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多元融合研究

2022-03-25 02:48张衡宇
教育与职业(下) 2022年3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产教融合文化建设

[摘要]高职院校肩负着“以文化人”的重要使命,应该积极主动对接利益相关方,多元融合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征。然后指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多元融合的思路:传承校本文化、对接行企文化、吸收地域文化。最后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多元融合的路径:构建以文化人育人机制、激发校园文化自信和践行自觉、把企业文化引入教育教学、提升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关键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校园文化;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张衡宇(1975- ),男,江苏赣榆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江苏  徐州  2211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双高建设驱动下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2020SJA1118)和2020年度徐州市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特征、融合及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XSW-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06-0064-04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校这一特定主体中形成的物质形态、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有形与无形的结合体。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则是在高职院校这个主体空间和地理范围内形成的具有自身鲜明特征的校园文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强调“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基于此,如何将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有效融入校园文化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高职院校肩负着“以文化人”的重要使命,应该积极主动地对接利益相关方,融合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以此构建校园文化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文化作为一种力量形式和精神密码,其形成与区域制度形态、历史发展积淀和生活习性习惯密不可分。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分支,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承袭映射了社会文化,是社会文化在校园内部的投射与显现。校园文化是以学校内部教职员工和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学校历史底蕴和发展规划为基础,以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为蓝本,由全体师生、校友、学生家庭、企业和社区等在相互接纳、碰撞、融合中不断变化,继而逐渐稳固形成的。

校园文化包括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体现在学校办学的各个方面、不同角落。无论是学校的校园环境,还是教室、宿舍、食堂等物质的、有形的场所,均体现着学校的文化意志;学校的校训、校风、校徽、校歌等也都属于校园文化,体现着学校的精神文化、精神气质;学校长久以来形成的和不断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的凝练固化,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校园行为、校外举止等也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

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主要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高”与“职”。“高”是指办学层次,高职教育也是高等教育;“职”是指高职教育要突出与社会接轨、与企业融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依托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混合所有制等办学模式,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致力于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企业,这就要求校企协同育人必然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综合来看,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多种主体、多种形态的有机统一体。基于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定位的显著特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第一,职业属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校园文化的职业属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首先应该体现职业相关性,即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特色呈现、职业精神和职业理念的内在表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立足于学生长远发展,着力创设职业教育环境、彰显职业教育氛围,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第二,行业属性。高职院校得以生存发展的前提是其特色性,主要体现在学校定位和服务对象的行业特征,即给什么行业提供人才服务和技术支持。高职院校应紧密联系相关行业,根据行业的特点和性质,多层次、多举措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耳濡目染行业文化,逐步了解相关行业的素质要求,提升自己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第三,实践属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实践性,强调实践出真知,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要体现“实践文化”特色。“实践文化”引导学生注重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多元融合的思路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密切联系,与学校自身的办学传统、办学特色和所处地域环境紧密相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产教融合背景下充分发挥校内外各种文化育人载体的作用,对提高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传承校本文化。每所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学校定位、办学特色都不尽相同,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学校基于自身特色凝练形成的校本文化是区别于其他校园文化的关键,同时也是自身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教职员工、学生、校友、企业、社区等学校利益相关方共同作用,推动着高职院校校本文化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校本文化需要经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参与主体不竭的总结提炼归纳。

2.对接企业文化。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积极主动地与行业企业对接,吸纳优秀企业参与办学,以此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第一,高职院校要以物质文化为基础和载体,吸取优秀的企业理念、行业规范等,强化学生的职业感受,营造良好育人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校园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第二,高职院校精神文化是学生形成爱校情结、强化专业认可、坚定目标追求的力量源泉。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对相关行业企业进行调研找准契合点,努力把企業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体现自身建设和发展要求的精神文化。

3.吸收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理基因”。地域文化依据独特的地理因素,根据当地风土民情、生活习性和历史积淀等复杂环境综合形成,是地方人民生产生活的思想和精神集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碰撞、融合、共生,体现了文化的包容性,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挖掘优秀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肩负起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的神圣使命,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水平,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多元融合的路径

为促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有效对接企业文化、地域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1.构建以文化人的育人机制。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软实力”的体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为构建高水平、多元化、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做好前瞻性规划。高职院校要坚持将文化育人贯穿学校工作的各方面,以文化人,凝聚合力。在文化育人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明确各部门职责、落实职能部门责任分工,通过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合理分配,形成一条主体明确、层层负责、有效追责的责任传导链条,推进上下贯通、协調配合、同向发力。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导向机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文化育人特色品牌。

2.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已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和时代印记,因此,要定期组织各类文化活动,搭平台、畅渠道、建机制,着力建设富有校本特点和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有文化品位的学生。在日常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采取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台上台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例如,具有农林、建筑、航运等艰苦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应弘扬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校园精神,培养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态度和甘愿奉献的精神;工科类高职院校,应突出工匠精神培养,把工匠精神融入课堂,让工匠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

3.推进校企文化深度融合。高职院校在深化办学内涵、落实社会责任的进程中,应做到积极主动地对接行业企业,努力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全方位营造学生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精神养成的文化环境。

第一,建设富有职业氛围的物质文化。高职院校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应着重体现办学理念与学校特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观。第二,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文化。高职院校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抓手,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培育一流专业和专业群,加强与企业的战略合作,探索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打造学校亮点。第三,把企业文化引入教育教学。高职院校应按照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下大力气将职业岗位技能与标准、行业企业优秀文化汇编成册,以标准化、系统化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尽量呈现企业的真实环境和实际场景;从行业企业聘请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实习实训等课程的兼职教师,营造最为接近真实工作的教学氛围;开设“订单班”,邀请名优企业来校建立“企业学院”,使学生入学伊始就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增强职业认同感。第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在校内外实习实训过程中,学校要与企业取得共识,按照企业员工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以期能够让学生获得真实的职业感受,切实提升学生融入集体、融入职场的能力。

4.提升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将地域文化引进校园,以丰富校园文化。特色地域文化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内容和素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高职院校应充分挖掘有代表性的地方优秀文化,促进地域文化与高校文化育人的融汇共进。

第一,将地域文化融入课堂。地域文化作为学校所在地的无形瑰宝,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力抓手,是学校提升育人成效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依托课程建设,将地域文化嵌入教育教学。高职院校可将地域文化内容加入校本教材,开设地域文化课程和地域文化讲座,对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聘请相关学者承担教学任务,从而增强学生地域身份认同,培养学生的本土情怀,立志为家乡建设做贡献。第二,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特色地域文化。高职院校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彰显地方特色,打造文化教育品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邀请区域特色文化相关研究人员来校讲述文化背后的故事和传播意义,形成系列内容;加强与地区文化部门的沟通交流,签署共建协议,挂牌教育基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第三,设计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首先,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通过地方历史人物与英雄事迹、历史遗迹和民俗文化等,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人文景观,使师生在学校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了解地域文化的历史和精神,做到爱家乡、爱学校。其次,高职院校探索将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校园文化场景进行呈现,通过蕴含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宿舍文化、教室文化、食堂文化等,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从而以文化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素质培养、人格培育、成长成才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构建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高职院校文化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凝练校园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

[参考文献]

[1]杨泉良,赵宗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2]艾宏伟.文化自信视野下的高职院校文化育人[J].教育与职业,2020(11):97-101.

[3]王纪安.新时代高职院校企业文化育人的科学化水平提升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2):17-19.

[4]陆青霜.文化融合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化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20(13):48-51.

[5]萧早荣.职业发展视域下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及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16):73-78.

[6]吴高岭,宋德风.浅谈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2-24.

[7]赵玲珍.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J].中国高教研究,2015(1):11-13.

[8]苗艳艳,尤吾兵.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逻辑与实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28-133.

[9]胡婧.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5):119-121.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产教融合文化建设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