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初探

2022-03-18 04:14蒋雅莉
读写算(中) 2022年6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过程数学

蒋雅莉

(甘肃省嘉峪关市育才学校,甘肃 嘉峪关 735100)

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其思维方式比较简单,虽然具备较强的好奇心,但是尚未构建完善的逻辑思维方式,导致质疑过程中无法准确发现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教师应充分挖掘当前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影响学生质疑能力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制定科学化、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及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科学质疑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提升学生的质疑水平,促进提升学生综合学习效果。

一、影响小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比较强调谦虚、含蓄与内敛,受其影响,人们往往会将善于表现和乐于表现的行为看作是张扬,将自我展现看作是异类。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成长的学生,也会变得更加含蓄与内敛,导致其即使有问题也不愿提出来。传统文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同样体现在家长身上,进而导致家庭教育存在偏差。虽然绝大部分家长都十分注重子女的教育,但是这些家长也存在着“以成绩论英雄”的错误认知。家长只注重子女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略了学习知识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很少关注子女的好奇心,甚至害怕子女的好奇心会影响其学习成绩,人为地打压这种好奇心。殊不知好奇心是学生质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基础,不关注子女的好奇心,甚至人为打压子女的好奇心,会严重影响这些方面能力的发展,甚至会直接扼杀子女的质疑意识,使其变成固定知识的“容器”。除此之外,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父母在子女面前是绝对的权威,不容子女对家长提出质疑,即使子女提出质疑也会被家长直接否决掉。长此以往,必将会导致孩子的质疑意识被抹杀。

(二)生活经验方面的限制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往往只能接触到身边的事物,对其他方面的事物则缺少认知,因此也很少进行其他方面的思考,更加不会对其他事物有质疑。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材料中介绍1 头大象的体重为1 吨左右,但是受地域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很少有学生见到过大象,更加不会了解大象的体重。因此材料中介绍1 头大象的体重约为1 吨,学生便会觉得1 头大象的体重约为1 吨,不会对材料内容质疑,同时也不会对大象的体重产生深刻的印象与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阐述相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深刻的认知与体会。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提一下饮水机的水桶。一桶水大约为15 千克,而1000 千克等于1 吨,因此1 头大象的重量约等于66 个水桶的重量。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对1 吨有深刻的感悟和认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讲解知识点,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难以提出质疑。

(三)教学理念的影响

部分教师没能认识到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性,往往会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由而忽略质疑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为了保障教学质量,为了能够让学生听得懂,在教学过程中对各个知识点都讲解得十分细致,有的即使学生没有想到的问题教师都已经讲到了,这使得学生已经无问题可问,因此也不能起到锻炼学生质疑能力的作用。还有的教师为了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希望学生提出的问题符合教学设计要求,而认为其他的问题则是无用的问题,一味地要求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

(四)师生关系的影响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是绝对的权威,并且在教学中一味地强调标准答案,进而导致学生不敢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提出质疑,只能一味地接受。另外,师生关系比较疏远,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严重的畏惧心理,甚至在日常的学习中与教师接触或者对话都会感到十分紧张,有的学生为了避免产生这种紧张感,即使心中有疑问也不会向教师提出来。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更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在培养小学生质疑能力这一发展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突破以往教学模式中影响学生质疑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与问题,从而制定合理化的教学方案,实现质疑能力及综合素养发展目标。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问题上进行全面分析和思考,利用更加新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设计数学教学方案,充分体现质疑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在多元且新颖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辅助作用下完成质疑能力发展目的,逐渐掌握科学的数学知识探究方法。

例如,在小学课程《运算定律》教学过程中,以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和理解的过程中完成多项运算定律的学习及掌握目标。在以往的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本课的主要教学形式为通过固有的数学题型与数学元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等多项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多是以灌输形式的教学方法为核心,缺乏科学的教学理念与合理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为了将质疑能力培养目标渗透至本课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加强通过新颖的教育理念与科学的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教学方案设计,帮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或生活内容中概括总结出相关运算定律,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在质疑探索分析的过程中,理解和应用多元化的运算定律,完成学习目标。在生活化教育理念的辅助作用下,学生可以更加深度地通过生活情境与启发问题探究数学知识的具体存在途径与应用方法,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相关运算定律,并将其合理渗透至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促进完成数学学习的综合目标。

(二)强调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

质疑能力的培养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点发展目标,要全面培养学生的主动质疑意识,使学生在积极的质疑学习过程中掌握其主要学习目标,同时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对此,数学教师应当强调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使学生充分体会生活背景中的数学元素,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使学生的质疑水平得以发展和强化。

例如,小学数学《小数除法》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除了基础性的认知及能力发展目标之外,教师需要将质疑能力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帮助学生学会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利用针对性的问题完成学习目的,掌握数学知识。对此,数学教师可以将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元素进行充分整合,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内容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以及总结能力,同时促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与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体现小数除法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强化学生数学知识应用水平,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购物的情境进行分析为学生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开放性较强的现实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分析归纳能力,强化学生对于小数除法相关知识的学习效果。

(三)设计启发性数学探究问题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根本便是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质疑意识与好奇心。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缺乏较强的探索意识,其根本原因便是学生的好奇心较差,对于所学的数学知识缺乏一定的探索欲望。为了充分体现质疑能力对于学生的正面影响作用,同时促进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启发性的数学探究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作用下全面激发好奇心,实现质疑能力发展目标。例如,小学数学课程《因数与倍数》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掌握一个数的因数倍数分析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数学问题为学生完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在清晰直观的启发问题辅助作用下进行质疑和探究,从而促使学生全面掌握本课主要认知学习发展目标。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启发性数学探究问题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数学教师需要在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为核心基础的原则上,通过列举错例、用集合图表示、小组交流等方法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及表示方法等主要知识,使学生在数学启发性探究问题引导和影响作用下掌握根本学习目标,提升及发展质疑能力水平。

(四)通过质疑促进学生实现释疑目标

针对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发展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其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以科学的方法释疑。质疑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而言,仅仅是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而释疑才是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知识的重要目标所在。对于学生的质疑和提问,教师要加强利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引导和解决,同时要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引导学生根据既定的疑问进行拓展质疑,设计全面拓展的数学问题以解决旧问题,完成释疑目标。例如,小学数学课程《三角形》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推动实现学生的释疑目标,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理解数学概念,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具体、形象、全面,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学习模式中掌握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分类,促进实现发展学生质疑能力并完成释疑目标。

(五)拓展教学内容促进质疑能力发展

发展学生数学质疑能力这一目标实现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加强为学生设计拓展化的教学元素与教学内容,避免学生的学习思路被局限在教材内容中,同时帮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中完成质疑能力发展规划。例如,小学数学课程《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实现质疑能力发展目标,使学生对多边形面积学习内容产生较强的兴趣,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基础性的教学元素为学生拓展延伸更加全面多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帮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中完成质疑能力发展目的,对数学学习产生较强的兴趣感。数学教师可以将多样化的图形作为本课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多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也可针对生活等背景元素完成根本教育发展目的。与此同时,拓展化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旧知识进行辅助,帮助学生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合理连接,全面构建科学完善的学习方案,形成知识网络,实现根本教育目标。这种运用旧知识拓展延伸新知识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旧知识应用意识,避免学生在新知识探索学习过程中将以往学习的内容遗忘,从而实现发展学生数学综合水平的根本目的。

(六)帮助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即使心中产生了疑问,但是却提不出问题,或者提出的问题词不达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正确地掌握这种质疑的途径。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自主质疑能力,帮助他们掌握自主质疑的途径和方法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矛盾,引起教师和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对此产生一种质疑的欲望,并主动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只有学生多思考、多提问,才能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质疑方法,但是这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

比如在讲解“商不变的规律”这方面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趣味性的小故事:“孙悟空为花果山的小猴子分香蕉,10 个香蕉分给5 只猴子,猴子嫌分到的香蕉太少了。孙悟空就说将100 个香蕉分给50 只猴子,猴子依然嫌分到的香蕉少。孙悟空又说,将1000 个香蕉分给500 只猴子,这时猴子们都很满意,而孙悟空却笑了。”小朋友们想一想孙悟空为什么笑呢?这样的小故事既能充分体现教学内容,也能营造出质疑的氛围,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再比如,有的学生对“倍”的认识不充分,认为几倍就是几个那么多,思维不够清晰,同时也难以准确进行表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其感兴趣或者生活中常见的倍数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表述。

又比如展示出蜂鸟与麻雀的图片,并且向学生介绍麻雀的体重是蜂鸟的12 倍;展示大象与饮水机水桶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大象的重量是水桶的66 倍等。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说一说谁是谁的几倍是什么意思。让学生自己说,自己进行表达和描述,这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措施,可以使学生将心中的疑问更加清晰地表达出来。在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通过这节课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知识没理解透彻吗?还想知道哪些知识内容?”通过总结反思,既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能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提升。

三、总结

通过小学数学课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强化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需要针对当前阶段影响学生质疑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度分析和探究,从而发现其中的根本成因和问题,制定针对性且合理性的教育改革方案,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模式中充分体会及感受质疑能力的重要意义与正确的质疑发展方向,从而促进实现强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根本目的。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过程数学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