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内在关系、风险挑战、具体路径

2022-03-24 21:10郑素兰
经济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助力数字

●郑素兰 范 芹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正昂首阔步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隆重召开,此次会议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同时为新阶段创造新的辉煌成就做了详细的部署和规划。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朝向一个目标努力,那便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共同富裕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1]。现阶段,中国进入共同富裕恰好与数字经济时代相吻合[2],意味着数字经济将成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依托力量。数字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出的新的经济形态,是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数字经济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关系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论断,打破传统束缚,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随着改革向深处迈进,向广处拓展,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共同富裕成为了国家发展的主要目标。如今,人类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全新历史阶段,数字经济能够适应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要求,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一)数字经济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助力全面富裕

所谓全面富裕,既包括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物质文化的极大丰富,又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和精神生活的满足。数字经济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助力全面富裕。一方面,数字经济有助于实现物质层面的富裕。其一,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占比逐年提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自2002年以来,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经过18年的发展,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3]。2008—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率达14.43%,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率8.27%,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的作用十分明显[4]。由此可见,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数字经济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支撑力越来越强。其二,数字经济为提高生产力创造新动能。据统计,2002年至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率接近70%。随着数字经济与后疫情时代的叠加,网络购物、直播带货、线上AI教育、云旅游、云演唱会等成为我国经济的快速恢复和持续增长的新引擎。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有助于实现精神层面的富足。数字经济能够助力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将数字技术与传统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相结合,能够使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进馆深度游览,实现“科技和文化”双轮驱动。将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相结合,通过APP、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可以及时发布重要通知、在线预定门票、开放电子读物、开展线上课堂、进行线上科普等,能够使文化场馆更加智能化,服务更加有温度,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于高质量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二)数字经济能够拓宽就业渠道,助力全民富裕

近年来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部分行业缺乏活力、发展势头不足,受疫情影响一些中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辞退员工,就业形势越发严峻。但是,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的富裕。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数字经济在拓宽就业渠道,助力全民富裕方面进一步凸显出了新优势。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产生了许多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新劳动者”。“新劳动者”包括为优质农产品“带货”的主播、拥有“千里眼”和“顺风耳”的线上教育工作者、打造充满想象的虚拟世界的VR软件开发工程师、物联网通信检测工程师、为百姓健康提供“云守护”的线上医生等等。这些“新劳动者”的数量在逐步增加、规模在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乘着数字经济的东风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数字经济催生出了新产业和新模式,并且具有规模小、就业方式灵活等特点。可以说,这一新的经济形态进一步拓宽了就业渠道,随着这部分劳动者的收入不断提高,数字经济在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富起来的队伍中。

(三)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均衡式发展,助力共建共富

数字经济主要依托数字和信息开展经济活动,而数字和信息具有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点,比较容易实现跨区流动,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地域差距、助力共建共富。数字经济的生产地点和消费地点并非像传统经济一般较为固定,且生产地点和消费地点在距离和所在区域等方面的密切程度也大大降低,生产、消费均可以借助数字平台实现。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数字经济能够助力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随着生产端呈现分散化、碎片化的特点,广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加入到生产端的人数越来越多,形成了许多以社区、农村为依托的生产中心,这种新型的生产方式能够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做大蛋糕的队伍中。此外,数字经济成为了助力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新引擎。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生产生活联系日益紧密,催生了以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主业的电商企业、带货主播、微商等;涌现了一大批借助数字经济平台,分享当地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个人或小微企业等,这些依托数字技术出现的新的经济形态,带动了当地的发展,有效地吸收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使他们成为了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风险挑战

数字经济对于共同富裕的实现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在部分领域又对共同富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风险和挑战同样值得重视和深思。

(一)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效果有差异

其一,数字经济赋能地方经济发展的效果有差异。放眼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南方与北方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地域之间的不平衡态势会导致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被进一步拉大。而且大多数城市、东部地区、南方地区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较为明显,这些地区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好、市场优;而农村、中西部地区、北方等欠发达地区要在政府实施数字普惠政策后,才能迎头追赶,逐渐缩小区域差距[5]。其二,数字经济赋能当地政府服务的效果有差异。让全体人民享受更加均等的高质量公共服务和政府服务是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但是由于受到地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差异、各地政府将数字化技术与当地政府服务结合的紧密程度差异等因素影响,使得一些地区的群众能够享受到数字政务服务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而一些地区的群众则无法享受。

(二)数字经济对就业存在一定冲击

总体来看,数字经济能够创造许多新的行业和就业岗位,但这些岗位大多指向受教育程度较高、数字化技能掌握较好的高素质劳动者,对于那些文化程度较低、技能掌握较少的低素质劳动者可能会产生冲击[6]。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主要方式,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使得实体店的消费者数量大大减少,大量实体店无法维持正常运转纷纷倒闭,实体店中的工作人员常常面临失业风险;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许多餐饮公司购入送餐机器人,智能送餐机器人的出现和大量使用,使得传统餐饮行业的服务员面临下岗的局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化技术的成熟,流水线工人逐渐被智能化的机器设备代替淘汰等等。总而言之,数字经济时代,职业素质较低的劳动者面临更大的失业风险,政府要重视这部分群体,尽可能保证他们在共同富裕的路上不掉队。

(三)“数字鸿沟”依然存在

其一,“接入鸿沟”仍然存在。“接入鸿沟”主要指受到网络、宽带等数字经济所依托的设施或技术限制,部分群体无法接触并享受以大数据、云计算、5G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带来的红利。由于所处地区过于偏远、家庭经济条件不足以支撑接入宽带和网络的经济费用或是其他原因,一些地区或家庭不具备接入宽带和网络终端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条件。其二,“使用鸿沟”日益凸显。随着宽带网络费用的下降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突破,逾越“接入鸿沟”的难度在日益降低,“使用鸿沟”成为当前数字经济助力共同富裕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地方。“使用鸿沟”与公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掌握数字技术的能力呈正相关,公民受教育程度越高、掌握的数字技术相关知识越多、使用数字技术的能力越强,则越能跨越“使用鸿沟”。当前,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代青年掌握数字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在逐步提升,但与此同时,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群体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数字技术对这部分群里来说,显得遥远又陌生。除此以外,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在增加,民政部数据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老年人口数量虽然较多,但大多数老年人口不具备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配备智能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的老年人口数量也很少。截至2020年12月,在我国多达9.89亿的网民群体中,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11.2%。老年人因观念问题、经济因素、学习能力下降、学习接受新鲜事物的欲望不足等原因,逐渐成为了数字经济时代的“边缘人”。综上所述,数字经济时代如果不能消除“数字鸿沟”,必将有一部分群体无法享受数字经济时代所带来的红利,这与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存在差异。

三、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

(一)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优势,弥补公共服务短板,使各个地区的人民都能够享受到同样的优质服务,迈向更高质量的共同富裕。

一是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将数字平台引入到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就业、社保、教育等领域,通过数字平台快速高效地帮助百姓解决民生问题;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更加准确地分析民生需求,提供精准化服务;加快打造智慧场景建设,打造数字公共服务综合应用场景,为人民提供更加便捷且优质的公共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二是将数字技术嵌入政府服务要打造数字政府和智能政府。通过加强先进地区和较为落后地区政府之间的交流合作,将打造数字政府和智能政府经验优化推广,缩小地域之间的差距,不断提升各地人民对于政府服务的满意度;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开展技术分享与技术指导,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打造满足当地群众需求的政府服务平台,加快打造高质量“数字社区”的步伐,不断推动智慧政务服务、智慧治理体系、智慧公共服务协同发展。

(二)加强就业帮扶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然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就业问题。

其一,政府要制定兜底性政策,减少数字经济对就业的结构性冲击。政府要做好因数字经济影响而失业的这部分群体的保障工作,保证其基本的生活需求,与此同时,要定期开展一些培训,帮助这部分失业人群掌握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职业技能。

其二,要加强对数字平台的监管力度,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相关行业的从业环境,通过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从业者合法权益。数字经济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下“人”与“组织”的关系与传统产业组织明显有不一样[2]。因此,要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的途径保障数字经济时代新业态从业人员的收入、福利和基本权益等,不断缩小文化知识水平较低、数字化职业技能掌握较差的群体与高精尖人才之间的差距,助力全民共同富裕。

(三)努力消除“数字鸿沟”

一方面,企业和政府要着力消除“接入鸿沟”。必要的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府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数字经济发展的根基。政府要有所作为,加强偏远地区的宽带、光纤、网络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偏远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的布局,加强数字生态建设;政府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下乡力度,在经济层面给予适当的补贴;引导地区之间加强数字经济交流合作。企业要自觉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将偏远地区的宽带网络费用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助力贫困人口享受数字经济带来的便利。

另一方面,要着力解决“使用鸿沟”问题。要优化教育改革,提高青少年群体掌握数字技术知识的水平,各级教育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教学大纲;学校要优化课程设置,除了提高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必修课的教学质量,还可以开设与数字经济有关的选修课作为补充,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教师要善于运用数字化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教育。要加强引导培训,提升中老年群体运用数字化技术的能力,同时,要建立适老化的物联网技术,真正为老年人提供便利。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助力数字
助力成功七件事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