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区域教研活动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2022-03-18 00:55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徐精敏
成才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教研心理健康区域

■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徐精敏

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学 祝 寿

武汉市吴家山第三中学 王 璐

一、引言

心理健康课程又被称为心理健康教育课,其本质内涵是使学生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获得对自我、他人、社会的积极体验增量的课程。与传统学科相比,学校配备的心理健康教师数量还比较少,校本教研活动很难真正开展,将学校的老师组织起来,组成区域协同的教研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已经越来越引起区域教研员的重视。本文所指的区域教研活动针对的是发生在区域层面,由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主要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研究活动(不包含市级和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

追求教研的实效是每一个教研员的工作出发点,我们要谋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区域教研从“感觉型”向“实证型转变”,通过调研了解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对区域教研活动的评价以及需求,为推进区域有效教研提供策略,为区域教研的效能评估提供依据。

二、方法与过程

1.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武汉市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共有来自7个中心城区和6个远城区的154人参与调查,样本基本可以覆盖武汉市各地区。

2.方法与工具

自编问卷《武汉市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参与区域教研活动现状与需求调查》,问卷包括9道基本信息题,28道与“需求与现状”有关的选择题。

集中发放问卷给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填答,完成后当场统一收回。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并剔除无效问卷,然后进行数据录入,并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三、现状与分析

1.参与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有154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参与,70.8%来自7个中心城区,29.2%教师来自6个远城区;其中男教师11人,女教师143人;小学教师占55%、初中教师占28%、普通高中教师占14%。参与调查的教师中,30岁及以下的所占比例最大——37.3%,40岁及以下共占比例为66.9%,说明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偏年轻化,且中青年教师居多。学历方面,本科毕业的占71%,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19%。

2.区域教研活动的现状

关于区域中心教研组建设情况,调查发现:有94%的教师明确知道区内有心理健康中心教研组,有71%的教师了解到区内有文件明确了心理健康教研组成员的角色与分工。关于“区内是否有文件明确心理健康中心教研组成员的角色与分工”,仍然有22%的教师表示不知道,还有7%的教师认为区内并没有正式发布相关文件。

关于区域教研活动开展的频率,调查发现:“每周一次”的占22%,“两周一次”的占26%,“每月一次”的占35%,“其他”的占15%,“没有开展”的占2%,表明有接近一半的区可以保证至少两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

关于教研活动开展的形式,调查发现:教研活动中主要以参观学习(占79.7%)、常规听评课(占79.1%)、优质课观摩(占78.4%)、专家讲座(占75.2%)四种形式进行,集体备课所占比例为49%,其他形式占7.2%。此外,借助网络进行的教研活动主要依托于QQ(占83.9%)来进行,其次是学科网站(主要指“多多社区”)(占28.2%),其他途径使用较少。

关于教研活动主题设定,调查结果显示,97.4%的教师认为每次区域教研活动主题明确,具体教研主题分布,“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占84.3%,“教学设计”的占83.7%,“课堂观察与分析”的占83.7%,“教学评价”的占81%,“教学反思”的占71.2%,“各学段同主题解读”的占49.7%,“不同领域教学主题解读”的占47.7%。

关于区域教研活动的环节,调查显示,有91.5%的教师认为每次区域教研活动组织和实施较为规范,有固定的环节。其中“教学观摩”和“评课议课”是区域教研活动中最常见的环节,所占百分比分别为90.3%和84.4%;其次是“说课”占68.8%、“总结发言”占68.2%、“暖心活动”占66.2%、“专题报告”占62.3%和“教材教法报告”占45.5%等。

一般而言,区级教研活动会在不同学校进行,教研员会给予承担区域教研活动的学校相关的支持。只有15.3%的教师表示自己所在学校没有承担区级教研活动,表明区域教研活动的覆盖面较为广泛。在教研员给予的具体支持上,有72.7%的教师表示得到了听课、磨课方面的指导,有71.3%的教师得到了过程指导,有56%和52%的教师得到了方案设计和确定主题的指导。由此可以看出,区教研员对本区心理教研活动的开展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3.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参与的情况

此次调查发现,有57.2%的教师表示会每次参加所在区的心理健康教研活动,有33.6%的教师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参加,8%的教师偶尔参加,1%的教师从不参加,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参与度比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情况好,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出现了从不参加的情况。高中段老师在每次参加的情况比初中和小学段的老师情况略差。表明目前心理健康教师对各区心理健康教研活动的出勤率较高,学习的热情较高,但是出勤情况还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高中段老师提升空间更大。

调查发现,在参与教研活动时,教师的角色划分为四种,分别是倾听者、讨论者、旁观者、主讲者,总体来说有6.5%的教师认为自己是旁观者,76.5%的教师认为自己倾听者,42.5%的教师认为自己是讨论者,5.9%的教师认为自己是主讲者。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是单一参与角色,有50.6%的教师(78位)认为自己的角色是倾听者,有18.2%的教师(28位)认为自己是参与讨论者,有4位教师认为自己是旁观者,有1位教师认为自己是主讲者。同时教师还存在多重角色并存的情形,比如有18.8%的教师(29位)认为自己既是倾听者又是讨论者,其他角色组合所包含人数均不超过3人。由此发现,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大部分属于倾听者,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个情况低学段更明显,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更突出,表明教师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待加强,教研策划和组织要注重激发不同类型、不同学段教师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教研活动给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带来的收获如下:有90.8%的教师认为“能够相互分享与交流实践经验”,82.9%的教师认为“能够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82.2%的教师认为“能够帮助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77.6%的教师认为“能够共享资源”,75.7%的教师认为“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73%的教师认为“可以了解学科前沿动态”,61.2%的教师认为“可以提高教学科研能力”,57.2%的教师认为“能够调适自我、缓解压力”。

4.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对当前区域教研活动的评价

调查表明,武汉市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对本区的教研活动较为满意,均分都在4分以上,主要体现在对自己教学工作帮助大,对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区域教研活动效果的评价上,89%的教师认可区域教研活动对自己教学工作帮助很大。87%的教师认为区域教研活动能够有针对性的、有实效的解决自己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相对之下,只有81%的教师认为区域教研活动主题具有序列化和有规划性。总体表明,教师对区域教研活动较为满意,认为区域教研活动对自己工作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发现,未来区域教研活动在主题序列化和规划性上仍有可进行改善与提高的空间。

5.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对未来区域教研活动的期待

调查表明,教师期待未来区域教研活动开展的频率为“每周一次”的占19.0%,而实际开展频率为“每周一次”所占百分比为22.2%。在“两周一次”和“每月一次”这两个频率上,实际开展的比例为25.5%和34.6%,而教师的期待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5.3%和39.9%,表明教师们更多期待将区域教研活动开展控制在每月一到两次的频率。

“对区域教研活动形式的期待”,有82.9%的教师期待以“优质课观摩”的形式进行,其次是“专家讲座”(67.8%),然后是“参观学习”(58.6%)、“集体备课”(57.2)和“常规听评课”(56.6%)。与实际区域教研活动开展情况相比,目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希望有优秀教师和专家的引领,在相互探讨与交流中提升专业素养,而在“参观学习”“常规听评课”等形式的期待并不高。

针对“未来区域教研活动中期待得到的收获”的调查结果,与当前区域教研活动带来的实际收获保持了基本的一致,所占比例从高到低是“分享与交流实践经验”(62.7%)、“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58.2%)、“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57.5%)、“提高教育教学能力”(57.5%)、“共享资源”(53.6%)、“了解学科前沿动态”(51.0%)、“提高教学科研能力”(37.9%)和“调适自我与缓解压力”(32.7%)。由此可看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们对目前区域教研活动的满意度较好。

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对“目前区域教研活动的改进意见”调查结果表明:有70.4%的教师提及希望能够有名师或专家的引领,这与教师对区域教研活动的期待调查结果是一致的。其次,有41.4%的教师希望区域教研活动在组织和策划上有所改进,这与前面教师对区域教研活动评价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在制度的完善和氛围的营造上,分别有33.8%和33.6%的教师提及;在活动的规范化上,有28.8%的教师提及。此外,还有教师提及希望名师专家多下校指导工作,以及对心理健康教师的成长进行指导。

四、讨论与建议

1.调查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还需要继续加强。目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基本各占一半,大部分在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在职前并没有接受专业的心理知识学习,一半左右的心理健康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时间较短(5年以内),中青年教师居多,部分心理健康教师是由其他学科转岗而来。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武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教研活动开展得比较规范,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环节清晰,涉及内容较为广泛,但区中心教研组的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参与情况来看,教师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待加强,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大部分属于倾听者,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且学段越低越明显,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更突出。从效果上来看,教师满意度较高,能基本满足当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对教师教学工作帮助大,对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过,区域教研活动在主题序列化和规划性上、在教研结束后的反思与重构上仍有完善和改进的空间。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武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对未来区域教研活动的频率、形式、内容等方面都提出了期待。教师们最强烈的呼声是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名师引导,有更多的优质课观摩。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具体实施策略、课堂观察等教研主题有更多的期待,同时希望教研活动的主题能更加“有序列化和规划性”,并加强对“教研活动结束后的反思”,有助于教研效果延伸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2.提升区域教研有效性策略的思考

一是在区域教研活动策划上还可以有所改进,教研活动的主题能更加“有序列化和规划性,向教研活动课程化转变。教研主题的确定要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确定,首先做好需求调研,围绕教师最困惑的真问题、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将问题转换成一个明确的研讨主题,主题的确定可以遵循“切口小”“指向明”“内容新”的原则。其次,制定好教研活动目标,目标要力图体现表达明确、符合实际、具体可测的特点,对于课程发展和教师发展具有积极的引领意义。

二是在区域教研活动的实施上,要完善制度,营造氛围,促进教师深度参与,尤其要注重激发不同类型、不同学段教师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从制度完善的角度来说,笔者对8位区教研员访谈结果显示,参与研讨的对象(主要是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流动性大,导致研讨活动的系统性、序列化不能得到落实,在管理制度优化中要运用行政力量推动或者纳入继教学分等手段强化对参与对象的考核、管理等,才能保证参与研讨的队伍的稳定性。区中心教研组的规范化建设、中心教研组成员的积极性与专业力量发挥、队伍培养等问题也是需要加强的,要在区域文件中明确心理健康中心教研组成员的角色与分工,有考核机制、专业成长机制。从教研活动的实施和氛围营造上要确立教师主体地位,激发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实现认知、情感和行为参与的有机统一。关注教师在参与活动前的充分准备和参与性任务的设计安排,摒弃教研活动中“看、听”居多,“说、写、做”份额明显不足的现状,尽可能地设计、安排以“说、写、做”为外显形式的学习活动。撰写主题教研活动单等方式,将主题名称、选题动因、过程安排、效果预估、活动资源提前告知参与对象,在“过程安排”中给教师设置促进参与性的作业,让教师明确自己在不同环节中的学习任务,避免随机、即兴发言。营造真诚、和谐、宽松的研讨氛围,让教师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困惑、想法,避免专家“一言堂”“权威至上”,形成一种乐于学习、乐于分享、真诚合作、真诚互助的教研文化。

三是在区域教研活动的评价机制方面,要有基于证据、体现实证的总结、延伸、反思跟进。从对教研活动的评价来说,教研活动完成后,借助活动效果评价单等形式,从活动主题、目标制定、活动设计、过程呈现、实施效果等方面,由活动参与者通过纸质、网络问卷等方式评价;并分析问卷评价结果,总结教研获得典型经验,反思教研活动不足,为后续优化主题指引方向。从对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效果来说,一系列教研活动结束后,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改进可以采用“项目后评价”方式进行。以此类推,在学期结束或学年结束,可以从教师所在学校相关领导处找反馈,可以从教师的个人成长档案袋(包括自我成长、反思,参与各项教育教学竞赛、展示、评优评先等)中找反馈,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学业成就评价中找反馈。

猜你喜欢
教研心理健康区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分割区域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区域发展篇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