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疆视域下喀什大学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2022-04-08 06:26王建斌
喀什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喀什中华文化培育

王建斌

(喀什大学人文学院,新疆喀什 844000)

文化润疆既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条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实现途径,其目标的达成之一便是普遍提升新疆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大学生群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承载者,在文化润疆的背景和视域下,如何培育喀什大学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正确认识文化润疆与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辩证逻辑关系,正确认识文化润疆工程的实施为喀什大学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所提供的路径、模式、方法上的借鉴,从而探索新时代喀什大学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更优路径。

一、文化润疆的价值蕴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1],首次提出了“文化润疆”的概念。文化润疆蕴意丰富,内涵深邃。

(一)文化:文化润疆的内核

从古到今,中西方学者对文化这一命题的研究经久不衰,观点却又莫衷一是,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也如同文化自身一样不断地被注入新的元素,迸发出新的符合时代特点的活力和元素。从不同时期中外学者对文化的认识来看,虽然对概念的表述视角和维度不尽相同,就文化的功能而言,大多表述都指向目标、规范、行为整合的方向。如梁启超指出的“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2]。从价值实现的角度指出文化的重要意义在于选定并努力实现人所创造的有价值的共业。即便是人类进入21世纪,面对信息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变化,学者对文化的表述依然强调其规范、整合功能。美国文化人类学者利福德格尔茨在其《文化的解释》中认为:“所谓文化就是这样一些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因此,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3]指出对文化进行分析最大的意义在于对共同价值的探求和实现。文化润疆即是从文化层面入手,通过符号化的文化要素,指导人的行为使其符合共同价值和规范。由此观之,文化润疆之文化概念,既是实现路径又是实现要素,是实现这一伟大工程的核心要义。那么,要推进这一系统工程,需要用什么样的“文化”来润疆?“文化润疆”中的文化概念,既与我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情有关,又反映了新时代的特点,有其特定的价值和规范方面的内涵。[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润疆的主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5]。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浸润广袤辽阔的新疆大地和新疆各族人民,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固本之举。

革命文化是文化润疆的源泉。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不断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在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中,不断传承红色基因,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核心的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纽带的生生不息的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润疆工程的重要驱动力。它深植在中华文化的土壤中,紧贴中国国情,引领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凝结着中国亿万民众的价值追求,发挥着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作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的文化驱动力,也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动力。此外,新疆独特的地域优势和多民族性,使新疆区域文化依托中华文化的母体而熠熠生辉,极具特色,成为“润疆”的重要元素。

(二)润:文化润疆的关键

文化润疆,关键在“润”,润是方法,是手段,是这一系统工程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润,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卷十一释曰:“水曰潤下。从水閏聲。如順切。”《广雅》曰:“润,渍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干枯,湿燥适中”,通常词组搭配为“滋润”“浸润”“使有光泽”;一般词组搭配为“润饰”“润色”。可见,从广度上来看,“润”就像水,渗透到需要滋润的每一个地方,毫无遗漏;从力度上来看,是在不知不觉中“随风潜入夜”,雨润万物,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文化润疆,要尊重文化的特性和其功能发挥的规律,要在润的分寸和力度上下功夫。首先,对于润的分寸而言,文化润疆就像春雨洒向新疆大地,一定是春风化雨、绵绵细雨、滋润心田,不能大水漫灌、暴风骤雨,看起来表面泛滥,雨过天晴之后迅速蒸发,不留痕迹。其次,对于润的力度而言,文化就像修炼内功,一定是绵绵用力、四两拨千斤金、功到自然成,切忌猛敲猛打、声势震天,效果却一般。

因此,文化润疆就是要通过润物无声,绵绵用力的方式,以中华文化饰润新疆独特的区域文化,凝聚新疆各族人民的人心与力量,为新疆的稳定发展服务。

(三)文化自信:文化润疆的落脚点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6]文化润疆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在于通过文化的手段,激发文化的规范功能,引导新疆各族人民增强文化自觉。

文化润疆的价值取向和深度用意主要是通过两个层面的调适实现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自信。第一,通过文化润泽机制,文化润疆以中华文化对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进行吸纳包容,消除文化差异,实现与中华文化母体的有机统一,并通过中华文化内容的共同分享和融通,从而使新疆各民族文化寻找到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归属感,并自觉形成对中华文化母体的认同。第二,通过融通机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新疆各民族人民主动对文化进行反思。正如费孝通先生指出的:“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7]

可见,文化润疆借助文化的温润,让包括喀什大学学生群体在内的各族人民明确地认识到:新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始终伴随着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时刻启迪人心,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认同和自信。

二、文化润疆视野下新时代喀什大学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机遇

文化润疆工程的实施将迎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疆各地绚丽多姿的绽放,形成文化资源的高度聚合,能够为喀什大学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文化润疆工程实施中的“以文化人”的实践模式,能够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工作提供模式和方法上的借鉴。同时,文化润疆工程的实施在新疆各地形成的良好文化氛围,必将让深处其中的喀什大学学生在心灵深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不断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一)优秀文化资源的荟聚

文化润疆工程的实施过程也是一个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的过程,伴随着文化润疆工程的系统实施,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文化资源也将源源不断地荟聚到新疆大地。首先,多元文化要素的交汇。不论是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用等文化要素,还是影视、音乐、话剧、书画等精神文化要素的融汇交流,将展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高校作为育人主阵地、文化润疆工程的重要平台,也必将成为优秀中华文化的荟萃地。事实上,从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文化润疆进高校、进校园就已经呈现出繁荣之势。比如:由自治区教育工委主办的“经典照耀青春讲堂”每周邀请疆内外知名文化学者、思政专家等为全区20多所高校的万余名师生举办讲座,传播优秀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央视书画频道进万家——走进新疆喀什栏目组也走进大学校园,走进喀什大学,通过书画大家的书画展示、报告讲座,向师生展示了艺术家百花齐放的文化景象,使广大师生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感染师生,熏陶师生,增强师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再如喀什大学正在推进的国学院建设,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历史与文化研究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平台的建设,是培育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其次,多种文化产业的勃兴。随着文化援疆工作的开展,文化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依托新疆历史文化资源而出现的新兴文化产业迅速走红,大学生群体是新型文化产业的重要消费者,也是参与文创活动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参与文化创意创作、文化设计、文化旅游、文化微视频等“文化+新兴产业”,从而使大学生群体在参与中受到文化熏陶和浸润,感受文化的魅力,进而达到自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区域特色文化的作用。再次,数字文化传播新业态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抖音、VR、AR 等数字新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的发展,比起传统的文化传播和宣传更具创新性、实践性和体验性。文化润疆工程的实施中,高校必将在数字文化影响力方面有更大作为,吸引更多大学生围绕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特色区域文化,类似具有“李子柒效应”的文化演绎、输出模式将层出不穷。最后,随着文化润疆工程的实施,通过文化援疆、与新疆高校合办人才培训班等方式,新疆尤其是高校文化人才队伍的培育将引来重大机遇,将推动文化宣传、文化产业运营管理、文化创意、数字文化传播等人才的育新,从而为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提供人才保障。

(二)实现路径模式的借鉴

文化润疆作为一项系统而长远的工程,有其特殊的实现路径和特有的模式方法,这对同样以文化人,培育喀什大学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一重要工作有重要的影响和路径模式上的借鉴作用。首先,实现路径上的一致性。文化润疆在于借助“文化”这个核心,在第一层面的实现方面,用文化联结新疆各族人民的心理和精神,为新疆发展凝聚动力。在第二层面则是以中华文化为纽带,引导各民族人民群众自觉践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喀什大学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在第一层面唤醒大学生共同的文化精神记忆,引导大学生自觉甄别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在第二层面则是运用中华文化引领时代的步伐,在弘扬主旋律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其次,实现方法上的一致性。文化润疆关键在“润”,培育喀什大学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样需要绵绵不断地浸润。文化润疆之“润“和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之“育”异曲同工,均在于春风化雨、和风细雨,不是生硬的灌输式的文化灌输,应该是用喜闻乐见的便于理解的形式把社会主流思想和意识形态中所蕴涵的价值理念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促进各民族文化不断地吸纳融合、扬弃进步。文化润疆之“润”的尺度、深度等模式,会为凝聚价值共识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等方面有所启发。

(三)良好培育环境的营造

文化润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更广泛、更长远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润疆工程的实施,会营造一种非常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从宏观环境来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新疆正处于最好的发展阶段,文化润疆工程的实施让文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良好的文化交流交融环境必将为喀什大学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微观环境来看,喀什大学校园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已大有改观。如:喀什大学思政教育基地、拉齐尼广场的新建,校史馆的改扩建,学校持续对胡杨精神、拉齐尼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等,都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开展爱国主义、思政教育的重要场所,都是开展大学生政教育的重要精神资源。加之喀什大学“三全育人”机制的日渐完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的大力深入,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营造了史无前例的良好育人环境。

三、文化润疆视野下喀什大学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思考

喀什大学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既是一个深刻的文化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关系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个认同”教育、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方面。在文化润疆视野下,培育新时代喀什大学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用好各类文化资源,营造喀什大学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氛围

在文化润疆工程的实施下,各类优秀文化资源将不断荟聚于新疆高校,喀什大学也将成为各类优秀文化资源荟聚的场所,要利用好各类文化资源,持续营造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良好氛围。首先,要用好“他山之石”。伴随着文化润疆工程的实施及援疆各省市对新疆的文化援助,一批批优秀的文艺创作家纷纷走进新疆高校,传经送宝,推广中华文化,这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人格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新疆高校要紧紧抓住机遇,促使大学生群体在欣赏文艺作品的过程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其次,要用好本地文化资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求新疆各民族不仅要善于学习现代一切文明,还要依据自身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创造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各民族文化。”[8]新疆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新疆还有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资源,各级各类博物馆和纪念馆近200 个。借助文化润疆,依托文化援疆,有力地把新疆各民族文化资源与其他文化资源相融合,挖掘和发挥其育人功能,更能够让大学生产生共鸣,受到滋养,激发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最后,还需要调适好各种文化资源之间的关系,做到合理发挥各类文化资源的最大功能。要始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根本遵循。通过课程思政、“课前五分钟”等教学环节以及各种平台,比如喀什大学的国学院、中华文化体验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等载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多层面地浸润大学生心田。要坚持以新疆各地红色资源、各民族优秀文化资源作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首要资源。通过思政课程实践、“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环节,让学生走进各地博物馆、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通过参观实践,感悟中国历史的厚重和中华文化的悠长,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要持续以援疆省市优秀文化作品作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最佳“引子”。通过大量引入援疆省市优秀的文化作品,让学生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进而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引导师生参与、参加援疆省市优秀的文化作品创作和演绎,助推新疆文化创新和创造力的提升,从而营造浓厚的文化自信培育的良好氛围。

(二)有的放矢,强化喀什大学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针对性

新时代喀什大学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文化自信的培育者,即高校的全体教职员工,他们的文化素养及对高校立德树人宗旨的认知和理解对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需要一支高素质、文化造诣较深的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管理干部队伍。二是文化自信的培育对象,即大学生群体。对于喀什大学来说,大学生有汉族和少数民族、内地生源和疆内生源两个层面的属性特点。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环境造就了喀什大学学生对文化不同的认知和理解。因此,在开展文化自信教育时,不能搞“一刀切”“一锤子买卖”这种粗放型教育,而应该分层次、分阶段开展教育。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现阶段摆在首位的是进一步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消除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日常交流的壁垒,再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其牢固树立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认同。而对于汉族学生的教育,首要是用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冲当前普遍存在“泛娱乐化”文化、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让其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此基础上,通过“三全育人”机制的不断运行,逐渐强化喀什大学学生对于文化自信的理论认知。同时,当代大学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教师、管理干部等教育者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效果并不明显,为此,要通过文化环境的营造、文艺作品的熏陶、文化实践体验的参与、新媒体作品的吸引等方式,让他们从思想和灵魂深处开始转变观念,从“要我接受”转变为“我要接受”,从“要我自信”转变为“我要自信”,最终实现培育效果最大化。

(三)优化新媒体平台建设,发挥校园媒体正向作用

大学生群体是网络游戏、网络文学、微视频、短视频等文化产品的主要消费者。伴随着文化润疆工程的实施,数字文化推广、新媒体宣传手段将层出不穷,新媒体平台将成为文化自信培育的重点阵地。因此,学校要紧贴时代发展的步伐,要着力打造以官方微信、微博账号、手机APP 客户端为核心,校内各部门、二级学院(系部)的官方微信,教师、学生组织以及学生干部的新媒体账号为支撑平台的新媒体矩阵,引导师生关注,由专门人员(团队)制作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核心的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开展以培育文化自信为主题的微视频、微党课、网络文学、视频作品等网络作品大赛,不断扩大网络新媒体在推广和宣传中华文化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最终发挥“1+1>2”的强大宣传传播效果。学校宣传部门、二级学院(系部)要主动迎合新媒体时代发展趋势,想方设法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大学生思想和文化教育,通过大数据了解大学生对各类文化的接触、了解、参与和认知程度,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和文化教育,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不断优化提供数据参考和依据。同时,学校也要不断加强对师生使用各类新媒体平台的正面引导,做好校内舆情的监测,让正能量的主流信息占据各个媒体阵地,用正面的文化传播和宣传抵消历史虚无主义、泛娱乐主义、极端思想等不良信息的渗透,以便引导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文化自信培育提供保障。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9]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信念之基,是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力量之源。新疆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形势下,新疆高校要契合时代要求,依靠政策导向,把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与文化润疆工程的实施有效衔接起来,文化润疆工程的实施必将引领新疆文化的繁荣和新疆文化创造力的提升,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提供良好机遇。新疆高校要紧贴时代,全力参与文化润疆工程,以多样的形式、更广的平台、更新的手段,让中华优秀传统、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绵绵之力浸润大学生,不断夯实大学生的文化根基,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底蕴,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喀什中华文化培育
喀什城是座大巴扎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喀什,鲜艳的名片
帕米尔高原的精灵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