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方法分析

2022-03-18 04:14
读写算(中) 2022年6期
关键词:小明数学教师效率

刘 伟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第二实验中学,山东 东营 257500)

初中数学是一门有着复杂知识、繁多内容、课程时间却有限的学科。针对此门学科,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全面备课,科学导入课程;应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应该在注重课堂提问时,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应该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中,指导学生们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层学习等创新的学习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能够在优化的课堂教学中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一、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因素

(一)墨守成规,课堂创新性不足

一成不变的事物必然会让学生们降低对其的兴趣。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初中数学教师们在教学时太过墨守成规,没有注意课堂的创新,这样的情况使得学生只能长期处于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中,所以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不断下降。而学习热情的降低,让其不会长时间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学习效率也会因此降低。但哪怕教师们知道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在不断下降,也没有及时地认识到墨守成规这一问题所在。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关注的重点只是课时的完成,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并不在乎课程是否创新,也不在乎教学是否无趣。处在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学生,面对长期没有变化的枯燥课程,自然会因此而厌倦数学学习,进而也就影响到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二)学生自主性不足

数学是一门让学生们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们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引领人、是引导者,应当引领学生学习。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模糊了自己的定位,把自己放在了掌控者和主体的地位,很多时候都是由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督促学生,学生们应该做什么题、怎样做、需要达到什么阶段等也一律由教师说了算。这些情况看似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学生,让学生们收起玩闹之心融入学习,但实际上模式化和规模化了学生的学习。在外界的约束下,学生们固然会学习,但一旦失去了来自教师、家长的约束,学生们就缺乏自我约束力,无法依靠自己完成学习。即使学生们开始意识到要自主学习,也会因为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力的缺乏,而无法集中精神,更别提提高学习效率。

(三)师生之间关系疏远

事实上,初中阶段的学生每天待在学校的时间很长,除了家长和同学之外,教师就是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人。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路人,教师其实有责任、有义务开导学生,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对学生的学习困境和生活困境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就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来看,现实生活中教师们并没有与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关系,许多教师只是注重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上和学生们沟通,并没有关注课外的交流。哪怕在课堂上沟通,师生们的交流也只是停留在了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学习方法的转变、学习难题的指导点拨等方面,缺乏真正的心灵沟通,教师没有真正地关心学生的生活,也没有聆听学生的心声,更没有采纳学生的意见。正是这样的沟通交流,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愈发疏远。学生们不愿意与教师交流,不愿意向教师吐露心声。时间一长,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会出现隔阂,学生们也就不愿意配合教师学习,教学效率也会因此不断降低。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全面备课,科学导入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就是全面备课和科学的课程导入。众所周知,课堂教学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课前的准备环节、课中的授课环节以及课后的复习环节。不仅仅是教师需要备课,学生们也需要备课,而教师的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教法。备教材是指教师需要以对教材的深刻研究为基础,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加工,然后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合理明确,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等等进行明确。备教法则是教师需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通过对教学理念的创新,对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掌握,而后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思想,和谐统一起“教学有法”和“教无定法”等。学生的备课则是需要学生们利用课前时间,对新的知识进行认真预习,需要通过预习对新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挖掘和发现,并以多角度对其进行理解。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重视起每一个环节,需要在重视自己的备课时,也重视起学生的备课。只有教师自己能够深刻地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全面探索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才能让学生在已经明确的教学内容中,加强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而只有学生能够重视起对知识的预习,才能明确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才能在深刻地预习知识时,进一步地掌握所学知识。另外,教师指导学生们进行知识预习后,在正式的课堂讲解之前,教师还需要利用良好的方式,对课程知识进行科学导入。正所谓“良好的开端属于成功的一半。”事实证明,一个科学的课程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作为教师就需要在充足的备课并指导学生们预习课程后,在讲解课程时科学导入课程。

比如,教师在讲解《统计调查》一课时,首先就需要让学生们主动预习起此部分的知识。为了让学生初步地理解到此部分知识,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们自主调查生活中自己家庭每日、每周、每月的用水量和用电量,在调查之后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在之后利用这些数据计算出每个月要交的水电费。当学生们统计调查自己家庭每日、每周和每月的用水量、用电量后,教师就可以利用科学的方式导入课程。如教师可以讲解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小明的爸爸叫小明去购买一盒火柴,出门前,小明爸爸嘱咐儿子要买能够点燃的火柴。小明拿着钱出门,过了好一会儿才回到家。此时小明爸爸问小明:‘火柴都能够划燃吗?’小明肯定地说:‘是的,都能划燃。’小明爸爸询问小明:‘你怎么这么肯定?’小明将火柴递给爸爸,兴奋地说:‘我每根都试过了。’”在讲解完此故事之后,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小明为何如此肯定所有火柴都能够划燃?其采用的是什么调查方式?此方式有何好处?其弊端在哪?是否有其他的调查方式?”面对教师的一系列问题,大多数学生都会陷入沉思,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回答出相应的答案。这时教师就可以导入新课——《统计调查》,并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学习新知识。此种方式,就能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精神,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下,增强其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和谐氛围,科学提问

在正式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后,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明确和凸显,需要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和空间,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由于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比较大,而学生们普遍没有发展抽象性思维,缺乏更好的学习能力,此时教师就需要在对自己的课堂引导作用进行凸显发挥时,以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利用科学的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分层教学方式等等,指导学生们对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交流讨论,让学生们在讨论中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分享,对自己学习的思路方法进行充分的表达。再次,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对学生参与意识的激发为主旨,以对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对一个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行营造,需要在对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构建后,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提出问题时,教师也需要提供学生们畅所欲言、积极讨论的平台和空间,要做到讨论自由、思维自由、学习自由。如此方能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课堂中,积极地参与进知识学习;也才能让学生在和同学、教师的交流探讨中强化对高效数学教学课堂的构建。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一个好的问题,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够引发学生的思维。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课堂问题进行科学设置。具体来说,就是教师需要对提问内容进行科学选择,既不能太难,让学生们摸不着头脑;又不能过于简单,使得学生们无法发散自己的思维;最重要的是提问需要吻合于当前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提问需要注重层次,每个学生无论是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学习风格还是学习需求、能力水平、发展规律等等都存在不同,因而教师需要在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了解并给予尊重后,以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为前提开展提问,并通过此实行“因材施教”。接着,教师在提问时需要精炼化问题的措辞、清晰化自己的语言、新颖化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们能够在一个一个启发式的问题中,更加深入地思考分析问题,交流讨论问题和探究解答问题。

例如,教师在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进行讲解时,大多数学生其实很难对x 轴和y 轴的基本含义和概念定理等进行理解,也无法对其中各种直线、曲线的应用方式进行掌握。此时教师就可以以实际案例为依据,作出相应的假设,让学生们对其中的规律进行思考分析,让学生们在自己思维的发散中对自身的意见想法进行积极表达。其次教师再以此部分知识的教学目标为前提对学生进行提问,“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如何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点的坐标的意义是什么”“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哪些特征”等等。之后教师再对知识进行评述,并对其中的知识和原理开展明确的介绍讲解。而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利用“小老师制”,让其他能力较优秀的学生简单地讲解相关知识,在此讲解中主要是明确重难点内容。之后教师再在教学课堂中,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全面深入地讲解。利用如此方式,既可以对和谐的教学氛围进行营造,又可以构建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更是能够在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下,促进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能够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和表达能力时,提高教学效率。

(三)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教师能够应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也越来越多,相应的教学方式也得到了良好的创新。教师们不仅能够利用黑板、粉笔教学,还能够利用各项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进行直观展现,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转化教材中的文字,使其成为生动的图片视频;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关联新旧知识,凸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另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起信息技术,实际上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出丰富形象的教学情境。在新课改背景下,新课标提出了“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为出发点,在对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紧密联系后对生动有趣的情境进行创设”的教学理念。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结合起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数学知识,可以生活化数学知识和问题,问题化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知识解答问题时联系起生活,在生活中更加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例如,教师在讲解各种几何图形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进行展示,并在展示中询问学生这些图形属于哪种图形?或者教师也可以直观展示出各种圆柱、圆锥、矩形、球形等图形,并让学生们在分析这些图形的形状特点、性质概念后对其的优势作用进行讨论,并模拟出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状态。这样一来,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能够让学生在知识的直观感受中,增强其对数学知识的体会,提升其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四)设计游戏,融入文化,开展校园活动

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们融入其中,感受到学科的知识魅力,沉浸于数学学习。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提高最终的教学效率,应该尝试着应用有趣的教学游戏,让学生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概念,产生浓厚的兴趣后优化学习。如在新课讲解后,教师可以准备相应的题目纸条,应用击鼓传花的游戏方式让学生们抽取纸条,抽取纸条的学生要准确回答出纸条上的问题。这样既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检验,又可以集中其注意力,更能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初中数学教师们可以选择在实际的教学中,尝试着融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文化。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并非单纯的数字逻辑,其更是千百年以来无数数学家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教师们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解,还要关注数学文化的传输。如教师们可以在课程讲解中介绍华罗庚、恩格斯等数学家的故事;可以在《勾股定理》一课中讲述勾股定理史;可以在一次函数知识中渗透运动和发展思想;在曲线与方程的数形结合中讲解矛盾转化的范例等等。通过对数学故事、数学家人生经历的讲解,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文化,提升文化素养。

三、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不仅是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学生真正全面掌握知识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优化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在良好学习方式的掌握和应用中,加强对知识的学习。

猜你喜欢
小明数学教师效率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小明照相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
做不到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