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各级科协的组织引领作用 提升全国学会科技志愿服务效能

2022-04-02 13:09陶春严俊吴素研
民主与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学会

陶春 严俊 吴素研

自2019年5月30日以来中国科协大力推行科技志愿服务,成立了中国科技志愿者总队,开展了主题为“礼赞共和国、追梦新时代——科技志愿服务行动”活动,发布了《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试行)》《“智惠行动”项目实施管理细则(暂行)》等文件。全国学会、各级科协和有关机构成立了各级各类科技志愿服务组织,科技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以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开展科技志愿服务的现状、优势和存在问题、短板,并提出对策建议,为发挥各级科协组织引领作用、提升全国学会科技志愿服务效能提供借鉴。

一、科技志愿服务发展历程

国外早期的志愿服务是以“慈善”之名出现的,有学者认为19世纪欧洲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是志愿服务的起源。19世纪,公民主要是通过参加科技组织招募志愿者的方式参与科技活动,也就是“公民科学”的雏形。公民科学可以看作国外科技志愿活动初期的主要形态。早期志愿性质的科技服务形成于公众认识、参与科学活动的实践之中,一方面给科技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为公众理解科学创造了良好环境。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话语权得到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国家实力进步的强力驱动。美国和欧洲各国用于科技服务的投入逐年提升,提高公民科学技术素质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进步成为共识。同时,经过长期发展探索,各类公益性质的科技志愿服务组织正蓬勃发展。

国外的志愿服务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科学化、专业化、系统化等重要特征。主要特点是:第一,与公民的成才和就业全面挂钩。国外经验表明,只有将志愿服务与公民的成才就业等切身利益挂钩,志愿服务才能得到社会民众的全面响应,才能确立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二,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大。政府财政支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间接对从事志愿服务的组织进行减免税务等方式的财政支持;另一种是以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的直接对志愿服务组织进行财政拨款。第三,重视社会力量,扩大志愿服务的支撑基础。除政府扶持外,中小企业对志愿服务提供一定的资金与物质支持。第四,与政府部门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国外志愿服务组织往往和政府工作交织,通过“民办、官协、商协”的合作形式,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广义上的志愿服务在中国自古有之。但规模化、组织化的志愿服务则起步于改革开放以后,现代意义上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我国落地生根,并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汶川地震救灾工作中,志愿者发挥了卓越的作用,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认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迈入新阶段,逐渐向常态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普及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以中国科协为核心的全国学会和各级地方科协,一直以来都将科普纳入日常科技工作的重要范畴,积极推动科普志愿服务深入大众。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部分指出,需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部分指出,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雷锋精神、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十九大以来,中国科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谋划部署了一系列工作来推动科技志愿服务深入开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全国学会科技志愿服务的现状

(一)全国学会开展科技志愿服务的优势

1.全国学会所属学科覆盖范围广,涵盖科技服务领域的各行各业。根据中国科协官网数据,截至2021年8月底,中國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分为理科、工科、农科、医科、交叉学科五大学科分类,共有211个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

2.全国学会会员规模大,高素质的科技志愿者后备队伍集中且充足。根据中国科协官网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学会个人会员总数为 557.9万人,团体会员6.4万个。根据《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发展报告(2017)》中对个人会员分析显示,在学历方面,博士占比26.51%,硕士占比22.8%,本科占比40.53%;在年龄方面,30—40岁年龄段的中年人占比38.09%,这些数据表明全国学会为科技志愿服务提供了有活力和专业能力的高素质后备队伍。

3.全国学会通过多年科普活动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科技志愿服务经验。“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是全国学会科普服务的主要活动内容。通过多年科普活动的开展,全国学会努力汇聚力量、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创新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科技志愿服务经验。

(二)全国学会科技志愿服务概况

截至2021年8月底,在中国科技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上(www.stvs.org.cn)(以下简称平台),全国学会的志愿者1.93万人,志愿服务组织729个,创建项目64个,举办科技志愿服务活动1393场。根据平台数据,211个全国学会中,有89个学会建立了科技志愿服务组织并有隶属的科技志愿者。

根据平台数据显示,全国学会科技志愿者1.93万人只占全国学会个人会员557.9万人的0.3%,科技志愿服务组织729个占全国学会团体会员6.4万个的1.14%,这表明全国学会所属会员参与到科技服务的人数少,全国学会作为科技志愿者服务的主力军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三)全国学会科技志愿服务特点

1.从全国学会科技志愿者学科类别结构来看,环境学会、药学会、农学会等由于成立时间较长、所属领域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其科技志愿服务组织数量最多;而交叉学科的学会由于成立时间尚短、涉及多学科交叉融合、与群众的日常生活直接联系较弱等原因,科技志愿服务组织数量较少。

2.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和主题丰富多彩,形成多个品牌项目。全国学会开展了科技培训、农技服务、科普报告、网络科普、义诊咨询、科技展览、精准扶贫、科学辟谣、智库与决策咨询等多种形式的科技志愿服务,积极创建口碑好、可持续的品牌项目。如中国农学会的“乡村振兴 志愿有我”项目,以志愿精神与科学精神为驱动,通过农科教单位的“顶天”高层专家团队,与“立地”的基层高素质农民团队通过供需精准对接,以“大专家带小专家、小专家辐射带农户”的科学传播模式,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再由“土专家”“田秀才”作为二传手,无偿将先进科技思想文化辐射传递给更多农民,形成一支真正“用得上,留得住、常驻村”的乡村本土科技志愿服务队伍以及农村科普实效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新机制。

3.全国学会充分利用网络化和信息技术赋能科技志愿服务,网络科普的线上服务方式受到关注并快速普及,既适应了当前疫情防控的现实要求,又解决了时间和空间原因造成的服务不便问题。此外,全国学会通过中国科协搭建的科技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不仅能依靠平台组织和宣传科技志愿活动,还利用平台规范、简化和优化志愿服务流程,有效协助了科技志愿活动的评估和整合工作,有力提升了科技志愿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结合访谈、实地调研情况,总结出全国学会在科技志愿服务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全国学会是开展科技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但是目前还存在科技志愿精神主观认识欠缺问题

一方面,由于我国志愿服务起步较晚、基础薄,成年人由于在以前的教育中缺乏志愿精神的培育熏陶,导致志愿精神较匮乏、参与志愿服务的内在动力不足。另一方面,科技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基本上是由科研人员组成,由于科研人员科研任务重、压力大,同时,科技志愿活动普遍需要科研人员花费很长时间准备,才能将科研和志愿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也使得科技志愿在主观积极性上比其他类型志愿更低。问卷调查显示,48.57%的学会选择了“志愿精神不足是招募科技志愿者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这表明目前科技人员在志愿精神上还存在主观认识欠缺问题。

(二)全国学会科技志愿者队伍发展不平衡,仅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药学会等五家学会志愿者人数超过千人

各学科和行业的科技志愿者分布差异较大。根据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底,科技志愿者数量超过100名的只有18家学会,其中超过1000名的有5家学会,500到1000名的有3家学会。这18家学会中,医科学会有6家,且医科学会的科技志愿者人数占全国学会科技志愿者人数的38.18%。此外,122家学会没有组建科技志愿服务组织,没有隶属的科技志愿者。从学科类别上看,药科学会、农科学会的科技志愿服务组织数量最多,交叉学科的学会科技志愿服务组织数量较少。

(三)面对群团改革及规范化管理,全国学会存在自身发展问题,科技志愿服务引领作用发挥不足

首先,在群团改革及规范化管理推进过程中,行业协会商会科技社团正在与挂靠单位脱钩,很多学会还处在失去行政依附和资源依赖的短期“阵痛”中,面临着人力、财力和资源的流失,对进行科技志愿服务力不从心;其次,全国学会在清理规范中不再设立表彰奖项,导致学会对科技志愿者提供的激励不足,不能很好地激发志愿者热情。因此,全国学会面临的这些自身发展问题,直接或间接制约了其对科技志愿服务引领作用的发挥。

(四)全国学会科技志愿服务资源对接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基层存在大量的科技志愿服务需求,企盼全国学会的优质科技资源,但由于双方的对接渠道不畅,这些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也使得全国学会的服务数量不足。中国药科学会和农科学会的科技志愿服务开展情况相对较好,其主要原因是跟基层有对接渠道,农学会通过授权成立分队、药学会通过组织网络与基层对接,无论是会员的数量还是科技志愿者的数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此外,问卷调查显示,科技志愿者对“活动的时间、地点不合适”的选择比例为41.23%,公众对“组织不到位,服务地点少,时间安排不合理”的选择比例是42.84%,这表明全国学会进行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的地点、时间、组织等方面也存在问题,影响志愿者和服务对象参加活动的效果。

四、启示与建议

(一)修订全国学会章程,将科技志愿服务纳入其中,作为全体会员的责任与使命

2021年5月30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的部分修改,其中第十条已将“开展科技志愿服务”纳入其中,而目前调研的全国学会的章程还没有开展科技志愿服务的内容。因此,建议修订全国学会章程,把开展科技志愿服务纳入到学会章程,作为全体会员的责任与使命。

(二)通过授旗、授牌等方式扩大科技志愿服务组织规模

通过推动全国学会组建科技志愿服务总队,以授旗、授牌等方式扩大自身科技志愿服务组织规模,中国科协通过全国学会组建的科技志愿服务总队,对全国学会予以工作指导,管理科技志愿服务项目,解决科协内部管理体制不顺畅问题,充分发挥全国学会科技志愿服务主力军的作用。

(三)设立适合全国学会开展科技志愿服务的专题项目,加强全国学会开展科技志愿服务的引领作用

没有项目,很难开展科技志愿服务项目,给项目,需要适合学会的开展项目的方式,比如中国灾害防御学会的“网络+名人”方式、广州市科协的“科普特色小镇”、把文化旅游与科学传播相结合的“科普一日游”活动、安徽省阜阳市科协的“心理茶馆”、中国药学会的“科学用药科普扶贫”等典型的服务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和自媒体等新兴媒体传播模式,大力发展网上科技志愿服务。

(四)建立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完善学会内部管理,褒扬和嘉奖优秀科技志愿者,授予荣誉称号

筹划建立多部门的统筹协调机制,将现有的跨部门管理重新进行职责划分,设置专门承担科技志愿服務管理和体系建设的职能部门或在现有体系内增设相关职能,为畅通管理渠道,提升科技志愿服务效能奠定基础。按照志愿服务时长和服务质量有关规定,建立志愿者星级认定制度;建立嘉许制度,褒扬和嘉奖优秀科技志愿者,授予荣誉称号。

(五)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搭建的科技志愿服务平台,加大全国学会资源落地力度,实现与基层需求的精准对接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作出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决策部署。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实践中心(县、市、区)—实践所(乡镇、街道)—实践站(村、社区)”为服务阵地的志愿服务平台,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科技科普服务平台是志愿服务平台之一,建立了“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平台上有大量的基层科技科普需求。全国学会应该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搭建的科技科普志愿服务平台,充分了解基层的科技科普需求,加大力度,围绕基层需求,调动自身学会资源,满足基层群众需求;促进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组织建立结对机制,实现科技志愿服务与基层需求的精准对接;进一步探索“点单-派单-评价”服务模式,逐级调动全国学会资源,逐步形成“县-市-省-国家”四级学会科技志愿服务联动机制。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全国学会开展科技志愿服务的能力

中国科协应大力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在全国各地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定期在线上进行科技志愿服务平台的培训,鼓励学会安排专人学习和使用平台,通过学习和培训有效地把省、市、县科协所属学会串联起来,实现服务统一化、规范化。此外,可以委托专家组进行培训指导,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使全国学会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陶春为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高级教师,严俊为民主与科学杂志社高级经济师,吴素研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马莉莎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学会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小小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学会分享
“被志愿”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