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氨酸- 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

2022-03-18 08:25方伟董扬
系统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谷氨酰胺阻塞性呼吸衰竭

方伟,董扬

重庆市南岸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重庆 400060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该病的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且气流受限具有不可逆性。根据有关统计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费用很高,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以及经济压力[1]。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会产生营养不良情况, 特别是当患者处于疾病急性加重期,更易发生[2]。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主要表现为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加重,比较明显的症状是患者产生胸闷、咳嗽、咯血,严重则会发生心律失常等[3],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后, 患者的病情则更加严重, 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另外,患者机体中的谷氨酰胺的水平较低[4],仅仅依靠日常饮食中的谷氨酰胺的摄入量, 无法满足患者的机体需求,从而使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5-6]。相关研究表示, 通过给机体补充谷氨酰胺能够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但是,在机体补充丙氨酸-谷氨酰胺之后, 是否能够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产生治疗效果,尚且有待研究,目前的相关文献数量较少[7-8]。基于此,该研究选择该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60 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展开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的60 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重庆市南岸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该次研究获得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9];②知情并在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 ①合并肺部、 重要系统恶性肿瘤患者;②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③合并长期营养不良患者;④合并呼吸系统急性、慢性病患者;⑤需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患者; ⑥对所用药物存在不良反应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治疗,包括(1)药物治疗: ①SABA、SAMA、ICS 雾化吸入; ②茶碱类;③抗感染:评估有抗菌药物使用指征者;④全身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40 mg/d,治疗5 d);⑤其他:止咳祛痰药物,如止咳糖浆、氨溴索、富露施、羧甲司坦等。 (2)呼吸支持:①鼻导管低流量吸氧2~3 L/min;②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③无创机械辅助通气治疗。(3)心理疏导、肺功能康复训练等。

对照组患者通过静脉滴注400 mL 复方氨基酸(国药准字H20040727),1 次/d。 观察组患者通过静脉滴注400 mL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和100 mL 的丙氨酸-谷氨酰胺(国药准字H20052483)混合溶液,1次/d,两组患者均需要持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①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 秒用力呼气的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两种指标需要通过使用肺功能仪进行检测。

②血清白蛋白、总蛋白、ALT、肌酐的检测:患者于清晨,采取患者3 mL 空腹静脉血,然后使用生化分析仪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

③动脉血气指标的检测:抽取患者的桡动脉、股动脉的动脉血,然后使用动脉血气分析仪进行检测。

④生活质量评分(CAT 评分):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测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10],分值区间为0~40 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⑤呼吸困难评分(mMRC 评分):通过改良呼吸困难量表对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进行评估[11],分为0~4 分,分值越高,表示呼吸困难程度越高。

⑥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FEV1%pred 比较

治疗前,两组FEV1、FEV1%pre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1%pre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FEV1%pred 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FEV1%pred 比较(±s)

组别FEV1(L)治疗前 治疗后FEV1%pred(%)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1.02±0.22 1.01±0.25 0.164 0.870 1.36±0.15 1.11±0.12 7.128<0.001 39.95±2.16 39.97±2.09 0.036 0.971 48.15±4.16 45.67±2.83 2.700 0.009

2.2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肝肾功能、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营养指标、肝肾功能、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营养指标、动脉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肝肾功能、动脉血气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肝肾功能、动脉血气指标比较(±s)

组别血清白蛋白(g/L)治疗前 治疗后总蛋白(g/L)治疗前 治疗后ALT(U/L)治疗前 治疗后肌酐(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38.08±4.67 37.94±4.73 0.115 0.909 40.06±4.37 36.35±4.06 3.407 0.001 62.46±6.27 63.03±6.08 0.357 0.722 68.19±4.05 65.21±4.19 2.801 0.007 18.67±7.49 18.79±7.52 0.062 0.951 19.86±8.06 20.06±7.98 0.097 0.923 62.36±10.59 62.71±11.06 0.125 0.901 64.59±10.16 64.81±10.27 0.083 0.934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呼吸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生活质量以及呼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以及呼吸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呼吸水平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呼吸水平比较[(±s),分]

组别CAT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mMRC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32.26±2.57 32.51±1.97 0.423 0.674 28.67±2.16 31.46±1.82 5.410<0.001 3.73±0.46 3.81±0.38 0.734 0.466 3.46±0.23 3.72±0.36 3.334 0.002

2.4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d]

表5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d]

组别机械通气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6.54±1.46 8.06±2.57 2.817 0.007 8.34±1.92 9.63±2.76 2.102 0.040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常发呼吸系统疾病,且病情发展迅猛。 根据流行性病学表明:国内≥40 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患病率高达8.0%以上[12],且全球因为该病死亡已经高达第3 位。 根据有关统计表明,ICU 病房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最高可达23%,如果患者发生重度感染、心脏功能异常,则会大大增加能量消耗[13]。 另外,患者的营养摄取缺乏,会对其免疫功能造成影响,因此无法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治疗期间通过营养支持疗法进行治疗也十分必要。

续表3

谷氨酰胺属于人类机体中十分丰富的氨基酸,能够运载氮源,将氮运送到机体的各个部位,从而发挥氮源的作用[14]。 谷氨酰胺能够对蛋白质合成进行调节,可以使蛋白质合成得以促进,从而使骨骼肌分解大大降低,谷氨酰胺还和免疫系统功能有关,如果患者机体中的谷氨酰胺水平较低, 机体中的淋巴细胞还会丧失分裂形态, 巨噬细胞的功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有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体血浆中的谷氨酰胺浓度会大大降低, 通过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为机体补充谷氨酰胺,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疗效大大提升[15]。 有研究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体中的谷氨酰胺水平降低, 同时, 摄入补充量不足,而外源性谷氨酰胺的补充,则能够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得以改善[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进展期间,其呼吸肌做功过度,产生疲劳情况,甚至感染,从而降低患者的肺功能, 进而使患者产生低氧血症以及二氧化碳潴留等情况,如果情况严重,则会产生呼吸功能衰竭情况,以上因素能够使机体能量代谢发生紊乱,机体中的谷氨酰胺水平会明显降低,从而使患者的机体能力代谢发生失衡,增加其营养风险[17]。临床中,如果单纯应用氨基酸等常规营养支持治疗,即便能够保证患者机体氮源平衡,但是,血浆中的谷氨酰胺无法得到补充, 则不利于修复患者的呼吸道黏膜功能,无法促进恢复患者肺功能,最终导致无法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从而损伤其免疫系统。该次研究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通过补充丙氨酸-谷氨酰胺,期临床疗效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CAT 评分以及mMRC 评分分别为(28.67±2.16)分、(3.46±0.23)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54±1.46)、(8.34±1.92)d,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 何永鸿等[18]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 (6.5±1.5)、(8.3±1.9)d,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CAT 评分以及mMRC 评分分别为(28.7±26)分、(3.65±0.4)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和该次研究结果大致相同。

综上所述,通过补充丙氨酸-谷氨酰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肝肾功能以及营养指标。

猜你喜欢
谷氨酰胺阻塞性呼吸衰竭
小麦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可变剪接分析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谷氨酰胺代谢与卵巢癌相关研究进展*
谷氨酰胺对骨肽药物促UMR106细胞增殖试验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的效果临床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