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选修课程“康复推拿学”教学设计探索

2022-03-19 00:18彭亮李江山薛慧天孙梦龙王兰兰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交叉学科教学设计

彭亮 李江山 薛慧天 孙梦龙 王兰兰

[摘 要] “康复推拿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现代康复医学与中医传统推拿疗法的结合应用。为推动“康复推拿学”纵深发展,教学团队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开设了“康复推拿学”选修课程。“康复推拿学”课程既有利于拓展研究生学习内容和思路,又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是深化发展“康复推拿学”至关重要的环节。采用开放式、研讨式教学模式,探索设计研究生选修课“康复推拿学”的课程教学,有力地推动了“康复推拿学”课程迭代发展。

[关键词] 康复推拿学;教学设计;研究生选修课;交叉学科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研究生学科交叉课程‘康复推拿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2019JGYB158);2019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虚拟仿真网络学习平台,‘推拿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385)

[作者简介] 彭 亮(1980—),男,湖南南县人,博士,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推拿教学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6-0113-04 [收稿日期] 2021-05-20

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现代医学三大体系。康复医学被引入我国医疗体系的时间不长,我国的发展正处于逐渐成熟阶段,需要不断适应我国特有的医疗环境,才能加快发展速度,不断完善。而推拿是中医传统的外治方法。几千年以来,推拿因在许多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等方面的显著作用,得到了国内大众的广泛认可和青睐。康复与推拿虽属于医学的不同领域,但由于目标人群、病种和治疗手段等方面的部分重合性,使得两者有学科交叉发展的可能。康复医学与推拿学两者融合发展,既有利于康复医学不断适应我国国情,也可以推动传统中医推拿的现代化发展,使之与时俱进。因此,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康复推拿学”应运而生。“康复推拿学”学科建设近年来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不断推行融合[1-3]。近五年来,为推动“康复推拿学”不断发展,本教学团队设立了研究生选修课程,拟采用开放式教学,探讨引发中医类、康复医学类专业研究生对于“康复推拿学”的思考,以促进“康复推拿学”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一、主体思路

基于研究生教育教学具有的探索性、创新性培育理念,建立康复与推拿交叉学科教学方案,应用于中医类针灸推拿学为主,以及康复类相关专等业研究生教学。拟在推拿与康复跨学科交叉融合过程中,把握中医传统推拿精髓和现代康复理念,在治疗理念理论、技术方法、诊疗思路等方面广泛探讨,并将跨越推拿和康复领域的研究生自学、创新、实践、临床思维能力等为中心环节,应用于研究生参与学科交叉研讨,制定出“康复推拿学”交叉学科课程教学方案,逐步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价,付诸教学实践,最终建立具有创新性、探索性的研究生学科交叉课程“康复推拿学”教学改革方案,推动推拿学科与康复学科共同发展。

二、教学主体

教學双主体包括教学实施者和教学对象两个方面:一是本课程对教学实施者要求副高职称以上,具备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同时兼具针灸推拿学专业与康复相关专业研究和临床认证,最好有一定的康复训练或体育运动项目经历。二是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以中医类和康复医学类研究生为主。中医类: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中医养生学等相关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康复医学类:康复治疗学、中医康复学、运动康复学等相关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教学目的包含针对学科和研究生培养的双向目的。学科目的:引领研究生积极参与康复医学与中医推拿学科交叉探讨,在研讨过程中不断深入领会“康复推拿学”的内涵和相关理念,运用学科交叉的思维方法,不断推动“康复推拿学”的发展和完善。研究生培养目的:使中医类研究生特别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研究生不断拓展康复医学知识和技能;使康复医学相关专业研究生充分认识我国医疗现状,了解传统推拿的重要性,熟悉中医推拿内涵和重要技术方法。同时使两方面专业研究生通过课堂交流、讨论,不断将康复与推拿理论与方法进行融合发展。

四、教学内容

(一)基础部分

课程基础部分包括:概念的恰当提出,相关基础理论的探讨。

康复推拿学概念。从康复医学与推拿学各自概念出发,分析探讨“康复推拿学”与“推拿康复学”的异同,充分交流,形成较为完善的“康复推拿学”概念。从措辞上来讲,“康复推拿学”与“推拿康复学”看似差异不大,但其中的内涵迥异。教学中可以不必过早定论,可以将问题留至期末。学生如有异议,可以设置辩论环节,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最终投票得出结论。

康复与推拿各自理论基础。重点介绍和探讨推拿基础理论:经络学说中涉及经筋、皮部相关理论,以及康复医学中与推拿临床应用相关的理论,如生物力学、运动学、神经发育学、肌筋膜链理论等。对比之下,进一步探讨两方面理念融合的可能性。例如,对于康复医学中的肌筋膜链理论与中医经筋学说进行比较,现代康复肌筋膜理论将人体骨骼肌、肌腱、韧带等软组织通过筋膜进行联动分析,提出解剖列车的相关构建,十分类似于中医经脉学说中的经筋巡行路线。虽然肌筋膜理论来自精细解剖,经筋学说来自中医基础理论,但两者的相似性值得深入对比分析,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创新。

(二)技术部分

以生物力学、神经生物学等康复医学常见的理论分析和解释推拿手法的动作要领;以运动解剖、运动学、营养学等讨论推拿功法所涉及的易筋经、少林内功等。例如,以生物力学对于一指禅推法、 法等重要且复杂的推拿手法的解构,以神经信号传递闸门学说理论讨论摩擦类手法中摩法的操作以触感为主,故其动作要领应轻触体表,从而达到舒缓疼痛和不适的作用;从PNF拉伸理念解读易筋经中“青龙探爪、掉尾摇头”等动作对于“肝主筋”的锻炼意义;少林内功“霸力”的使用,可通过增强肌力和肌张力促进关节的稳定性。

介绍与推拿临床密切相关的康复治疗领域常用的手法操作技术,如关节松动术、筋膜松解技术、PNF牵伸术、MET肌肉能量技术等,并讨论推拿如何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推动推拿疗法在技术上的革新和进步。例如,在使用抖法抖上肢时,配合使用关节松动术中的关节松动带,可以增强牵引力,同时更有利于加快抖动频率,节省操作者体力;在操作颈项扳法时,应充分考虑颈项各层次结构,以深入理解影响手法效果的动作成分,通过精准评估、准确定位、纵向拔伸、开阖关节、找到触发点后采用类似于美式整脊技术和米兰整骨“Thrust”闪动动作完成。同时,着重对于影像学在扳法实施前的决策进行肯定性探讨。另外,课堂讲解采用以德国运动康复MTT框架为代表的运动康复体系,启发研究生在推拿功法实施时,考虑患者在不同康复阶段应用不同推拿功法进行干预的运动康复学思维。例如,在肩关节损伤组织机化期采用“五禽戏——鸟飞”等灵活性训练动作,在功能重塑期采用“少林内功——倒拉九头牛”等增强力量和稳定性的训练。

(三)应用部分

作为一门新的学科交叉应用医学,康复推拿最终要依托并落脚到临床实践。教学应用部分讨论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康复与推拿相结合的理念和技术,更好地解决临床常见问题。确定“康复推拿学”临床应用讨论范围,首先需要考虑推拿、康复两者在诊疗工作上的交集。同时,考虑将讨论范围先尽量设置得较为狭窄,以便先做试探性的讨论,以期以后再逐步发展补充充实。再者,这种审慎态度将有利于将临床可见疗效证据作为推荐依据,而并不急于求成。

作为推拿学科的临床部分,“推拿治疗学”一般考虑从疾病病种入手,以颈肩腰腿痛为主,涉及配合治疗内科、骨科、妇科、儿科等相关疾病;康复目前临床主要涉及急慢性损伤之中、之后,手术后产生的功能障碍、疼痛为主。通过综合考虑,在研究生“康复推拿学”教学中应用部分兼顾康复与推拿临床的需求,暂不重点围绕病种展开讨论,而以功能障碍和疼痛为主的症状为切入点,讨论颈项部、肩部、腰部、膝关节等运动系统的问题。在康复领域,许多专家和中医认识疾病的观念趋同,认为人体的很多问题很多时候并不来源于人本身。换句话说,人体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但是人体有限的适应能力的进化速度远比不过现代科技、社会的发展速度。从这个角度来讲,康复推拿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使人群加速适应生活中的改变,或建立适应现代生活的正确起居方式。

中医推拿治疗强调整体性,由不同种类的手法组合成套路对患者症状进行调治;康复治疗技术则追求对软组织损伤、炎症、关节结构变化、神经功能等进行精确治疗,较为精准。因此,教学中讨论的应用部分内容试图从结合了经筋理论的功能评估入手,审视各部位功能障碍或疼痛等临床表现,从而逐步明晰诊疗思维路线,再推荐康复推拿干预手段模块(包括推拿、牵引、关节松动术、筋膜松解术等及其融合应用),并将它们融合应用于治疗过程中,最后再推荐患者结合了现代训练思维(以MTT为代表)的功法训练,以巩固效果直至完全康复。

在教学过程中,先由教师讲解某一临床问题的康复推拿干预方案,主要介绍方案形成思路(开放式的介绍),形成一定松散的可调整的范式。再由各个不同小组分组研讨。各组研究生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临床问题展开讨论。形成每組组内成员一致认同的干预方案,并于汇报课进行汇报。汇报课时,每组指派1~2名汇报者进行汇报展示,由其他各组予以评价,以完善每组方案。

五、教材设计与使用

“康复推拿学”属于新兴的交叉学科,暂无较为全面而成熟的教材。教学使用的教材为《康复推拿学》讲稿或试用版教材(教材初稿,暂未出版,目前仅供内部使用),于学期第一周发放给每个学生,人手一本。试用版教材内容紧贴教学内容要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与之相配套开展教学,多媒体采用探讨式、开放式编写风格。学生在使用试用版教材时,可以对教材中的任何文字、表述、结构提出修改意见,用红笔标注,学期结束时上交,教师审阅并记录后返还学生。此项工作作为学生对于课程的贡献,计入平时成绩。

六、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

改变“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模式,采用分小组的作业式、PBL、CBL教学方法。研究生小组组成打破专业壁垒,采用混编方式组成。即每一个小组一般由至少一位针灸推拿学、康复相关专业,以及其他中医学类研究生组成。以便于在探讨技术方法、理论相关、应用方案等问题时,从不同角度参与其中,促进学科融合。例如:在康复与推拿相关技术操作中探讨技术改良,以及组内成员共同研讨康复推拿干预方案。讨论完成后,每组派代表进行课堂汇报,集体予以评价。教学过程见图1。

七、考核方案

课程完全采用形成性评价考核体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选择合理时机,针对学生作业、研讨成果(技术创新、治疗方案等)、课堂汇报等采用等级赋分;针对同一内容的研讨辩论,引入PK竞赛环节,优胜者得分;针对教材、教学内容的意见建议,审阅后根据等级赋分。

八、教学反馈

本课程建设已近五年,经过教学改革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且开放的教学体系。近两年以来,本课程越来越受到相关专业研究生的青睐。2020—2021年两学期通过问卷星调查问卷分析,“康复推拿学”研究生选修课程满意度从之前的67%,增至95%;选课规模从之前的23人,增加到2021年春季学期的87人,说明课程建设与实施进展良好。

九、讨论

2015年我国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随之制定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方案和意见针对高校教育职能,明确提出要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4,5]。因此,在国家教育发展“双一流”背景下,如何推进教学改革向创新创业发展,以及如何能够让高校教育体系为学科可持续性发展解决重要学科问题,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6]。研究生教育教学与本科生教育教学不同,更具前沿性和创新性[7]。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且多样化的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但是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明显差距。有学者对研究生教育各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形成了一些共识[8]。

“康復推拿学”作为在临床实践需求下应运而生的交叉医学学科,是相关学科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经之路,极富创新性。经过教学团队与研究生集体不断的教学研讨、临床实践、科学研究,必将产生大量的新型实用技术和临床干预方法,是康复医学和推拿医学未来发展的活力所在[9]。在医学教育方面,“康复推拿学”既为相关专业研究生拓展科研思路提供方向,又为本科教学打下基础。“康复推拿学”教学体系的建立将在不断创新中丰富,并走向完善成熟。

参考文献

[1]王晓东,严隽陶,吕立江,等.康复推拿课程建设的构想[J].中医教育,2012,31(4):19-21.

[2]彭亮.康复与推拿学科交叉教学体系现状调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1(10):41-44.

[3]刘迈兰,刘密,张国山,等.试论康复推拿的内涵特色[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7):3006-3008.

[4]贺腾飞,康苗苗.“创新与创业”概念与关系之辩[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4(4):7-12.

[5]洪大用.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7-49.

[6]李满根,牟洪善,曾金平,等.“双一流”背景下的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4):386-389.

[7]韩芳明,孙傅,董渊.基于研究生教学能力提升的助教制度改革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1):47-52.

[8]周海涛,朱玉成.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的重点及启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2):1-5.

[9]彭亮,艾珏萍,谢娇,等.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理念探讨《康复推拿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23):75-77.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e Elective Course of Rehabilitation & Tuina for Postgraduates

PENG Liang, LI Jiang-shan, XUE Hui-tian, SUN Meng-long, WANG Lan-lan

(Colleg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ui-na,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China)

Abstract: As an emerging interdisciplinary discipline, rehabilitation and Tuina is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moder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assage therapy (Tuin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his discipline, our teaching team has set up an elective course of Rehabilitation& Tuina in the postgraduate curriculum system. Promoting the course of Rehabilitation & Tuina in graduate teaching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expanding the learning content and ideas of graduate students, but also conductive to cultivating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of graduate students, which is a crucial link in deep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habilitation and Tuina. By adopting the open and discussion teaching model, the postgraduate elective course of Rehabilitation & Tuina is designed,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terative development of Rehabilitation & Tuina.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 Tuina; teaching design; postgraduate elective course; interdisciplinary discipline

3518500589299

猜你喜欢
交叉学科教学设计
从学科交叉到交叉学科:“四新”建设的知识逻辑与实践路径
《中医文学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作为交叉学科的法治文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音乐学副修专业,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高层论坛」评述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