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研究

2022-04-06 12:10朱伟祥
关键词:数学教师情境数学

朱伟祥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古店乡芹沟小学)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能否将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地实施,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一点。本文将通过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有效实施的必要性、现存问题以及实施方案进行论述。

一、有效教学的基本概念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有规律的总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发散思维,面对问题能够进行深入的探索。其核心思想就是关注并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每一分钟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二、小学数学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已经陆续开展,新课程在多个方面都有全新的突破。比如,课程目标从过去的单一性,转变为现在的多元化;新课程标准将过去传统教学下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大纲进行替代;从过去的教师“填鸭式”教学,转变为提倡学生之间以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有效教学的实施可以使小学数学的教学不断朝着新课程标准的方向前行。

三、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方法

1.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相关研究调查发现,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到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实施有效行为的质量。通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重点关注语言表达、板书等方面的能力,但是对于教学策略的研究及运用通常没有达到综合运用的水平。小学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心理状态发展的恰当认知,使用适宜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师应当不断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对新课程的认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观念,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2.鼓励学生研究以及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课教学时,应当注意其核心目的不单单是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能够积累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从而提高小学生面对问题的研究能力以及解决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在此过程中,课堂的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例如在“掷一掷”的综合实践学习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布置课前准备任务,安排学生在上课前先将2枚骰子准备好,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组研究,每位学生都可以通过亲自掷骰子来观察,小组讨论总结,最后完成课本中提到的问题。如此一来,学生不但更加愿意参与到小学数学的学习当中,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研究的方式增加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从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收获更多的快乐。

3.为学生搭建适合的教学情境

提到数学,许多小学生都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拒绝主动学习。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为了将小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可采用搭建教学情境的方式。通常,搭建合理的教学情境需要满足以下三点。第一,将生活融入学习当中,使搭建出来的教学情境更加轻松愉快;第二,将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情境相结合,非常富有乐趣;第三,将目标与教学情境相融合,使学生的接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连加法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如下情境:(第一步)教师先引导学生:“同学们,大家喜不喜欢听童话故事啊?有一个故事叫作‘青蛙王子’,你们有没有听过呀?这个故事具体讲了哪些内容呢?原来是一只小青蛙,最后变成了帅气的王子啊!今天老师用魔法把青蛙王子变到课堂当中。大家看黑板,今天来了5只可怜的小青蛙,它们也想变成王子,不过需要大家的帮助才可以,大家愿意帮助它们吗?只要把小青蛙身上的数学问题解决了,它们就可以变成帅气的王子了!”(第二步)教师将连加数学算式题向同学们展示,答对题目即可完成任务,并且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计算方法。教学情境的搭建可以很快将学生引入课堂当中,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效率。

4.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让小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领悟课本中知识的含义,还能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强大魅力。小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的特点,采用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利用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动手操作。例如,在综合实践课“掷一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游戏。教师可以事先多准备一些骰子,打印一些表格,在课堂上安排学生掷骰子。每人一张表格,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将掷骰子的结果填入表格当中。学生完成以后,教师检查学生填写的情况,有些学生可能投掷结果经常重复,有些学生可能是完善程度更高一些,教师引导学生不断主动思考问题,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

5.设置有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有效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办法。教师要根据本节课内容设计合理的问题,并且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设置有效提问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问题的设置需要有针对性;第二,问题的难度需要适度;第三,问题的内容要综合系统;第四,问题的设置要具备启发学生动脑的特点;第五,问题的设置要具备延时性;第六,问题设置的内容专业术语必须要规范。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准备多种形状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再准备一些非轴对称图形,安排学生进行观察。先观察两类图形有哪些不同,从而发现轴对称图形从中间分开两侧都是一样的。再继续引导学生寻找每个图案的对称轴都在哪里,分别有几条,生活中还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等,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另外小学数学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问题,通过这些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最终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实施。

6.加强学生的交流及汇报能力

教师可以在一节课程结束后为学生预留一些时间进行成果的汇报和交流,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以综合实践课“掷一掷”为例,经过课堂中的学习,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汇报,从而总结自己的成果和他人的成果有哪些相同以及不同之处,并将对比后的总结在课堂中与他人分享。如此一来,学生在本堂课消化吸收的知识会更加丰富,印象也会更加深刻,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纵观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总结、完善和创新,从学生思维培养的角度出发,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情境数学
不同情境中的水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护患情境会话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