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师道语境下中学思政教师的核心素养与生成

2022-04-02 00:26雷成耀周冬至
教育文化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雷成耀 周冬至

摘要:学生核心素养与教师核心素养密不可分,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同时须关注教师核心素养。思政课程作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对中学思政教师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本文以新时代精神为指引,以孔子的教师观为中心考察,从师德与情怀、知识与方法、反思与创新三个方面对中学思政教师的核心素养进行探索。

关键词:中学思政教师;核心素养;传统师道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22)02-0024-06

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以来,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越来越多。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通过教学活动进行构建的,其关键推动者无疑是教师,因此,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教师是密不可分的,没有高素养的教师,哪能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伴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应然吁求,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逐渐引起学界关注。王美君等提出教师核心素养的构建是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第一步,同时总结了欧美各国对教师核心素养的界定:“一是强调教师的创新力,不囿于各种规定或固有成见,要敢于进行旨在提高学生素养的创新性实践;二是注重因材、因需施教;三是重视客观的国际竞争环境对教育和教师提出的高要求。”[2]王潇晨等认为:“教师核心素养是教师基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须要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能够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必备素养,具体包括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伦理素养与实践智慧。”[3]中学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中学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在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研究中,徐建飞认为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是思政课教师完成本职工作,适应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5]。周忠华将“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界定为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创新思维、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师德修养的六位一体”[6]。

目前,学界对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多数学者都认为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是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中处于核心地位并發挥关键作用的成分,是核心素养在思政教师行业领域的延伸,是教师道德、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展现。思政教师核心素养研究的推进,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对我国传统教育关于教师素养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文化自信的必然路径。“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它也是将来中国新文化的一个来源,这不仅是过去的终点,也是将来的起点。”[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抓住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和责任,中学思政教师要自觉担负起发展、传播、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重任,汲取传统文化精髓,传承中华师道。“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8]基于此背景,本文以新时代精神为指引,在传统师道语境下,以孔子的教师观为中心,从师德与情怀、知识与方法、反思与创新三个方面对中学思政教师核心素养进行探索。

一、师德与情怀——新时代中学思政教师核心素养生成的动力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9]这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体现思政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是达成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要素。“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10]教师要铭记使命担当,首先要忠于教育,用师德去塑造学生,用人格魅力去引导学生;其次要忠于课堂,潜心传播知识,关爱学生,开启学生智慧。

新时代中学思政教师要有忠于教育、忠于课堂的责任意识,做学生人生道路的引导者、摆渡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11]思政教师肩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中学思政课程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求思政教师必须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及教育价值取向。《论语·泰伯》中提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12]98在传播“仁”的道路上,知识分子责任重大,这与我们今天的教育理念相契合。“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10]这为我们在党领导下的时代教育指明了方向。思政课本身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思政教师作为学生意识形态的关键引路人,必须具备忠于教育的品质,这样才能有正确的教育态度和合理的教育行为,在培养学生人格和才能等方面发挥有效的主导作用。一名合格的中学思政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忠于教育使命,还要以身作则,用师德正向影响学生,“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学为世范。”[13]师德从来就是教师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也强调道德先于知识:“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12]78教师的正面示范作用是促进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重要形式。同时,还要做到对学生无隐无私,忠于课堂。《论语·述而》提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12]87孔子在教导学生时,对学生没有任何隐瞒,这是孔子的“为师之道”。在今天的教育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教育现象,少数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时,会出现“留一手”行为,以便于之后“有偿补课”。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教育部决定自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和教师开展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14],通过专项整治,以达到“有效遏制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下讲’‘组织开办校外培训班’‘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同家长搞利益交换’等突出问题,治理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4]。这项工作旨在打造一支政治素养过硬、能力素养精湛、教学育人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从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2.有教无类,关爱学生

《论语·述而》中提到孔子招收弟子的条件为“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12]80。孔子倡导“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观,主张教育对象不分高低贵贱、民族差异、年龄差异以及职业差异。纵观孔子教育生涯,他在对待自己弟子时能够做到一视同仁,用行动阐释了教师应当平等对待学生的广博之爱。反观今天的教育实践,少数教师会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状况以及学习能力等种种差异将学生区别对待、“分类”教育,这违背了当代文明社会所倡导的教育公平,这种现象应当及时遏止,使教师在引导学生时能够做到“有教无类”。同时,《论语·宪问》中提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12]183孔子倡导,教师教育学生时要常怀仁爱之心和耐心。如果教师不关爱学生,教师则很难对学生施加影响。关爱学生,一方面要能够以身作则,以自身人格魅力感化和引导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2]169作为一名教书育人者,要能够给学生做出表率,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强调以自身示范给学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善于纠偏。子张曾是“鲁之鄙家”,在孔子的教诲下,终于成为品行端正的人。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不成熟期,看待问题时难免会出现偏差,这就要求学生在犯错时,“学校、教师应当遵循教育规律,依法履行职责,通过积极管教和教育惩戒的实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言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15]作为中学思政教师,担负着比其他科任教师更重要的育人功能,更要善于纠正学生的偏颇,把学生培养成在思想道德方面完全合格的人。

二、知识与方法——新时代中学思政教师素养生成的基础“面对当前的信息化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益多元,各种新知识不断涌现,做一名好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学识,努力提升自身的学识魅力,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绵延不绝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和自身的专业成长。”[16]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应“全面提升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知识素养”[17]。一名合格的中学思政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知识素养,还要掌握把这些知识教授给学生的方法。

1.精通专业,以博驭精

就中学思政教师而言,一方面,要精通学科专业知识。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18]掌握专业知识是上好中学思政课、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要求。同时,精通专业知识,熟练教学技能,熟悉中学思政学科专业知识的基本结构以及各框架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掌握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能够及时对教学任务作出调整等,都是中学思政教师为达成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必备素养,这是一个需要长期积淀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继续学习。“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12]78孔子对学习持有始终不厌烦、教育弟子始终不疲倦的人生教育态度。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19]中学思政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个人的学习态度,对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决定性影响,教师只有对学习孜孜不倦,主动做终身学习和钻研学科知识的表率,学生才能紧跟教师步伐,共同达成预定的教育目标。另一方面,还要具备通识性知识,达到以博驭精,以通驭专。现代科学知识内容丰富、发展迅速,单纯地传授学科知识已跟不上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不能解,则非师也。”[20]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学生对于新奇事物的求知欲不断增强。面对新时代中学生的知识需求,中学思政教师必须要具备广博的通识性知识:首先,思政课程在众多学科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各学科知识正趋于综合化、整体化,这要求中学思政教师要具备知识整合的关键能力,充分发挥各学科协同育人的关键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2]71中学生作为一个兴趣广泛的群体,本身有着较强的求知欲。面对当今庞杂的知识体系与求知欲较强的中学生,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及时补充“通识性能量”,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各类知识挑战时得心应手。再次,教师要坚定终身学习的教育信念,通过对知识体系和教学手段的有效创新来挖掘自身优势、拓宽自身知识空间,以满足新时代的教学需要。最后,当代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较多,教师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补充专业以外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做到学生“有惑”而自身“能解”的理想境界,以尽到教书育人的教育职责。

2.各因其材,启发诱导

作为中学思政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因材施教。“夫子教人各因其材。”[21]因材施教是孔子私学的一大教学特色,历久弥新。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时,要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学生潜在的可能性,针对不同差异的个体施以不同的教学影响,从普遍教育走向优才教育。前文提到,孔子倡导“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观,也是当代中学思政教师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但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体制下,面对众多“质”有不齐、“量”有不齐的中学生,因材施教变得举步维艰,中学思政教师需要以整体视角建构可行的实施框架,并以此探寻中学思政教学规律,推进教学质量的发展:首先,因材施教要以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为着眼点。中学思政课作为一门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活动内容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拔尖人才在教学实践中脱颖而出,并对其个性特点加以培养。扼要地说,缩小差距是因材施教的过程,发展差异是因材施教力图达到的结果。其次,因材施教要以个别化学习方案为落脚点。“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22]每个学生个体都有异于他人的发展特点、个性倾向以及学习方式等,这些差异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个体的认知特点。中学思政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和思维特点,引导学生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式,令其各得其所,各尽其材。另一方面,要善于启发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2]80纵观孔子教育生涯,他对自己弟子的教诲多为微言大义,启发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与灌输式教学相对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解决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之间的内在矛盾。因此,中学思政教师“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23]。首先,要在语言艺术上下功夫。思政课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课程,学生难以直接理解和把握诸多概念,这要求教师语言要简洁明确,直达其意,做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24]143。同时要学会触类旁通,以“善喻”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有机统一,强调教学整体的和谐性。其次,“善问”是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的关键路径。“善问”能够有效促进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问是教师专业综合能力的外显行为,以小见大的提问方式能够更好地与中学生发展规律相契合。中学思政教师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学会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地对学生进行提问,运用巧妙的形式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提出具有針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能会通于心、表述于口。

三、反思与创新——新时代中学思政教师核心素养生成的核心新时代中学思政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真才实学,还要有善于将真才实学与课堂教学融会贯通以达到教育目的的能力素养,这类能力素养也是中学思政教师必备的育人本领,主要包含教学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

1.与时俱进,善于反思

中学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场所,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与时俱进。中学思政教师肩负着科教兴国、教书育人的重任,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也应与时俱进,通过更新教学观念、师生关系和教学方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观念上,传统的价值观已经发生变化,在强调谦虚忍让、吃苦耐劳等美德的同时,也强调自信、公平和个性化发展。在师生关系上,现代教师应将自己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已不适用于新时代的课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反思能力是教师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教师的学识魅力不仅仅在于教师要拥有广博和专深的理论知识,更在于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在于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经验的深刻反思,在于教师能够运用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在行动中做教育,在行动中做研究。”[16]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思政教师比以往更加需要对教育教学现象、自身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以及教育理念进行审视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代的思政课堂中游刃有余。首先,教师要能够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将其运用到课堂实践中,将学习、教学、思考、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实际行动过程中不断补齐教学短板。其次,要能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2]43,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对自我教学行为进行主动审视和反馈的能力,同时通过课堂观摩、相互交流等途径,向优秀教师学习,用心对优秀教育典型例子进行推敲、思考、揣摩、总结,善于发现自己与优秀教育者的差距和不足并为之努力,从而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最后,要增强敏感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和捕捉到反思的对象,善于总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经验并能够不断更新,从而完善和超越自己。

2.学而不厌,勇于创新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坚持学习。在我国教育史上,孔子是学而不厌的典范,他“不耻下问”“无常师”“加我数年,五十以學《易》”[12]84,直到晚年仍坚持学习,终于成为一个知识渊博、道德高尚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勉励自己不断求得精益。同时,教师要善于以教为学,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通过教人才知道自己教学的困惑,才能督促自己认真学习钻研。正如《学记》里所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4]57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勇于创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25]。创新能力,不仅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中学思政教师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考察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26]。当代中学思政教师多为“老教师”,其教学观念多趋于功利化,多为向中考和高考“看齐”,教学方式也过于守旧,不能做到教学形式的创新,难以满足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中学生的时代需求。所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学思政教师的“换血”刻不容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2]15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才能胜任新时代的教学工作。首先,教师要能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面对思政课中诸多难以理解的知识和概念,教师不能以“十年如一日”的“记问之学”来应付教学任务,而是要能够与时俱进,对知识、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生动的语言讲述旧知识,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灵活起来,以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其次,教师要能够对教学内容不断创新。一味地追求功利化的考试知识注定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转变教育观念,不仅不能以参考书目及教材作为知识的切入点,还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程中融入当地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方面的课程元素,将书本知识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让学生能够置身于真实情境中,从而达到知识传递的有效性。

四、结语

良好的教师核心素养是培养新时代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当前,中学思政教育正处于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中,中学思政教师只有自觉养成和发展自身核心素养,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培养时代新人。本文主要以中学思政教师的师德与情怀、知识与方法、反思和创新三个层面为着眼点,探讨了当代中学思政教师核心素养生成的动力、基础及核心,尝试建构了中学思政教师核心素养框架。当然,对于中学思政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期待更多学者在关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也能够将目光聚焦于发展教师核心素养上,以提出更多可供依循的促进中学思政教师队伍发展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赵婀娜,赵婷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N].人民日报,2016-09-14(2).

[2]王美君,顾銮斋.论国际视野中的教师核心素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44-50.

[3]王潇晨,张善超.教师核心素养的框架、内涵与特征[J].教学与管理,2020(3):8-11.

[4]本报评论员.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N].光明日报,2019-03-19(1).

[5]徐建飞.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出场语境、科学意涵与提升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7):42.

[6]周忠华.身份视角下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及其实践生成[J].中国德育,2019(23):35-38.

[7]冯友兰.阐旧邦以辅新命[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230.

[8]柳诒徵.中国文化史[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7:7.

[9]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10]教育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0)[2021-09-18].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809/t20180910_348145.html.

[11]徐建飞.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三大素养提升[J].中国德育,2020(9):7-10.

[12]孔子.论语[M].陈晓芬,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6.

[13]戚晨祥.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 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访郑州市中原区汝河新区小学校长贾长喜[J].教育科研论坛,2006(11):53.

[1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Z].2021-07-14.

[15]教育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S].2020-12-23.

[16]本报评论员.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N].中国教育报,2014-09-13(1).

[17]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19-08-14)[2021-09-18].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l.

[18]王萍,徐金成.刍议中学政治课教师的人格力量[J].林区教学,2008(5):76-77.

[19]韦杏雨.教师素质浅析——与孔子教师观的对话[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7):33-34.

[20]闫国唐.教师形象与时代发展[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35(1):37-39+43.

[21]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九[M].朱熹,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276.

[22]程颢,程颐.二程集: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1:252.

[23]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2).

[24]高时良.学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1(1).

[26]本报评论员.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N].光明日报,2021-04-20(1).

Abstract:Students' core literacy is inseparable from that of teachers', so we should notice teachers' core literacy while we observe students' core literac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s the key course of morality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proposes higher requirements and standards for the core literacy of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Guided by the spirit of the new era, centering on Confucius' view of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ers' morality and feelings, knowledge and methods, reflection and innov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re literacy of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Key words: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core literacy; traditional way of being a teacher

(責任编辑:蒲应秋)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