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与语文活动融合的实践刍议

2022-03-21 21:38宋孝峰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宋孝峰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蕴,高中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更要加大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力度,并且加以有效实践,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但是,传统的教学过于老旧,显然难以达成这一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积极革新、优化教学思路和方法,将传统文化教育和语文活动进行有机融合,努力构建高质量语文课堂,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以下就将高中语文教学作为载体,着重分析核心素养视角下传统文化与语文活动融合的策略,希望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传统文化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实践活动设计策略研究》(JCJY210105010)研究成果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度,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出无数璀璨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文化的精神、理念已经被大部分人所认可,语文课程作为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散文小说,还是诗词歌赋,都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能力。开设语文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核心素养和传统文化也是在语文的教学中融合起来的。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从哪些方面入手,实现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呢?具体如下。

一、深入挖掘教材,渗透传统文化

教材是由专家学者精心编制而成的,其中大多源于名人名作,有着极为积极的参考价值。细心观察高中语文教材,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着不少传统文化元素,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开发,这些都可以成为传统文化渗透的“好帮手”[1]。所以,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深层次地挖掘、剖析语文教材,寻找其中的传统文化素材,并且加以展示,带领学生探究、解读。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之中。例如:在教学《鸿门宴》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发现的是,文中对宴会座次进行了描写:“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虽然寥寥数语,但却大有文化。教师就可以从这一点切入,为学生介绍古代人际关系和座次礼仪。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刘邦能屈能伸、迎合项羽骄傲心理的形象特点,在读出文本深意的同时,对古代的座次礼仪文化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二、创设教学情境,渗透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在讲授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通过联想、共情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及作者传达的思想情感。显然,仅凭简单的语言文字难以达成这一目的,这个时候,教师就有必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这既可以丰富语文课堂,还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长时间坚持这一做法,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審美能力都会有良好的提升。基于传统文化教育的高中语文教学,教师也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完成传统文化的渗透。具体而言,在创设情境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展示视频、展示图片等,以免学生被现实生活束缚,使学生完全进入情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另外,角色扮演、合作探究也是不错的选择,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采用。例如:在教学《赤壁赋》这一课的时候,可以明确的是,本节课教学的是一篇文言文,这长期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文本中提及的“壬戌”、“既望”等表时间的知识,再借助信息化设备为学生展示《赤壁》这一影视片段,以此完成情境的创设。“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赤壁景色的图片、视频,并配上相应的音频,与文本内容相呼应[2]。这样,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情境,对“赋”的叙事和情感的表达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最终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三、开展实践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社会参与和实践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南宋诗人陆游也提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上都充分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发现有许多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和现实生活进行整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并在其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例如:在教学《陈情表》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述孝道文化,以此深入剖析文本,在助推学生理解文本思想的同时,为接下来的实践夯实基础。现如今,许多学生被家长捧在手心,养成了自私的性格,将亲人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感恩意识极为淡薄。此时,教师就可以紧扣文本内容,开展如下实践活动:请以自己擅长或喜欢的方式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如可以给父母书写一封信,告诉父母自己的心里话;可以利用周末时间为父母做一顿美味的饭菜;也可以为父母制作手工礼物……相信在亲身参与中,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更加清晰地认知孝道文化,并且将其付诸于实践。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为积极的现实意义,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寻找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之间的契合点,并且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融合,使学生在思考与探索中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和知识视野的拓展。当然,这项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漫长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广大教师的坚持和努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持之以恒,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引领,有意识地促进传统文化和语文活动的融合,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下提高素养,为日后学习和成长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甘一希. 浅析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策略[J]. 考试周刊,2020(75):15-16.

[2]魏琼昭.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策略——以古诗文教学为例[J]. 散文百家,2020(29):106-106.

[3]邓秀玉.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路径探析——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例[J]. 语文课内外,2020(33):268-268.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