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盐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研究

2022-03-21 19:15赵燕萍马莉孙立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7期
关键词:智能制造

赵燕萍 马莉 孙立

摘要:文章回顾和梳理了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和阐述了智能制造产业存在产业政策不健全、产业整体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薄弱、技术研发人员缺乏等问题,最終提出了制定相关减税优惠政策、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智能化改造、构建智能制造共享式服务创新平台、培养跨界型复合职业人才等具体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产业体系

一、引言

信息技术革命引起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世界各大强国将目光集聚于智能制造产业。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关键在于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智能制造在危机中大放异彩,弥补了企业生产复工、人力短缺的补板,在疫情防范和医用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疫情让人们对智能化的产品和消费方式产生需求,工业互联网、5G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智能制造产业的步伐。

在我国科技发展活跃、经济发展迅速、开放程度较高的长三角地区,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中,上海发挥着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尽所能,使得智能制造产业迅速发展。江苏省盐城市也是紧紧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盐城拥有4万家制造业,已经开始形成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智能制造产业,建设10家国家级科技研发机构,300多家省级创新平台,6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本文首先通过盐城的实际状况分析智能制造产业面临的挑战,了解其他城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历程,借鉴先进的经验,为盐城市建设智能制造产业提出建议。

二、智能制造产业面临的挑战

(一)产业政策不健全

为了快速发展智能制造产业,优化智能制造流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政府最新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文件,为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规划。盐城政府也紧紧响应国家的号召,强调要锚定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整合全市资源力量,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促进盐城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钢铁等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但是大多企业生产规模小,融资困难导致资金短缺,缺乏由传统企业向智能制造企业转型的动力;那些具有创新思维的小企业不是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不到大量税收政策优惠。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购买智能制造设备,根据盐城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制定适用于本地产业的优惠政策。

(二)产业整体水平不高

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还需要传统制造产业的基础支撑。建设智能制造产业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完善产业价值链。盐城市智能制造处于比较分散和水平较低的状态,市内智能制造产业尚且处于发展阶段,仅仅涉及手机智能终端配套产品,汽车零部件,落后芯片等少数行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高附加值环节,智能制造行业覆盖面有待扩展。此外,当地主导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企业与其智能制造的产品关联度较低,原材料很多都需要向外购买,智能制造行业的协同性不强,服务配套能力不强,产业价值链不完整,智能制造产业体系不完善,新兴产业整体实力和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

(三)科技创新能力薄弱

创新促进发展,科技创新是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根本条件。2020年,盐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对科学技术的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科技进步贡献率58.6%,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511家,比上年净增334家。但却低于扬州、南通等城市。目前,盐城尚处在工业化加速阶段,产业规模小,密度低,智能制造产业体系不完善,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有待提高,缺乏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高新技术企业数目较少。盐城市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缺少,智能制造产业较少,对于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偏低,以至于创新能力薄弱,创新力度不高。

(四)技术研发人员缺乏

科技创新人才是加快建设智能制造产业体系最大的竞争力以及最潜在的生产力。虽然盐城研发经费在徐州、连云港、淮安位居第一,但与南通、扬州、苏州、南京相比差距巨大。2020年底高铁的迅速发展,为深化盐城与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合作提供了交通便利的条件,但是智能制造产业核心技术,产品研发等机构在企业原生地,盐城发展自主权受制于人。技术研发人才短缺己成为制约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此外,盐城的城市知名度相比于苏州、南京等城市较低,城市的综合环境,配套设施相对较弱,市内对于智能制造行业科技人员的招引政策不完善,导致对科技人员的吸引力不高。盐城市内普通高校,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缺乏,以至于高校培育本地人才和本地企业的科技研发人员力量不足。

三、实现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作为科技发展活跃、经济发展迅速、开放程度较高的长三角地区新兴工业城市,盐城在发展智能制造产业中由于投入资金,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本文基于盐城市智能制造产业面临的挑战,结合其他城市智能制造产业体系的发展历程以及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条件,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对策加快实现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制定财税优惠政策

为了进一步实现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逐步完善智能制造支撑体系。盐城政府需要加大对以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钢铁等主导智能制造产业项目的资金投入,让企业购买智能制造的重要设备和生产零部件,并且制定智能制造产业扶持政策,对于培养智能制造跨界人才、企业融资等方面予以相关扶持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实际应用进行税收政策激励,让企业更加注重技术成果的应用而不仅仅是研发。制定立足于创新项目、智能制造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不仅局限于认定程序复杂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现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税收政策的公平性,激发各类企业的创新思维,推动盐城主导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

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跟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夯实智能制造产业的基础。将云计算、5G通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传统企业的研发、生产、物流、管理等制造过程中,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盐城政府应当通过推广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的建设,支持企业获取智能制造的技术资源,购买软硬件设备等措施来推进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龙头企业应积极增加新一代信息技术内容,实现智能化改造,广大中小企业在价值链流程中应主动运用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技术,实现数字化制造转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成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三)提高产业整体水平

以“十四五规划纲要”为重要指标,大力推进盐城各大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推进企业从制造过程、物流管理等多方面使用数字化控制、自动化物流,最终实现智能化改造,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新型制造模式。为了改善盐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水平低且分散的现状,在盐城经济开发区、盐城高新区等制造业集聚区设智能制造集聚区。加快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钢铁等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以盐城经济开发区为基础,依托高新技术企业、盐城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构成盐城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项目。同时,加强服务配套能力,培育一批生产型服务龙头企业,注重提高产品供应链能力。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利用自身沿海优势发挥港口码头物流配送的作用,加强建设航空物流,加快与广东深圳、上海等发达地区的物流运送频率,为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的运输支撑。

(四)智能制造创新研发

1. 构建智能制造共享式服务创新平台,是盐城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现实需求。构建共享式服务创新平台,鼓励用户参与研发、创新、制造等过程,促进各大智能制造企业线上交流,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激情,实现价值共创,有利于降低创新、制造、研发等成本,提升智能制造创新研发效率,最终构建智能制造共享工业服务创新形式。鼓励盐城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构建众创服务生态,宣传智能制造创新理念、推进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共享创新技术,建设以制造产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一体化、共享式服务技术创新体系,实现由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产业转型。

2. 将推进产学研用作为加强智能制造创新研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动盐城高校为智能制造产业创新提供学术研究支撑,鼓励产业成为技术创新真正的主体。通过推进产学研用,有利于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同时,完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智能制造的最终目的是使产品智能化。注重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提高智能制造产品自身附加值。企业应当重视建立自主创新体系,政府应当发挥引导作用,引导企业培育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

3. 培养智能制造专业人才。高技术研发人才是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制定完备的人才招引政策,改善城市的综合环境,做好配套服务工作。依托盐城高等院校,智能制造企业,大力建设盐城科研机构、智能制造科技人员培训基地,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深入研究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在盐城开展智能制造产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论坛,在标准规范、产业技术、人才培养等领域创建高端研讨会,让盐城各大智能制造企业及人才接受智能制造领域知名专家的指导。将盐城职业院校面向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要,增加智能制造相关专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跨界型复合职业人才,促进本地社会民众踊跃投身于盐城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

四、结语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未来趋势,面对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盐城坐落在长三角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在全球智能制造大浪潮中,需要抢抓“工业互联网”、“十四五规划纲要”等机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完成新兴工业城市由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产业改革升级的重要任务。结合盐城市制造工业的发展水平,应该将智能制造的发展重点面向汽车及其零部件、电子等行业,建设互联网智能制造网络平台,围绕全市智能生产、智能服务、智能物流等领域,培育智能制造龙头企业,建立强大的技术人员队伍,开展试点示范,大力推进企业迈向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升全市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带领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在长三角智能制造产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戴克清,蔡瑞林.共享式服务创新: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突破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11):70-77.

[2]赵剑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基于智能制造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41(03):3-16.

[3]蔡德发,刘婷婷,王凡硕.为装备制造业“添芯增智”的税收激励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32):127-128.

[4]馬忠民,王素婷.增值税减税政策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研究[J].商业会计,2019(17):16-19.

[5]李红.无锡智能制造发展现状认知及对策初探[J].智能城市,2020,6(22):14-17.

[6]宋迎昌,任杲.加快发展现代产业新体系,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J].企业经济,2021,40(01):14-23.

*本文为2020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指导项目“AI赋能智能制造产业一体化研究——以盐城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盐城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赵燕萍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智能制造
计量科学在智能制造产业中的应用
智能装配生产工序研究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制造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新能源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