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案教学有效性探究

2022-03-21 08:26傅秀兰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均分练习册学期

傅秀兰

【目录】

一、学生情况介绍

二、学案设计和使用

三、实施成效量化对比

四、结论与建议

摘要:本人在2022届高二的教学中,通过对比历史班与物理班的地理学习,整理出一些关于学案教学有效性的想法。经过一年的观察、思考和实践,撰写出本文。

关键词:高二;地理;学案教学;有效性

【正文】

一、2022届高二学生及学案教学情况:

2022届学生入学成绩在区里属于中等水平。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有限,知识的总结迁移能力较差。本次选择历史班和物理班作为样本。本校2009年开始实施学案教学,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形成完善的学案资源,本校教师学案教学经验丰富,学生已适应学案教学模式。

二、学案的设计和使用

(一)学案的设计

1.课堂过程导学案:

按照课堂进程安排内容,包括:课标要求,课前准备,课堂引入,配套题目,小结。适合高一高二新课。主要采用层层递进的模式,结合课本,完成教学目标。

2.课堂内容导学案:

《必修三》和区域地理的教学主要采用内容导学案。必修三教学中经常用到案例,教师把本土或者热点地区事件的案例,整理成独一无二的导学案,给学生课本知识以外的补充,开拓视野。例如,在第四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课,我设计了《区域农业发展——以西樵基塘农业为例》的学案。西樵的基塘农业让学生兴趣大增,加强了对家乡的了解,增强自豪感。但是初期的选题,实地考察,整理材料,查阅资料,设计学案,都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不能每节课都实施。

3.提纲式学案:

在期末复习时,常使用提纲式学案。以表格框架结构的形式呈现知识点,展示知识脉络,让学生对该部分知识有全面的了解,着重培养地理的整体性观念。这类学案的知识容量大,但由于篇幅有限,具体知识点会标注出其在课本或者学习资料中的具体页码,要求学生自主翻查复习。很多学生自觉性不高,根本不去翻看学习资料,因而提纲式学案在不自觉的学生中,起效甚微。

4.专题式学案:

选修部分由于时间有限,内容零散,一般采取专题式的学案。如选修《环境保护》,备课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设计出专题,穿插到必修三的教学内容中。如在完成了必修三第二章生态环境建设后,插入环境保护部分专题《生态环境问题》。这样既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选修内容,又可以在必修三每个单元学习后对该单元的内容深化总结。

(二)学案的使用

1.使用时间

导学案在课前一周设计,备课组讨论修改,印刷完毕,发放给学生。学生阅读知识提纲,尝试完成对点练习。课堂上,教师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结合习题讲练结合,推进课堂。

提纲式学案一般在期末会统一印发,装订成册给学生。由于期末复习时间有限,多为学生依据学案进行课下自主系统复习。

2.使用情况

历史班学生基本都能课前完成学案,课后整理分析,会把学案订成册子,不时翻阅。学案中的知识总结,答题模板类的内容会剪下来,黏贴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形成更加系统富有针对性的复习笔记。考试中,历史班同学对曾经总结过的知识,都能非常全面地展开回答,认真整理学案的同学答题更全面。

物理班的学生的学案使用情况不尽人意,存在不能及时完成,学案丢失,抄答案应付检查等问题。但学案的课堂上使用情况较好,课堂中学生可以动手做一做,能更好达到教学的效果。课后就能及时检查当天的课堂笔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三、实施成效量化对比

本次量化主要是2022届高二历史班和物理班学生校内阶段成绩的对比为主。

分析历史班5班高一期末、高二上学期期末、高二下学期期末成绩可发现,其成绩在每次大考中均分均为年级第一。与年级均分的差距从高一期末超出级均分5分,到高二上学期超出级均分6分,高二下学期超出级均分5.8分。在学案教学下,5班的学生地理科学习呈现分值上升,与其他班级差距增大。

分析物理班13班的三次成績可发现,与年级均分的差距从高一期末低于级均分0.63分,到高二上学期超出级均分3.4分,高二下学期超出级均分0.05分。可见13班成绩波动较大。高二刚开始,我对学案必收必批改。在下学期,我在学案的批改方面没有上学期抓得紧,结果期末成绩下滑。在自觉性较差的班级,学案是否能真正自主完成,是否能保存好,是否能在期末复习当中发挥作用,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很重要。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案教学较适合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带领学生学会知识积累和知识整理提升。历史类学生善于对文字材料(学案)进行再加工,整理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能达到较好的效果。物理类的学生,学案教学中更需要着重检查和落实。

2.学案使用中出现问题:

容易丢失。学案提前一周左右制作完成,课前发放给学生。由于是单独的纸张,学生在使用过后容易丢失,造成不能系统整理复习资料。后期的复习中,学案不能起作用。

学生也订了相应配套练习,学案与配套练习册会出现冲突。学习时间怎么分配,课堂笔记记录在哪里?如果练习册和学案均要完成,耗费大量时间。

学案的制作依赖备课组老师的协作。由于老师对教学内容和课标的认知不同,在制作学案时会出现偏差。每位教师使用时,需要个人进行二次加工,增加工作量。编排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如错字或者选项出错,与已有练习册题目重复等。学案的印刷质量也远不如订阅的练习册,出现的图像模糊,纸张粗糙。

(二)建议

针对学案制作和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规范处理。比如:开学前制作好学案,装订成册,减少丢失的可能。严格控制学案题量,在配套练习题目好的情况下,学案主要采用课堂内容导学案和课堂过程导学案,只在课堂过程中配合教学内容使用。实施每个学案都备课组集体审阅的形式,组内教师轮流制作,或将个人擅长的内容分配给对应教师,提升学案的整体水平。针对印刷出现的问题,可以申请经费找专门的公司印刷。

在高二地理的学习内容上,我认为《必修三》和《区域地理》适合课堂内容导学案。选修2和选修6我认为比较适合专题式学案。期末考试前复习阶段,可采取提纲式学案。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扈中平 李方 张俊洪主编

[2]《我国中小学常用教学模式》 云南教育出版社和四川教育出版社   吴也显主编

猜你喜欢
均分练习册学期
练习册忘带了
蝴蝶标本(外一首)
练习册忘带了
练习册忘带了
面积均分线的推广
神奇的练习册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八年级上学期易错题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