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地方古籍出版探究

2022-03-22 09:09王双梅 陈为兵
出版广角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库古籍文化

王双梅 陈为兵

【摘 要】地方古籍出版在文化地域传承与保护、增进地方特色文化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专业性有待提升、受众面狭窄、重复出版等问题。文章从我国地方古籍出版的意义、现状和问题出发,提出我国古籍出版须强化内容建设,在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与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获得相应的内容保障,促进古籍出版向立体化、多元化发展;打造地方古籍出版特色,以好题材好故事在内容上取胜,配合多样化产品路径开发大众市场。

【关  键  词】地方古籍;现状;困境;市场;技术赋能

【作者单位】王双梅,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陈为兵,贵州财经大学文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课题“元两都文学活动研究”(18BZW055);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历代北疆纪行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19ZDA281)。

【中图分类号】G239.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03.012

地方古籍作为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饱含丰富的历史底蕴与深厚的文化传承,地方古籍出版工作对中华文明传承永续、地方文化特色品牌构建和社会阅读新风尚塑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方古籍出版工作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近年来,在中央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国各地政府和出版界愈发重视地方古籍出版工作,“岭南文库”、《广州大典》、“湖湘文库”、“巴蜀全书”、“贵州文库”等一批地方古籍重要项目陆续面世,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一、地方古籍出版的意义

1.助力地方传统文化保护

地方古籍的整理、编辑出版活动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力行动。地方古籍的纂修和出版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学术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

经搜集、整理而成的地方古籍文献主要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地方古籍囊括的主要是历代本省或本地区籍贯作者的著述,有时兼及省外人士在本地游宦、贬谪和寓居时撰写的有关本地风土人情的重要著作,是当地文化积累的重要内容。其次,当前系统性的地方古籍出版工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如收录和整理贵州省古近代历史文献的大型丛书“贵州文库”,就以“精选精编精印”为原则[1],对贵州历史文化文献进行全面的系统整理,其中不仅包括黔籍人士的著述和客籍人士在黔的著述、汉文记载的贵州少数民族文献(包括口传文献)等汉文文献,还包括用少数民族文字记载的文献。这些科学性、系统性的整理与出版工作,体现了贵州地方古籍出版工作鲜明的区域性特色,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2.增进地方特色文化研究

地方古籍中蕴藏的特色文化内涵不仅是地方文化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地方特色文化的战略高地。地方古籍出版工程的实施,是赓续传承当地优秀文化与增进地方特色文化研究的重要手段。地方古籍蕴藏着各个历史阶段地方文化的精粹,不仅对发掘地方优质文化资源和强化地方文化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为地方特色文化的学术研究提供系统的文献支持。

如“湖湘文库”不仅系统整理了湖湘文献,还深入研究湖湘历史人文,使湖湘文化得以传承与弘扬;“荆楚文库”旨在对湖北历代文献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构建完备的研究湖北的资料系统,深度发掘与大力弘扬湖北的地域文化特色;“广州大典”的编纂目的就是要“寻找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文化的根和魂”[2]。

二、地方古籍出版存在的问题

1.专业性有待增强,出版质量参差不齐

地方古籍整理出版的初衷是“上不负先贤,下无愧子孙”,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由于地方古籍出版历时较长,专业性强,参与者较多,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是具备专业素养的编辑人员较为缺乏,二是对出版质量的把关有待進一步加强。

要打造地方古籍精品力作,就要在各个环节对地方古籍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在选题阶段,要注意甄别文献真伪,孤证不立,防止虚假史料以假乱真;在对史料进行编校时,要精选版本,择其善者而用之;面对同一记载的不同版本,要请专家认真点校,利用不同版本互勘,不可松懈。

2.受众面窄,市场化程度不高

由于地方古籍专业性强,市场需求较小,市场化程度不高,一些出版社花费多年时间编纂的地方古籍首印量甚至不足百册。加上古籍整理、编辑难度较大,出版周期相对较长,出版单位往往在选题策划上更偏向于传承性整理,从而导致专业类出版物的数量远超普及类读物的数量,受众面很窄。

3.重复出版造成资源浪费

地方古籍出版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各省市之间、各出版单位之间的重复立项和重复出版,不仅造成出版系统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还导致出版成果中大量品种重复,一些亟须出版的冷门古籍善本缺乏。如老子与庄子的出生地分别在河南、安徽,但这两地在当时都是楚国的领地,老子与庄子也就成为楚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湖北省启动的重大文化工程“荆楚文库”必定要将其收录其中。那么,河南与安徽在修订地方文化典籍的时候,如何对老子与庄子进行收录,需慎之又慎、严之又严。

三、地方古籍出版策略

1.专项扶持,提供资金保障

(1)政府牵头,加强各方协调

古籍出版是一项耗资巨大的文化工程,如果没有国家和政府的政策和资源支持,是难以进行的。因此,地方古籍出版首先要由各级政府主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加强各地方古籍出版社与综合性大学、科技出版社等单位之间的协作,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构建地方文库编辑出版开放性平台,推动地方文库项目间的交流与合作。

如近十年来,贵州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牵头整理古籍出版项目近百个,同时以“贵州少数民族古籍总目”“贵州文库”为重点出版工程配套开展了几十项课题研究,建立了“汲古黔谭”“贵州古籍数据库”等大型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播平台;2018年成立了贵州省古籍保护中心,连续几年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入选名录的古籍数量多年高居全国榜首,其中《贵州清水江文书》入选国家古籍整理专项经费资助项目。这些工作不仅对贵州地方古籍出版体系的初步形成以及实现系统规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古籍出版工程的多元创新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文化动力与良好的政策环境保障。

为调动古籍出版工作的积极性,规避市场风险,除由政府主导地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外,大型、系列化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还需争取资金支持,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地方财政立项拨款应成为各地古籍研究、整理和出版的主要经费来源。当前,一般的地方古籍编纂出版都是以政府提供的资助作为保障。此外,许多地方古籍的整理出版也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的支持。如“荆楚文库”在2014年启动之初就得到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初步预算经费约2亿元。在湖北省财政厅的配合下,出版方长江出版传媒公司努力打造以“荆楚文库”为代表的国家传承项目,争取到了相应的国家专项基金支持。

(2)联动企业和高校,提供人才保障

地方古籍出版需要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团队来完成编校工作,然而,由于古籍整理人才来源渠道相对较窄,出版社选择余地小。加之许多地方古籍出版物市场狭窄,工作绩效认定较低等原因,许多对口专业的毕业生不会选择进入地方古籍出版社工作,从而加剧了古籍出版人才的匮乏[3]。在此背景下,许多古籍出版社逐渐加强与高校、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通过产学研融合统筹发挥高校和企业人才培养与市场就业的作用。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联动模式不仅可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牢固的专业与情感纽带,丰富古典文献学、出版学、校勘学、文字学、训诂学等专业课程内容,还有利于加快现代专业教学体系建设,创新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有志于从事古籍出版的年轻人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为古籍出版提供人才保障。

2.技术赋能,激活长尾效应

(1)加快数字转化,更新传播媒介

数字出版是当前地方古籍整理出版的重要方向。当前,网络数字平台上通过电子格式传播的古籍越来越多,主打更多数据、更低收费与覆盖面积更广的专业古籍阅读平台和古籍数据库成为地方古籍出版社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此背景下,地方古籍出版可凭借新媒体优势,向跨地域生产、分发和传播模式转变。地方古籍数据库以数码信息、电子介质的存储模式取代了传统的实体介质存储模式,为了查找资料特地去外地图书馆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媒体融合时代,地方古籍出版应加快数字化进程,探索古籍数据化、云出版等模式,让新技术为地方古籍出版赋能。

(2)开发全媒体资源,打造沉浸式阅读

古籍数字化与数据库建设为地方古籍有声资源开发和全媒体出版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首先,开发融合文字、图像、声音等元素的互动有声模式,让读者感受沉浸式阅读,是技术赋能地方古籍出版的重要方向。当前,全国多家地方古籍出版社纷纷抓住技术赋能、流量赋能和场景赋能机遇,积极搭建与自身发展相契合的融媒体平台,通过多媒体渠道打造沉浸式体验。如喜马拉雅发起的“古籍唤醒计划”,通过主播在线朗读、讲解等方式传播古籍文化[4],深受用户的喜爱。

其次,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加速地方古籍出版全媒体转化。地方古籍出版社可与淘宝、当当等电商平台合作,积极尝试阅读服务的跨界融合,借助微信、抖音等直播平台拓展传播渠道,推广古籍文化。这不仅能丰富古籍内容的呈现形式,还拓展了古籍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古籍出版向立体化、多元化发展。

3.讲好古籍故事,开发大众市场

(1)创新选题,打造自身特色

古籍出版的选题策划考验编辑对地方文化与历史的认知水平,编辑只有熟悉地方文化,增强学术能力与意识担当,苦练内功,才能从浩渺的文献资料中开掘出具有特色的大众选题,从而为地方古籍开拓大众市场。

如“山西文华”大型丛书除涵括传统的“著述”与“史料”外,为凸显当地古建筑和壁画、彩塑、石刻等历史文化积淀,还特设以图片为主的“图录编”;“湖湘文库”则着眼于湖南地区民国时期独树一帜的红色文化,重点编纂《杨昌济集》与《湖南维新运动史料》,突出湖南近现代红色文化发祥地的特点,彰显湖湘文化特色。这些地方古籍根植于当地传统文化,知古开新,通过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引领地方古籍阅读新风向,对全国地方古籍出版和文化建设具有示范性意义。

(2)开拓文创市场,尝试多样化路径

在书籍之外采用“IP开发+电商”的模式进行多路径的文旅产品开发,也是保存和传播先辈存留下来的文献古籍的重要方式。如“湖湘文库”不仅提供免费的网页资源,还与天闻数媒、华为合作推出专门针对高端文创市场的限量版IP联名平板电脑;“贵州文库”则推出一系列文创礼品——黔西南依文服饰、福娘茶、以晴隆羊为原型打造的金羊工艺品、手工刺绣笔记本等。这些富含贵州地域文化元素的创意产品改变了以往古籍出版内容的单一形态,以多元化的产品激发了市场活力,提升了地方古籍的社会关注度。

地方古籍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出版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地方文化品牌的发掘与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地方古籍出版和传播既要全面梳理成绩、总结经验,也要从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层面提高认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弘扬地方古籍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范桂红. 地方古籍出版工程的内容策划与管理运营:以《贵州文库》为例[J]. 出版广角,2021(6):41-43.

[2]周百义. 文库出版:找寻文化的根和魂[J].出版参考,2015(15):4-7.

[3]莫彬. 图书馆与地方古籍文献的整理出版:以广西桂林图书馆为例[J]. 河南圖书馆学刊,2014(6):83-85.

[4]张雨. 古籍整理出版迈入3.0时代[J]. 出版广角,2020(17):31-33.

3600500589219

猜你喜欢
文库古籍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专家文库
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文库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谁远谁近?
专家文库
我是古籍修复师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