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

2022-03-18 08:25乐红晓
系统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开腹阑尾腹腔

乐红晓

弥勒第一医院普外科,云南弥勒 652300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极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且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合并出现弥漫性腹膜炎, 该病症也是急性阑尾炎中风险性最高的病症类型, 不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的特点,且在短时间内感染有会弥漫至患者的全部腹腔, 临床病理表现以化脓性阑尾炎或坏疽性阑尾炎为主[1-2]。 开腹阑尾切除术是长期以来应对该疾病的最佳手段, 但该术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 随着微创理念的注入以及腔镜技术的发展, 借助腹腔镜进行阑尾切除术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的大趋势, 相对于传统开腹术而言不仅效果良好且安全性大幅度提升[3-4]。 该次研究以2018 年11月—2020 年1 月于科室接受治疗的27 例及33 例分别经腹腔镜手术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 以剖析两种术式治疗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的临床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科接受治疗的60 例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进行对照研究, 其中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7 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男17 例,女10 例;年龄23~61 岁,平均(40.7±5.9)岁;术前体质量50~83 kg,平均(62.2±6.8)kg。 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33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9 例,女14 例;年龄18~64 岁,平均(41.3±6.6)岁;术前体质量51~75 kg,平均(61.9±7.1)kg。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对于该次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两组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诊,排除消化道溃疡史、异常出血史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开腹切除术, 手术前指导并协助患者排空膀胱,入室后实施腰硬麻醉,并将患者的体位置于常规仰卧位, 于右下腹麦氏点作斜向手术切口, 常规打开腹腔并选取钳夹切断并结扎阑尾系膜,结扎位置尽可能选取阑尾根部;完成上述操作后选择湿纱布清空患者的腹腔脓液并常规留置引流管,最后缝合切口并完成手术。

研究组患者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手术前指导并协助患者排空膀胱,入室后实施全身麻醉,并将患者的体位置于常规仰卧位, 适当抬高患者的双下肢,手术时应借助3 孔法腹腔镜,操作医师在该环节须密切观察孔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选择在患者的脐环下缘,然后根据皮肤、腹白线和腹膜的顺序依次切开,大约1 cm;完成上述操作后置入Trocar,气腹压力严格控制在10~12 cmH2O, 然后于右下腹和耻骨联合处将患者的皮肤切开并置入5 mm Trocar,完成腹腔脓液吸除处理后, 选取温盐水对腹腔进行反复冲洗并根据回肠、大网膜的顺序将粘连部位推开,并根据结肠带确定患者的阑尾位置, 选取双极电凝电灼处理阑尾系膜,并于阑尾根部进行结扎处理,最后于右下腹腔位置留置引流管, 在解除气腹后缝合切口。 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对应的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相关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②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包括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 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 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阶段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对比(±s)

组别手术时间(min) 术中失血量(mL)研究组(n=27)对照组(n=33)t 值P 值38.1±4.2 46.9±6.1 6.359<0.05 9.4±2.0 19.2±4.1 11.352<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对比(±s)

组别 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d)下床活动时间(h)住院时间(d)研究组(n=27)对照组(n=33)t 值P 值1.3±0.4 2.9±0.5 13.466<0.05 6.1±1.3 9.6±1.9 8.134<0.05 2.8±1.2 5.0±1.2 7.065<0.05

2.3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率比较

经治疗, 两组患者均取得符合临床预期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在术后恢复阶段分别出现切口疼痛2 例,并发症率7.41%;对照组术后恢复阶段分别出现切口疼痛4 例、 切口感染1 例、 肠粘连1例,并发症率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3,P<0.05)。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腹症, 在临床中阑尾炎患者常伴有阑尾周围脓肿,甚至出现脓肿溃破引起腹膜炎。对此类患者治疗以手术为主,通过将患者阑尾充分暴露进行切除,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中以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为代表, 该术式虽然能够取得符合临床预期的治疗效果,但从临床应用来看,开腹阑尾切除术本身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 患者手术后的康复周期不仅较长且在恢复阶段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可能性较高;其次,术式本身所遗留较为明显的瘢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外在美观。 随着外科技术及临床经验的双向发展, 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弊端不断缩小,但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术式的临床价值[5-8]。

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现已逐步取代传统开腹术成为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治疗方案, 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优势主要能够归结为以下几点:①手术时间段、术中失血量少,腹腔镜手术视野更广,能够更为清晰地观察患者的腹腔,有助于阑尾位置的确定, 并有助于发现腹腔内合并的腹膜炎等其他病变, 进而缩短了手术时间; ②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借助Trocar 分离腹壁组织,整个操作过程无需缝合, 绝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当天就能下床[9];③并发症少,腹腔镜手术整个操作过程中,阑尾与手术通道无接触, 因此出现切口感染的概率几乎为零,同时该术式下不会暴露患者的腹腔,并减少了对肠管的牵拉等操作, 因此能够大幅度降低患者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10-11];④住院时间短,得益于更为安全有效的操作,患者的恢复进程更快,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更小, 因此患者普遍能够更快健康出院。 研究结果的数据对比显示: 研究组手术时间(38.1±4.2)min,低于对照组(46.9±6.1)min;研究组术中失血量(9.4±2.0)mL,低于对照组(19.2±4.1)mL;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1.3±0.4)d,短于对照组(2.9±0.5)d;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6.1±1.3)h,短于对照组(9.6±1.9)h;研究组住院时间(2.8±1.2)d,短于对照组(5.0±1.2)d;研究组并发症率7.41%,低于对照组18.18%(P<0.05),这与黎雪秋[12]的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低于对照组43.3%(P<0.05),基本吻合,提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价值优于开腹手术。但值得注意的是,对阑尾周围脓肿、腹腔严重粘连、内脏损伤以及大出血等状况应采用开腹手术。

综上所述, 在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能够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 且在安全性和缩短患者康复进程方面效果更加理想。

猜你喜欢
开腹阑尾腹腔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效果研究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阑尾真的无用吗?
术中术后如何防止腹腔粘连
顺铂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0例临床观察
消痈解毒汤为主治疗阑尾脓肿180例
阑尾位置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