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特色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软环境建设思考
——以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为例

2022-03-26 02:26潘晓燕孟兆晨蔺志琦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
科技中国 2022年3期
关键词:产业园园区传感器

■文/潘晓燕 孟兆晨 蔺志琦(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

科技创新,产业先行。上海现有的40家特色产业园布局(截至2021年8月上海已布局了40家特色产业园,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制造、在线新经济七大核心产业领域)充分体现了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新思路。以高品质园区软环境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探寻上海产业创新升级的新路径,是构建上海城市发展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园区创新创业主体的难点、痛点和需求,本着“企业把产品做好、园区把服务做细”的宗旨,以科技创新政策及服务环境建设促进园区引领性、创新性和高质量成长。

一、国内外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态势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对智能传感器的需求与日俱增。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在智能传感器领域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产业上下游配套成熟,几乎垄断了“高、精、尖”智能传感器市场。2020年全球MEMS传感器在消费电子领域市场规模最大,占据总量的60%。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和传感器领军人才方面均落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高端传感器产品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中高端传感器进口占比高达80%,传感器芯片要在90%以上。智能传感器行业具有技术壁垒较高、产业细分环节多而分散等特点,目前国内市场机遇主要来自下游新兴应用的强劲拉动。我国整体传感器芯片国产化率低(不足10%)、工业用基础传感器“有器无芯”等问题已经凸显,在中国大陆也缺少专业且有实力的MEMS研发代工平台。

国内发展步入关键阶段。截至目前,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结构性传感器阶段、物性型传感器阶段以及智能传感器阶段。我国传感器发展的主要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传感器产业的发展阶段

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是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的核心承载区。随着5G、AI、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应用,智能传感器成了信息工业的核心要件。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约占传感器的四分之一,几乎被美国、欧洲、日本等所垄断,最大的应用市场在消费电子领域。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国不同省市纷纷打造了相应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如表1所示)。根据202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报告(2020),从3个一级产业竞争力、园区竞争力和配套竞争力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产业规模、创新投入、技术先进性、龙头企业;区位战略定位、交通、政策、基金、人才)考量,国内2020传感器十大园区排名,苏州工业园区位列第一,嘉定工业区名列第二。

表1 国内主要传感器产业园

二、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现状

坐落于上海嘉定的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于2019年10月揭牌,是2020年4月上海市首批26个特色产业园区之一,位于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布局的“一核两翼”的北翼核心区。产业园聚焦以智能传感器芯片为核心的智能硬件相关产业,2020年产业集群年产值约430亿元,目前是集成电路领域3所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本着“聚力于芯,智传未来”的目标,志在打造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在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一核两区”3平方公里内共汇集产业特色企业近百家。为实现产业集聚效果,园区布局了研发、中试(拥有全国首条MEMS 8吋“超越摩尔”研发中试线及全国领先的12英寸先进传感器特色工艺中试线)和量产线,实现了“一条龙”的产学研模式。课题组历时两个月的走访及问卷调研,了解了园区基本情况。

一是创新创业主体以民营科技企业为主。园区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源于嘉定区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在此基础上又入驻了多家相关小微企业。在56份有效问卷中,不同性质企业的分布状况如图2所示。其中,科技型民营企业占据46%,与之前“一核两翼”的功能定位贴合度较高,中央在沪研究院所占比9%。

图2 产业园机构布局情况

二是园区以研发类的电子信息技术企业为主。园区核心区由南至北分设科研功能区、企业集聚区、研发中试区、应用示范区、产业发展区等五大功能区域。调研显示,智能传感器园区所在单位目前所属领域或行业55%是信息技术类。21%是为高技术企业服务的招商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汽车等相关技术企业也占据一定比例,研发类的公司占比最高为66%,服务支撑性的企业占48%。

三是园区初创小微企业居多。如图3所示:入驻园区的企业64.29%都是成立3年内的初创企业,16%的是10年以上的企业;85.72%的企业是就业人数在100人以内的小微企业,其中21.43%的企业人数在10人以内。

图3 产业园企业规模情况

四是园区就业人群学历层次较高。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相匹配,园区就业人群的学历普遍较高,如表2所示。嘉定集聚了“十一所三中心二基地”的高校及科研院所优势,是上海科技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了便捷柔性用人的机会。

表2 产业园就业人群学历结构

三、上海智能传感器园区发展的困难

园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见图4):一是园区发展土地资源不足。受土地资源不充足限制,招引先进的封装测试企业入驻存在一定障碍,企业需要排队。二是MEMS传感器龙头企业少。龙头企业对于产业上下游均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能够更好地带动产业集聚。在半导体材料端、激光雷达等应用端已经出现相应龙头企业,暂无MEMS传感器的上市企业。三是园区产业载体类型少。园区主体仅开发运营以研发总部办公企业为主的嘉康园区,缺少量产制造等其他载体。四是关联产业的扩大导致环保压力大。

图4 产业园发展影响因素

创新主体遇到的主要问题与需求(见图5):

图5 产业园企业发展制约因素

一是专业技术人才短缺。调研分析信息显示(课题组先后走访了园区的芯片设计企业、传感器设计企业、新材料开发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招聘人才难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头等难事。主要原因有三:传感器及集成电路专业性强,对人才的要求高,市面上人才本身就很稀缺;距离市区远,对人才的吸引力弱;初创企业盈利水平有限,无法满足高薪资需求。

二是缺乏配套产业,缺少配套基金。中小芯片设计企业尤其是MEMS器件与芯片设计企业,选址主要考虑三个因素:有充足的市场业务、离市场更近,当地如果能有巨大的智能传感器市场需求,MEMS厂商将不用考虑订单问题;资金支持,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的中小企业在初创期基本没有盈利,在流片以及规模生产之前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要有关键技术的中试平台。诸如嘉定的8吋中试线的建设投入就超过17亿元,一般中小企业根本不能单独承担。

三是科技政策需进一步加强。从产业园挂牌至今,嘉定经信委与园区共同制定并先后出台的智能传感器产业政策有2019年的《关于嘉定区进一步鼓励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有关意见》(39条)、2020年《〈关于嘉定区进一步鼓励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有关意见〉实施细则》及2021年合并增加后的《嘉定区关于支持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32条)。相较于其他地域出台的政策,这些政策更聚焦于研发端,更加细化,操作性更强。但企业依然认为政策的覆盖面还不够(占比52%),政策力度不够(50%)和政策兑现速度慢(46%)及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够强(45%)等问题。科技创新政策中的人才政策尤其需要进一步完善。据调研企业反馈,在科技创新系列政策中对企业创新有较为显著促进作用的是人才安居政策。嘉定的人才购房、租房补贴政策收到很多企业的欢迎,但是在个性化的人才住房、落户、教育、医疗上还有期待。

四是初创企业扶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大。调研显示,对创业帮助最大政策是免费办公场地(77%)和项目补贴(73%)。多数初创企业的创办者都是行业技术能手,但缺乏资金和市场运营经验,期待起步期的场地费和项目的补贴,对税收返还和科技金融也有一定的渴望。

四、推进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作为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等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科技服务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产业园区快速发展中,安全监管、物业管理、数据整合、产业链整合等“软实力”也是影响产业园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加快探索“一园一策”,打造院地合作的千亿级科技园是嘉定区“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

一是启动数字化赋能园区服务的功能。探索给特色产业园也装上“数字化大脑”,以提升园区的数字化能力。通过提升园区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特色产业园高质量发展,从而给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新支撑。

二是实施“科技服务进园区行动计划”。主要面向创新园区,设立服务窗口,派驻服务人员,有效解决科技服务通道的问题。实施“服务创新型领军企业行动计划”,聚焦创新主体,力促服务落地,把创新服务的触角通过园区进入到领军企业,有效解决聚焦服务对象的问题。优化领军人才住房、落户等政策,实现用“事业留人,用生活暖人”的服务目标。

三是启动实施“资源整合平台”。避免“碎片化”“分散化”和“单打独斗”服务,集成优质资源,加强产学研对接,进一步集成国际国内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有效解决创新资源供给的问题。依托嘉定“十一所三中心二基地”和八所高校的集聚优势,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人才培训,为入驻企业提供职业技能人才培训;校企联合创办“工程师学院”及创业导师实训基地,加大对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为人才解决医、教、食、住、行、娱等生活需求,打造更为舒心舒适、安全稳定的服务和生活环境。形成金字塔型的人才结构,培养更多后起之秀和明日之星。

四是构建更丰富的产业生态。提升特色产业园影响力最有效的方式是建设好产业生态(见表3)。作为技术、资本高度密集的集成电路行业,产业链条长、分工细,需要有设计、生产、封装、测试等多个工艺流程配合,才能完成芯片的制作。配套企业、龙头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在利用好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联盟资源的基础上,尝试利用好中国半导体协会现有集成电路分会、半导体分立器件分会、半导体封装分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MEMS分会等资源。在注重研发的同时,给企业提供集高端办公、研发测试、量产制造于一体的复合型多用途载体。

表3 提升产业园影响力的有效方式

总之,构建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紧密衔接的创新发展环境是推进特色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探寻上海产业创新升级新路径、打造上海城市发展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产业园园区传感器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康奈尔大学制造出可拉伸传感器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简述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传感器新闻”会带来什么
跟踪导练(三)2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