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比夫定应用于妊娠晚期孕妇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研究

2022-03-18 08:26房爱素陈建林
系统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度乙型肝炎重度

房爱素,陈建林

山东省成武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山东菏泽 274200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共2.57 亿的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并且每年近88 万人因该疾病导致死亡。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现阶段,无特效药物治愈该疾病,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反复发作性,为患者的经济与身体带来沉重的负担[1]。慢性乙型肝炎是因乙型肝炎病毒致病菌引发的全身性疾病,疾病对于患者肝肾功能造成一定的伤害, 疾病具有传染性, 慢性乙型肝炎产妇往往在妊娠期间出现诸多不良情绪,还会恐惧出现宫内感染问题,影响母婴健康[2]。 替比夫定具有抗病毒效果,可以抑制HBV 活性,恢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指标,且该药物的安全性较高,临床中多用于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效果显著[3]。为评价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晚期孕妇应用替比夫定治疗的效果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该次研究选择医院2020 年3 月—2021 年3 月期间接诊的100 例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晚期孕妇开展调研。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医院接诊的100 例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晚期孕妇纳入研究,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 例。 对照组提供常规治疗,采用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注射乙肝疫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之上采用替比夫定治疗。

对照组年龄22~35 岁,平均(27.69±2.42)岁;孕龄24~32 周,平均(28.33±3.14)周;其中,23 例轻度乙型肝炎孕妇、12 例中度乙型肝炎孕妇、15 例重度乙型肝炎孕妇。

观察组年龄21~36 岁,平均(27.66±2.47)岁;孕龄24~32 周,平均(28.42±3.42)周;其中,21 例轻度乙型肝炎孕妇、12 例中度乙型肝炎孕妇、17 例重度乙型肝炎孕妇。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在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

纳入标准:①年龄在21~36 岁之间;②既往未使用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 ③孕妇本人及其家属具有沟通和理解能力,自愿入组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均经过临床确诊,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血清HBV DNA≥107 IU/mL;⑤单胎产妇。

排除标准:①早产者;②无法按时用药者,随意漏服与误服药物者; ③肝功能异常者; ④妊娠高血压、妊娠脂肪肝者;⑤精神类疾病者;⑥无法按医嘱服用药物者;⑦血液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提供常规治疗,采用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注射乙肝疫苗治疗。 在孕妇妊娠26 周、30 周以及34周,为其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国药准字S19993061,规格:3.0 mL∶300 mg),剂量为300 mg。同时为其注射乙肝疫苗(国药准字S20040016,规格:10 μg∶0.5 mL),剂量为10 μg。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之上采用替比夫定(国药准字H20070028,规格:600 mg×7 片)治疗。 在孕妇妊娠第26 周, 为其口服替比夫定,1 次/d,600 mg/次,口服替比夫定直至分娩。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晚期孕妇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包含恶心、呕吐、食欲不振。②比较两组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晚期孕妇治疗后ALT 改善情况。经过治疗后孕妇的ALT 降低值在10 U/L(含10 U/L)以上为改善,若ALT 水平升高或降低值在10 U/L以内则为未改善。

1.4 评定标准

参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 年版)》[4]中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将乙型肝炎分为:轻度乙型肝炎、中度乙型肝炎和重度乙型肝炎。①轻度乙型肝 炎:ALT 在40~120 U/L 之 间,TBil 在17.1~34.2 μmol/L 之 间,ALB>35 g/L,A/G 在1.3~1.5 之间,γ-球蛋白在20%以内,PTA 降低值在70%~71%之间。 ②中度乙型肝炎:ALT 在121~400 U/L 之间,TBil 在34.3~85.5 μmol/L 之间,ALB 在33~35 g/L 之间,A/G 在0.9~1.2 之间,γ-球蛋白在20%~25%之间,PTA 降低值在61%~69%之间。 ③重度乙型肝炎:ALT>400 U,TBil>85.6 μmol/L,ALB<32 g/L,A/G 低于0.9,γ-球蛋白≥26%,PTA 降低值在40%~60%之间。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晚期孕妇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治疗3 周出现1 例恶心和1 例食欲不振;治疗6 周出现2 例恶心、1 例食欲不振和1 例呕吐。 对照组,治疗3 周出现1 例恶心、1 例呕吐、1 例食欲不振;治疗6 周出现1 例恶心、1 例呕吐、1 例食欲不振。 观察组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晚期孕妇在治疗3 周与治疗6 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晚期孕妇不良反应比较[n(%)]

2.2 两组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晚期孕妇的ALT 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3 周,观察组(轻度乙型肝炎、中度乙型肝炎、重度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晚期孕妇的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6 周, 观察组轻度乙型肝炎孕妇的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度乙型肝炎、重度乙型肝炎改善率高于对照组,但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晚期孕妇的ALT 改善情况比较[n(%)]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属于全球性疾病, 慢性乙型肝炎主要是因为持续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炎症性疾病。 慢性乙型肝炎进展快,隐匿性较强,并且具有传染性[5]。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疾病的治疗对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价值[6]。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为肝脏病变, 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 主要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导致,并且会受到环境和病毒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慢性乙型肝炎是孕妇中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疾病会对新生儿的健康造成影响,随着妊娠期的增长,乙型肝炎的症状与病情会加重, 多数产妇在妊娠前夕因为恐惧而倾向于剖宫产[7-8]。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为母婴传播、性传播以及血液传播。女性妊娠过程较为复杂,在妊娠期肝脏功能会受到影响,乙型肝炎为妊娠期孕妇的常见并发症, 尤其是妊娠晚期的患病率最高[9]。所以,为保障母婴健康,积极阻断妊娠晚期乙型肝炎母婴的传播途径至关重要,通过预防宫内感染降低产时感染、 宫内感染以及产后感染[10]。

替比夫定为人工合成的多聚酶药物, 赵康路[11]提出,与阿德福韦酯相比,替比夫定对肾功能的影响更小,替比夫定属于妊娠B 级药物,慢性乙型肝炎妊娠女性治疗中替比夫定可以发挥更好的优势。 替比夫定中腺苷可以和乙型肝炎病毒的天然底物竞争,以此对HBV-DNA 多聚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 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12-13]。 替比夫定在2007 年于我国上市,该药物具有较强的抑制病毒作用,安全性良好,且直至今日,该药物尚未出现致畸反应和致癌反应[14]。 替比夫定主要成分为替比夫定,药物进入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晚期孕妇身体后, 可以在细胞激酶的作用下, 被激活为具有活性的腺苷。 据研究发现,腺苷的半衰期约为14 h 左右[15-17]。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晚期孕妇治疗中, 口服替比夫定可以在血液中被血浆和血细胞分开,快速作用在周围组织中,改善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有利于恢复肝功能,还可以阻滞肝组织脂肪病变[18]。

姜树勤等[19]在其研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为试验组提供替比夫定治疗, 在3 周后, 试验组的ALT 改善率分别(86.7%)高于对照组(59.5%)(P<0.05);两组妊娠晚期孕妇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其研究结果与该次研究相比相近,在该文研究中,观察组治疗3 周后的轻度乙型肝炎改善率(76.19%)高于对照组(43.48%)(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晚期孕妇的效果显著, 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使用安全性,还可以提升疾病治疗效果[20]。

综上所述, 替比夫定在妊娠晚期孕妇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可以在疾病治疗中予以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中度乙型肝炎重度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小米手表
宫斗剧重度中毒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CT增强扫描重度碘过敏反应1例护理体会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