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探究

2022-03-23 12:14叶葳葳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华中华民族总书记

叶葳葳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莆田 3511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1]。长期以来,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困扰着当代中国人。因此,正确认识及科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转化成为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是新形势下必须重视并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如何对待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表述、新论断、新举措,这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行动指南,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转化成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精神力量,夯实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基。

一、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形成理路

(一)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渊源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有着十分深远的理论渊源。首先,该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借鉴。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坚持以“实践”和“辩证”的观点、以“批判”和“继承”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2]马克思强调,任何一种新文化都并非凭空而生,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新文化的产生必然带有传统的元素,这些元素有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这就需要通过“批判”以确保“继承”的是积极的元素。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继承”的基本立场、“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矛盾二分法”等,都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其次,该论述是对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精髓的总结。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不应割断历史,而是要“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发扬光大”;邓小平认为,对于那些有用的、优秀的东西都应予以“钻研、吸收、融化和发展”,而不能将其“藏之于密室,供人欣赏”;江泽民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要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才可以更好地传承“这一珍贵的遗产”;胡锦涛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对其进行创新性的转化和发展。[3]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精髓,成为习近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形成的科学理论基础;再次,该论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习近平从小将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种在心田,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治国理政实践中,并融合时代元素对其进行全新的诠释与演绎。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挖掘“民惟邦本”“天下为公”“与人为善”等传统文化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文化保障。

(二)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发展的现实基础

时代的前进推动思想发展,思想发展为时代的前进提供内驱力。理论一旦脱离现实语境和具体问题,任何理论创新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作为一种科学认识,本质上乃是源于对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是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发展现实、顺应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论断。[4]首先,该论述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同时也是对世界其他先进文明的吸收和借鉴,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包容。[5]这就从理论上厘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践又反过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从而使该论述获得更加丰富的内涵,并且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其次,该论述是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困境的指导策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结晶,需要一代代优秀的中国人努力继承并发扬光大。[6]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定位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并对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索,使相关理论体系得以逐步形成与完善;再次,该论述是应对综合国力竞争的现实考量。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西方发达国家的世界主导地位持续走弱,国家格局呈现相对均衡的发展态势”[7]。这是重大的历史机遇,亦是严峻的现实挑战。中国想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全面提升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最深厚的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从应对综合国力竞争的现实考量出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产生的主体条件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指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即“人是能思想的存在物”。这就意味着人可以创造出依附于时代环境,但又相对独立的思想认识,这种思想认识又会随个体的实践而不断发展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和理论著作中引经据典,充分体现出深厚的传统文化造诣。因此,我们应追根溯源,全方位解构习近平自身成才经历在其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首先,习近平在孩童时期就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不仅自觉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知识,还将其思想精华付诸实践,早早便在心中播下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青少年时期,习近平阅读《岳飞传》,便誓将“精忠报国”作为一生追求的目标;在梁家河插队期间,求知若渴的习近平常常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挑灯夜读各种经典古籍,如《史记选》《汉书选》《三国志》《中国古代思想史》等;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习近平仍然保留着读县志、看古籍、品经典的读书习惯。正是因为从孩童时期便开始学习钻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浸润人生,使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独到见解;其次,习近平学以致用、勇于实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于治国理政实践中。担任正定县委书记时,他提议编写《正定古今》,推动修缮大佛寺、兴建荣国府;担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时,他提出要警惕对历史文物的“建设性破坏”,修复鼓浪屿的地标性建筑八卦楼,科学保护鼓浪屿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时,他推动创作风光音乐电视片《山海的交响——闽东抒怀》;在福州任职期间,他修缮林觉民故居,推动制订《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在浙江任职期间,他推动实施文化建设“八大工程”,提出要弘扬中国的丝绸文化,着力加强戏剧人才培养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用“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来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来要求领导干部修身立德;以“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理念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以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知灼见在主观上推动了相关重要论述的产生和发展。

二、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核

(一)系统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

正确认识、合理评价和科学发展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决定着本民族传统文化能否繁荣兴盛,更关系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发扬光大,这是中华民族不可推卸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精准定位,并从多个层面展开阐述。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血脉。民之无魂不立,国之无魂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度阐释。他强调,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这是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进程中,中国人民要始终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文化根基;[8]再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促进世界和平的精神指引。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主张“协和万邦”“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坚持与人为善、和平共处、和气通商的原则,这正是源于中华文明和平、和睦、和谐的“和”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开创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的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全人类共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9]

(二)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精准概括和提炼,将其总结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第一,讲仁爱。“仁爱”历来为众德之首,由孔子提出并发展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范畴。对内,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以仁爱思想构建和谐社会,强调党员干部要增强仁爱之心,让人民群众更加放心、安心、顺心;对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反对以强凌弱,始终坚持“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讲仁爱”被习近平总书记列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第一条,深刻且准确,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第二,重民本。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在古代主要体现为“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等思想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强调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并将这一理念贯彻到治国理政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将“重民本”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第三,守诚信。“以诚为本、以信为先”,这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讲诚信,勉励企业家做诚信守法的表率,寄语少年儿童要明礼守信。同时,他又指出诚信是结交天下的根本,强调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要以诚信为准则,为建设和谐世界贡献中国蓝本;[10]第四,崇正义。“崇正义”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成为我国古人“日用而不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社会正义问题,明确指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强调完善制度以保证社会公平正义。同时,他明确指出要构建公平正义的新型国际关系,为国际外交提供了中国方案;第五,尚和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时指出,“和合”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进而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思想。同时,他将以“和合”为思想内核的“和平安宁”“天下一家”“合力合作”等理念贯彻到国际关系中去,为解决冲突、维护和平贡献中国智慧;第六,求大同。“大同”无疑是古代人民群众心中美好的愿景之一,也和当前共同富裕理念有着高度的契合性。习近平总书记历来主张发展大同思想、倡导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使其更具有现代价值。

(三)阐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立场

任何事物都有其变化发展规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其自身客观发展规律与人的主观选择相统一的辩证过程。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新任务、新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时代要求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立场,为新时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行为遵循。首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性原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也需要人民群众对其进行传承发展,并以获得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认同为重要依归,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葆青春和活力;另一方面,要坚持“批判扬弃”的科学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其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离不开文化创新。“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深入挖掘那些具有传承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根据“时代特点和要求”进行改造和升华;“创新性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特性,将现代内涵融入传统文化之中,并借鉴与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精华,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最后,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理念。“不忘本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守护、传承与弘扬好我们的文化根脉,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植根塑魂;“吸收外来”,他指出“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可以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面向未来”,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响应时代召唤、肩负时代使命,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时代文明,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指南

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首先,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该论述继承和借鉴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以历史的眼光、文化的自觉、国际的视野对如何对待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其次,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指南。该论述深化和充实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高度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系统阐述了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与实践路径,为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新视角、新思维和新方法。

(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行动纲领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内涵也发生重大变化;另一方面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当代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更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自信之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昌盛,要求中华民族始终坚定文化自信,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支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具体的实施策略和路径。

(三)推进中国方案走向世界的重要范本

全球化背景下,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如贫富差距、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现代性困境”。解决这些世界性难题,不仅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而且需要借鉴富有经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并且在多个场合针对世界难题阐述了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方案。比如,“以和为贵”“和合”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可以成为解决世界和平问题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智慧,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说,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是推进中国方案走向世界的重要范本。

综上所述,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传承、发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依据和行动纲领,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这一重要论述精神,扎实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使其转化成推动祖国实现复兴大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中华中华民族总书记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