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下水文”,画好人物像

2022-04-01 22:02胡辉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刘和珍记事事例

胡辉

人在孩提懵懂时就会通过记事说人表情达意,更不必说成人后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见到形形色色的人,经历千千万万的事,体悟表达着各种各样的情。记录生活,描绘人物,寄寓思想,抒发生活感悟可以说是人生之必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在“表达交流”章节中设计了写人记事的专题指导,而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把写人记事的写作指导分解到第一、二单元的学习任务中,训练学生选择典型事例,刻画生动细节的能力。在统编版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利用自己写祖母的《奶奶要我“估谜子”》和写父亲的《父亲不多言》两篇“下水文”,整合两个单元的学习任务进行写作训练,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用一根情感线贯通篇章。当准备描述个人或群体时,我们需要先明晰心中蕴涵的情感。有时可能会因情感丰富而模糊,因模糊而摇摆,动笔时就笔力不集中。即便在复杂的记叙文如《记念刘和珍君》中,情感复杂但也明朗。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可以指导他们用一根明朗的情感线贯通篇章,而不必急于求成写主题隐晦、深奥的文章,先把基础打好为要务。回顾自己写祖母与父亲,虽俩人同为长辈,对他俩都很敬重,但情感又有所区别。对奶奶有童年时的依恋,有因淘气而被宽容的轻松,有对奶奶在困难时期挑起家庭重担,像老母鸡护小鸡护卫家庭的感恩,有对奶奶干农活无所不能的敬佩,因此在写作《奶奶要我“估谜子”》时,我定下的情感线就是对慈爱、能干、聪慧的奶奶的深深怀念。父亲在我心目中是当工人时技术出色,做农活一把好手,教育子女不善言传重身教,帮助邻里的形象,在写《父亲不多言》时我定下的情感线就是本能的敬重和理性的赞扬。

用一串典型事夯实内容。写人记事内容要饱满,内容饱满人物才能生动,但不能为了饱满而不加选择,选择典型事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谓典型?选择的依据是什么?一种错误的说法,是依据人物的个性选材,这种说法犯了本末倒置的错,应该是透过事例品读到人物的个性。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选取了刘和珍欣然请愿,虑及母校前途黯然神伤的事例,这些事例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在《奶奶要我“估谜子”》中,选择了夏夜两次猜谜语、兄弟姐妹分麻饼、奶奶生病受折磨的事例,两次猜谜语主要表达了农村夏夜生活的趣味和对奶奶的依恋,突出奶奶在童年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她老人家的慈爱和能干也就得以表现,而见奶奶病重受折磨,我内心的痛苦则更印证其慈爱的形象。在《父亲不多言》中,选择父亲不用言教而教,喂鱼,钓鱼,分鱼,种菜,调解矛盾一系列事情,这些事情渗透着父亲对生活的见解、处事方式,他也因此得到了周围人的尊重。

用一组小细节刻画人物。在统编版教材单元任务中,多次提到细节描写,确实,没有细节可以说人物就没有灵魂。在《奶奶要我“估谜子”》中,分麻饼的细节是两次生活经历的重现和整合,一次是文中所写的场景,一次是在邻居家的经历。我家乡盛行一种叫“炒米”的零食,就是把米浸泡后,沥干水分下锅炒熟,经常把炒熟的芝麻也混合进去,增加香味。有次在邻居家玩,邻家奶奶小心翼翼地端出一小碗炒米给我们吃,一不小心被打翻在桌上,芝麻洒进了桌子拼接缝里,邻家的小姐姐想尽办法把芝麻一粒粒从缝里抠出来,当时小姐姐专注的眼神,小心的动作,整个人散发出来的对食物的渴望和珍惜像刻在我脑子一样。把这些细节重叠起来,就写了分麻饼时哥哥拿刀,姐妹们专注的场景。在晒谷坪乘凉,猜谜,用蒲扇赶蚊子,都是生活細节的再现。这些细节道出了物质匮乏时的辛酸,也让人物的形象活了起来。父亲种菜,调解矛盾和儿女相处时说话的温和的神态、娓娓道来的语气,微微抬头,喜欢用手轻轻敲桌子的习惯动作如在眼前。

从个人写作一些生活小文的经历出发,在学生进行记事写人的训练时,如果能从确立情感主线,串联典型事例,刻画生活细节,提炼核心词语的角度予以指导,应该会有些益处。当然这一些都要建立在对生活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才能发生。

猜你喜欢
刘和珍记事事例
《记念刘和珍君》中五次“微笑”的作用
细读品味,勾勒刘和珍君的形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解读与构思
《青岛记事》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鲁迅笔下的刘和珍, 真实的她却是一名武术高手
“例”后有“析”方可取
Why Men Never Remember Anything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