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茧房”困境下青年价值观引领的“自缚”和“解缚”

2022-04-08 02:20
高校辅导员 2022年5期
关键词:信息茧房茧房青年人

李 杰

(齐鲁工业大学 轻工学部,山东 济南 25035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当前,迅猛拓展的网络空间极大满足了青年群体获取信息和社会交往的个人需求,但也有一部分青年过度痴迷和沉浸在以个人为中心的网络圈群中,深陷“信息茧房”而难以自拔。深入研究“信息茧房”的“自缚”困境和“解缚”路径,对帮助青年人突破“信息茧房”束缚,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茧房”的负效应症候

“信息茧房”一词是由哈佛大学凯斯·R·桑斯坦教授在其著作《信息乌托邦》中提出的。他指出,“在信息海量的时代,人们往往只会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令自己身感愉悦的信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之中。”[2]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充分融合,能够根据个人倾向与偏好,巧妙推送受众乐于接收的信息。推荐算法的局限、“圈层化”的疏离以及个人情绪偏好等影响因素,使得“信息茧房”负效应愈加明显。

(一)推荐算法操纵了信息的筛选分配

“算法是智能推送的引擎,能够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找寻并建立复杂要素间的关系,并为用户构建更加贴合、沉浸的场景。”[3]推荐算法首先是运用大数据技术获得用户的宏观性信息数据,再通过深度学习对抓取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不断总结和探究用户的行为和思想规律,最终通过“标签化”的形式将原本陌生的用户聚集在同一类“趣缘”标签之下,根据用户兴趣推送个性化信息。推荐算法像一只“无形的手”,主导了信息的筛选标准和分配规则。通过推荐算法的精准“投喂”,受众身处“信息茧房”却又乐在其中,并潜移默化地受到其影响和驯化。当“工具理性”掩埋了价值引领过程中的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和情感倾注,个人的需求、情感、信仰似乎变得不再那么被关注。

(二)“圈层化”困境限制了信息的群体间传播

“圈层”是个立体化的概念,“圈”与“层”有着不同的分化方向与分化逻辑。从“圈”的角度上来看,网络中所形成的各种类型的圈子将拥有相同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的个体汇聚在一起,形成抱团取暖、内外有别的圈子特质。网络圈子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存在,往往形成相对封闭的传播环境,对其他圈子的观点持排斥或否定态度,导致带有疏离与排他特性的“茧房孤岛”积聚形成。从“层”的角度来看,那些与“我”关系密切的核心圈层对个人产生重要的影响。圈子的层次越高,所传递的信息就越趋向于个人内在的需求,高层次圈层的信息就越容易受到个体的重视、信任。看似圈层帮助个体筛选与过滤了不相关信息,提高了传播效率,但实质上却禁锢了人们“二次选择”的权利。

(三)情绪偏好影响了信息的选择标准

即使信息平台、算法推送或者社会关系等会对信息进行过滤,信息最终达到个体时也会被再次过滤。在这个过程中,情绪偏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信息的内容和形式不再成为引起广泛传播的必然条件。受框架效应的影响,同一信息不同的表达、描述方式会造成信息认同接纳程度的不同,反映了一种“趋利避害”的心理影响。由于正向信息在情绪上更能受到偏爱,人们喜欢用符合自身情绪偏好的认知结构和接收模式来处理信息,对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信息及时关注并不断强化,对自己不感兴趣、厌恶的信息会抵触、无视。受到情绪偏好的影响,个人容易侧重关注某一类偏好信息和话题,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视野狭窄、认知固化以及自我孤立的风险。

二、“信息茧房”影响主流价值观认同的因素

厘清“信息茧房”影响主流价值观认同的多重因素,有助于认识并克服“信息茧房”带来的负面问题,进而增强青年群体对主流价值观的价值认同。

(一)同质化效应窄化了青年对主流价值观的内容选择

在大数据、智能算法广泛应用的网络技术背景下,信息的选择权、过滤权和接收权大都被平台设计的关系网和“定制化”算法推送所掌控。同质化信息的泛化使人们生活在一份自己专属的“个人日报”里。在此基础上,“信息茧房”将这种同质化效应不断放大。个人偏好逐渐成了选择标准,个人议程设置逐渐取代公共议程设置,那些蕴含主流价值观的公共议题成为被智能算法过滤、大数据清洗的对象。同质化效应会导致青年人的信息视野极度窄化,并逐渐进入一种自我麻痹和陶醉的“沉浸式”状态,以致身陷“信息孤岛”而浑然不知。固执己见的价值观念一旦形成,主流价值观传播内容如果再长期处于缺位和失位状态,青年人的思想和行为就很有可能出现解构正统、否定权威和破坏秩序等问题。这看似是信息自由、言论自由,实质上却是青年人认知能力、整体性视野和批判性精神的弱化与丧失。

(二)碎片化传播影响了青年对主流价值观的科学理解

“信息茧房”的封闭性和排他性使得信息碎片化的负面影响更加凸显,这必然与主流价值观注重整体性、系统性、持续性的表述方式和传播过程产生矛盾。在整体性层面上,碎片化信息原本就是片面的、跳跃的、离散的,青年人很难从整体上全面了解主流价值观传播的内容和价值,无法形成对主流价值观的全面认识。在系统性层面上,碎片化信息往往缺乏串联性、关联性。青年人对主流价值观的理解往往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概念层面,对主流价值观形成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和逻辑特征一知半解或不求甚解,造成认知上的错误与假象。在持久性层面上,碎片化信息在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多变的网络背景下传播,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化”特征。快餐式的碎片化信息只能给青年人带来短暂的视听快感,不能形成持久的价值体悟,而主流价值观要深入人心又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这与信息碎片化的传播方式产生了冲突。

(三)思想情感固化导致了青年对主流价值观的认知偏差

网络社会中,受到多元、多样、多变价值观的影响,有些青年人将价值评定的标准定位于是否有利于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是否能够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和个人发展。一些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无形中在“信息茧房”内部蔓延滋生、落地固化,使得青年人在思想意识上对主流价值观产生了先天的排斥和抵触。另外,志趣相投的青年人在“信息茧房”中具有较高的参与度,容易形成较为集中的群体归属和情感投射。不少负面的情感也会在封闭的“信息茧房”中不断汇聚和升华,产生群体共鸣,形成群体意志,逐渐出现群体性固化和价值排他,甚至有可能出现群体极化和价值观失衡。负面情感的固化容易导致青年人对主流价值观的被动接受和消极体验,再加上他们缺乏主动“调频”接收主流声音的自觉性,不免会出现对主流价值观认同的知行不一。

三、“信息茧房”境遇下青年价值观的引导策略

破解“信息茧房”困境,抓好关键时期青年价值观的养成,要通过增强主流价值观引领作用、算法创新升级、媒介素养培育等途径共同寻求破题策略。

(一)培根铸魂,以主流价值观赋能思想引领

在“信息茧房”背景下,只有加强主流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通过增强音量、优化音色、拓宽音域,才能穿透“信息茧房”的“隔音层”壁垒,使其内部成员接收到主流价值观念。

第一,增强音量就是要求网络个体积极发声,占领舆论导向的制高点。自媒体技术高速发展,人人都是宣传员和发言人,这使得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主流声音的传播并不仅仅是某些宣传群体和工作机构的事情,更需要社会每位成员的共同努力。增强音量就是要鼓励每个网络个体敢于发声、善于发声,敢于直面问题和挑战,敢于揭示真相、澄清事实,敢于表明自己的立场和信念,不断增强主流价值观的说服力、穿透力和影响力,进而构建积极良好的舆论传播环境。

第二,调节音色就是要求教育者凝聚共识,创新话语表达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4]调节音色就是要积极适应青年人的思维逻辑和话语特征,用“接地气”的表达方式引导青年群体认同主流价值观。要在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基础上,寓理于情、情理交融,不断为青年的健康成长奠定正确的思想基础和牢固的情感基础。

第三,拓宽音域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扩大影响,丰富有效传播载体。活泼多样的形式和载体是调动青年学习与实践积极性和参与度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主动提高传播载体和媒介的应用能力,灵活掌握以“三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通过立体的形象、多元的互动和声光电融合的展示效果,让主流价值观教育更加喜闻乐见。另外,还要积极通过各类传播载体和媒介加强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学会借助社会热点阐述主流价值观,不断提高主流价值观的感染力和引领力,进而推进青年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和成型。

(二)守正创新,以优化规制实现算法驾驭

要实现从“依附算法”到“驾驭算法”的跨越,应通过创新打造主流算法、推动传播内容的“供给侧改革”、落实算法平台主体责任制等手段实现对现有算法的完善与优化。

第一,在算法研发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筑牢算法主流价值基础。设计开发算法时要以服务青年人成长、成才作为设计原则,以技术为工具,努力破除“算法中立”“价值无赦”的误区,将主流价值观内化于算法设计之中。要根据青年人的数据画像,将积极正能量的核心价值观融入“推荐池”,增加推送主流价值观信息的权重,真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推荐规则。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政治需求与个人偏好、技术价值与人文价值之间的关系,着力探索适合青年群体自身发展的主流价值算法模型,确保底层算法逻辑不脱离主流价值观的正确指引。

第二,在内容供给上,要提升优质内容的供给力,推动信息传播领域的“供给侧改革”。针对推荐算法导致的主流价值信息供给力不足问题,信息内容的生产者应重点考虑如何通过深度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形成内容与品质皆高、趣味与品位并重的推荐图谱和供给库群,并在人工干预模式下,实现算法技术平台的精准投放。针对推荐算法导致的圈层封闭固化问题,媒体平台的管理者应重点研究如何突破“信息茧房”带来的信息壁垒,通过戳破“过滤气泡”,来让社会主流价值观主动渗透和融入圈层群体之中,从而推动圈层关系的流动,构建多元健康的信息生态。

第三,在责任监管上,要夯实算法平台的主体责任,重视算法的法律伦理规范。抛弃算法带来的便利,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工成本的上升,但人工“把关人”的介入,对于算法的规制有着监管上的重要意义。相关法律应进一步明确各个算法平台的责任主体,进一步加强对发布内容的审查力度,对于算法产生的道德瑕疵和价值偏差进行及时矫正,对于解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煽动社会负面情绪以及算法没有准确判定的“灰色”信息做到层层问责和法律追责,不断提升信息发布的规范性、内涵性和价值性。

(三)修身立行,以有效引导提升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的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辨反应等能力。”[5]强化媒介素养有助于青年形成批判性思维、拓宽信息接收渠道、增强反制能力,从而消除或减少“信息茧房”带来的负面困扰。

第一,青年群体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强化反思意识。批判性思维的养成能够帮助青年人透过表象看本质,使青年人坚持用理性的认知和正确的价值判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解读”与“解毒”,避免被“信息茧房”所误导和操控。另外,青年人还要通过不断增强个人反思意识,认清“信息茧房”的真实存在以及潜在危害,能够预判并抵御其负面效应所带来的价值观侵蚀与思想异化风险,从而帮助自身在面对汹涌而来的网络信息时能够从容应对、有效处理、主动扬弃,促进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

第二,青年群体要拓宽信息接收渠道,克服信息获取的媒介依赖。“信息茧房”的形成与个人信息获取的惰性相关。青年人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平台、算法推送信息的原理和机理,注重自律、打破惯性、掌握主动,有意识地克服懒惰心理。另外,青年人要利用好报刊、电视、广播等其他的媒体平台和渠道,不断丰富信息的获取来源,通过多涉猎公共领域的议题和官方主流信息,来平衡各方不同的立场和观点,立体全面地认识网络社会,不断提高获得、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类信息的能力。

第三,青年群体要转变用网方式,增强自身反制能力。媒介平台和推荐算法为了主动迎合青年人需求,会把他们可能喜欢的信息推送给本人。这些信息中不乏会有虚假、低俗、劣质的内容。青年人要加强对信息成分的甄别和判断,主动关注和转发主流、高品质内容,关闭屏蔽低品质信息,勇于向平台和算法表达“不喜欢”“不感兴趣”,有意识地对自身数据画像进行重塑,牢牢把握好网络行为的主体地位,实现对推送信息内容和品类的净化,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内容生态。

猜你喜欢
信息茧房茧房青年人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为啥找不到女朋友
微时代大学生“信息茧房”效应干预
社交媒体时代下新闻产需变化刍议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