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审计研究课题分布及趋势:1991—2020年

2022-04-03 14:47岳洪江范雨露
会计之友 2022年7期
关键词:科学基金基金项目

岳洪江 范雨露

【摘 要】 科研课题反映了学科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利用1991—2020年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审计研究课题数据,从课题年度、课题类型、课题所属地区、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等属性分析了审计研究的分布特征,并通过课题学科领域、课题主体领域等分析了审计研究的热点和趋势。结果表明:审计研究资助呈逐年上升趋势,审计研究课题已基本覆盖国家自科和国家社科的项目类型,课题地域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审计研究高层次人才队伍,承担课题的负责人大都属于中青年,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审计方法与技术、内部审计主体领域资助强度不平衡格局,使其分别有不同的研究热点。针对审计研究资助的课题分布特点,文章从学科建设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关键词】 科学基金; 审计研究; 基金项目; 课题负责人

【中图分类号】 F23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2)07-0113-08

一、引言

在改革开放的40年间,特别是近20年来,审计研究蓬勃兴起。随着我国审计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持续提升,对审计理论知识需求日益旺盛,我国审计研究相应地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而持久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对审计研究发展进行过较系统的梳理和回顾。(1)通过定量统计分析期刊论文,总结审计研究状况以及研究进展。其一是对审计研究的国际状况以及研究进展的总结:黄溶冰和王丽艳[ 1 ]从作者机构、研究对象以及期刊所属学科领域和刊载时期等方面对1997—2016年发表在SSCI来源期刊上的32篇国家审计学术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审计制度安排、审计治理效果、审计业务探索以及审计沟通策略四个方面总结了国家审计的研究主体及研究进展;王伟和孟焰[ 2 ]采用知识图谱可视化的分析方法,将SSCI收录的7本会计和审计期刊论文所反映的国际审计研究划分为16个研究领域,并归纳分析了每个研究领域的研究议题。其二是对审计研究的国内状况以及研究进展的总结:况玉书和宋夏云[ 3 ]对图书、核心期刊论文采用描述统计和逻辑归纳方法,梳理了1987—2013年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研究成效,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建议;李明辉等[ 4 ]对1999—2014年CSSCI来源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回顾和总结,发现我国学者在政府审计中采用档案研究、问卷调查、案例研究等实证性方法取得了一些开拓性的进展;岳洪江[ 5 ]以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审计科研成果的规模和增长态势、主要研究机构、发表期刊、研究主题和学科分布结构、成果的基金资助、高被引成果、高频关键词等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30年审计科研的特性。(2)通过定性文献综述总结审计研究状况以及研究进展。郭旭[ 6 ]依据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合作研究课题成果,归纳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情况与结果运用、面临困难与对策建议;李明辉和刘笑霞[ 7 ]总结了环境审计的概念、目标、对象、理论框架等基本理论主题,以及环境审计技术方法等应用理论主题,认为环境审计过于偏重规范分析、合规性政府环境审计,而忽视实证研究、环境绩效审计以及企业环境审计;何卫红和赵佳[ 8 ]归纳了内部审计的职能、外包,以及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相互嵌合等研究热点。

从现有研究成果看,主要依托观察和总结审计研究文献产出来描述审计研究的力量、动态、热点或趋势,所得结论能够很好地加深对中国审计研究状况的了解。审计研究受到人才、资金、资料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资金资助往往是推动审计研究的重要支撑力量,同时竞争性科研课题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研究的创新、研究的前沿、研究的趋势和方向。因此,有必要从科研资助课题视角观察审计研究的力度、方向、类型和趋势,相比统计和分析文献产出来刻画审计研究动态与趋势,对展现审计研究方向和国家科学基金的资助选题均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二、数据来源和统计策略

科研资助课题一般具有新颖性、创新性、前沿性、基础性、需求性、时代性等特征,越是国家级课题其具有的特征越鲜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下文简称国家自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下文简称国家社科)是两个具有影响力的国家级科研资助体系,其资助的研究课题被认为能够反映当前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示范引导效应,获得课题资助的数量也是反映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家自科形成了探索项目、人才项目、工具项目、融合项目四位一体的资助格局,既涵盖自然科学又包含管理、经济等社会科学领域,在促进基础研究、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社科定位于资助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国家社科设立重大项目、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等。

在资助课题数据的获取上,所使用的国家自科数据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国家社科数据来源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由于审计学科在我国学科门类中处于较细的分支学科领域,不能以学科分类或学科代码分类检索审计研究获资助课题,采用的统计策略是检索获资助课题的题名,如果获资助课题题名中含有“审计”,就认定该课题属于审计研究领域。检索的时间跨度为1991—2020年,检索的学科范围为全部学科,检索的課题类型为全部课题类型,检索时间均为2020年12月。

国家自科的检索属性有课题编号、课题类型、所属学部、题目、批准年份、负责人、单位、金额、学科分类,国家社科的检索属性有课题批准号、课题类别、学科分类、课题名称、立项时间、课题负责人、专业职务、工作单位等。为了深入分析审计研究课题的特性,通过互联网检索的途径增加了课题负责人的年龄、性别、所属单位的类别、所在地区分类等。对所属单位类别是高校的,依据“211工程”大学、“985工程”大学、“双一流”大学等标准进一步分类;依据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 9 ]和审计方法与技术四类标准对课题研究趋势进一步分类。在获取国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数据的基础上,试图对中国审计研究的课题年度分布、课题类型分布、课题地域分布、课题承担单位分布、课题负责人特征、课题研究领域及研究热点趋势进行分析。

三、审计研究的基本格局

(一)审计研究课题年度趋势

在国家科学基金审计研究资助领域,1991—2020年国家自科和国家社科分别立项审计研究课题166项①、124项,在整个国家自科和国家社科资助总量中占比不高,如国家社科的审计研究立项数占立项总数的0.17%,审计学科课题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国家社科课题和国家自科课题的立项数整体呈上升趋势(表1)。在1991—2008年,无论是国家自科、国家社科或是总立项数都处于空白、不稳定和徘徊不前的状态,大多数年份国家自科的立项数多于国家社科立项数,自2008年后立项数较多,呈快速增长趋势,立项数交替上升,当前我国审计学科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审计学科研究获资助的多寡与所处社会、政府以及学科自身紧密关联,随着2003年“审计风暴”以来,我国国家审计作用发挥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证券市场审计需求繁荣发展,审计理论需求日益旺盛,审计学科知识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科学基金的重视,表明审计研究人才队伍日益壮大,越来越多的审计研究者逐渐加入到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与研究中来。但审计研究热度与我国轰轰烈烈的审计事业相脱节,也与强大的审计实践需求有差距,不利于学科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二)审计研究课题类型分布

在国家自科审计研究课题资助中,面上项目居于主体地位,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次之,二者的差距较小。但从增长态势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增速远高于面上项目,特别是2015—2020年增长特别迅速。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定位是支持35岁以下青年人员自主选题,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培养青年人才独立主持科研课题、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显示了国家自科更青睐重视和鼓励审计研究领域的青年才俊,同时表明审计学科正在涌现出一批新生研究力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该学科的未来发展前景。自2009年开始,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也获得资助,虽然立项数较少,但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审计研究水平的提高、审计研究队伍凝聚和稳定、审计优秀人才的培养和扶植都起到了一定作用。审计研究在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应急管理项目和委主任基金项目方面有所体现,表现为审计研究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重大管理问题快速做出反映,为党和政府高层决策提供科学分析和政策建议。可喜的是国家自科也资助了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培养造就审计进入世界研究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值得注意的是审计学科尚未在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获得突破并占有一席之地,说明审计学者在与世界一流学者和科研机构开展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对话的能力还不强,有待进一步努力和提高。

在国家社科审计研究课题资助中,一般项目数量占据主体,青年项目次之,二者差距较大。从增长态势看,一般项目的增速远高于青年项目,特别是2015—2020年增长迅速,与国家自科中的青年项目相比,立项强度和增长趋势有所减弱,立项数明显较少,说明审计青年学者还有待培养、挖掘与壮大。西部项目自2004年设立以来,立项规模与资助强度有一定增加,但与满足广大西部审计研究需求有一定差距。可喜的是国家社科资助了10项重点项目,尤其是在2011年,审计研究重大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相继有4项重大项目,分别是2011年资助的“国家利益保护导向的中国环境审计体系创新研究”、2013年资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研究”、2015年资助的“基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系统的环境责任审计研究”、2020年资助的“‘一带一路’沿线国中国企业审计治理研究”。重大和重点项目的立项,有助于解决本研究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特别是对审计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国家自科和国家社科的审计研究课题前3种类型分布见表2。

目前,审计研究课题已基本覆盖国家自科和国家社科的项目类型,且各类型的资助比例大致与国家资助总体比例相一致,表明审计学科获取基金资助体系正在逐步成熟和完善,研究广度也在逐步扩展。审计研究课题的立项多样化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潜心于本领域的科学问题,促进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发展,以使审计研究更有针对性。

(三)审计研究课题地区分布

依照审计研究课题依托单位所在的地理位置,把国家自科课题和国家社科课题归类到不同省、市、自治区。从表3可以看出,国家自科和国家社科的审计研究课题分别分布于全国21个和20个省、市、自治区,区域分布极不平衡。从东中西三大地带比较看,国家自科的审计研究课题东中西分别占总量的70.48%、15.06%和14.46%,国家社科审计研究课题东中西分别占总量的53.23%、26.61%和20.16%,国家自科审计研究课题区域集中趋势更加明显。江苏、北京、福建、湖北、浙江、广东、湖南和四川承担了更多的审计研究课题,而河北、海南、青海和宁夏无审计研究课题立项。从国家自科和国家社科的审计研究课题在各省(市、区)的数量比较看,福建、北京承担国家自科的审计研究课题远多于国家社科的审计研究课题,而湖南、重庆承担国家自科的审计研究课题远少于国家社科的审计研究课题。这也表明,我国审计研究的力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不平衡特征,这与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力量的分布地域不平衡有极大关系,也与大学中审计与会计学院设置有密切的联系,如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审计研究力量撑起了福建省获审计研究资助课题居全国第三的位置。

(四)审计研究课题单位分布

依照审计研究课题依托单位,把国家自科课题和國家社科课题归类到不同的机构类别(表4)。结果发现:高校获资助的国家自科和国家社科的审计研究课题分别是162项、116项,分别占总立项的97.59%、93.55%,高校获资助的审计研究课题呈现一枝独秀的格局。分析原因不难发现,高校审计学科建设历史较长,汇集了较多审计研究人才,学科团队实力强,本、硕、博人才培养基本齐全,形成结构比较合理的审计学教育体系;同时这些高校位于东中部经济发达城市,改革开放前,如北京、上海、南京、厦门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得到很多支持,具备较好的经济条件、文化氛围、社会需求基础。非高校单位主要有审计署及派出机构(5个社科)、审计署审计科学研究所(3个自科+2个社科)、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1个自科)、西藏自治区审计厅(1个社科),非高校单位审计机构属性特色鲜明,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研究力量强大,社科院系统表现不够突出。

高校获国家自科审计课题的单位有66家,其中35家高校只获取1项资助,多于2项的高校有31家;高校获国家社科审计课题的单位有61家,其中38家高校只获取1项资助,多于2项的高校只有23家。在承担审计研究课题的高校中,国家自科和国家社科有不同的特点,在高校获国家自科课题的66家单位中,211、985大学42家,双一流大学41家,分别占比63.64%、62.12%;在高校获国家自科课题的162项中,211、985大学108项,双一流大学107项,分别占比66.67%、66.05%;在高校获国家社科课题的61家单位中,211、985大学22家,双一流大学23家,分别占比36.07%、37.70%;在高校获国家社科课题的116项中,211、985大学40项,双一流大学44项,分别占比34.48%、37.93%。211、985大学或双一流大学获国家自科审计研究课题集中度远大于获国家社科审计研究课题集中度,存在国家自科的审计研究课题高校资助“嫌贫爱富”和国家社科的审计研究课题高校资助“惜老怜贫”现象。财经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是承担国家级审计研究课题主体单位,南京审计大学既非211、985大学也非双一流大学,承担如此多的国家级审计研究课题是一个亮点。充分挖掘财经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审计研究潜力是未来审计研究的重要导向。

(五)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特征

1.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特征

在290个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中,共有240位学者,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55位、85位,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相比,审计研究女性学者占比较高。只承担过1个国家级课题的有206位,有34位学者承担过2个以上的国家级课题,见表5。从所有的课题负责人性别比例看,国家自科和国家社科的审计研究课题男女比分别为110:56、84:40,从性别比可以看出,国家自科审计课题更青睐于女性学者。在审计研究领域,承担过2个以上的国家级课题负责人,其中既有德高望重的中年审计专家学者,又有年富力强的青年才俊,也有审计学界的女中豪杰,这些学者在多年的潜心治学研究中,对自己所擅长的研究领域有着深厚的积淀,掌握了审计研究的方法与思想,树立了审计研究领域的地位与影响力,是我国审计研究领域的核心学者,其中有些学者倾向于只申报国家自科课题,如19位学者连续只承担国家自科课题,有些学者倾向于只申报国家社科课题,如9位学者连续承担国家社科课题,有6位学者兼顾国家自科课题和国家社科课题。

总体上,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审计研究人才队伍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承担过国家科学基金课题的人才队伍规模还不够大,连续承担过国家科学基金多项课题的人才数量很有限,不利于审计研究全面、可持续发展。

2.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职称结构特征

选取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获得立项时的职称,观察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的职称分布特征。从全部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职称观察,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的职称结构呈偏态分布,从高到低依次是副高级40.34%、正高级36.55%、中级22.41%、初级0.69%,正高级、副高级人数占比高达76.89%,这表明国家科学基金课题对审计研究负责人职称要求较高,承担课题的研究基础较好,所表现出的學术水平、科研能力潜力较大。从国家自科和国家社科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职称观察,其职称结构有所差异。国家自科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涵盖四类职称,且相对均衡,较关注中级申请人;国家社科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只涵盖三类职称,且相对不均衡,高级职称占比高,中级职称占比低,初级职称缺失,表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对审计研究负责人职称要求更高,更有利于高职称学者。

3.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年龄结构特征

选取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获得立项时的年龄,将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的年龄划分为8个年龄段,分别是≤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61。从全部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年龄观察,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的年龄结构呈单峰分布,峰值在36~40岁,平均年龄41.16岁,表明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群体是一个年轻的队伍。从国家自科和国家社科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年龄观察,其年龄结构表现异同,相同的是国家自科和国家社科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年龄结构都呈单峰分布,但年龄峰值不同,国家自科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年龄峰值在31~35岁,平均年龄39.14岁,国家社科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年龄峰值在41~45岁,平均年龄43.85岁,表明国家自科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群体比国家社科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群体更年轻。从国家自科和国家社科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不同性别年龄观察,国家自科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男性和女性平均年龄分别为39.55岁、38.36岁,国家社科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男性和女性平均年龄分别为45.05岁、41.35岁,表明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男性平均年龄大于女性平均年龄。无论是国家自科、国家社科或是二者加总的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平均年龄都处于中青年年龄段,表明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审计研究课题负责人队伍是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激情的队伍,也表明审计研究是中青年喜欢从事的事业,为审计研究大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六)审计研究课题学科特征

按国家自科的学科一级分类和国家社科的学科一级分类,对审计研究课题学科领域特点进行分析,国家自科审计研究课题横跨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宏观管理与政策、电子学与信息系统等学科。工商管理学科资助特别是会计和审计是主体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优势较大,从1991年以来资助连续增长;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资助量在下降;计算机科学学科资助较晚,但增长较快。国家社科审计研究课题横跨应用经济、管理学、政治学、中国历史、理论经济、法学、党史·党建、统计学等学科。应用经济学科资助是主体学科,与管理学和政治学相比优势不是特别明显,从1991年以来资助连续增长;管理学和政治学虽然资助较晚,但增长迅速;中国历史、理论经济、法学、党史·党建、统计学等学科的资助是一个有益的补充。从总体统计结果看,审计研究课题已横跨十多个学科领域,成为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的领域,除常规的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科门类外,越来越多地扩展到计算机科学、政治学等学科领域,超越以往学科分门别类的研究方式,实现对审计问题的整合性研究。审计的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有益于汇聚不同学科领域的人才共同攻关,拓宽了传统审计学科的研究视野和研究领域,在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上实现审计理论的生长点和审计方法技术的创新源。

四、审计研究课题主体领域热点趋势

采用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审计方法与技术四类研究主体,观察审计研究课题主体领域的特点。由于不能得到获资助课题的摘要,依据课题名称将获资助课题分别归类到四类研究主题领域。从国家自科审计研究课题看,资助强度依次是社会审计、审计方法与技术、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研究主体是优先资助领域,四个研究主体资助强度相对均衡;社会审计、审计方法与技术研究是两个最稳定的资助主体,从1997年起连续资助并保持连续稳定增长。从国家社科审计研究课题看,资助强度依次是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审计方法与技术、内部审计,国家审计研究主体是优先资助领域,四个研究主体资助强度差异较大,基本上不太关注内部审计、审计方法与技术研究;社会审计是最稳定的资助主体,从1991年起连续资助并保持稳定增长。从全部审计课题看,国家审计研究领域主体资助强度最大,达到120项,对国家审计研究领域的重点关注也是从2009年开始,特别是2015—2020年间增长迅速;内部审计研究领域主体资助强度最弱,占比不到4%,这是未来审计研究应该加强的领域。

从审计研究课题主体细分领域的资助强度看,有三个显著特点:其一,国家自科、国家社科对每个细分领域资助强度差异明显,资助定位有所不同。如在国家审计及政府审计、环境审计、审计与腐败治理、审计与扶贫、审计史等领域,更易获得国家社科资金资助;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行为和注册会计师行为、审计质量、审计师声誉、审计行为等领域,更易获得国家自科资金资助。其二,审计研究各细分领域首次获得资助的时间不同。有些细分领域得到持续资助,但资助强度不高,是审计研究中的持续热点,如外部审计监督;有些细分领域获得资助较晚,但资助强度快速提升,是审计研究中的新兴熱点,具体如审计师及注册会计师行为、云存储下的审计技术与方法等。其三,课题研究导向有所不同。国家社科资助课题与国家审计改革、发展、制度、政策联系紧密,如国家审计方向的课题资助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务院提出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一脉相承,更加注重定性、宏观、决策咨询视角的研究导向;国家自科资助课题与审计的组织、行为、质量关联性强,更加注重实证、微观、技术、方法视角的研究导向。

通过观察审计研究课题主体细分领域的资助强度和导向,可以得出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审计方法与技术四类研究热点。第一,在国家审计研究领域,有8大研究热点,按照资助强度依次是国家审计及政府审计、环境审计、审计与腐败治理、审计监督功能与作用、金融及债务审计、绩效审计、审计与扶贫、审计史。还有其他较小的研究热点,如审计报告公开和公告的作用影响、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程审计等。第二,在社会审计研究领域,有8大研究热点,按照资助强度依次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行为和注册会计师行为、审计质量、审计行为、外部审计监督、审计报告及审计意见、审计师声誉、审计独立性。其他较小的研究热点,如审计团队群体、审计服务系统等。第三,在审计方法与技术研究领域,有6大研究热点,按照资助强度依次是云存储下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数据挖掘下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云安全及公开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数据处理及融合的审计技术与方法、大数据下的审计技术与方法、联网审计技术与方法。第四,在内部审计研究领域,有2大研究热点,按照资助强度依次是内部审计设置、内部审计的效益及增值。

纵观审计研究课题的学科、主体领域以及细分领域研究热点,可以得出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

一是审计研究更加向信息技术融合。信息和数据的获取、传递、存储、整理、利用和施效等方面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作支撑,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融入到审计工作各个领域,云存储、数据挖掘、云安全及公开、大数据、联网审计、人工智能为审计学研究创造出许多新的学科生长点,成为审计研究领域课题增长较快的领域。传统的审计学研究理论与信息新时代特点相结合将是未来被关注的热点,得出的研究成果会更有时代意义。二是审计研究更加趋于学科交叉渗透。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现代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审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等自然科学以及与政治学、行为科学、法学等社会科学存在交叉渗透,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基础理论、应用技术手段相互借鉴,互相影响,研究内容互相重叠,界限模糊不清很难划分,逐渐形成密不可分的学科网络。同时学科的交叉、分化和研究技术方法的移植、借鉴为审计学研究带来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新问题大多是通过变换学科视角和方法获得新的研究思路,丰富了审计学研究的内容,拓展了审计学研究领域,为学科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为审计学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发展空间。三是审计研究更注重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审计学的兴盛根植于时代需求,奠定了应用型学科的社会科学特性。统计表明,响应和解决国家需求是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重要特点,特别是与我国审计改革、发展、制度、政策联系紧密的审计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围绕审计事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现实问题和难点问题,受到国家级审计课题立项的青睐。随着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不断推进社会科学研究的进一步转型,强调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要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是未来审计学研究健康发展的两翼,偏一不可。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1991—2020年间国家自科和国家社科所资助的审计研究课题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在过去的30年中,国家级审计研究课题整体上呈增长趋势,1991—2008年处于空白、不稳定和徘徊不前的状态,在整个国家自科和国家社科资助总量中占比不高,审计学科课题还有进一步提高、繁荣的空间。当前审计研究课题已基本覆盖国家自科和国家社科的项目类型,且各类型的资助比例大致与国家资助总体比例相一致,但在重点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西部项目等类型的资助还有待突破和提高。

二是审计研究课题地域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平衡特征,主要集中于东中部省份大城市。综合性大学和财经高校是承担审计研究课题的主导力量。通过承担国家级课题形成了200余人规模的审计研究高层次人才队伍,承担课题的负责人大都处于中青年,但承担过国家科学基金课题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数量有限、规模还不够大。

三是国家级审计研究成为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领域,除常规的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科门类外,越来越多的扩展到计算机科学、政治学等十多个学科领域。审计研究课题形成了国家审计主体领域资助强度最大、社会审计和审计方法与技术主体领域居中、内部审计主体领域资助强度最弱的格局,未来内部审计主体领域有待加强。

四是审计研究课题主体细分领域的资助强度有三个显著特点,国家审计研究领域和社会审计研究领域分别有8大研究热点,审计方法与技术研究领域有6大研究热点,内部审计研究领域有2大研究热点。

针对国家自科和国家社科所资助的审计研究课题分布特点,从审计学学科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提升审计学学科在国家科研资助体系中的地位。学科平台、团队、人才是学科繁荣发展的关键因素。尽快将审计学的三级学科提升到一级学科地位,增强学科独立性,争取审计学纳入国家级或地方级的一流学科建设规划,争取更多高校的审计学进入国家级或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序列。打造审计学人才国家梯队,培养审计学科的长江学者、千人计划专家队伍,建议审计署实施全国审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规划,设立审计领军人才岗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复合型高层次审计人才队伍;鼓励高校博士点大力培养既熟悉审计业务又精通经济行业技术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做大做强审计研究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审计学学科梯队结构,增强学科团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审计研究的层次和水平,创建有利于审计学在国家科研资助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二是注重提升国家级审计研究课题申报的全环节质量。切实提高审计研究国家级课题的申报数量和质量,注重国家级审计研究课题申报的全环节管理,鼓励和激励审计研究专家参与国家级基金课题征集,特别是重点和重大项目,争取更多的审计研究课题进入课题指南。申报者要做到提前研究选题,把握审计研究的发展趋势和超前性,在选题上关注审计政策利好、审计时事政策和审计社会重大需求,注重做到选题内容超前、方法超前、技术超前、学科交叉,充分利用审计行业资源。提前组建课题团队,注重团队的专业、职称、年龄、学缘结构合理,注重凝练研究方向。申报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各级部门多措并举,从课题申报之初的申报辅导动员到申报中期组织校内外专家对申报书进行评审修改,再到上报前对申报书的多重形式审查,始终坚持把质量意识贯穿于课题申报各环节。鼓励和激励申报单位设置国家级审计科研课题资助培育制度,推动形成申报审计高水平课題、收获高水平研究成果的新局面。

三是保持必要的国家级审计研究资助课题平衡。首先保持审计学东部地区和中西部资助课题的平衡,适当增加地区科学项目或西部项目立项强度,进一步加大中西部地区审计研究资助课题;其次保持审计学青年人才和老年人才资助课题的平衡,进一步加强审计学青年人才、女性人才资助的力度;再次保持审计学主题学科与跨学科间资助课题的平衡,审计学的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不应是简单追求铺摊子、摊大饼、线性加和,而应产生审计学多学科研究协同放大效应,真正实现审计知识突变,同时也应注意所带来的审计学科边界模糊、削弱传统审计学科发展等现象;最后保持学科不同研究方向资助课题的平衡,在保持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审计方法与技术研究主体资助的同时,适当增加内部审计研究领域主体资助强度,实现我国审计研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分析和总结我国国家自科和国家社科有关审计学科的立项课题,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我国审计学科的研究特点。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单独分析研究课题或单独分析期刊论文,均不能完整地展示中国审计研究的真实格局。通过立项课题的题目识别和统计审计科研课题,会存在一定遗漏可能;由于国家级课题所研究的领域广泛,特别是跨学科、多学科课题,采用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和审计方法与技术四类主体以及细分研究领域,会存在一定的不准确之处;只通过科研课题的题目来分析科研课题的内容并依此揭示学科的研究进展与热点,也存在一定的不全面之处;科研课题是科研的计划和经费投入,不是科研产出和成果,国家级课题不必然产生高质量和有影响力的成果,只观察课题数量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上述缺陷及不准确、不全面之处,有待未来研究中进一步弥补。

【参考文献】

[1] 黄溶冰,王丽艳.国家审计研究的现状与思考:基于SSCI期刊的分析[J].审计研究,2017(3):36-44.

[2] 王伟,孟焰.西方审计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J].审计研究,2016(3):32-39.

[3] 况玉书,宋夏云.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图书、期刊等文献视角[J].中国审计评论,2015(2):36-47.

[4] 李明辉,孙婕,叶超.我国政府审计实证研究述评:基于CSSCI(1999-2014)检索论文的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7(2):1-12.

[5] 岳洪江.中国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30年追踪及评论:基于1978—2007年审计科研成果的科学计量分析[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1):62-72.

[6] 郭旭.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综述[J].审计研究,2017(2):25-30.

[7] 李明辉,刘笑霞.我国环境审计研究回顾与展望[J].学海,2012(1):55-62.

[8] 何卫红,赵佳.内部审计研究述评:2003—2009[J].审计研究,2011(1):57-62.

[9] 陈汉文.审计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7-9.

猜你喜欢
科学基金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基金制的创立及其对传统科研体制的变革
更正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二)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Optimization Reform of Education Mode for Dissertations of New Media Major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工作座谈会
The Internet as a Forget-Cue: The Effect of Assumptions About Future Accessibility of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on Memory
2017年度力学科学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介绍
自动化学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人代表性论著期刊影响力分析
从2010—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