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华“文化自信”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2022-03-18 00:55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李晓芳
成才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祖国中华

■ 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 李晓芳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高中英语课程要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综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培养文化意识,树立文化自信。基于此,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端正的文化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建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渗透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一、增补阅读资源——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教育中增强新时代青年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更应利用好我们的课堂阵地,通过在英语阅读等教学活动中增补阅读资源,让学生从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身为中国公民的骄傲与自豪等情绪。

我们可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多渠道收集资源,精选补充适合学生的素材进行二次、多次加工为我所用。以节日文化的学习为例,教材中介绍到传统的西方节日,我们在教授完本单元相关教学任务后,就可以及时补充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有非常多可以挖掘的资源,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China Daily微信公众号每逢中华传统节日或者有传统文化意义的日子(如二十四节气)都会发布相关的英文版知识信息。教师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从中借用或改编适合学生发展的阅读增补材料。

以2022年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为契机,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崛起及实力。这其中的顶流除了谷爱凌、苏翊鸣两位青年榜样外,冰墩墩也是一个。利用学生们对于此次盛会的热情与关注,我及时补充了外媒关于谷爱凌、苏翊鸣等多维度报道,让学生更能体会他们身上所体现的阳光、爱国与自信等闪光点;利用冰墩墩的热度,及时补充其创作背后的故事,同时介绍关于冬奥会会徽的设计理念,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被如此完美地展现。之后,利用花滑带来的影响,我及时补充它的前世——冰嬉的知识以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立刻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色项目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同时最大化地使用补充资源,我们还利用各种渠道设计、补充了多种以冬奥会为主题的练习加以巩固。

这种补充阅读资料的成效,在后期的高三大型联考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学生不仅更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还取得了不错的考试成绩。

华为的孟晚舟女士在回国后发表了饱含深情的演讲,感谢了祖国和祖国人民。她说,如果没有祖国和祖国人民对她的支持和努力,就没有期待已久的“回家”。利用这个机会,我立刻播放了孟晚舟的声明,让学生们明白只有祖国强大了,才有我们幸福的生活;之后引出了《战狼》中的经典台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在英语教学中,只要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就能做到在平时的教学中随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逐步学习、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逐步强大的祖国,由此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设计输出类任务——让学生在写作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

写作是一种难度较大的输出类考查,这也使得学生的前期输入至关重要。教师们要有意识地通过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习、了解、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以此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增强自觉传播祖国文化的责任感。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想要更好地传授传统文化,特别是以英语的形式来教授,教师本身要具备不错的文化素养,要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及敏锐的视角,时刻以让学生了解并有能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通过合适的作文选题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来培植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如我们可参考以下2018年全国卷作文的选题,据其内容来开展作文教学渗透,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假定你是李华,你的新西兰朋友Terry将去中国朋友家做客,发邮件向你询问有关习俗,请你回复邮件,内容包括到达时间、合适的礼物、餐桌礼仪。

这看似一个简单的建议信,但背后要考查的知识点颇多。除开传统建议性的要点外,需要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否则对于合适的礼物及餐桌礼仪是无法提出合理建议的,而这些都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我们可将有关中华文化的新闻信息罗列出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应用其中的内容为自己的写作服务。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时就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找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同时融入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应用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和思维为一体的活动,一方面认同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落实英语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祖国中华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