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法在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22-04-01 22:02王颖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图法绘制整本书

王颖

整本书阅读在语文学科当中有着较为悠久的教学历史,最初由叶圣陶先生于1941年提出,整本书阅读提倡全篇、全文阅读,而不只是截取其中的部分章节或段落,这样的阅读理念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尤为重要。笔者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发现,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所收编的文章大部分都是经过删减截取的,这样当然利于小学生的理解与阅读,但是要想让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深度再上一个台阶,就需要教师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思维导图法是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接下来,本文将从积极意义和措施策略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思维导图法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作品

与节选类文本相比,整本书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完整地领略作品的思想宗旨,提升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充分感受经典著作对视野的开拓,进而构建深厚的人文素养。但在实践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排除过度的应试主义思想作祟和主观畏难情绪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整本书阅读的难度更大,学生在品读作品时会遇到很多客观困难,从而削弱其阅读的兴趣。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构建思维导图为任务驱动的整本书阅读,能调动多感官参与到阅读过程之中,将隐性的大脑活动过程显性化,进而提高阅读的效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领悟作品的思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具收获感,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三)有助于训练与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最突出的教育特點便是结构清晰、框架完善、逻辑分明,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层级概念和逻辑关系一目了然,应用在整本书阅读中,最明显的教学益处在于能厘清文本中的人物关系、故事发展脉络,以及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等。除此之外,学生所做的思维导图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教师可以将其视为评价学生的一项标准并进行个性化的针对性指导。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思考与启发

(一)应多注重实际效益,少关注外在形式

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首先要明确思维导图的绘制目的,确定思维导图绘制线索,选择关键字,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思路清晰。教师在给学生布置思维导图绘制任务前,自己一定要提前分析作品的主题内容、中心思想和具体结构等,在导读环节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学生自行绘制思维导图,教师不应限制学生的绘制方式,而应让其自行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然后再对学生绘制的导图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开展针对性指导。

(二)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但不可“越俎代庖”

在使用思维导图时要结合阅读文本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导图绘制任务,不可教条主义。教师在布置思维导图绘制任务后,如果学生由于经验和能力不足而难以完成,教师则可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导图绘制,进而使学生尽快熟悉思维导图的相关概念和制作流程,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完成绘制任务。

(三)要恰当地使用导图,不能僵化与教条

教师应根据作品的体裁和风格特点来确定思维导图的绘制任务。例如,情节性强的名著小说阅读可以以故事情节为思维导图绘制线索,学生通过梳理人物和事件层次关系,实现对整本书内容整体上的把握。同时也可选取人物形象或情感话题为线索绘制思维导图,实现对作品的多角度辨析和重构,达成对整本书思想内涵更为深入的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整本书包含的内容过多,一张思维导图绘制过于复杂,则可适当将作品分解为多张思维导图。

总的来说,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助益良多。思维导图让阅读变得有趣,能让小学生真正爱上阅读。更好地发挥思维导图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我们仍需在实践中反复探索与改进。

猜你喜欢
图法绘制整本书
杭州市2016—2020监测年流行性感冒累积和控制图法预警效果分析
《论语》整本书阅读
思维导图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Painting ski maps 绘制滑雪地图
绘制童话
细看 明辨 理清 纠错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绘制世界地图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