼吸道感染及长期吸烟,处于高污染环境中有密切的关系[5]。 而进入急性加重期,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进一步加重,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6]。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若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会导致极高的病死率,因此,患者病情进展应引起临床医师的极大重视。

糖皮质激素在慢阻肺的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基础,病理学研究认为,该类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通过抑制机体内巨噬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等活性,达到显著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的效果,因而可降低肺功能损伤,提升患者呼吸功能[7]。 糖皮质激素在发挥较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的同时,可缓解气道不适反应,因而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8]。 通过糖皮质激素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情况看, 由于常规用药可引发全身性不良反应,因此,寻找更加安全的用药方法是必然选择。

雾化吸入治疗是一种常规用药方法, 可将溶液转化为气溶胶的形式,经呼吸道吸入,以达到使药物直达病灶的作用。 这种给药方法可保证局部用药浓度提升,使得治疗效果更加显著[9]。 吸入性布地奈德是一种常用的舒张剂,可通过扩张血管、舒张平滑肌发挥改善气道痉挛及气流受限症状的作用。 而通过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也可提升肺功能,促进疾病转归[10]。 这种药物采用雾化吸入治疗,可保证较好的安全性。吸入性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是化痰药物,其作用机制为通过改善患者气管内纤毛运动功能, 提升其对痰液的清除作用。 还可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作用,保证气道内的废物能够尽快输送至体外。不仅如此, 乙酰半胱氨酸还可通过抑制黏液细胞再生而发挥抑制黏液生成的效果,因而能够减少痰液淤积,并充分保证化痰、祛痰效果[11]。 从生物学角度来讲,乙酰半胱氨酸中含有巯基基团, 分裂后可促进痰液中的黏蛋白分解,因而可降低痰液的粘滞性。在临床治疗中,该药物还可发挥较好地清除氧自由基作用,可降低氧自由基对患者呼吸道及肺功能的损伤。 这一治疗机制, 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体内氧化反应失衡引发的氧化应激反应以及肺部炎症反应有密切的关系,说明通过增加局部用药浓度,可有效保护患者肺功能[12]。 采用雾化吸入治疗,给药途径直接,起效快,且局部用药剂量少,浓度高,因而可在降低不良反应同时,发挥较好的祛痰及抗炎作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是一种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其作用机制为通过促进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改善气道梗阻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而药物进入呼吸道后,可选择性地发挥支气管平滑肌激动作用, 促进平滑肌收缩而改善气道痉挛及梗阻情况[13]。 沙丁胺醇还具有抑制肥大细胞作用, 可减少致敏细胞生成而减少变态变应物质的释放, 其作用有助于减轻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情况。与其他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还可提升其受体转移至细胞核的速度, 因而能够提升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效果[14]。 通过提升支气管纤毛上皮摆动的速度, 还具有较好的促排痰以及促气道畅通的效果。 相关研究认为,沙丁胺醇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引发的不良反应少,因而临床应用比较广泛[15-16]。

该次研究对雾化吸入布地奈德、 硫酸沙丁胺醇以及乙酰半胱氨酸3 种药物联合应用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观察组治疗好转率为97.5%与对照组的77.5%相比更高(P<0.05)。 这与余天兴[15]的研究中,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有效率达到92.31%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证实了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该研究中,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EV1、FVC 及FEV1/FVC 指标较对照组更优(P<0.05)。 两组治疗后的呼吸困难症状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从治疗效果看,3 联用药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较硫酸沙丁胺醇以及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好(P<0.05),说明3 种药物共同应用,可通力发挥各自用药优势,达到较好地改善气道痉挛及梗阻情况,可降低气流受阻情况,可降低炎性因子对肺脏的侵袭,因而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而从肺功能的改善效果看,通过发挥舒张气管、 稀释痰液以及降低炎性因子侵袭等综合作用条件下,肺功能得到较好的保护,可提升治疗效果[17]。 而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较为明显,因而患者疾病症状可明显改善,其病情在短时间内好转,可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呼吸困难、咳嗽、喘息等疾病症状明显加重,对其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而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硫酸沙丁胺醇以及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可充分发挥促进气道扩张、抗炎、抗敏及消除痰液瘀滞、改善气管平滑肌痉挛等作用,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等疾病症状,促进疾病尽早转归。 雾化吸入治疗,通过上述3 种药物联合应用,对慢阻肺的改善作用明显, 可显著缓解急性加重期症状,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乙酰沙丁胺醇半胱氨酸
脲衍生物有机催化靛红与乙酰乙酸酯的不对称Aldol反应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孟鲁司特结合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
怎样认识同型半胱氨酸过高
同型半胱氨酸究竟是什么
“三高”后的第四“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溴化异丙托品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在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应用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同型半胱氨酸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