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意向理论在环境设计教学中的运用

2022-04-02 21:47李忠文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2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教学运用

摘要:艺术设计的内涵一定是建立在敏锐的社会观察与思考之上的,教学设置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批判、反思、解构、创新精神融入课程内容,而非一味地堆砌形态设计的创作技法与手段。环境设计心理学正是扩大学生设计思考深度与广度的平台,它携带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基因,课程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定的变革,力图用社会心理、文化建构、城市文脉、场所精神、符号隐喻等主题以增加课程张力,取得课程突破。

关键词:城市意向理论;环境设计;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2-

1、城市意向理论环境设计学科背景

1.1心理学相关知识的词涩言苦造成课程理论部分学习难度大,趣味性大打折扣

环境心理学脱胎于母体心理学,并汇集杂糅了大量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的研究,多学科交叉带来的大量的基础理论与多样的研究方法易使设计逻辑思维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学生迷失在理论学习中,致使其学习兴趣降低,教学推进受到一定阻碍。

1.2部分课程内容强调消费者心理研究,卻忽略环境设计主体——空间

消费主义浪潮下,设计与产品不断升级迭代,并进一步推动促进消费。受到这一社会氛围的影响,众多设计心理学课程与书籍着重强调设计中对消费者心理或用户心理与行为的考察研究,侧重于工业生产与消费市场而非本学科的设计主体——空间环境。

1.3理论知识难以在设计实践中应用

我国环境心理学科发展滞后于世界水平,20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有学者编译环境心理学著作,但直到90年代关于环境心理学研究的书籍和文章都很少,90年代后成立的中国环境行为学会以及一系列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推动了环境心理学科在国内的发展。传统的环境艺术专业所开设的设计心理学课程存在片面性与滞后性,缺乏进一步的以空间为载体的设计引导,更缺乏基于调查研究的行为模式归纳分析,导致学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2、城市意向理论环境设计概述

2.1城市意象理论

意象(image)在心理学中意为人在记忆中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从狭义上,可将意象看作认知的一种结果体现,是主动在人的脑海中浮现出画面,将之用图形表述出来即形成意向图(mental map)。意向是心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也经常被其他学科如哲学、地理学、认知人类学等加以引用研究,在设计领域亦不乏援引。城市意象理论源于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家凯文·林奇1960年的著作《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基于其对3个美国大都市的城市空间与居民认知地图的研究,林奇提出城市空间的易识记性:城市形态的各种标志是供人们识别城市的符号,城市环境的符号、结构越清楚人们也越能识别城市,从而带来心理的安定;城市形态主要表现在路径(path)、边界(edges)、区域(district)、节点(nodes)、标志(landmarks)这个城市形体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上,该理论极大地影响了城市规划学科,并被广泛地应用在城市设计实践中。

2.2认知地图

认知地图图是指特定的空间情境的一种心理形象,不仅是一种常见的对周围环境进行回忆的方式,同时也是研究者对其与空间结构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的工具。认识图的概念最初源于心理学家对“小鼠”的“迷津”试验,林奇将其应用到《城市意象》一书,将其应用到城市居民的感知图上,从而使得该理论与研究的方法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管是大城市,小城市,商业中心、大学校园、休闲绿地等,都有以此为基础的研究手段。基础的认知图研究需要一组参与者按照自己的记忆力,在一张白纸上绘出一张城市或地方的地图,并在上面标明各自的特征,也就是个体的认识图,收集和计算各因素在这张图中的分布情况,并绘制一张能够反映这些数据的平面图,也就是所谓的公众认识图,能够直观地反应出受调查人群对某一具体情况的普遍认识。

3、基于城市意向理论的认知地图教学实践

在课程实践中,让学生以被调查者的身份参与到学校认知地图的调研中——让同学根据记忆中的经验与感觉绘制校园个人认知地图,绘制过程强调避开手机软件、各类地图、设备等的信息提供以及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产生的信息干扰,独立完成个人认知地图的绘制并提交。认知地图应反映大脑主观认知中的空间而非客观存在的校园实体空间,即求“真”而非“准”。此环节意在让学生以未受环境空间认知训练的普通人视角体会和观察空间是如何在认知中再现的,并将之转化为图示语言。

课堂实践的最后将所有的个人认知地图收集整理,以林奇的城市意象五要素进行分类,统计建筑物(节点)、区域、路径、边界、标志这5个要素在所有个人认知地图中的出现率,并最终汇总形成校园公共认知地图,反映出所有学生对校园空间的共通意象与认知,并围绕公共认知地图展开讨论分析。

认知地图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一种直观且有效的社会调查方法,该次课程实践也针对认知地图提出了思考题—校园的象征是什么以及如何改造提升校园环境,学生给出了丰富且广泛的设计思考。例如,大门节点的形象,建筑立面的视觉效果,建筑形态对空间的影响,路径的标志系统,校园文化与特色的打造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设计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交叉学科,它继承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背景,同时融合了多门设计学科,应用性极强。在艺术专业本科教学的过程中,众多艺术设计专业如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均将设计心理学纳入低年级必修基础课程中,但不同艺术设计专业应用领域差异大,导致各学科设计心理学课程内容各有侧重,教学方式各不相同,应用模式亦存在差异,是以设计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涵丰富又存在学科特异性。

参考文献

[1]王长曦.基于城市意向理论的城市设计探析[J].中华建设,2021(03):74-75.

[2]罗熙文.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山水意向的保护与呈现[J].现代园艺,2021,44(01):116-117.DOI:10.14051/j.cnki.xdyy.2021.01.045.

[3]陈琳.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背景下风貌设计意向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

作者简介:李忠文(1995.4—),男,回族,籍贯:河南省开封市,单位:商丘工学院,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教学运用
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研究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浅议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运用
“先学后教”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积极运用
电子白板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环境设计理念下的城市中心建筑设计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