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请就位——浅议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25 22:31甘甜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演员课本剧教学运用

甘甜

【摘 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培养其专注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尝试将课本剧融入日常课堂,通过这种学生参与的情境体验式学习,强化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积极鼓励学生运用创意思维与语言运用能力,构建和创作出精彩纷呈、独一无二的课本剧表演。在此过程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分工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关键词】课本剧 教学运用 实践策略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善于模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语文课堂上采用课本剧的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将教材上冰冷的文字转化为具象的、生动的、有趣的表演。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记忆与理解,同时还可以有效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和深意,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意识,解放他们的头脑和手脚。从而转变过去的传统语文教学思路,构建更为开放、自主、有趣、互动的语文课堂。

一、课本剧的概念与教学价值

课本剧是在戏剧艺术表演的基础上,将教材中的文章、故事、传说、诗歌等内容转化为有着完整剧本的舞台表演。

首先,课本剧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再配以图文并茂的讲解,以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而课本剧的优势在于能够将学生引入教材内容,以丰富的表演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从而获得对课文内容更深一层的认识与理解。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乐于参加。整个过程有趣好玩,课本剧的融入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参演课本剧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在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中,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中心与主导,语文知识结构、重难点、运用技巧等都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教给学生的。这种单一化、单向式的教学有一个明显的弊端:学生的学习是被动接受的,既没有自主权,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而课本剧表演则是由学生从头至尾参与的,且需要他们动脑、动手,从剧本的编写、表演排练、设计台词、动作神态等各个方面下功夫,与原本枯燥单一的学习模式相比,学习体验感更加丰富。

最后,课本剧表演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课本剧大部分都是由学生进行创作、改编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运用能力都能得到训练。比起机械式的重复练习,这种以学生主导、主动参与、自由发挥、成果可见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在创演过程中不仅提升了知识技能,成就感和满足感也因此加强,这是传统教学模式难以企及的。

二、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向

1.趣味助教,妙趣横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阶段,如何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各个学科的教学重点。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戏剧和课本剧,然后为他们挑选合适的课文进行剧本创编。借助多媒体技术、道具服饰的支撑,将阅读、理解、创编、表演融为一体,打造妙趣横生的语文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本剧成为学生语文学习道路上的催化剂。通过这种沉浸感极强的课本剧表演来呈现课文内容,并将全体學生都带入这个情境中,实现兴趣助教、快乐学习语文的教学目标。

2.开放自主,学生主导

为了让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应当将主导权交到学生手中,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对剧本选择、剧本创编、对话台词、动作神态进行一系列的设计,要让学生充分地投入课本剧的创编中。这样就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并提升他们的应用水平,还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教师应将课本剧表演活动立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之上,优化语文课堂的实践活动环境和学习氛围,将开放、自主、创造融入课堂教学目标。

3.结合教材,挖掘元素

语文教师要严密思考将课本剧放在日常教学中的哪个部分,应在哪篇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课本剧的创编与表演。表演课本剧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与综合素养,但课本剧的创编、准备、表演也需要花费时间成本。因此,教师要从现有教材中挑选题材最合适、学生发挥余地大、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的元素,引导学生进行准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表演课本剧时,教师可以从旁协助、给予反馈、提供意见,确保课本剧表演最终顺利完成。

三、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围绕语文教材内容,设计趣味情景剧

将课本剧应用到语文日常教学中时,教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从语文教材中选取合适题材,然后进行整合、提炼、延伸,带领学生在教材内容基础上进行创作,给学生提供展现创意思维的平台,营造出积极活跃、愉快有趣的语文学习氛围,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脉络清晰,内容趣味十足,且情节有数次反转,很适合做课本剧的剧本。对课文进行精讲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表演小组,从剧本创意、台词加工、动作神态等方面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课本剧。教师只需要为学生提供多媒体设备的支持,如背景音乐、音效、插图、动画等,甚至道具都可以由学生自行设计、制作。围绕《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中的故事,学生可以分角色扮演“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还可以在原有课文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其他角色,使故事角色富有活力和生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的二次创作,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整个故事变得更加立体、丰满。每一组表演完后,其他学生进行投票打分,教师则根据每一组学生的表现、感染力、台词、剧本创编等方面给予细致的点评,并鼓励学生。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教师可以给予获胜小组一些小奖品以示激励,并请参与表演的学生说说自己对于这篇课文中人物角色的看法,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高。

2.鼓励学生自编自导,激发学生自主性

课本剧融入语文教学会产生积极正面的作用,从前期准备到后续表演,学生参与课本剧表演时,其实就已经参与了语文知识技能实践的过程。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帮助、指点、启发,鼓励他们自编自导自演,将自己对于课文故事的理解与想法渗透到对课本剧的演绎和改编中,这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的文字组织、语言表达、情感表现、分析推理、口语语感等核心素养。最关键的是要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解放他们的大脑、手脚、空间、时间,给学生提供发挥想象、展现自我的空间。

例如,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这篇文章讲述了西门豹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聪明智慧,帮助百姓破除迷信,大修水利,使当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故事的背景处于战国时期,内容完整,线索清晰,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课本剧表演时需要7~8个角色。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组准备的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参与小组讨论,了解学生的创编思路,启发他们,使其产生灵感。

西门豹运用聪明才智破除当地河伯娶妻陋习是本文的精彩之处,教师可以把这一部分作为指导重点,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思考课文,体味不同角色的人物形象特点。比如主角西门豹的智勇双全,学生需要根据课文中展现的西门豹人物形象与性格特征为其设计更加贴切的台词。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会更加透彻清晰,而且为了保证课本剧的顺利完成,学生会对所要扮演人物的动作、神态等各个方面进行揣摩。如此一来,语文课堂的综合性、开放性、实用性也就更强了。

3.借助表演融入课文,强化学生专注力

如何推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是目前阶段的教学重点。在核心素养教育的倡导下,教师在日常授课时要从学生的能力与心理需求出发,培养他们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情境中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汉语言思维。而课本剧这一兼具创新性、实践性的教学手段,能将学生带入具体的场景,通过学生身临其境地表演、讲述,打造将阅读、理解、创新、表演、展示融为一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让语文知识与技能的衔接不再流于表面。

在教学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一课时,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较久远,学生可能对故事背景較为陌生。教师可以通过创编课本剧的方式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领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如何完善《小英雄雨来》课本剧的剧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的纪录片、动画片视频,带领学生一同观看,结合资料来了解课文的出处和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加深学生对于“雨来”这个角色的了解。学生在创编课本剧的过程中,会对当时的故事背景产生更深的感受,爱国精神与民族自豪感也随之增强。教师还可以由班级延伸到年级,组织更大规模的展演和评比,提升学生对此类文本的钻研兴趣,达到“1+1>2”的教学实效。

在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使用背景下,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正处于不断探索和创新之中。面对更加现代化、多元化的文化环境,我们不妨也将课本剧引入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借助丰富多样的生成,让学生爱学语文、爱用语文,切实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演员课本剧教学运用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演出来的精彩不一样的风情
杂技艺术与音乐简析
电子白板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琅琊榜》浅评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