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电生理检查在风心病、肺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检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2-03-18 08:25许明徐栋高莉莉
系统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心内科心电图生理

许明,徐栋,高莉莉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苏州 251529

心内科疾病属于临床上常见的高发疾病, 该疾病种类繁多[1]。 疾病机制复杂,倘若患者不能立即确诊和治疗,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更有甚者威胁患者生命[2-3]。 当前,对于在心内科疾病方面,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检出,但是效果一般,会出现较高的临床误诊率、漏诊率,导致许多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4]。心内科电生理检查是一种诊断和研究心律失常的方法,它的对象是一个整体心脏或心脏的一部分,记录心内心电图、标测心电图,最后运用各种特定的电脉冲刺激[5-6]。该种方法对于下列现象有积极作用:窦房结、房室结功能评价,预激综合征旁路定位、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筛选,制订最佳治疗方案等。采用电生理检查, 能够验证从实践中获得出的理论和认识正确与否,使得诊断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有所上升,从而制订更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7]。 因此,选取2020 年6月—2021 年1 月来该院心内科就诊的5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常规检查和电生理检查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心内科就诊的5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常规方法检测和电生理检查。50 例患者中,男35 例,女15 例;年龄35~75 岁,平均(55.48±1.37)岁;病程1~6 个月,平均(3.45±2.42)个月。上述所有研究者和研究者患者家属都认可该次研究,并且该次研究经该院相关科室批准并同意。

纳入标准:符合心内科疾病相关诊断患者[8]。

排除标准:合并性疾病患者;心、肝功能不全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1.2 方法

①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方法,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胸片的检查。

②心内科电生理检查,具体操作:检查当天,先把患者推进导管室内,接着把患者平稳放在X 线检查床上,对其进行X 线检查,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必须保证相关的设备和患者身体处于有效连接状态,使用无菌单遮住患者的身体,在全程检查中,必须保持无菌操作,以免感染。医护人员必须穿上无菌手术服、戴上无菌手套,把导管插入的部位进行全面消毒处理,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划开患者的皮肤,运用穿刺针进行血管穿刺, 将电生理检查导管直接放置在患者需要进行检查的位置, 再将电冲动信号传入患者的心脏内, 通过上述这一系列的检查可以获得需要的参数和指标, 观察分析这些参数和指标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 并且明确患者患病的部位及病变位置。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患者检出率, 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风心病、肺心病、其他等。

对比两种方式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包括呛咳、恶心呕吐、咽喉疼痛、流泪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确诊率对比

经专家医师临床症状诊断,50 例都为心内科疾病,包括14 例动脉粥样硬化,风心病24 例,肺心病10 例,其他2 例。 电生理检查中,共检出48 例,包括动脉粥样硬化14 例,风心病22 例,肺心病10 例,其他2 例, 检出率为96.00%显著优于常规检查的80.00%,两组数据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确诊率对比

2.2 两种方式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电生理检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明显比常规检查的38.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检查时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3 讨论

在20 世纪80 年代以前, 心内电生理学主要用于确定心律失常的机制。 对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激发了非药物治疗, 尤其是对于射频消融和心脏植入术的研究[9]。 心内电生理技术研究的进步, 为非药物方法精准根治心律失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介入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点[10-11]。 心内心电图记录包括:窦房结电图、心房电图、冠状窦电图、His 束电图、心室电图。1968 年,Scherlag 博士在美国应用心脏导管技术, 并通过多种方式得到了His 束电图[12]。 此后,His 束电图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房室传导阻滞定位、临床电药理学研究、心律失常诊断等诸多方面。1971 年,Welens 将心脏程序性刺激(PES)标准化, 将心律失常的研究从心电图时代带入了电生理学时代[13]。20 世纪70 年代到80 年代以来,心内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检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4-15]。

现代医院中,心内科是非常重要的一大科室,而且其收治的大部分患者都比较特殊。 大部分患者都是老年人,他们的生理、心理和年轻人存在差异,并且心内科疾病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加大了整个诊断过程的难度[16-17]。当前,对于心内科疾病的诊断, 医学界还没有找到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方法[18]。 尽管常规诊断方法可以对患者进行确诊,但在诊断时却会引起大量的不良反应,甚至有些患者还会出于恐惧等原因而选择中途放弃, 导致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影响预后[19-20]。与之不同的是,诊断心内科疾病上,通过电生理检查,能直接、有效地进行检查,且可靠度、准确度都极高,对各种心内科疾病能够进行明确诊断[21-22]。心内电生理检查的临床应用包括:①窦房结功能评价,有助于临床确诊困难的病窦综合征;②房室、室内及房内传导阻滞的定位;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④室性心动过速;⑤筛选治疗严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药物; ⑥标测定位,非药物治疗。

心内科多收治心脑血管患者, 这些患者年龄偏大,而且患病时间较长,甚至还存在严重并发症,以至于心内科的及时准确诊断特别重要。 近些年来,在心内科临床已经有广泛使用电生理检查[23-24]。这种检查方法还逐步发展成为某些特殊心内科疾病评价的必要检查项目。 在具体检查的过程中,需要在正规的实验室中展开,经由合格的医生来操作,并从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基本特点出发,进行严格检查[25-26]。 心脏电生理检查主要包括食管调搏及经静脉穿刺心内放置电极电刺激检查。电生理检查的具体操作是:在自身心律或起搏心律时,对其心内电活动进行记录,分析其表现和特征加以推理,做出综合判断,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心律失常的正确诊断、发病机制、治疗方法选择和预后等方面依据。 使用电生理检查能够检验使从实践中得出的理论和认识是否正确, 进而使得诊断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大大提高, 制订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它既可以作为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也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

电生理检查是指从整个心脏或其中一部分出发,详细记录心电图,并且通过特殊电脉冲,来诊断心内科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评价心脏功能、预激综合征、研究心室异常机理、拟定最佳诊治方案上,都表现出很深远的意义。 另外,该方法操作简单、费用相对便宜,并且不需要特殊装置等,很适合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这种检查方法的优点有:微创效果良好,可以直接和患者心脏相连接,获得的数据比较真实、可靠,现已发展成为诊断心内科疾病的一种关键性方法。 基于该诊断方法,整个检查过程对患者不会造成创伤,更加不会影响到病灶四周组织,整体确诊率也相当高。 该次研究中, 经专家医师临床症状诊断,50 例患者均为心内科疾病。 电生理检查共确诊48 例,包括动脉粥样硬化14 例,风心病22 例,肺心病10 例,其他的2 例,确诊率为96.00%显著优于常规检查的80.00%(P<0.05)。 任喆[27]发现电生理检查的确诊率为95.00%左右,该文与其结果基本一致。

心内科疾病属于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该疾病机制复杂,产生的原因也比较多,根据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心内科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超过30%,并且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发生改变, 导致这种疾病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状态[28]。 目前,医学界还没有找到一种科学有效的诊断方法, 虽然常规方法可以对患者进行确诊,但常规诊断方法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很多患者胃肠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诊断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该文研究显示, 电生理检查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检测方法(P<0.05)。

综上所述,心内科疾病的种类比较多样,病因相对复杂,给临床诊断工作加大了难度。运用电生理检查,效果显著,可以大大提高疾病的确诊率,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内科心电图生理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享用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镇痛成果
分析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联合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价值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浅谈心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