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能老年人认知功能现况及影响因素

2022-03-23 10:29毛晓雨黄雅莲蔡清艳万秋容唐平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结果显示程度养老保险

毛晓雨,黄雅莲,蔡清艳,万秋容,唐平*

(成都医学院:1 心理学院, 2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成都 610500;3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成都 610036)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失能问题已成为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支持系统的重大挑战[1],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失能老年人失能率为19.5%[2],据专家预计,我国失能老人的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6 168万[3]。国内对失能老年人的研究多集中于失能情况和照护负担等方面,关于其认知能力状况研究较少。认知功能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过程,包含感觉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言语思维等方面。认知功能是人类心理过程的基本阶段,是人脑神经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老年人健康的必要因素,认知功能受损将直接影响日常生活,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命质量。研究表明失能的发展进程与认知功能受损相关[4],认知功能损害已成为老年健康的主要问题[5],同时也是痴呆的高危风险因素[6],提示该人群将面临更加严峻的长期照护压力。本研究以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 2018)数据为基础,分析中国失能老年人认知功能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实现成功老龄化和科学照护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CHARLS 2018数据。覆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0个县、450个社区(村),共调查了1.22万户家庭中的21 095名受访者[7]。本研究从年龄≥60岁的10 818名老年人群中,筛选满足“失能”条件的老年人共2 187名,对所有存在缺失变量的个案予以剔除,最终纳入1 044名失能老年人。

1.2 方法

1.2.1 失能评定 本研究采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instrumental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IADL)进行老年人失能状态的判定[8]。该量表包括做家务、吃饭、购物、打电话、吃药、交通及管理财务7项内容,其中任何一项回答“困难需要帮助”或“无法完成”则判定为失能。

1.2.2 认知功能评估 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失能老年人从时间和地点定向力、即刻记忆、注意力及计算力、延迟记忆、语言及视空间7个方面评定认知功能情况[9],满分为30分,其中文盲≤17分、小学≤20分、中学及以上≤24分为存在认知障碍。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老年人失能情况

IADL评定结果显示,10 818例老年人中,失能老年人2 187名,失能率为20.22%,其中男性 1 084名,女性1 103名。年龄60~106(69.42±7.19)岁,其中60~69岁1 289名(58.9%),失能率为19.92%(1 289/6 472);70~79岁673名(30.8%),失能率为20.91%(673/3 219);≥80岁225名(10.3%),失能率为19.96%(225/1 127)。

2.2 失能老年人认知功能情况

剔除失能老人MMSE数据中的缺失值,最终纳入1 044名失能老人进行认知功能分析,其中男性524名,女性520名。MMSE评分结果显示,得分范围为0~30分,平均(18.84±6.53)分;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586名,认知功能受损率为56.13%(586/1 044),其中,男性认知功能受损率为59.35%(311/524),女性认知功能受损率为52.88%(275/520);文盲(≤17分)170名,小学(≤20分)247名,初中及以上(≤24分)169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失能老年人认知功能在教育程度、躯体残疾、是否抑郁、婚姻满意度、空气满意度、有无养老保险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60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单因素分析

2.3 失能老年人认知功能情况多元回归分析

以失能老年人认知功能评估得分作为因变量,以不同人口学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是否抑郁、婚姻满意度、空气满意度及有无养老保险对失能老年人认知功能得分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失能老年人认知功能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国≥60岁老年人失能率为20.22%,与丁华等[10]采用IADL对CHARLS数据进行失能测算的结果基本一致(20.73%~21.61%),略高于2011年全国老龄委发布的全国城乡老年人失能率(19.0%)[2],但低于张小宁等[1]的研究(29.27%)。研究结果差异可能由各研究在筛选样本时入组标准有所不同所致。

本研究中失能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率为56.13%,略低于孙熠等[11]的研究中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的认知功能受损率58.4%。目前关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研究,全国性样本较少,深圳养老院非失能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率为40.2%[12],河北、浙江、陕西及湖南四省≥55岁非失能老年人轻微认知受损率为35.86%[13]。上述研究均表明失能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率远远高于非失能老人,其认知状况不容乐观,而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14],提示我们应加强关注失能老年人的认知能力,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失能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下降,遏制认知与躯体功能间的恶性循环。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失能老年人认知功能在教育程度、躯体残疾、抑郁状态、有无养老保险、婚姻满意度和空气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躯体残疾的失能老年人认知功能得分显著低于没有躯体残疾的失能老年人(P<0.05),这是因为躯体残疾加重失能程度,失能程度越高认知功能受损越严重,与宫巧钰等[14]研究相符。衰老和慢性疾病是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的生物因素和首要原因,是老年学研究的共识。随着慢性疾病病程的发展,病理状态将不同程度加重脑损伤(如缺血缺氧)情况[15],导致认知功能受损。本研究结果显示,失能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在性别、年龄以及慢性病数量等变量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与以往研究不符[11,15]。可能与本研究样本入选时排除了脑损伤(脑梗死、中风和脑萎缩)的个案、并对所有存在缺失变量的个案予以剔除有关。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是否抑郁、婚姻满意度、空气满意度及有无养老保险对失能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预测具有显著效果。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储备的知识和信息越多,拥有更多的社会参与、互动和交往的机会,接触更多有效信息的刺激,认知功能得到较充分的锻炼和保护,因此教育程度高的失能老年人认知功能较好。与此同时,有研究指出教育程度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具有可干预性[16],通过让老年人参与继续教育可起到保护认知功能的作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抑郁状况是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抑郁状况对认知功能呈现显著负向影响,同时抑郁会增加痴呆风险[17],提示我们应积极关注失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从婚姻状况来看,较好的婚姻状况对老年人认知功能呈显著正向影响,与郑海清等[18]研究基本相符,良好的婚姻状况可以减轻失能老年人的心理压力,降低精神上的负性应激,有助于保护认知功能。从空气满意度来看,本研究中对空气不太满意的失能老年人认知功能得分最高,对于这一结果,国内外文献暂未找到提及空气满意度水平对失能老年人认知功能影响的数据,但关于空气质量和认知功能的研究发现空气污染会对认知功能造成损害[19]。另外,本研究提示有养老保险的老年人认知功能较好,与朱雅丽等[20]研究相符,养老保险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对老年人健康有促进作用;同时有研究认为认知能力较好的老年人更愿意承担自身养老责任,认知能力对老年人保险需求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1]。

综上所述,我国失能老年人认知功能现状不容乐观,除年龄、慢性病等生物因素影响外,教育程度、抑郁状况、养老保险、婚姻满意度和空气满意度等社会心理因素也影响着失能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提示我们,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失能老年人继续教育的门槛;关注失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建立老年心理服务体系;重视婚姻对老年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全力改善居住环境,加强空气治理;提高我国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和参保率;通过建立完善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提高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失能老年人养老问题,助力实现成功老龄化,推动实现“健康中国”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结果显示程度养老保险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日语程度的类型与程度副词的对应关系
最严象牙禁售令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缴纳两份社保可同时享受两份养老金吗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
幸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